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6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1:闰六月“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老话预示啥?

  描述:今年闰六月,不少地方的老人都说“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说今年夏天特别热吗?还是另有说法?本文将带你一起了解这句老话背后的含义,以及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今年闰六月,不少地方的老人都念叨着“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这句老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咯噔一下,感觉今年夏天要热爆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别急,让我这个头条号编辑来给大家细细道来!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是“闰六月”。简单来说,就是农历的六月多了一个月,一年里有两个六月。这在咱们中国古代历法里,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一般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出现一次。所以,碰上闰六月,老百姓都会觉得挺新鲜的。


  那么,“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又是什么意思呢?这可不是说夏天真的见不到太阳!这句老话,更多的是一种气候和时间的规律总结。


  咱们先来看看“三伏天”。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一般持续30多天。这期间,太阳火辣辣地晒,地表温度高,空气闷热,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老人们说“三伏不见天”,其实不是说完全看不到太阳,而是形容三伏天闷热、潮湿的天气,以及阴雨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的现象。所以,这里“不见天”指的并非真的“不见天日”,而是形容天气阴沉、闷热,让人感觉像是阴天一样。这跟现在的天气预里说的“阴天”、“多云”有点类似,但更强调的是闷热感。


  那么,“一年两六月”和“三伏不见天”之间有啥关系呢?其实,这体现了古人对气候变化的朴素认识。闰月出现,意味着时间上的变化,而气候也可能因为这种时间上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异常。老人们观察到,闰六月出现的时候,三伏天可能会持续时间更长,或者阴雨天气更多,导致整体感觉更闷热,所以就有了“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这句老话。


  当然,这只是老百姓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规律,并非科学的预测。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句老话来预测今年夏天的天气情况。毕竟,现在的天气预已经很准确了,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渠道来了解今年夏天的天气趋势。


  但是,这句老话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观察,以及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在没有现代气象技术的古代,人们只能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来认识自然规律,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尊重和学习这种朴素的智慧。


  再深入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句老话。它也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特殊感知。闰月出现,打破了人们对时间的常规认知,增添了一种神秘感。而“三伏不见天”则更是加剧了这种神秘感,让人们对即将到来的炎热天气充满期待和担忧。


  所以,当我们听到老人们说“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的时候,不妨多听一听,了解一下这句老话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这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而且也能让我们对自然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虽然这句老话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它不能作为我们判断今年夏天天气情况的唯一依据。大家还是要关注官方的天气预,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毕竟,安全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这句老话,不仅是一句关于天气气候的谚语,更是一段流传至今的文化传承,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智慧。让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科学地应对今年的炎热夏季!


  农历6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2:384天!蛇年,为啥“闰六月”?

  即将到来的农历乙巳蛇年是个闰年,被安置了一个“闰六月”,年长384天。蛇年为啥偏偏“闰六月”?“闰六月”罕见吗?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介绍,我国现行采用公历和农历两种历法,公历遵循太阳周年视运动,它是以一个太阳回归年作为一年,分为12个月(月份数有31天、30天、29天、28天四种,均是人为规定),全年365天或366天;农历是以月相盈亏兼顾太阳周年视运动两个自然周期为依据制定,一年12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一个公历年和一个农历年相差11天左右。“经年累月”下去就会发生农历年的月份与季节不能对应、寒暑颠倒的现象。


  为使农历年与公历年能基本对应,农历采取置闰的方法来调节,也就是在19年中安排7个闰月,置闰的规则不是随机的,而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农历历法规定,每个农历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作上一个月的闰月。


  为何会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平均而言,一个农历月为29.5306天,小于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这样累计下来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杨婧解释说。


  乙巳年的“闰六月”就是上一个月即六月的闰月,只有节气立秋,而中气处暑则在农历的七月初一。这个“闰六月”从公历7月25日开始至8月22日结束,共计29天。


  杨婧表示,闰月现象每隔2年至3年就会出现一次,且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发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极为罕见。“闰六月”上一次出现在2017年,农历丁酉鸡年,下一次则出现在2036年,农历丙辰龙年。


