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推荐文章1:当仁不让!听我来讲“汉字缘”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仁”,《说文解字》释义:“亲也”。
“仁义礼智信”是贯穿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伦理纲常,是中国人凝刻在血液里的行为涵养。孔子曰:“仁者爱人”。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而“仁”作为五常之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价值追求。
这个十月,在多民族文化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青海西宁,一场文化交流盛会圆满举办。来自德国、哈萨克斯坦、阿根廷、印度、日本、叙利亚、法国、津巴布韦、刚果(布)、美国的外籍友人通过跨越山海来到中国大地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讲述在他们眼中,什么是“仁”。几天相处下来,不同肤色、文化、职业的友人们以汉字为媒,以大赛会友,一起领略大美西宁的自然、人文风光,结下深厚友谊,成就一番文明互鉴的佳话,续写了又一段以“仁”为契机的“汉字缘”。
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西宁市人民政府和人民网承办的“汉字缘”2021国际故事大会自5月17日全球启动以来,历经初赛、复赛、决赛层层角逐,通过线上答题,视频风采展示,网络海选投票等环节,吸引了海内外50多个国家3000余名外籍友人踊跃参与。最终选拔出的10名选手相聚青海西宁,决赛以“仁”为题,评委根据选手临场发挥现场打分,评选出本次大赛特、一、二、三等奖。
“中国人,善待别人,他们说是理所应当;帮助别人,他们说是举手之劳”
杨靖(津巴布韦) 人民网 彭昱凯摄
“我遇到的中国老师对留学生总是春风化雨、一视同仁,同学们对我这个非洲男孩,总是欣然相助、宽仁大度。”来自津巴布韦的杨靖说。三年前他不远万里来到江苏大学求学,从一句中文讲不出,一个汉字不认识,到被中国文化折服,拜入世界级“非遗”——古琴梅庵派传承人门下,感受琴瑟和鸣,天人合一的礼乐境界。在研学古琴过程中,伴随古朴优雅的琴音,他感受到中国古人“仁者乐山”的审美情怀,“讲仁爱、尚和合”的中国哲思渐渐融入进这个非洲小伙的文化中。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留学生,他亲眼目睹江苏大学医学专业学生,自己平日里朝夕相处的同窗们,当仁不让,星夜驰援奔赴多地开展核酸检测。透过厚厚的防护服,他们被汗渍浸泡的额头,脸上一道道被防护面罩压出坑儿的深红印记,顾不上吃喝倒地瘫坐的身影……这些都让杨靖看在眼里,撼动在心。医者仁心仁术、救死扶伤、生命至上、人人平等至此镌刻在他心底。
“仁” 是什么?“‘仁’是中国人的品质,善待别人,他们说是‘理所应当’;帮助别人,他们说是‘举手之劳’。”三年多来,已融入中国的医学专业留学生杨靖有感而发。
“他们用自己的碗喂幼牦牛,这里没有垃圾和捕猎,是真正的低碳生活”
艾杰(美国) 人民网 彭昱凯摄
青海师范大学留学生艾杰来自美国俄勒冈州,在美国西北部森林长大的他,来到西宁学习汉语之余,最喜欢和朋友登上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牧区近距离亲近自然,户外搭帐篷与当地牧民一起生活。朋友告诉他,高海拔植物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无污染,到处都是药草非常适合放牧。在这里,他看到牧民不使用任何类型的汽油取暖,交通工具是马,并尽可能用木制工具。水是极宝贵的,他们绝不会将有害物质放入其中,以免污染世代所依赖的河流。
放牧时,艾杰被眼前的一幕幕震撼:白天牧民会用自己碗里的食物喂幼牦牛,对着牦牛说话、唱歌,就好像动物能听懂人类语言一样;到了晚上,牧民仅带着手电筒就只身外出吓唬野狼只为保护牦牛群;当暴风雨突袭,帐篷被巨大的力量差点掀开时,当地朋友不顾安危,甚至来不及多穿一件衣服,冒雨冲向牛群检查,确保动物没有受到伤害。通过一段时间相处,渐渐地,艾杰发现牦牛们似乎也明白了主人的关爱,“他们会对主人眨眼睛,温顺地待在主人身旁听他们讲故事。”艾杰回忆道。
“‘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很高兴青海的野生环境得到了好的保护和照顾。近几年,在草原上经常看到藏羚羊、野鹿、狼、狐狸,野驴和各种鸟类。这里没有垃圾,没有捕猎,是真正的低碳生活。”艾杰如是说。
“中国的五仁月饼有阿拉伯风味,我家周边‘仁’字随处可见”
马丽(叙利亚) 人民网 彭昱凯摄
叙利亚的马丽2007年随家人来到中国,多年后回忆起年幼在广东生活的那段经历,最令她难忘的莫过于每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入乡随俗必吃的“五仁”月饼,竟和自己祖国叙利亚一种阿拉伯风味的酥饼口感很像。这让年幼便身处异国他乡的小马丽倍感温暖,也是从那一刻起,她发现中国和叙利亚两个国家的文化竟也有着相通之处。
如今,马丽随家人在江苏小城丹阳安居乐业。在这里,“仁”字无所不在。“我们的周边有仁里桥、仁里庄;邻居朋友有叫李仁平、 张兴仁的;更有一家兄弟三个叫仁本、仁和、仁义的;药店也有叫仁慈店、仁济店、仁安店的。”马丽笑着介绍说。汉字中的“仁”,对在中国生活多年的马丽而言已经是耳濡目染,耳熟能详。“季子挂剑”、“麦舟相赠”、“岳贡世好”,这些古往今来发生在丹阳重情重义的中国故事她也能娓娓道来。
