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风光”出圈,凭什么成全国能源顶流?
近日,甘肃巴丹吉林沙漠基地送电四川特高压直流工程,即陇电入川工程的可研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陇电入川工程向前迈出关键步伐,也为陇电入川工程开工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过去的这几年,甘肃在新能源领域一路狂飙,在全国新能源领域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从装机规模到能源通道建设,从四大能源通道到三大沙漠能源基地,甘肃都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能源的。
而随着陇电入川的加速突进,甘肃四大通道建设已经建成了两条,正在建设陇电入浙,陇电入川也迎来了重大进展。这个地处西北内陆的省份,究竟凭什么在全国能源版图上“C位出道”?
01 手握“王炸”资源,新能源装机规模狂飙
纵观整个西部,甘肃的风光电资源,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尤其是以瓜州、玉门和敦煌为代表的县域,拥有的风光资源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号的。
据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甘肃风能资源的可开发量达5.6亿千瓦,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高达95亿千瓦,分别位居全国第四和第五,拥有天量的风光资源的甘肃就好比游戏里开局就拿到了“王炸”,想不赢都难。
凭借着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甘肃在新能源装机规模上一路“开挂”。截至2025年8月底,新能源装机规模已达7463.23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65.17%,新能源装机占比位居全国前列。
这意味着,甘肃的能源结构里,新能源已经妥妥占据了“C位”,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在看看甘肃过去这些年的新能源基地建设,简直就是“巨无霸”级别。
目前,酒泉已经建成了全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截至2025年6月,酒泉电网总装机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3000万千瓦,达到3015.78万千瓦,占酒泉电网电源总装机的80.97%,占全省新能源装机的50.72%。
同时,在白银、武威、金昌等城市建成了6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 ,在张掖、白银、定西等地建设了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不仅如此,甘肃在储能领域也成绩斐然。
甘肃在全省布局了600万千瓦新型储能,新型储能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从抽水蓄能到压缩空气储能,从重力储能到电化学储能,甘肃通过储能让新能源变得更加稳定可靠,有效解决了新能源不稳定的“老大难”问题。
而为了配合新能源的外输,甘肃也上马和建成了一批火电项目,仅2025年甘肃投产的大型火电项目有5个,分别是:庆阳正宁火电一期,平凉灵台火电一期,酒泉瓜州常乐电厂三期,张掖火电厂二期,兰州新区热电联产项目。
庆阳正宁和平凉灵台均为陇电入鲁项目,均是2x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瓜州常乐三期和张掖火电二期为陇电入湘配套项目,均是2x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兰州新区火电厂为2x350MW热电联产项目,2025年甘肃发电量将突破2500亿度。
02 四条能源通道,打通甘肃能源外送“任督二脉”
电发得多,还得送得出去,甘肃深知能源通道才是最核心的问题。过去的几年,甘肃大力推进四大能源通道建设,陇电入川、陇电入湘、陇电入鲁和陇电入浙。这四条通道,就像四条超级“电力高速公路”,把甘肃的新能源送往全国各地。
首条能源通道陇电入湘工程,早在2017年6月23日就投运了 ,是全国首条大规模输送新能源的外送通道。将甘肃的电能从瓜州出发,跨越千山万水,把绿电送到湖南韶山。目前已累计外送电量突破2100亿千瓦时,相当于63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清洁能源占比40%,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84万吨。
第二条通道陇电入鲁工程,2025年5月8日竣工投产,这是全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采用“双八百”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输电距离915公里, 每年能把甘肃360亿千瓦时以上电量送到山东,新能源占比超50%。
对于山东来说,陇电入鲁缓解了电力供需矛盾,每年还能减少燃煤消耗约60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助力山东绿色转型发展;对甘肃而言,不仅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还带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
第三条通道陇电入浙工程已经于2024年7月29日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建成。工程全长约2370千米,送端换流站接入甘肃腾格里“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配套新能源项目。
投运后,每年向浙江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占比超50%,减少1700万吨碳排放。这也将进一步加强甘肃与浙江的东西部能源协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
第四条通道陇电入川工程,目前可研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工程起点甘肃酒泉金塔,落点四川资阳,线路跨越甘川两省,全长1459.7公里。建成后,又是一条能源输送的“大动脉”,既能促进甘肃新能源消纳,又能保障四川的电力供应。
随着这四条能源通道的建设和运营,甘肃的电力已经输送到全国26个省份,形成了“大送端”绿色电网格局。目前甘肃已经 妥妥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通道和枢纽。
2024年甘肃电力外送电量达558.8亿千瓦时;今年截止8月份,甘肃电力外送电量508.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08%,未来甘肃能源外输能力有望提升至2000亿度以上,甘肃的发电量也将突破4000亿度以上。
03 在全国新能源版图,到底啥地位?
从目前来看,陇电入浙将在明年投运,陇电入川今年开工建设,2027年投运,届时甘肃将拥有四条能源通道。
从能源供应角度看,甘肃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补给站”。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庞大的装机规模,为全国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可持续的电力。
今年夏季全国用电高峰期,甘肃电网单日发电量和外送电量双双刷新历史峰值,及时支援中东部地区,缓解了东部地区的电力供需矛盾,为全国电力保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在能源装备产业布局上,甘肃在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特别是酒泉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风电产业集群。
从风机制造到光伏组件生产,从电力装备再到储能设备研发,甘肃积极探索“绿电+”模式,“绿电+大数据”“绿电+高耗能产业”“绿电+应用场景”,为甘肃新能源多元化利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
从国家能源战略层面讲,甘肃毫无疑问是“西电东送”的关键桥头堡。四大能源通道的建设和运营,让西部能源富集地区和东部电力需求中心紧密相连,优化了全国能源资源配置 ,保障了国家的能源安全。
未来甘肃要成为西部真正的能源枢纽,把西部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输送到全国各地,实现东中西部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站在甘肃的角度,目前就是最好的发展时刻,要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也要谋求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食品、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寻求突破。
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甘肃将形成4-6条特高压外送通道,每年外送电量预计达到2000亿度左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