  编辑:潘乔雨


  资料:人民网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农历6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3:阴历六月有一个最特别的日子,不少俗神这天过生日,民间至今相信

  阴历六月二十四的说法


  本文 倪方六


  夏季最后一个月——阴历六月,显然不是一个舒服的月份。正处三伏天,烈日炎炎。


  但六月也是浪漫的月份,古人雅称为“荷月”。宋人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苏轼亦称,“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且来花里听笙歌”,说的都是阴历六月。


  荷花给六月带来了热情,带来了快感,带来了凉意。


  (荷塘即景)


  六月有一个最美最浪漫,也最特别的日子。是哪一天?告诉你,就是今天——六月二十四!


  因为,这一天,是荷花仙子的生日。


  荷花生日这天,古时的江南很热闹。明清时苏州人到了六月二十四,必出门赏荷,乘画舫去葑门外的荷花宕成为一景。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写道:


  “宕中以大船为经,小船为纬。游冶子弟,轻舟鼓吹,往来如梭。舟中丽人皆倩装淡服,摩肩簇舄,汗透重纱。舟楫之胜以挤,鼓吹之胜以集,男女之胜以涵……摩沸终日而已。”


  其实,六月二十四本是“观莲节”。此日前后,荷花开得最美漂亮,花红悦目、叶绿送爽、莲实可食。渐渐地,观莲节被流变成“荷花生日”。


  (观莲纳凉)


  顺便说一下,过去不少地方有“荷花生日”的风俗,但日子不一定都是六月二十四,有的设在六月六。


  但是,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并不是大众节日。在过去,民间更相信,六月二十四是雷神生日。


  过去的上海人称六月二十四日“雷祖诞日”,雷祖就是雷神。据清人王韬《瀛堧杂志》,这日上海人会祭祀雷祖,进香者多在丹凤楼的小穹窿。


  (美女上坟)


  与上海相邻的苏州人, 六月二十四会到庙观中上香,还要吃素肴——“接雷斋”。肉铺这天会关门的,没人会买肉。苏州人顾禄《清嘉录》称:“二十四日为雷尊诞……自朔至诞日茹亲者,谓之‘雷斋’。郡人几十之八九,屠门为之罢市。”


  对于雷神生日最虔诚的,当是广东雷州人。雷州地处热带,三面是海,雷雨极多。当地的雷神信仰极盛。


  据说“雷州”一名,就是雷神带来的。


  (雷祖神像)


  传南朝陈天建初年,雷州陈姓猎户外出打猎,捡了一个蛋。一天雷电大作,蛋被震开,里面竟有一个男孩。男孩的两手上各有一字,即“雷”和“州”字,当地人视这小孩为“雷种”。这孩子长大后当上了雷州刺史,死后屡显灵异,雷州百姓遂为他立庙,每年六月二十四祀之。


  夏天多雷雨天,为什么认定六月二十四是雷神生日?其实是搞错了,将错就错。


  道家以六月二十四为“雷声普化天尊”现示之日。据《明史·礼志》,明朝时,每年到这一天朝廷会遣官至雷神庙致祭,被民间误六月二十四日是雷神生日,由此以讹传讹。


  (雷祖祠牌坊)


  在四川等地,则认为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此俗在宋朝时已出现。


  传二郎神是先秦治水专家李冰的次子,人称李二郎,帮助父亲治水,立下大功。旧版《成都志》记载:“冰为郡守,治疮本领,所以民间对“实用”的二郎神很迷信。祭祀二郎神时,一定要用白公鸡,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说到二郎神,还有一鲜为人知的秘密。


  如果问中国古代足球的行业神是谁?估计绝大多数人都猜不到。如果说是二郎神,大家应该会感到意外!


