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阪母亲虐童案宣判:不让8岁住院的女儿吃东西的行为算虐待吗?
案件核心?
2024年4月21日,大阪地方法院对检方告35岁的被告绳田佳纯(大阪府大东市居民)虐童一案宣判:因其以“如果吃饭就把你扔了”语言威胁8岁因低血糖住院的女儿绝食,构成“强迫未遂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2年。但检方指控的“故意制造低血糖骗取互助金”等罪名被判无罪。
此案引发日本社会对亲子关系、虐待界定与司法证据标准的激烈争议。
?指控与争议:医学证据不足成焦点?
根据起诉书,绳田佳纯被控三项罪名:
1. ?欺诈与虐待罪?:2023年1月,因为绳田长期不提供足够的食物,导致女儿低血糖症住院,并骗取了1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500元)互助金。
2. ?滥用泻药罪?:多次强迫女儿服用泻药,损害其身体健康。
3. ?强迫绝食未遂罪?:2023年2月,通过LINE与电话威胁女儿“吃饭就抛弃你”,迫使她放弃进食。
?对此控告被告全盘否认?,辩称“从未故意让女儿挨饿或服用泻药”,并解释威胁言论是“因女儿不写作业玩手机时说的气话”。而检方则要求判处其3年6个月实刑。
?判决结果:威胁言论成定罪关键?
?有罪部分?(强迫未遂罪):
法院认定,被告以“放弃养育”威胁女儿绝食的行为“严重超出父母正常管教范围”,导致孩子陷入“不吃饭就可能健康恶化”的现实危险。但因威胁发生于医院(饮食受护士监管),最终未造成实际健康损害,故以未遂罪论处。
?无罪部分?(欺诈与虐待罪):
法院指出,尽管女儿证词无明显矛盾,但缺乏医学证据证明其低血糖症“由故意断食导致”,也无法证实泻药滥用事实,因此相关罪名不成立。审判长岩崎强调:“司法必须基于客观证据,而非情感推测。”
?审判长训诫与被告回应?
?法庭上的矛盾亲情?:
岩崎审判长当庭批评被告“以威胁施加心理控制是作为父母的失职”,但也表示:“我们理解你自认深爱女儿并有努力抚养她,但对其造成的伤害已成事实。”他呼吁双方“修复关系,回归健康的日常生活”。
?被告的复杂表态?:
绳田佳纯在判决后称:“我接受有罪判决并深刻反省,但从未故意伤害女儿或骗取互助金。”她多次强调“希望与女儿重启生活”,但未直接向女儿致歉。
?社会争议:司法如何定义“虐待”??
此案暴露虐待案件中普遍存在的两大困境:
1. ?证据门槛高?:子女证词常因年龄、心理压力被质疑,医学鉴定成关键,但隐蔽性虐待(如精神控制、慢性营养不良)往往难取证。
2. ?管教与虐待的界限?:虽然法院认定“威胁绝食”是犯罪,但“日常斥责”是否构成虐待仍存灰色地带。
儿童保护团体批评:“判决可能让施虐者利用证据漏洞逃脱制裁。”而部分民众认为:“司法已谨慎权衡了亲情与法理。”
?结语:当爱变成伤害?
绳田佳纯案的判决,撕开了亲子关系中最隐秘的伤口:以爱为名的控制,如何演变为暴力?与本案类似的,还有前段时间登上热搜的8个月大的潮州女婴只有6斤被指虐童,最后被政府部门辟谣未构成虐童事实的新闻。
孩子是我们未来,是需要细心呵护的存在,可是在做父母不需要经过培训考试的时代,如何听见孩子们的呼救?爱和暴力应该如何鉴别,是关爱儿童的人们需要思考的另一个课题。
?(本文基于公开庭审记录撰写)
本文标题:大阪母亲虐童案宣判:不让8岁住院的女儿吃东西的行为算虐待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