维也纳(Vienna),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属于欧洲。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2011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因市内古典音乐气氛浓厚,引来各国音乐家聚集于此,具“世界音乐之都”和“乐都”等美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是领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东欧大部分地区的奥匈帝国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德语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该市已经拥有200万人口。今天它仍是第二大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其市中心古城区被列为世界遗产。


  奥地利哈布斯堡正室的避暑皇宫,又称“美泉宫”,位于首都维也纳西南部。美泉宫得名于一眼泉水,这里原是一片开阔的绿地。有一次,马蒂亚斯皇帝狩猎至此,饮一泉水,心神清爽,称此泉为“美丽泉”。1743年,玛丽姬·特蕾西亚女王下令在此建宫,这里便出现了气势磅礴的宫殿和巴洛克式花园。面积2.6万平方米,仅次于法国凡尔赛宫。


  美泉宫背面的皇家花园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硕大的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绿树墙内是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园林的尽头是一座“海神泉”,向东便是皇宫名称由来但却不很起眼的“美泉”,美泉的正对面是一片人造的罗马废墟和一块方尖碑。美泉宫的最高点是凯旋门。


  这里曾是茜茜公主和弗朗茨·约瑟夫皇帝的居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


  霍夫堡宫殿是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宫殿建筑。霍夫堡宫殿曾经是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皇帝冬宫。(夏宫是美泉宫)。霍夫堡宫殿是奥地利的总统官邸所在地。


  维也纳市政厅在市政厅广场的东侧,正面看去跃入眼帘的是5座尖塔,中间的一座直入云端,两翼的4座不足其半,却高出一字拉开的3、4层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显得层次十分鲜明而壮观。大厅正中的高塔98米,是维也纳的吉祥物。市政厅是1873年建设完工的,是典型的新哥特式建筑,其拱廊、凉廊、阳台、尖头窗、豪华的雕刻都体现了新哥特式的典型风格。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是奥地利著名美术馆,下辖8座分馆。主馆舍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中心路段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与霍夫堡皇宫相对,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


  圣史蒂芬大教堂(Stephasdom),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是维也纳环城景观带上的又一著名建筑,也是维也纳市的标帜。圣史蒂芬大教堂建于12世纪末,原建筑建于1147年属于罗马式风格,后来遭受两度大火便在14世纪时修建成为哥德式建筑,又历经土耳其人的炮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又在战后修筑成为今日的规模,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 这座大尖塔的中心尖塔周围又环绕着无数精雕细琢的小尖塔,好像一顶光彩夺目的王冠戴在维也纳市。钟塔每隔一段时间,会报出一阵悠扬的钟声。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所以又称“维也纳之心”。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的骄傲,他的一座著名的镀金雕像,俗称“小金人”,位于维也纳城市公园内,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这座雕像于1921年6月21日落成,在落成仪式上,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如今每到夏季,也时常会有乐团来此演奏。这里已成为世界旅行者的必打卡景点,来到维也纳,当然要去拜谒这位伟大的音乐天才。


路途中拍攝的景色 像不像冒烟的火山

  本人去欧洲旅行的时候两次途经维也纳,每次去的景点都略有不同,现在就把两次拍攝的精华做了个美篇分享给大家。


  谢谢阅览


本文标题:奥地利首都维也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