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到一只“十年涨不停”的定投基!不是靠运气,这3个点才是真干货

  前阵子帮我姨整理理财账户,翻到她2014年开始投的一只基金,当时她就是听银行经理说“适合长期放”,每个月发工资就扣500进去,中间赶上过2015年大跌、2020年疫情,她都没管,结果现在打开一看——本金6万,连本带利快20万了!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也太能涨了吧”,后来特意扒了这只基的资料,才发现它不是“偶然爆火”,而是真的靠“稳”走了十年。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只“宝藏基”的门道,不是让大家跟风买,而是想说说普通人怎么找到这种“能拿住、能赚钱”的定投标的。

  一、十年涨不停,不是“踩狗屎运”,而是背后有“硬核靠山”

  很多人觉得“十年涨”的基金是运气好,刚好赶上行情,但这只基还真不是。我翻它十年的持仓,发现它主要投的是消费+医疗这两个方向,而且不是瞎买,专挑那些“老百姓离不开”的龙头企业。

  你想啊,十年前咱们买酱油、买牛奶,现在不还照样买?十年前怕生病,现在更重视健康,医院、药房还是得去。这些行业不像科技股那样大起大落,也不像新能源那样看政策脸色,就是“刚需中的刚需”。就像我姨说的:“我也不懂啥行业,就知道这基金没让我亏过大钱,每年打开都能看到涨点,心里踏实。”

  而且这只基的基金经理也没换过,十年就靠一个人管,不像有些基金一年换好几个经理,策略来回变,投资者根本抓不住节奏。一个经理盯一个方向十年,对行业的理解、对企业的判断,肯定比“半路接手”的要深,这也是它能“稳涨”的关键。

  二、定投它的“隐藏福利”——不用盯盘,小白也能躺赚

  我姨最开始投这只基的时候,连“净值”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设置了“每月自动扣款”,发了工资就扣500,有时候忘了这事儿,反而没在大跌的时候慌着赎回。

  后来我帮她算过一笔账:如果她当年一次性投6万,现在大概能拿到15万;但她定投十年,反而多赚了5万。为啥?因为定投能“摊薄成本”——行情跌的时候,500能买更多份额;行情涨的时候,手里的份额又能赚钱,相当于“低买高卖”自动完成了。

  我身边有个朋友就相反,总想着“抄底”,天天盯盘,看到基金跌了就慌着卖,涨了又追进去,结果五年下来,手续费花了不少,收益还没我姨的零头多。所以说,像这种“稳涨型”基金,最适合没时间盯盘、又怕风险的普通人——不用费脑子,每月花点闲钱,长期下来反而能赚着钱。

  三、选这类“长牛基”,别光看“十年涨”,这2个细节才是“避坑关键”

  很多人看到“十年涨”就想冲,但我扒完这只基发现,选这种基金不能只看收益,得盯两个“不起眼”的细节:

  第一个是最大回撤。这只基十年里最大的一次回撤是2022年,当时整个市场都跌,它也跌了不到20%,比同类基金平均跌30%要少得多。回撤小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强”,就算遇到行情不好,也不会让你亏得太惨,这样才能拿得住。要是碰到那种一跌就跌40%的基金,很多人早就扛不住赎回了,根本等不到十年后的收益。

  第二个是分红方式。这只基默认的是“红利再投资”,就是赚了钱不现金分红,而是自动换成更多份额。别小看这个操作,十年下来,光靠“分红再投”多出来的份额,就比现金分红多赚了快3万。我姨当时都不知道有这个设置,误打误撞选对了,反而多赚了一笔。

  其实聊这只基金,不是想让大家去找“一模一样的基”,而是想跟大家说:普通人理财,不用追求“一夜暴富”,找对那种“方向稳、经理靠谱、抗跌性强”的标的,再用定投的方式慢慢投,长期下来反而能赚到钱。

  我姨现在还在每月投这只基,她说:“我也不指望靠它发大财,就是觉得每个月存点钱,老了能多份保障,心里踏实。”这种心态反而最适合定投——不贪心、不恐慌,跟着时间慢慢走,反而能拿到时间的“红利”。

  你们定投过哪些“抗打”的基金?或者有过“拿不住、中途赎回”的经历吗?评论区聊聊,咱们互相避坑,也找找更多“宝藏基”!

发现一只适合定投,连续涨了10年的宝藏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