  但事实就是二郎神——中国古代足球——蹴鞠老祖。


  二郎神怎么成了中国古代足球行业神?又是张冠李戴,祭祀错了,便又将错就错。


  此错,最晚在明朝万历年间已发生。


  时人沈德符《万历获野编·补遗》有这么一个说法:“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场子弟必祭之,云即古之二郎神。”


  (蹴鞠)


  二郎神会治水,却不会踢球啊,怎么能成足球行业神?原来鞠场子弟真正要祭祀的,实是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是中国古代的“足球皇帝”,蹴鞠踢的很棒,于是古人对他迷信了起来。李隆基小名“三郎”,民间分不清,误以为他就是“二郎神”,未加细辨,就把二郎神当成了“蹴鞠老祖”——二郎神沾了皇帝的光!


  其实,在中国古代皇帝中,真有资格做蹴鞠老祖的,应该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推广了蹴鞠运动。


  阴历六月二十四还有不少说法。这篇就说到这里——看到本文的网友要记住哟,如果再有人问起中国古代足球的行业神,别再说不知道!


  农历6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4:农历六月又称“小恶月”?俗语“六月不搬家,不嫁女”啥意思

  #打卡挑战局#


  导读:农历六月又称“小恶月”?俗语“六月不搬家,不嫁女”啥意思?有何道理,如今还准确吗?


  

农历六月为啥叫“小恶月”?

  老话说“六月三伏赤日炎炎”,农历六月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月份。初伏、中伏,大暑、小暑皆聚集于此,闷热潮湿的天气,让人们的心情变得烦躁不安。炙热阳光的暴晒,让大地上的万物都像被烤焦了一般,为了躲避高温和暴晒,人们只好选择藏伏起来,以避暑气,所以农历六月,又被称为“伏月”、“暑月”、“焦月”和“遁月”等,从这些名字中,不难看出都带有躲避的意思,加之其又与“恶五月”紧紧相连,故又有“小恶月”之称。民间亦有“六月辟恶,三伏不热”的说法。


  

六月不搬家

  老话说“近搬穷三天,远搬穷三年”,搬家必然是会带来一些财物上损失的。过去人们搬家,不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光路上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家家户户又都喜欢养点鸡鸭鹅什么的,搬家时必然得带上吧!


  在六月这个最热的时候搬家,不光人热得受不了,就是养的这些家禽在跋涉路上也是会被热死的。六月又是农忙时节,这个时候搬家地里的庄稼还管不管了,没收成到年底吃啥?再加上,搬完家总要请亲戚邻里吃顿饭吧!六月本来就是缺粮的时节,搬家就已经有一些损失了,哪还有余粮再请邻里大吃一顿呢?所以过去一般大家都会避开六月的日子搬家。


  

不嫁女

  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六月不能结婚就是“青黄不接”,啥意思呢?就是六月处在一年的中间,有头又无尾。古代有个说法,叫做“六月娶半年妻”,就是六月是一年中的一半,六月新娘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预示着结婚后容易变成半路夫妻。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为了讨个好彩头,古人多喜欢年头或者年尾结婚,寓意夫妻有头有尾。


  当然了,民间很多的俗语都带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对于这些俗语我们应取其精华,祛除糟粕。对于这句俗语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


  农历6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5:为什么是闰二月,而不是闰三月或闰一月?四个关键词带你搞懂

  3月22日,进入农历闰二月。恭喜农历二月过生日的宝子们,又可以收礼物吃蛋糕了,好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毕竟就21世纪这100年来说,闰二月一共也就只有4次:2004年、2023年、2042年、2099年。


  其他月份生日的宝子们可能不服了,为何是闰二月,而不是闰三月或闰一月呢?本期南都新知用4个关键词带你搞懂闰月到底是怎么个“闰”法。


  友情提示:知识点有点密集哦!


