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头在哪个位置
桡骨头在哪个位置推荐文章1:汇总丨骨科常用的角度测量方法
上肢的主要角度测量:
1、肩关节活动角度;2、肱骨颈干角;3、肱骨头后倾角;4、肱骨远端前倾角;5、肱骨远端外翻角;6、肘关节正常角度与骨折后活动角度及Huter线与Huter角;7、提携角;8、冠状突骨折时尺骨张开角;9、桡骨头和手术安全区角度;10、Teardrop角;11、桡骨掌倾角;12、桡骨尺偏角;13、桡月角;14、头月角;15、舟月角;16、尺腕角;17、腕骨角;18、桡头角;19、桡舟角。
一、肩关节活动范围
二、肱骨颈干角
三、肱骨干角
肩关节正位片,在肱骨大结节与肱骨头上缘间作一联线,再作肱骨干轴线,两线相交内侧的夹角,正常为130~140o。
参考意义:小于130o为肩内翻,大于140o为肩外翻。
四、肱骨头后倾角
肱骨近端上面观,可见肱骨镜轴线同肱骨髁间轴线呈大约30°的后倾角。
参考意义:肩关节置换时通常术中后倾25-40°,此时假体翼应该对准结节间沟后方,假体内、外旋达到50°关节稳定说明后倾角合适;如果后方骨折脱位,后倾角应该可减少5-10°,如果前方骨折脱位,后倾角应增加5-10°。原则是后倾角不能<20°或>40°。
五、肱骨远端前倾角
参考意义:肱骨远端存在40°的前倾角,同尺骨鹰嘴的倾斜角度一起,使滑车与肱骨小头整体位于肱骨干的前方,以适应更大的屈肘角度,因此在骨折复位固定过程中,恢复干骺端和肱骨干的联系时,一定要注意恢复此前倾角。
六、肱骨远端外翻角及肘关节“3个窝”
参考意义:手术过程中应避免内固定物进入以上三个窝,以免影响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肘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后,活动最低限度为屈伸30°-130°,旋前、旋后各50° 。
Huter线与Huter三角
正常情况下,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鹰嘴突在一条直线上,肘关节屈曲时,三者呈一等腰三角形,肱骨髁上骨折三者关系不变,肘关节后脱位时,三者关系改变。
七、提携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 男:1-15°;女:15-20°;儿童:15°左右。
提携角通常是双侧对称的,可以作为是否存在序列错位的一个指征。若增大,称肘外翻,常见于骨折复位不良,肱骨外髁骨折后。若提携角向内侧减小,肘部轮廓改变呈现所谓“枪柄畸形”,称为轴内翻,常见于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后脱位等。
八、冠状突骨折与尺骨张开角
当冠状突骨折>50%时,测量尺骨张开角可减小到0°,此时会严重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容易造成肘关节的脱位。尺骨张开角:即鹰嘴尖与冠状突尖连线同尺骨干长轴的夹角,正常应>30°。当冠状突骨折>50%时,测量尺骨张开角可减小到0°,此时会严重影响肘关节的稳定性,容易造成肘关节的脱位。
尺骨张开角:即鹰嘴尖与冠状突尖连线同尺骨干长轴的夹角,正常应>30°。
九、桡骨头手术安全去角度
前臂中立位时,在桡骨头前外侧,大约90°的弧形区域,在前臂旋前或旋后过程中不进入上尺桡关节的骨性间隙,该区域称为“安全带(安全区)”。是桡骨头骨折内固定安放钢板的位置,在放置钢板前应通过旋前、旋后来确定该安全区。
十、Teardrop角
Teardrop角系反应桡骨远端关节面掌侧边缘背伸情况,即侧位片上桡骨纵轴线与桡骨远端掌侧关节面(桡骨茎突关节面水平)的夹角,正常70°±5°。
参考意义:如果Teardrop角下降到45°以下,提示月骨关节面掌侧边缘向背侧旋转、关节面塌陷,伴有腕关节轴向或北侧脱位,所以,恢复Teardrop角,纠正桡骨远端背侧成角非常重要。
十一、桡骨掌倾角
桡骨掌倾角是指在腕关节侧位片中,桡骨远端关节面掌、背侧最远点连线与桡骨长轴的垂直线之间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10-15°之间。角度改变主要提示桡骨远端骨折,在正位片上桡骨短缩5mm或者侧位片上背侧成角>20°,提示预后较差。
十二、桡骨尺偏角
桡骨尺偏角是指桡骨纵轴线的垂线与桡骨远端尺桡侧最远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范围约21-25°。若桡骨尺偏角改变,提示腕关节脱位或桡骨远端骨折。
十三、尺腕角
尺腕角在腕关节正位片作月骨和三角骨的外缘切线,并作尺骨远端关节面的切线,此两线所形成的夹角即尺腕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21-51°。若尺腕角改变,提示腕骨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十四、桡月角(月骨倾斜角)
