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全罗南道一处千年古墓的考古发现,意外掀起了中韩两国网友的激烈讨论。考古人员在务安郡烽台山城遗址中,挖出了数件中国唐宋时期的青瓷碗盘,以及一枚刻着“贤山扈力印”的青铜印章。这些文物不仅印证了千年前中韩的深度往来,也让两国网友围绕“文化归属”吵翻了天。


  重磅发现:中国瓷器与“唐朝同款”官印现身韩国古墓


  据韩国考古队披露,这批文物出土于新罗王朝(约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的烽台山城遗址。其中,青瓷器物釉色莹润、工艺精湛,与浙江越窑、龙泉窑的唐代外销瓷高度相似;青铜印章上的篆书字体,更是与唐代官印如出一辙。韩国学者推测,这些文物或是新罗贵族通过贸易或朝贡获得,印章可能用于与唐朝的外交文书往来。


  “这相当于在韩国挖出了‘唐朝同款’办公用品!”中国历史学者李明(化名)调侃道,“新罗当年连公文格式都照搬唐朝,就像现在跨国公司的标准化流程。”


  历史渊源:千年前的“东亚文化圈”


  公元7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大军,一举灭掉百济和高句丽,从此开启全面“唐化”模式。史料记载,新罗不仅模仿唐朝设立三省六部,还派遣大批留学生赴长安学习,甚至贵族葬礼都要用唐三彩陪葬。此次出土的印章,恰好印证了史书中“新罗官印仿唐制”的记录。


  “那时候的东亚,就像一个大朋友圈。”文化学者王芳(化名)分析,“唐朝是文化输出中心,汉字是通用语言,中国瓷器则是贵族圈的‘奢侈品’。”类似的唐代文物,此前在伊朗沙漠、日本皇室仓库均有出土,堪称最早的“全球化爆款”。


  争议焦点:网友吵翻“历史产权”


  尽管中韩学界对文物的历史价值一致认可,但社交平台上的争论却火药味十足。中国网友翻出韩国“端午祭申遗”“泡菜起源说”等旧账,戏称“青瓷碗底可能藏着‘微波炉专用’款”。有人吐槽:“哪天韩国人说孔子是济州岛出身,我都不奇怪!”


  韩国网民则反击:“新罗文物在韩国出土,自然属于我们的历史!”部分声音认为,中国不应以“文化宗主国”姿态指手画脚。不过,两国主流学者均保持克制。韩国文化遗产厅明确表示“文物属性需进一步研究”,中方专家则呼吁:“与其争抢‘祖宗牌位’,不如联手研究海上丝绸之路。”


  未来展望:跨国合作破解千年谜题


  面对争议,考古界已着手行动。中韩团队计划对瓷器成分进行检测,锁定具体窑口;印章篆书将被录入唐印数据库比对。更长远的目标,是推动这些文物加入“丝绸之路”跨国申遗项目,让青瓷与骆驼商队、波斯银币共同讲述跨洋贸易的故事。


  “历史从来不是单选题。”一位参与项目的学者感慨,“就像这枚印章,它既是新罗的行政工具,也是唐朝的文化印记——文明的交融,才是东亚最珍贵的遗产。”


本文标题:千年文物引爆中韩网友论战!韩国古墓惊现中国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