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怎么办?中医支招
最近气温不算高,可有的孩子排除衣被过厚等干扰因素后,依然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后更明显。厦门市儿童医院中医科专家提醒,这有可能是盗汗。中医强调“汗为心液”,长期盗汗可能损耗正气,要引起家长重视。
小儿盗汗常分实证和虚证,实证多与“脾胃积热”有关,虚证多与“阴虚内热”有关。小儿常不知饥饱,如果晚餐没有节制,比如吃很多油腻食物,或是吃得过多过杂,容易伤及脾胃。没有消化的食物堆积在胃肠,形成宿食,郁而化热,导致机体阳气过剩。到了晚上,过多的阳气蒸腾机体津液,迫津外泄而引发孩子盗汗。此外,孩子还常伴随口臭、夜间踢被子、大便干、舌红苔黄腻等症状。
而虚证的孩子长期受疾病或温燥食物影响,耗伤机体阴液,形成阴虚体质。入夜后,阴液不足,不能制约机体的阳气,导致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引发盗汗。这类孩子还常伴有手足心热、心烦急躁、睡眠少、口渴喜饮、舌红苔少或花剥等症状。
家有盗汗的孩子,家长可通过中医来调理:
阴虚内热型:百合莲子粥(百合10g+莲子15g+粳米50g)。
脾胃积热型:白萝卜苹果山楂水(白萝卜50g+苹果20g+山楂5g)。
也可采用外治方法:
穴位敷贴疗法:经医生辨证分析后将中药材按比例制配成药,敷于脐部神阙穴、双侧足底涌泉穴等穴位,夜敷晨取。
捏脊疗法:沿患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厘米-5厘米处)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前捻动,两手交替,边推边捏边放,每捏3下将背部皮肤向上提1次,一直推捏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作捏脊1遍,共捏3次-5次,到皮肤微微发红停止。连续7天-10天为一疗程。
必要时,可根据患儿舌象、脉象等情况给予中药内服调理。
(来源:厦门日报 记者:楚燕 通讯员 陈苹)
本文标题:小儿盗汗怎么办?中医支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