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温州龙港市举行城市发展恳谈会暨招商引资推介会,也迎来了自己的六周岁生日。

  时间回到2019年9月25日,龙港市正式挂牌,成为全国第一个“镇改市”,也是目前唯一实行“大部制、扁平化”基层行政管理模式的县级市。

  眼下,“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正加速推进。龙港的改革探索带来哪些启示?未来又将如何继续率先破圈?

  六年前,龙港镇从温州市苍南县分立出来,改为县级市。一夜之间,几十万“镇民”变“市民”。

  记者注意到一组数据:龙港连续三年GDP增速达7.1%,在温州各县(市、区)中稳居前列。

  在同类区域的发展竞争中,这一增速已然亮眼,而这份成绩,是在精减60%人员、压减行政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的。

  “龙港的案例清晰证明,通过系统性的机构改革与效能重塑,既能大幅减轻财政压力,更能激活治理活力、提升服务质效。”浙江省发改委原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原院长、省政府咨询委特邀委员刘亭认为,这正是其超越地域本身的示范意义所在。

  另一组数据同样令人瞩目:“镇改市”6年来,龙港增加常住人口8.8万人。对于这个常住人口48万人的小城,外来人口的增幅同样惊人。

  增量背后,依托龙港设市之初开启的无差别“聚人”模式: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实现“零门槛”落户。

  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科研创新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才,还有机会获评龙港“城市合伙人”,并享受信贷优惠、审批优先、绿色入学等政策。

  如今,龙港高层次人才数、年均吸引大学生就业数相比6年前分别增长了8倍、1倍;经营主体总数更是接近12.4万户,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投身创业。

  龙港通过“人”这一关键,拉动了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加速项目引进,使城市建设、科创产业等快速发展。

  六周岁的龙港与以往相比更有所不同。

  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今年全国目光不仅聚焦于这座新城的经验沉淀,更投向其“十五五”时期的破局方向。如何让要素加速流动,是关键命题之一。

  9月11日,国务院批复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杭甬温在列。而处在温州改革前沿的龙港,再次迎来了“再改革、兴龙港”的新使命。

  在刘亭看来,劳动、资本、土地三大基本要素,在龙港崛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打破户籍壁垒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与就业转型;让建城的资金在单一的政府划拨之外,从市场、社会获取;让土地由农地基于城市化发展的正常需要便利地调整……

  会上,龙港介绍未来5年发展思路,记者找到一些具体答案,比如:强化构建“一区一城N载体”创新格局;加速推进温州港舥艚作业区建设和口岸开放;完善住房安居、居留落户、子女就学等“一站式”服务等。意图很鲜明,通过集聚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推动要素跨界融合与价值升级,最终实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王逸群、甘凌峰、赵琛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