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坑老”现象:大爷的苦与避坑指南
4月21日,安徽蚌埠一位大爷误开通免密支付,下单买了550只鸡,花费790元。商家称活物不能退款,大爷只好连夜搭棚子养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爷的苦与无奈:免密支付背后的风险
大爷苦不苦?答案是肯定的。
免密支付看似便利,但对部分老年人来说,可能在不熟悉或误操作的情况下使用了这个功能,成为“隐形的经济陷阱”。例如:
老年人在点击广告、领红包时,可能因不熟悉操作流程,误开免密支付功能,导致账户被自动扣款。
部分老年人发现扣款后,因操作复杂、维权意识薄弱,难以追回损失,甚至被迫通过摆摊、做零工填补经济缺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年人避坑指南:守住钱包,记住这6招
1. 关闭免密支付,手动确认更安全
? 操作路径:
? 微信:我→服务→钱包→支付设置→免密支付→关闭自动扣费项目。
? 支付宝: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解约不需要的服务。
? 核心原则:所有支付需手动输入密码,避免“无感扣款”。
2. 定期检查账单,揪出“隐形消费”
? 每月对账:通过银行短信、支付平台账单(如微信“账单”、支付宝“账单”)查看每一笔支出,重点关注“自动续费”“服务扣款”类目。
? 警惕陌生服务:若发现不明扣款,立即联系支付平台客服,要求提供扣款方信息并申请退款。
3. 拒绝诱导性弹窗,学会“三不点”
? 不点“立即领红包”:许多红包链接附带自动开通免密支付的隐藏条款。
? 不点“1分钱体验”:低价体验活动常捆绑自动续费,需仔细阅读小字说明。
? 不点“跳过/不再提示”:关闭所有“默认勾选”选项,手动选择是否需要服务。
4. 绑定专用银行卡,设置消费限额
? 专卡专用:为支付平台绑定低余额银行卡(如日常消费卡),避免大额资金被盗刷。
? 限额管控:在银行APP中设置单日/单笔支付上限(如单日不超过500元)。
5. 提高防诈意识,远离“热心指导”
? 不轻信“客服电话”:自称平台客服要求远程操作账户的,一律挂断并官方渠道核实。
? 不泄露验证码:任何索要短信验证码的行为均属诈骗。
? 谨慎连接公共Wi-Fi: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6. 家人协助+社会支持,筑牢安全网
? 子女定期“查账”:帮助父母检查手机支付设置,清理不明扣费项目。
? 社区开设防骗课:联合银行、警方开展老年人数字支付安全讲座,普及典型案例。
? 平台优化产品设计:呼吁支付平台增加“老年模式”,关闭默认开通的免密支付功能,强化扣款提醒(如大字体弹窗+语音提示)。
总结:
免密支付本身是技术进步的产物,但其风险提示和操作门槛对老年人极不友好。唯有个人谨慎操作、家庭主动干预、平台承担责任、社会加强教育,才能让老年人远离“支付陷阱”,安心享受数字生活的便利。
#免密支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标题:免密支付“坑老”现象:大爷的苦与避坑指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