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里的所有信息都来自靠谱的资料,详细的来源在文章结尾有提及。

  到了2025年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出来的时候,东方希望集团以1784亿元的营业额排到了第39名。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不过,让人觉得暖心的是,这家规模庞大的公司,始终坚持着“不上市、不靠贷、不拖工资”的经营理念。

  即便在如今这个资本运作风头正劲的商界里,东方希望集团被看作是个“另类”,但它那辉煌的业绩,也证明了这条“少有人走的路”确实是行得通的!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抓住时代机遇

  1982年,改革开放刚起步,刘家四兄弟很快就捕捉到时代带来的商机,立马辞掉了公职,还把家里的资产变卖,凑了1000元作为开端资金。

  他们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自家阳台上养鸡和鹌鹑,还起了个名字叫“育新良种场”,幸好兄弟几个分工挺清楚,几年来把鹌鹑养殖做到每年产15万只的规模。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那会儿,城市里对鸡蛋和禽肉的需求猛增,可农村养殖技术还不太成熟。经过一番拼搏,终于攒下了1000万元的原始资本,不仅把新津变成了全国知名的鹌鹑养殖基地,还摸索出了“鹌鹑粪喂猪、猪粪养鱼、鱼粪养鹌鹑”的循环模式。

  不过,拿到了第一笔钱之后,刘氏兄弟就发现,光靠养鹌鹑虽然挺稳定,但赚的钱都得辛苦付出,发展的空间也有限。因此,他们决定把目光投向产业链的上游,搞饲料生产,他们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站得更稳,做得更大。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1987年,他们推出了“希望牌”猪饲料,还喊出“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忙”的口号。那会儿,泰国正大集团可谓几乎垄断了全国一半的市场。为了打击这个新出现的对手,他们决定展开一场价格战。

  不过刘氏兄弟凭借本土的人力、原料和运输成本上的优势,在这场价格战中硬挺了过去。两年以后,外资在饲料行业的垄断终于被彻底打破,希望饲料的年产销量达到10万吨,成了四川真正的“饲料之王”。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这段时间,东方希望还专门组建了个团队,研究猪的营养需求,调配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比例,想让饲料的效果更佳,农民用起来也划算点。

  早在1991年,四兄弟就在成都成立了东方希望集团,刘永行担任董事长。企业逐步将业务扩展到全国范围,直到1999年,东方希望的饲料业务已经布局完整,帐面上的闲置资金最高时达到10亿元。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面对饲料行业利润逐渐被分薄的现状,刘永行决定转战重工业领域。到2002年12月,东方希望在包头投入百亿,打造“希望工业园”,正式拉开了进军铝电一体化项目的序幕。接着,集团在内蒙古、河南、山西、重庆等地相继建立了不少大型工厂。

产业闭环的布局

  在众多的布局当中,刘永行特别看重新疆,尤其是那边有3900亿吨的煤炭储量,他计划利用新疆低廉的煤炭资源实现就地发电,然后用产生的电力制造电解铝,试图打破“西煤东运”的老旧模式。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而且,东方希望在电解铝方面投入了不少心血,他们对电解槽的工艺进行了改良,使得用电更加节省,降低了成本。此外,他们还自己修建电厂,确保电力供应稳定,不担心外面电价上涨。这些技术上的突破让集团在重工业领域站稳了脚跟。

  不过,刘永行在规划新疆重工业时,最关键的创新点就是提出了“六谷丰登”的完整产业链循环生产方式。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这招其实就是靠煤炭发电,然后用来供应铝、硅、化工、生物这些行业,彼此之间紧密结合,连废物都能变成宝,比如,电解铝的剩渣还能用来做水泥,化工的副产品也能加入到饲料中去。

  不仅如此,这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减轻了环境负担,还帮助东方希望在重化工行业建立了独到的成本控制和竞争优势。毕竟,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的方针嘛。

  在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的背景下,东方希望果断进入了光伏领域,依靠集团的技术优势和自家的电厂,很快将多晶硅的产能提升到50万吨每年,位居行业前列。再加上他们还优化了提纯工艺,用更省电的办法,把成本压得比别人还低。

  就算是在2020年,光伏行业遇到“寒冬”,多晶硅的价格从每公斤70元缩水到60元,几乎所有同行都在亏本,但东方希望靠自建电厂和循环经济的做法,把多晶硅的全部成本压到每公斤36元,还能赚点钱。

  就在大家都觉得他会在重工业这块越走越宽时,刘永行又打破众人的意见,重新进军养猪行业,毕竟他坚信养殖业是东方希望的“底”,那根绝不能断。

三不原则坚守四十年

  最关键的一点是,在这帮企业都拼命追求上市、玩资本杠杆的年代,东方希望集团的创始人刘永行却一直和资本市场保持距离。从1982年创业起,他坚持了四十多年,始终遵循“不上市、不贷款、不欠薪”的三不铁原则。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毕竟刘永行觉得,一旦公司上市,股价的短期波动就会绑住企业,偏离了搞实体经济的初心,他还多次强调,说太多的钱会让人变得冲动,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而且在创业的头二十年中,刘永行从未向银行借过一分钱,所有的扩张都靠自己积累的资金,一个步一个脚印,只有在饲料业务累积了20亿元的雄厚资本之后,他才开始实施心里酝酿了十年的重工业计划。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其中“不欠薪”更是这家企业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在东方希望,员工们经常开玩笑说:“工资比大姨妈还准时。”

  这套看似保守的办法,在之后多次行业调节和经济起伏中,依旧让东方希望稳得像磐石一样。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

  可同样地,曹德旺也对盲目扩张提防心重,毕竟他一直觉得,太多的钱就像过量的食物,再好吃的山珍海味,吃得饱了也到头了,撑得太厉害就会出现各式不适。

  现如今,全球每三辆车里就有一辆用的是福耀玻璃,曹德旺也一直坚持不上市、不借钱的原则。

中国最坚韧企业家:不上市、不借贷、不欠薪,年收入达1784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