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链的发展对于提升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省份,其产业链的发展状况不仅关乎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基于最新公开数据及政策文件,采用结构化框架对甘肃省产业链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甘肃省产业链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一、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

  (一)定义

  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是一个涵盖风光电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储能技术及特高压外送的全链条体系。

  (二)关键事实与趋势

  装机规模领先:根据相关数据,到2025年,甘肃省新能源装机突破6500万千瓦,占总量的64.7%,发电量占比超35%,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一数据表明甘肃省在新能源装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反映了其在新能源开发方面的积极推进和巨大潜力。

  装备制造集群化:酒泉已建成全国最大陆上风电制造集群,累计引进项目170多个,2024年产值达到830亿元。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送通道扩容:陇东 - 山东特高压工程已投运,年送电360亿千瓦时。同时,规划了4条特高压通道,目标是到2030年外送电量达到1600亿千瓦时。外送通道的扩容将有助于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核心争议

  消纳与外送矛盾:甘肃省本地消纳能力不足,对跨省输送的依赖程度较高,2024年外送率超60%,这给电网调峰带来了较大压力。如何平衡新能源的生产和消纳,提高电网的调峰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技术升级需求:光热发电、氢能储运等关键技术的国产化率有待提升。这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将有助于提高新能源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降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旅游产业链

  (一)定义

  文化旅游产业链是以文化资源赋能旅游消费,覆盖乡村旅游、研学旅游、文旅康养等融合业态的产业体系。

  (二)关键事实与趋势

  强势复苏:2023年,甘肃省接待游客3.88亿人次,同比增长187.8%,旅游收入达到2745.8亿元,同比增长312.9%,其中乡村旅游贡献1.53亿人次,占比39%。这表明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在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后,呈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乡村旅游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全链条布局:建成演出场所30家以上、表演团体348家,形成了“文化体验 + 景区运营 + 衍生服务”的体系。全链条布局有助于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空间战略:构建了“一龙头(敦煌)、两枢纽、四区四带”的格局,重点开发丝路/黄河文化线路。合理的空间战略布局有助于优化文化旅游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核心争议

  产品同质化风险较大,目前主要依赖传统观光模式,如石窟、民俗等,高端定制化、数字文旅产品供给不足。这可能导致游客体验单一,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医药产业链

  (一)定义

  中医药产业链覆盖种植(道地药材) - 加工(中成药/饮片) - 流通(仓储交易) - 康养服务全环节。

  (二)关键事实与趋势

  资源禀赋突出: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10万亩,在全国排名前三,当归、黄芪、党参产量占全国60%以上。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规模扩张:2023年,全产业链规模达到808亿元,佛慈制药、和盛堂等20家企业营收超亿元。产业规模的扩张表明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集群化发展:建成6大中医药产业园,入驻企业151家,引进广药集团深化精深加工。集群化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和竞争力,促进中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核心争议

  深加工短板明显,原料输出占比高,达到70%,高附加值制剂、健康衍生品开发滞后。这导致中医药产业的附加值较低,难以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信息产业链(“东数西算”枢纽)

  (一)定义

  信息产业链以算力基础设施为核心,延伸至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智慧城市应用。

  (二)关键事实与趋势

  国家战略节点:庆阳数据中心集群被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直连东部20省,带宽达到4.3TB。这表明庆阳在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为承接东部数据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基建加速:建成数据中心130个、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5G覆盖率在乡镇和园区达到100%。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为信息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落地:甘肃电投、丝绸之路信息港主导,绿能云计算获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许可。企业的落地有助于推动信息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核心争议

  存在东西部协同瓶颈,算力需求主要集中于东部,而本地应用场景如智能制造等配套不足。这可能导致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影响信息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五、资源推荐

  《2024年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链全景图谱》(东方财富网):该报告对文旅产业数据及空间布局进行了深度解析,为了解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链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2025年甘肃新能源行业十五五规划前景预测研究报告》(中研普华):此报告对新能源装机目标、技术路线、政策路径进行了权威预测,有助于把握甘肃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2024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链全景图谱》(网易):该报告分析了道地药材分布、企业图谱以及深加工痛点,为中医药产业链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智能总结

  (一)新能源领跑全国

  风光电装机占比64.7%居全国第二,特高压外送网加速扩张,但本地消纳与储能技术是瓶颈。未来需要加强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本地消纳能力,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旅复苏动能强劲

  乡村旅游贡献近40%客流,需破解“资源依赖”转向数字文旅/高端定制。应加大对数字文旅和高端定制产品的开发投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三)中医药“大而不强”

  种植规模优势未转化为深加工竞争力,亟需龙头药企带动高值化产品开发。要培育和引进龙头药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中医药产业的深加工水平和附加值。

  (四)算力枢纽机遇与挑战并存

  庆阳集群承接东部数据需求,但需同步培育本地智能制造生态。应加强本地应用场景的建设,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传统工业转型关键

  石化、有色等产业通过技改(如兰州石化120万吨乙烯项目)向高端材料延伸,14条重点产业链中2个入选国家先进集群。传统工业应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水平。

  本报告通过对甘肃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中医药和信息产业链的分析,揭示了各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关键趋势和核心争议。未来,甘肃省应针对各产业链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同时,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各产业链之间的关联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实现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为甘肃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所有数据引用自2024 - 2025年政府公报及权威行业报告,符合政策前瞻性与实践指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