  关键词1:朔望月


  月亮绕地球跑一圈为一个“朔望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当月亮差不多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从地球上基本上只能看到一个黑黑的影子,这个时刻古人给它起了个名,叫“朔”。“朔”所在的日子,就是农历一个月的初一。


  月亮接着转,半个月后,换地球待在太阳和月亮中间了,月亮的亮面完美地展现在地球面前时,古人又起了个名叫“望”。“望”之后的半个月,月亮会一点点黑下去,直到最后重归于“朔”。这一天也就是下个月的农历初一了。


  所以,月亮围绕地球跑一圈就是一个“朔望月”,也就是农历上的一个月。


  月亮绕地球运行示意图。图片:科普中国


  不过因为月亮这家伙跑的速度不是很稳定,有时快有时慢,“朔望月”的时长也不固定,最多能差半天多。古人算出的平均数为29+(499/940) 天,约等于29.530851 天,很接近现代人算出的近年的平均数29.530588 天。古人真YYDS!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农历月份是30天,有的农历月份是29天。


  关键词2:回归年


  地球绕着太阳转,转一圈就是一回归年。为何叫“回归年”呢?


  伴随地球公转,地球上距离太阳最近的那个点(一般叫“直射点”)也会在南、北两条“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就叫热带。太阳直射点最靠北的那个时刻就是“夏至”,最靠南的那个时刻叫“冬至”。每两个冬至之间的长度称为一个“回归年”。


  地球公转示意图。图片:科普中国


  当然啦,古人是通过圭表测定正午时分杆子的影长来计算的,影长最大的时刻为冬至,最小的时刻为夏至,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古人将回归年的长度定为365+(1/4)天。现在的天文学家测算的回归年平均长度大约是 365.2422 天。


  关键词3:7/19


  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回归年”和“朔望月”有点搭不上。12个“朔望月”加起来一共354天,比一“归回年”少了11天。11天不长,但是3年累计下来就有33天,一个月了。“经年累月”下去就可能发生在夏天过新年的现象。


  那怎么办呢?


  我们先用古人的历法算一下:


  [365+(1/4)]/[29+(499/940)]=12+(7/19)


  也就是说,一个回归年有 12+(7/19) 个朔望月。那么,只要把(7/19) 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好了。怎么解决呢?古人的办法就是:每十九年里多塞上七个月,这些月就叫“闰月”。


  关键词4:中气


  那么,该挑哪七个月去加班置闰呢?这就要从二十四节气说起了。


  我国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二者相间排列。换个说法就是,“节气”是现在二十四节气中排在奇数位的,如立春、惊蛰、清明等;“中气”是排偶数位的,比如雨水、春分、谷雨等。


  古人将二十四节气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二者相间排列。


  农历以12个中气分别作为十二个月的标志,即每个朔望月都有一个中气,如果某个月中不包含中气,就算做上一月的闰月,为置闰。


  今年3月21日农历二月三十,是中气春分,下个中气谷雨在4月20日农历三月初一,这当中3月22日至4月19日的农历月中只有一个节气清明,没有中气,所以这个农历月就定为闰月。因为它前面是二月,所以叫闰二月。


  问题又又又来了:为何会出现没有中气的月份?这又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划分说起。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360°就有了二十四个节气。


  说到这里,你也许看出来了,二十四节气与现在常用的公历都是来自于回归年,所以二十四节气每年的公历日期基本固定,前后相差不过一两天,而对应的农历日期则变化很大。比如清明节,总是固定在公历4月4日-6日之间,但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农历日期。


  二十四节气划分。图片:《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二十四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且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平均而言,一个农历月为29.5306天,小于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这样累计下来必然会出现一个只有节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


  杨婧还表示,冬季,节气的间隔时间略短,一个农历月的长度超过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就不大可能发生闰月;夏季,节气的间隔时间延长,一个农历月的长度不足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时间,发生闰月的机会就多些。所以闰月多发生在四月至八月,二月、三月、九月、十月少有发生,一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则极为罕见。


  整合:刘兰兰


  海:罗锐


  资料:科普中国、新华社


  农历6月是什么月推荐搜索词:

  

  1.农历6月是什么月天干地支

  

  2.2025年农历6月是什么月

  

  3.1982年农历6月是什么月

  

本文标题:农历6月是什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