桡月角是指桡骨中轴线与月骨中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为0°。屈曲>15°,提示掌屈不稳定,背伸>10°,提示背伸不稳定。线所形成的夹角即尺腕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21-51°。若尺腕角改变,提示腕骨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头月角是指腕部背侧偏上头状骨和月骨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为0-15°。>20°提示腕关节不稳。
十六、舟月角
舟月角是指手舟骨和月骨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30-60°,>70°提示腕背伸不稳,<30°,提示腕掌屈不稳,若>60°或移位>1mm,需要对手舟骨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正位片上舟月间距<3mm,间距>3mm,提示舟月韧带撕裂。
十七、腕骨角
在腕关节正位片上,分别作手舟骨、月骨的切线,和月骨、三角骨的切线,此两线的夹角即腕骨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130° 腕关节骨折或脱位时腕骨角增大,腕骨角减小见于Madelung畸形和卵巢发育不全。
十八、桡头角
桡头角是指腕部侧位片上桡骨和头状骨中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6-26°。>26°,提示腕关节不稳。
十九、桡舟角
桡舟角即在腕关节侧位片桡骨与舟骨(掌侧与背侧)中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55°-75°,>75°,提示腕关节不稳。判断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程度及分期。月骨无菌性坏死Lichtman分期中,ⅢA和ⅢB期的区分,出现舟骨环形征,并出现桡舟角的加大为ⅢB期。
下肢的主要角度测量:
髋关节活动角度;股骨颈干角;联合前倾角;股骨颈前倾角(扭转角);髋臼杯前倾角;髋臼杯外展角;髋臼及髂骨;CE角;骨骺角;Bryant角;膝关节活动角度;膝外翻角;Q角;胫骨平台-胫骨干角;胫骨平台后倾角;踝关节活动角度;胫距角;距腿角;下胫腓关节不稳;踝关节内侧间隙测量;跟骨结节关节面(Bthler角);前后跟距角(Kite角);外侧距跟角;Meary角;langre角;股骨角;拇外翻与跖骨间夹角。
一、股骨颈干角
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度为股骨颈干角,又叫内倾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颈干角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儿童平均151°,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
二、股骨颈前倾角
股骨颈前倾角:股骨颈前倾角是指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内外髁中点间的连线形成的夹角。
意义:婴儿期较大,约20-30°,成年为12-15°,内、外八字步态者前倾角过大或过小。股骨颈前倾角说明股骨颈轴线与股骨髁冠状面之间有一个向前的倾斜角度,这要求在股骨颈骨折作多根针内固定时,必须沿着前倾角与颈干角的方向进针,以免固定针穿出股骨颈。股骨颈扭转角说明股骨颈在发育过程中沿股骨纵轴向前旋转一个角度,这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上段反旋转截骨术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股骨颈骨折线的倾斜角:通过测量沿股骨颈骨折线延长线与股骨干中垂线的夹角称之为股骨颈骨折线倾斜角又叫林顿角。
参考意义:
a、林顿角小于30度一般发生在外展型骨折,这种骨折剪力小,比较稳定,关节囊血运破坏少,同时由于髋关节肌肉张力和收缩力促使骨折端靠拢,并施予一定的压力,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b、林顿角角大于50度一般发生在内收型骨折,这种骨折剪力大,移为明显,很少嵌插,骨折不稳定,同时由于髋关节肌肉牵拉而向上移位,同时又因为下肢重量而外旋,更容易使关节囊遭到破坏,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
c、通过林顿角的测量了解骨折愈合的预后,对股骨颈骨折在传统保守治疗的治疗上评估显得异常重要。检查注意事项:拍片的体位不要太离谱,需便于评估,以为便于提高治疗上评估的准确性。
三、髋臼杯外展角
髋臼杯外展角:髋臼杯外展角即髋臼杯开口平面与躯干水平间的夹角。
意义:正常值45-55°。外展角过大,容易发生髋关节内收时撞击,假体外上缘应力集中和髋关节不稳,并向后方脱位;外展角过小,髋臼对股骨头覆盖减小,关节趋于不稳定。
髋臼角和髂骨角:髋臼角也叫髋臼指数(AL),髂骨最下缘与髋臼外缘的连线,与H线(H线,即Hilgenreiner线,组成两侧髋臼髂骨最下缘的连线),适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的儿童(≤10岁)髋臼的测量。
