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唱:吴雁泽


  制作:剑 青


  翻唱:剑青


    《再见了大别山》歌词以其亲情化的叙述,拟人化的语言手法,散文化的布局谋篇,再现了“老战友”对大别山这个革命摇篮血脉山水相亲相连、血肉难分难舍的情真意切感受。表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恢弘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见了大别山》


  作词:王和泉


  作曲:雷远生


    


    清风牵衣袖 一步一回头


    山山岭岭唤我回


    一石哟一草把我留


    啊哎 再看一眼大别山


    万般情思胸呀中收胸中收


    缤纷的山花呀


    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


    挺秀的翠竹


    不要举酸送行的手


    啊哎 再见了大别山


    再见了大别山


    你牵去我的一颗心


    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相逢又分手 握别重老友


    男女老少齐叮咛


    盼我啊隔年再来游


    啊哎 再看一眼好乡亲


    音容笑貌心中留 心中留


    慈祥的大嫂啊


    快去照看你幸福的孙儿


    白发的大哥


    让我祝福你健康长寿


    啊哎 再见了乡亲们


    再见了乡亲们


    大别山呀养育了我


    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


    铭记呀在心头


  


    《再见了,大别山》是由王和泉作词、雷远生谱曲1982年来六安时创作的,由著名歌唱家吴雁泽首唱。《再见了,大别山》是著名声乐套曲《大别山抒怀》六首歌曲中的最后一首,是王和泉、雷远生1982年来六安时创作的,由著名歌唱家吴雁泽演唱,曾经一度红遍大江南北。《再见了,大别山》字里行间跳动的音符寄托着人民对大别山的热爱,表现了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的恢弘气势,渲染了重回大别山感念养育之恩时激动、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再见了大别山》的歌曲结构由两段音乐组成,整个音乐分为两部分。歌词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两段的旋律是相同的。全曲共由三十三小节组成,有两个不完整的小节,前奏曲中的第一小节很弱。在创作中多用一个词和多个词,使旋律婉转迂回。整个工作范围近两到八度,从小字一组C到小字两组B,且很多音都处于换声区,演唱难度较大。作品虽然平淡,但整部作品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是西方第一部作曲技法与民族作曲技法相结合的作品。


    创作手法上较多的使用了模进。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将这首作品的层次感表达出来,不能从头到尾力度速度没有变化。


   《再见了,大别山》这首作品采用两段式的曲式结构,是一个典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全曲共分为两个部分,两段旋律相同,歌词不同。共有32小节,四四拍节奏,bE徵七声清乐调式。创作中较多的使用一字多音,由此使得旋律流转迂回,整首作品的音域比较宽广,在小字一组的c到小字二组的bb之间构成了流畅的音符和节奏,对于男高音来说,是一个很难诠释的作品。


    这首作品的旋律线条优美,使听众们听完之后有一种眼泪在眼睛边的感觉。该作品采用了寓情于景、叙述的表现手法,歌词采用陈述的句式,使歌曲内容更有意境,情感更加丰富与深沉,段落之间层层递进,开头和副歌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尾声处与第一段和第二段结束处歌词相同,但是音却不同,看似很简单的写作技法,但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


    在建立对比关系的同时,更在整片上保持了一致性,使得前后两段形成了一个有机完整的统一段落。而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不但要求歌曲创作者进行很好的原始的创作,在声乐基础较好的情况下,并且还有有良好的表演功底,这时候就需要“艺术处理”。艺术处理要求以情带声、以演驻唱,作品的理解和成熟,是以观众的欣赏观念和日常生活中现实为准则的。所以作品要做到与现实相结合,尽可能的接地气。


    演唱的时候必须演的真实,演的切合实际。作品要求把情感与歌唱技巧相结合起来,把歌声传递给听众,打动听众并引起共鸣。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动用艺术方法和歌唱手段来美化歌声,使歌唱的艺术性和表演增强性得到增强,使歌唱的表现力得到升华。


  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翻唱《人世间》主题曲


本文标题:再见了大别山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