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政策正式生效,美国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这场关税战不仅冲击了经济基本面,更引发了社会心理的剧烈震荡。从华尔街到普通家庭,从企业主到消费者,“疯”成为描述当下美国状态的关键词。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政治三个维度,剖析这场危机的根源与影响。


  ---


  #### 一、经济冲击:从“虚假繁荣”到全面衰退预警


  1. **物价飙升与消费信心崩塌**


  关税政策直接推高了进口商品价格。美国对华商品平均税率飙升至104%,叠加此前对铝制品、汽车等单独加征的关税,导致终端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例如,一家小型制造企业从中国进口价值3380美元的铝制零件,需缴纳高达2483美元的关税,税率接近70%。耶鲁大学研究显示,短期物价水平已上升2.3%,相当于每个家庭年购买力损失3800美元。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至57.9,创2022年11月以来新低。


  2. **市场恐慌与资本逃离**


  关税落地当日,美股三大指数期货暴跌超2%-4%,比特币价格跌破8.3万美元,国债期货却逆势上涨,30年期主力合约涨幅达1.21%。这种“股债背离”反映出资本对实体经济的悲观预期。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警告,美国正面临“永久性伤痕”:企业投资停滞、股市财富缩水、衰退风险激增。


  3. **产业生态链断裂**


  依赖进口的行业首当其冲。美国77%的玩具依赖中国制造,高关税迫使小型玩具企业加速倒闭;苹果公司紧急安排5架专机运送iPhone以稳定价格。二手车市场也因供应链成本传导出现价格普涨,形成“无差别打击”。


  ---


  #### 二、社会撕裂:从“男子气概关税”到文化战争


  1. **MAGA群体的分裂**


  特朗普关税政策被部分支持者赋予文化象征意义。福克斯专栏作家巴蒂亚·昂加尔-萨尔贡称其为“男子气概关税”,认为其迎合了蓝领男性对“恢复传统劳动价值”的渴望。然而,现实却让部分铁杆支持者倒戈:GameStop CEO莱恩·科恩因关税冲击游戏产业转投民主党,Barstool Sports创始人戴夫·波特诺伊因投资损失700万美元公开批评特朗普。


  2. **生存焦虑与荒诞应对**


  民众陷入恐慌性抢购:洛杉矶居民囤积生活必需品,苹果门店重现假日购物季人流,甚至出现“为规避汽车关税提前购车”的短期消费狂潮。政府应对措施更显荒诞:财长建议失业者“转行进工厂”,顾问宣称“不卖股票就不会亏损”。


  3. **代际价值观冲突**


  网络梗图将特朗普与马斯克描绘为“缝制耐克鞋的流水线工人”,病毒视频中“Z世代老板与迷你裙”的戏谑,折射出年轻群体对关税政策脱离现实的嘲讽。右翼支持者则将关税与抵制TikTok网红视频并列,形成“经济民族主义对抗文化全球化”的荒诞叙事。


  ---


  #### 三、政治博弈: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的失衡


  1. **特朗普的“不确定性武器”**


  政策反复无常成为常态:3月对加拿大钢铝关税从25%调至50%又撤回,4月突然宣布加码中国关税至104%。这种“极限施压”策略虽能短期凝聚核心选民,却严重损害政策可信度。《经济学人》指出,美国作为“安全投资地”的声誉正加速崩塌。


  2. **滞胀阴影下的政策困境**


  专家预测,美国可能陷入“通胀上升+增长停滞”的滞胀困局。高盛测算,关税将导致核心PCE通胀峰值达3.5%,GDP增速或降至1%。但美联储受制于通胀压力难以降息,政策工具箱日渐枯竭。


  3. **全球化秩序的解构**


  特朗普关税政策公然违反WTO规则,单边主义行为破坏多边贸易体系。伦敦政经学院教授伊恩·贝格警告,全球贸易战可能引发经济衰退。而美国对盟友的关税打击(如欧盟20%、日本24%),更加速了传统盟友体系的松动。


  ---


  #### 四、结语:癫狂表象下的系统性危机


  当前美国的“疯狂”本质是全球化红利分配失衡的集中爆发。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重构产业链,但其政策设计忽视了两个关键现实:一是现代经济的高度互联性,二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不可逆性。当“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遭遇超市空货架与工厂倒闭潮时,民众的生存焦虑正转化为对政治体制的深度怀疑。正如加拿大作家内森·穆恩所言:“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已成为一座充满不确定性的帝国边缘。” 这场关税风暴不仅考验着经济韧性,更暴露出社会共识的脆弱性——在癫狂的表象之下,美国正经历一场价值体系的重构与阵痛。


本文标题:关税落地,美国人已疯:一场经济与社会心理的双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