髂骨角:即髂前上棘即髋臼外缘连线和躯体H线的夹角,用于判断骨盆前倾。
参考意义:髋臼角:新生儿30°,1岁后不应超过25°,2岁约20°,成人约10°,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该角度增大。髂骨角:新生儿约55°,正常范围约43-67°,角度减小为异常(提示骨质软化症)。
四、CE角
CE角:即股骨头中心点的垂线与髋臼外侧边缘的夹角。成人25°以上为正常,20°以下,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五、HE角
HE角:亦为骨骺角,为股骨头骨骺近端切线与Hilgenreiner线(通过三角软骨的一条水平线)。
参考意义:正常<25°,40-70°,提示髋内翻。
六、alpha角
alpha角:仰卧水平投照侧位片(需要髋部内旋10度) ,指从股骨头中心与头颈交界处连线和股骨颈中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大于50.5度说明存在髋臼撞击。
七、Sharp角
Sharp角即双侧泪滴下端连线与泪滴下端至髋臼上缘连线所成的角。正常值33-38°。参考意义:<32°很少见且无临床意义,39-42°为正常值的上限,42-47°需动态观察,>47°可认为异常。评价髋臼发育和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
八、膝外翻角
膝外翻角:膝关节正常屈曲活动范围为0°-135°,伸直0°,内旋20-30°,外旋30-40°。膝外翻角为股骨长轴线与胫骨长轴线在膝关节处相交成向外的夹角。正常约170°。
参考意义:若外侧夹角<170°,为膝外翻(X形腿),若>170°,为膝内翻(O形或弓状腿)
九、Q角
Q角: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连线代表股四头肌牵拉力线,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与股四头肌牵拉力线相交之角,为Q角。
参考意义:正常Q角男性8-10°,女性 10-20°,亦有人认为男性10-15°,女性12-18°。Q角越大,使髌骨外移分力越大、股四头肌外侧力增大,易导致髌骨外出半脱位。
十、股骨角
股骨角:股骨角是指关节正位片上股骨纵轴线与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的外侧夹角。正常值75-85°。
参考意义:股骨角增大或减小提示股骨髁上骨折或膝关节内、外翻。胫骨平台-胫骨干角:胫骨平台-胫骨干角是由胫骨平台切线与胫骨解剖轴所构成的内侧夹角,即膝关节表面相对于胫骨干内翻成角,平均为85°,是胫骨平台重要测量角度。
十一、胫骨平台后倾角
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后倾角是胫骨平台前后缘连线与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切线的垂线之间构成的夹角。
参考意义: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平均为14.8°,外侧后倾角平均为11.8°。手术时应特别注意恢复并维持胫骨平台的生理性后倾角度。
十二、踝关节活动度
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的轴线:踝关节屈曲轴线在内、外踝尖端之间的连线上,在冠状面、横截面上各有10°、6°的轻微倾斜。正常行走所需的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30°,跖屈45°,正常步态要求最小10°的背伸和20°的跖屈。胫距角与距腿角:胫距角为平行于胫骨远端关节面顶部的直线和连接内外踝尖端直线之间的夹角。距腿角为内外踝尖连线与胫骨远端关节面垂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胫距角正常为4-11°,角度与对侧相比减小2-3°,提示腓骨缩短。距腿角正常为79-87°(83±4°),该角度增大,提示腓骨缩短。
十三、跟骨结节关节角
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即跟骨结节上缘(跟骨结节与跟骨后关节突的连线)与跟距关节面(跟骨前后关节突连线)形成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以跟骨后关节后上缘的顶点,分别在接骰骨关节面前上缘中点和跟骨结节后上缘中点连线的交角。
参考意义:正常值25-40°,贝螺角(Bohler.s角)被用于判断跟骨骨折严重程度和评估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当跟骨骨折造成整个后关节面分离、甚至塌陷时候贝累角(Bohler.s角)将会减小,严重时甚至为负值,贝累角的减小减轻了腓肠肌的力量和足的弹性作用,也影响了足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在术后或者手法整复后可以通过贝累角(Bohler.s角)的测量来判断跟骨骨折预后功能恢复的好坏。
