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看懂大概就是怎么涨你都不想卖,大掉时你会全力再买进
我们持有比亚迪已经22年。在这22年里,它的股票至少有七八次下跌了50%以上,有一次甚至跌了80%。每次股价大幅下跌,都会考验你的能力圈的边界的真实性。比亚迪创造的价值可能是增加的,但股票却跌了70%。这个时候才真正地考验你是否拥有能力圈,只有触摸到边界,才能确认这个圈是否存在。——李录
当你觉得你买的股票掉的时候你真的不受影响的时候,你大概就是懂了(不是讲的心理因素),不然就有可能是在投机(尤其是当你觉得害怕的时候)。——段永平
没看懂的公司比较容易鉴别,就是股价一掉你就想卖,涨一点点你也想卖的那种。看懂大概就是怎么涨你都不想卖,大掉时你会全力再买进。看懂并买进的那种公司最好的状态就是不想卖。——段永平 (2019-04-06)
股价下跌与懂一个企业的关系其实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投资理念过关价值投资就是赚企业未来利润的意思,我们买的是企业的经营所得,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分红。价值投资者买入的是企业的价值,买入之后价格变动可以跟投资者无关。价值投资者因为赚取的是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所以股价涨跌对价值投资者没有影响,股价涨股价跌,不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自然就对股价没有反应(没有更多买入资金的情况下)或者反而会兴奋起来(就像去了超市发现心仪已久的商品突然打折了)。
反过来,如果投资者不懂一个企业的时候我们究竟买的是什么呢?可能一开始就是一个投机的心态买入,买入的是一个波动(向上)的可能性,股价下跌了,跟自己原来想的不一样,心里当然恐慌。股价本身又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才有了心中的茫然和恐惧。也正因为如此,知道自己买的究竟是什么是投资理念层面的懂。
第二个层面是企业层面的懂1. 不懂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就无法独立思考反过来想,不懂企业的意思是不懂其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以及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如果我们不懂商业模式就买入,我们就会到处去看别人怎么说,企业评价有好有坏,听到说这个企业的好,我们会表示欣赏,说企业的不好,就会漠视或者担忧。又或者突然一个事件,我们自己无法评估,捕风捉影,心里就充满担忧、充满恐惧。
企业文化我们不懂,我们无法判断企业行为的好坏,也容易充满迷惘。比如我对拼多多管理层对于未来利润悲观预期的坦诚以及对过去问题的充分披露表示欣赏,但大多数投资者用脚(暴跌)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比如,很多人无法理解乔布斯的暴政行为以及对产品包装的追求。
如果我们没有对一个企业研究透,我们对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不了解,不明白,投资者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论坛上、市场上总有两种相反的声音,投资者就不知道听谁的,在股价波动的时候会充满担忧。
2. 不懂的时候会想通过市场来证明充满担忧且看网上的评论又分辨不清的事后会怎么办呢?最直接的就是看市场表现啰,市场涨或者平稳,“投资者”觉得问题不大,但遇到市场大跌的情况下自己就会有各种内心戏,比如:究竟有什么实质性利空在后面等着?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吗?究竟跌到什么位置才到“支撑位”?内心戏就会特别丰富。
正如上面所说的,市场下跌确认了自己的损失,市场下跌“证实”了自己的担忧。这个时候“投资者”会感觉到无助,因为买的是股价上涨的可能性,投资者不懂利空有多大,市场会跌多久,下面还有多少下跌空间,又因为股价跌=损失,所以就陷入了恐慌。
但对于真正懂的价值投资者,经典如段永平之于网易,面对市场的疯狂下跌,段永平心中明白自己赚的是企业未来的利润,哪怕这个下跌直到退市,并不影响其价值(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和)。这个时候价值投资者买入是充满信心,坚定不移,胸有成竹的,股价什么的都是浮云,骨子里明白有意义的只有公司本身,只有公司的未来现金流。
应用到实际的例子里,在2025年市场行情一路上涨,茅台股价却因为禁酒令等漫天鬼故事影响下跌跌不休,也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暴露自己心里面是不是真懂,能不能硬杠股价鬼故事,确定自己是真懂?会不会有什么自己没搞清楚的地方?分辨清楚各路大V相互矛盾和冲突的鬼故事(金融属性?年轻人不喝?趋势大逆转?社会巨量库存?)。股价下跌,投资人忧心忡忡,寄望别人的观点安慰自己,寄望股价“反转”拯救自己,那就是不懂。
小结真正“看懂”一家企业,必须经得住股价暴跌的拷问。 下跌时想逃是要么只是自己在投机,要么是自己还没搞懂这个企业,越跌越想买才是看懂。
“懂”有两个层次:理念上,价值投资者只赚企业未来现金流,价格涨跌与己无关;企业层面,须吃透商业模式与企业文化,才能独立思考,不依赖市场噪音。
如果遇到企业发展中短暂的困难,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反应,关注其他投资者的见解,做不到“目中无人”地去判断企业长远的现金流前景,那就是还没懂。
《价值投资进阶指南》——巴菲特和段永平发现“伟大的企业”的逻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