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真身
编者按:“凡言禅,皆本曹溪。”你知道曹溪吗?你去过南华禅寺吗?你听说过六祖慧能大师吗?来跟随凤编一起,游南华禅寺,品《坛经》智慧:
南华禅寺
广东省韶关市曹溪南华禅寺原是四合院平面布局,主体建筑在今寺西侧。1933年李汉魂发起重修。翌年虚云应请住持南华,历时十年,改为现今阶梯式中轴线平面布局。
曹溪门
曹溪门是南华禅寺原第一山门,原址在今门之西。1937年,虚云移位重建。1971年,禅寺作为广东省矿冶学院建校筹建处,将山门改建。现在的曹溪门,是1986年按旧门格式重建。
曹溪
曹溪位于韶关曲江东南,因溪水流经曹侯村得名。六祖惠能从弘忍得法后,在曹溪宝林寺大弘法化,人称曹溪法门。
五香亭
五香亭位于曹溪门后,宝林门前,放生池之中间,1936年创建。原为木结构,1963年重修时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2002年由传正和尚重新修缮、粉饰、彩绘。五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宝林道场
南华禅寺是天下禅宗南宗的祖庭,素有东粤第一宝刹之誉。坐落于宝林山麓,曹溪水旁。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创建之时名曰宝林寺,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太祖开宝元年赐名南华禅寺,沿称至今。
天王殿
旧天王殿在今之西归堂后,原名罗汉楼,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年(1474)住持惠勉和尚重修。清康熙七年(1668)平南王尚可喜重修。1937年虚云移位重建。1963年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初建于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明正德年间(1506-1521)寺僧清洁、圆通重修。清康熙六年(1667)平南王重新兴建,原址在今之功德堂后。1918年李根源重修。1936年虚云按旧殿规模移址重建。
藏经阁
现在的藏经阁,原是诸天殿。始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明成化、嘉靖年间曾有重修。1941年虚云和尚将此殿改为藏经阁。
灵照塔
灵照塔是目前保留在原址上最古老的建筑。最早建于唐先天年间(712-713),早期是木结构,在明代改为砖石的结构。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最初就供奉在塔内。
陈亚仙祖墓
灵照塔后,六祖殿之前,为陈亚仙祖墓。这也是寺院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当年陈亚仙施地给寺院时,要求留下祖坟之地。惠能非常赞叹,高兴地说,这是应该的。
六祖殿
六祖殿初名信具楼,始建于唐开元元年至十年之间。明洪武间毁于兵火。成化二十一年(1485)重建。嘉靖十六年(1537)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2)改建为御经阁。1934年虚云修建南华禅寺时,复名祖殿。
六祖殿内
六祖殿内正中置阿育王式佛龛一座,龛内安放六祖惠能大师真身。左右两侧各设楼房式佛龛一座,左为憨山德清和尚真身,右为丹田和尚真身。
六祖惠能大师真身
遇见
就是结缘
六祖殿内正中的阿育王式佛龛内,安放六祖惠能大师真身。六祖惠能以曹溪宝林寺为中心弘法教化,世人尊称为曹溪古佛、曹溪高祖。
《六祖坛经》的经典语句
“
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
外有五门,内有意门。
心是地,性是王。
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
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
“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
仁者心动。”
”
“
随其心静,则佛土净。
”
“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
“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
“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
“
凡夫愚迷,
只知忏其前愆,不知悔其后过。
以不悔故,前愆不灭,后过又生。
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
“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
“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
“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
名为功德。
”
文字:凤凰网佛教
图片:凤凰网佛教
《六祖坛经》
让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欢迎点赞、评论和转发!
觉悟问答
福利来了
我们的小店
欢迎关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