十四、前后跟距角(Kite角)
前后跟距角(Kite角)即跟骨和距骨中轴线的夹角。参考意义:正常为25-45°,畸形足和内翻足患者,该角度减小。
十五、外侧距跟角
外侧距跟角即距骨轴线与跟骨距骨关节面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为35-50°,足部畸形时角度减小,常见于马蹄内翻足。
十六、距骨第一跖骨角
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即距骨中轴线与第一跖骨中轴线的夹角。
参考意义:正常为0°,>0°,提示弓形足畸形。
十七、踇外翻角
拇外翻角即第一跖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跖骨间夹角即第一、第二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
参考意义:拇外翻角正常值<15°,>15°提示拇外翻。跖骨间正常值<9°,大于16°时要考虑行近端截骨以矫正畸形。
(1)轻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小于30°,跖骨间夹角小于10°,关节常是匹配的,畸形可能由趾间拇外翻引起。
(2)中度拇外翻:拇外翻角30-40°,跖骨间夹角13-20°,跖趾关节常不匹配(半脱位),拇趾旋前并常对第二趾造成压迫。
(3)重度拇外翻:拇外翻角大于40°,跖骨间夹角20°或更大,拇趾旋前并常常常重叠在第二趾上或之下,跖趾关节不匹配。第二跖骨头下常有转移性疼痛,可能有关节炎改变。
玖玖骨科平台致力于为骨科医生、患者提供优质产品、服务的中国骨科疾病专业管理平台。上玖玖骨科,骨科需求一站式解决。微信关注“玖玖骨科”公众号,请搜索jiujiugk
桡骨头在哪个位置推荐文章2:详细的肘关节X线解剖+摄影技巧+骨骺时间+测量方法
肘关节X线解剖
肘关节X片的读片方法:肘关节侧位片
一、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肘关节的侧位片应在屈肘90°时拍摄,更易于看出关节间隙和尺桡骨上端的情况,在此位置,肘关节间隙在尺骨鹰嘴段较窄,其余部分较清晰。如果此情况发生改变,鹰嘴部间隙明显,而其余的间隙变窄,则表明肘关节背侧关节囊及有关软组织严重挛缩。
二、在侧位片上,桡骨小头正常高于尺骨,且内侧角在尺骨皮质之内,如果桡骨小头的内侧角只有一半在尺骨皮质之内,则说明桡骨小头向背侧移位。
三、如肘关节间隙全部模糊不清,大多数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期,如明显变窄,说明肘关节囊严重变性挛缩。
四、无论在肘关节任何一部位出现骨质增生或有骨赘生成,如果该部位是某一软组织的附着区(一般指肌肉、韧带、关节囊),说明该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状态。
肘关节的X线解剖肘关节常规X线片包括伸肘前后位及屈肘90°的侧位(图1)。正位像肱桡关节间隙清晰,呈下凹的浅弧形;肱尺关节间隙有尺骨滑车切迹重叠而变暗,呈上凹的弧形,故而正位片上肘关节间隙呈波浪状。屈肘侧位片,肱尺关节间隙清晰,呈半环形,前为冠突,后为鹰嘴。肱桡关节掌侧清晰,背侧部分和尺骨冠突相重叠。此时通过桡骨纵轴线的延长线也穿过肱骨小头中心。
伸肘正位片上,肱骨、尺骨长轴线形成向外165°~170°的夹角,此为生理性前臂外翻角,男性一般大于女性。若小于l65°叫肘外翻,大于190°叫肘内翻,如果是180°则叫直肘(图1-1),均属异常表现。肱骨长轴与尺骨长轴在内下方的夹角谓之提携角,正常范围5°~20°之间,女大于男。
肘关节骨骺
现在简单了,只要记住CRI TOE1-3-5-7-9-11就行了:
- Capitellum (appears age 1-2)肱骨小头1 year - Radial Head (appears age 2-4)桡骨小头 3years- Interanal epicondyle (appears age 4-6)内上髁 5years- Trochlea (appears age 8-11)滑车 7years- Olecranon (9-11 years)鹰嘴 9years- External epicondyle (appears age 10-11)外上髁 11years
腕关节X线摄影
腕关节X线测量
桡骨头在哪个位置推荐文章3:四肢骨总结
一、前肢骨的组成和牛、马、猪、犬前肢骨的特点
1.肩胛骨
马:冈结节发达
牛、猫:肩峰发达
猪:冈结节特别发达,肩峰不明显
2.肱骨
近端: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猪、牛、羊发达)、肱二头肌沟
骨干:臂肌沟、三角肌粗隆(马发达)、大圆肌粗隆
远端:内/外侧髁、内/外侧上髁、髁间窝
3.前臂骨
桡骨:马、牛、羊发达
尺骨:马、牛、羊退化;猪、犬发达
4.前脚骨
腕骨、掌骨、指骨、籽骨<
本文标题:桡骨头在哪个位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