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盛,不少人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国际顶尖金融机构”的标签上。

  它常年穿梭在中外企业合作中,说着“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话,甚至参与过国有银行改制、企业海外收购等看似“双赢”的项目。

  可随着越来越多细节被揭开,这家华尔街巨头的真面目逐渐暴露,它不是来“合作”的,而是带着一套精心策划的“毁灭中国计划”而来。

  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这场跨国渗透的背后,始终有一个“内鬼”在暗中铺路。

  他披着“爱国侨领”的外衣,干着出卖情报、帮外敌钻空子的勾当,让高盛的每一步操作都精准踩在中国经济的要害上。

  那么这个“内鬼”是谁?又是如何帮高盛全面渗透中国经济的?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高盛的扩张之路

  1869年,高盛在美国纽约成立,最初只是一家从事票据交易的小型公司。

  在当时的华尔街,这样的金融机构并不起眼,但凭借对市场机会的敏锐嗅觉和灵活的操作手段,高盛逐渐在金融领域站稳脚跟。

  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最终成长为在全球金融市场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巨头。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盛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开始将目光投向这片新兴的热土。

  1994年,高盛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时任高盛掌门人亨利·保尔森亲自到场宣布开业。

  同年,高盛出资6200万美元“援助”海南证券,以此换取好感和信任,为后续成立合资证券公司铺路。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2004年,高盛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系列操作,实际上实现了对这家公司的掌控,为其在华金融业务打开了通道。

  高盛利用中国企业金融知识相对薄弱的短板,精心设计各种金融陷阱,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盛子公司杰润的“建议”下涉足石油衍生品交易,初期获得一定收益后,杰润鼓励其加大做空力度。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上涨,中航油的亏损不断扩大,最终达到5.5亿美元,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而高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摸清了中航油的底牌,还通过交易从中获利。

  国有银行改制期间,高盛的操作更显其算计,2006年,高盛牵头的三家财团以37.8亿美元购入工行10%股份,其中高盛及旗下基金出资25.8亿美元占股7%。

  此后通过六次减持,高盛累计套现103.1亿美元,获利达77.3亿美元。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更值得警惕的是,高盛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边发布报告唱空中国银行业,宣称坏账率高,一边却暗中低价收购工行、建行股份,这种两面操作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极大混乱。

  除此之外高盛还将触手伸向农业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早年间,它就曾联合其他粮商通过期货市场操纵价格,导致2004年“大豆战争”中中国70%榨油企业被外资收购。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2023年,高盛又在猪肉价格低迷时斥资20亿元收购湖南、福建等地的12家养猪场,通过控制饲料、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企图实现长期垄断。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一旦生猪产业链被外资掌控,将直接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高盛在中国市场的一系列精准操作,背后离不开情报信息的支撑,而梁成运就是提供这些关键信息的重要人物。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卖国内鬼”梁成运

  梁成运长达三十余年的间谍生涯,是一段浸透背叛与阴谋的黑暗过往。

  1945年,梁成运生于中国香港,早年以餐饮为业谋生,1983年,他离开香港,前往美国中部一座城市继续经营餐馆。

  彼时的他,表面上是寻求生计的普通商人,却没人能预料到,这趟赴美之旅,会成为他踏入背叛深渊的开端。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1986年,美国间谍情报机关的人员率先将目光锁定在梁成运身上。

  他们多次主动约谈,不仅当面出示所属机构的身份证明,直白表露招募意图,还反复游说施压,试图让梁成运与其建立合作关系。

  面对美方抛出的利益诱饵,梁成运最终放弃了底线,一步步走进了间谍网络的圈套。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1989年,美国间谍情报机关与梁成运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他正式纳入线人体系。

  也是在这一年,梁成运办理了美国国籍,彻底斩断了与祖国的身份联结,沦为美方安插在华人圈层中的一枚“暗棋”。

  为了让梁成运更好地潜伏、更顺利地渗透,美国情报机构为他量身打造了一套“精英人设”。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他们伪造了梁成运的履历,谎称他毕业于英国某知名大学,曾在联合国担任要职,甚至编造了他参与过越南战争的经历,用这些虚假的“光环”为他“镀金”,让他在后续活动中更具可信度和社会地位。

  梁成运的间谍活动手段隐蔽且多样,几乎融入了日常社交的每一个角落。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国际航班大面积停运,美国间谍情报机关急于获取中国的最新经济、社会动态。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便将目标再次锁定在梁成运身上,此时的他已75岁,但美方仍不顾其年龄,指挥他潜入中国,并为他制定了周密的入境行动方案。

  然而,梁成运的每一步行动,早已被我国国家安全机关纳入监控视野,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伪装,在严密的侦查网络下无所遁形。

  2021年4月15日,江苏省苏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梁成运采取强制措施,将这位潜伏多年的“内鬼”当场抓获。

  更令人警惕的是,梁成运的间谍行为与美国金融巨头高盛在华的经济渗透形成了“内外勾结”的致命联动。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间谍的双重危害

  高盛利用这些情报挖出的金融陷阱直接导致多家中国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中航油因参与高盛子公司设计的衍生品交易,亏损5.5亿美元而申请破产保护,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影响了中国航空燃油供应的稳定性。

  被高盛收购的中小养猪场失去经营自主权,传统养殖模式被冲击,大量养殖户面临失业风险,多年积累的产业基础遭到破坏。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市场层面的危害则更为深远,高盛通过发布矛盾报告、操纵市场情绪等手段,多次引发中国金融市场波动。

  2010年,高盛发布看空报告后减持工行股份,直接导致沪指单日下跌162点,这种操作不仅影响了投资者信心,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定价机制。

  在大宗商品市场,高盛联合国际资本操纵大豆价格,导致中国榨油企业大面积亏损被收购,使中国失去了大豆产业链的定价权。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如今在生猪市场的布局,同样可能引发猪肉价格异常波动,影响民生稳定。

  更严重的是,这种内外勾结模式暴露了中国经济安全体系的漏洞,对国家经济主权构成威胁。

  当外资获取的商业情报与间谍活动获取的敏感信息相结合,形成的情报优势让外资机构能精准规避监管、放大市场影响,这已超出正常商业范畴,变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性挑战。

唱衰中国的高盛,却在中国大肆布局,终极目标是收割中国?

结语

  高盛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对利益的追逐和对市场的操控,它以“合作共赢”为幌子,通过金融陷阱和产业垄断等手段实施“毁灭中国计划”。

  而梁成运的间谍活动则为这一计划提供了精准的情报支持,形成了内外勾结的危害模式。

  这暴露出了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的诸多漏洞,保障国家经济安全,需要我们正视这些漏洞,只有构建起全方位的经济防御体系,才能有效抵御外部金融势力的渗透和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