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国人的眼中,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头等大事。

  当人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时,房子就成为了大部分人的必需品,

  各大房地产商基于国人的这一心理,赚的盆满钵满。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不过也有人好奇,其他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和中国相比是怎样的。

  已知美国人均住房面积为67㎡,俄罗斯35㎡,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呢?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美国:资源禀赋与消费文化的双重作用

  聊起全球各国的人均住房面积,美国绝对是绕不开的“佼佼者”——人均67㎡的数字,直接稳居全球首位。

  这可不是随便就能达到的,背后藏着资源禀赋和消费文化的双重推力。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先说说资源禀赋这块,美国的先天条件确实占尽优势。

  它的国土面积不小,可人口也就3亿多,算下来每平方公里还不到40人,这种低人口密度意味着土地资源不会特别紧张。

  而且更关键的是,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原,不管是规划住宅区,还是单个房子的建设,都不用像那些多山国家那样受地形限制。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光有资源还不够,消费文化的影响同样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资源带来的优势。

  这些年美国明显出现了家庭小型化的趋势,现在户均人口只有2.5人,比几十年前少了不少。

  按说家庭人口少了,对住房面积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美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不仅没降,反而比之前增加了40%。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这背后就是美国人对居住空间的消费观念在起作用,大家特别看重居住的舒适度和私密性,哪怕家里人少,也希望每个空间都足够宽敞。

  而且这种对大空间的追求,还体现在住房结构上——美国独栋住宅的占比超过60%。

  也就是说大部分美国人住的都是带院子的房子,这种房子本身的面积就比公寓大不少。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当然,能让这么多人实现“大房梦”,还有个关键因素不能忽略——30年固定房贷制度。

  这种房贷模式利率稳定,不会随便变动,而且还款周期长达30年,分摊到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就小了很多。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总的来说,美国能有全球第一的人均住房面积,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低人口密度、平原为主的地形提供了“硬件基础”,而重视空间舒适度的消费文化和友好的房贷政策,则从“软件”和政策层面加了把劲。

  两者结合,才让美国的住房面积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俄罗斯:自然条件与历史遗留的复合制约

  接下来是俄罗斯,相比美国人均67㎡的住房面积,俄罗斯的情况就有意思多了。

  它的国土面积足足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比美国还大不少,可人均住房面积却只有35㎡,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这巨大的反差背后,藏着哪些制约因素?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首先说说俄罗斯的人口分布,这可是影响住房面积的关键。

  俄罗斯全国人口也就1.4亿左右,按理说人均土地资源应该很充裕,但实际上75%的人口都挤在欧洲部分,像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人口密度一点都不低。

  而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虽然占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却因为气候太冷,到处都是永久冻土带,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居住和建房。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除了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俄罗斯的住房问题还带着不少历史遗留的痕迹。

  苏联时期建了大量的板楼,这种房子结构简单、面积偏小,主要是为了快速解决当时的住房短缺问题。

  到现在,这些苏联时期的板楼存量还占全国住房总量的15%,不少家庭至今还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可能有人会问,俄罗斯就不能多建点新房子吗?

  其实不是不想建,而是困难太多。

  除了西伯利亚冻土带建房成本高,欧洲部分虽然适合建房,但土地资源也有限,尤其是在大城市,想拿到一块建房的土地不容易,审批流程也比较复杂。

  而且俄罗斯的建筑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建房子的效率不如美国和中国,新建住房的供应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和改善需求。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所以,对比美国67㎡的人均面积,俄罗斯35㎡的数字确实显得有些“寒酸”,但这背后都是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和历史遗留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过话又说回来,俄罗斯也在想办法改善住房条件,这些年也建了一些新的住宅小区,试图减少老板楼的占比,可想要彻底改变现状,还需要不少时间和投入。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说到这,可能大家更好奇中国的情况了——前面美国67㎡、俄罗斯35㎡,那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到底是多少呢?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中国人口这么多,人均面积肯定比俄罗斯还低,可实际情况却令人意外。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中国:制度创新下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1.76㎡,不光超过了俄罗斯,跟几十年前比更是实现了9倍的增长。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40多年前,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还不到5㎡,一家几口挤在十几平米的老房子里是常有的事。

  那时候不光缺房子,还得面临耕地红线的限制——中国用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这么多人,建房不能随便占耕地,再加上人口密度比美国、俄罗斯都高,想扩大住房面积难上加难。

  但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咱们硬是靠制度创新闯出了一条路。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而这所谓的制度创新,就是咱们搞出了全球独有的“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

  一方面,商品房市场满足有条件的家庭对更大住房、更好环境的需求,开发商通过建高层住宅提高土地利用率,现在不少城市的高层住宅容积率能达到3.0。

  另一方面,保障房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像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这些,让买不起商品房的人也能有安稳的家。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这双轨制一结合,不管是有改善需求还是基本居住需求,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高层住宅虽然能多建房,但住起来会不会觉得挤?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其实这些年开发商也在不断优化设计,就算是高层,户型也越来越合理,采光、通风都有保障,不少高层小区还配套了公园、超市、学校,居住体验一点不差。

  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现在正在试点的第四代住宅,还可能重新定义住房面积的计算标准。

  这种住宅把庭院搬到了楼层里,每家都有独立的空中花园,虽然现在还在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第四代住宅会让咱们的居住空间更舒适、更实用。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回顾这几十年,中国能在耕地红线和高密度人口的约束下,实现人均住房面积9倍的增长,靠的就是不断创新住房制度。

  从最早的福利分房到后来的商品房改革,再到现在的“商品房+保障房”双轨制,每一步都贴合老百姓的需求。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现在41.76㎡的人均面积,虽然跟美国的67㎡还有差距,但已经远超俄罗斯,而且还在不断进步。

  未来随着第四代住宅的推广,以及更多保障房的建设,咱们的居住条件还会越来越好。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参考文献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

中美俄人均住房面积对比:美国67㎡,俄罗斯35㎡,中国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