“‘仁’字带来了国泰民安,山河平安;‘仁’是美美与共,温暖我心。”这位来自叙利亚的姑娘马丽动情地说。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推荐文章2: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中的五常,代表五种基本道德准则。以下是它们的含义:
1. **仁**
- **含义**:仁是核心,指关爱他人,强调同情心与博爱。
- **表现**:宽厚待人,推己及人,追求社会和谐。
2. **义**
- **含义**:指公正、合理的行为,强调道德责任。
- **表现**:行事合乎道义,不因私利损害他人或集体。
3. **礼**
- **含义**:指社会规范与礼仪,维护秩序与和谐。
- **表现**:遵守礼节,尊重他人,保持社会和谐。
4. **智**
- **含义**:指智慧与理性,强调明辨是非。
- **表现**:通过学习和思考,做出正确判断与决策。
5. **信**
- **含义**:指诚信与守信,强调言行一致。
- **表现**:遵守承诺,赢得他人信任,维护人际关系。
**总结**:
- **仁**:关爱他人
- **义**:公正行事
- **礼**:遵守规范
- **智**:明辨是非
- **信**:诚实守信
这五常共同构成了儒家道德体系的基础,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秩序。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推荐文章3:Access Denied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推荐文章4: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仁义礼智信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忠孝廉耻勇
过去,人们往往以“缺德”来作为对人最贬恶的评价。伴随着社会、意识和观念的日益更新,富裕的日益亲近和贫穷的渐行渐远,评价体系也早已作了根本意义上的改弦更张,并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和统一。所以,该题目之近的话题也懒得提起了,只有那些不开化者有时还念念不忘。这不,之前既然有了德之系--温良恭俭让和和德之续--仁义礼智信,在此基础上就再来个三:德之扬--忠孝廉耻勇,就此了结此德篇。
其实,这忠孝廉耻勇于那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并无一二三之分,只是我在这里分个说话的顺序而已,诸如这些方方面面,都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其完整性自然是十分突出的,进而集中到一点上,也是十分有特点的。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贞。诚然,目的者往往把忠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推崇,其结果和过程更是一目了然。文化的熏陶更把其推上一个个的骄人高度,并人为地展现和刻画出一片片的耀眼光彩。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国舍生取义”等等壮举,无不构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壮丽画面。这种,无论其针对的对象为谁,所起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孝,孝敬、孝道、孝心、孝行。一提这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这一点,无论就其动物的自然属性还是人们的社会属性,本人认为其分歧度相对最小。至于那些“忠孝不能两全”、“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之类的说辞,还是赞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只是在利益面前,许许多多的行为与孝本的矛盾甚至背道而驰都在既成事实也是在所难免的。
廉,廉洁、清廉、廉正、廉明。不说也知道,这廉具有特重要的总结意义、现实意义和极深远的历史意义。洁身自好、不苟且不贪腐,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耻辱、羞耻、惭愧、耻污。知耻者慎行,知危者不羁。害人者为己不得善身,者为人不得善终。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故知廉耻,完其生。
勇,勇敢、坚强、刚毅、勇猛。在词义中,勇虽与智相对,但绝不矛盾。这勇,在此也是能力的意思,所以也就包含有综合性的素质在里面,因而则生敢想、敢干、敢说、敢为并开拓、创新、承担、坚持诸项,其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特色就十分突出,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忠孝廉耻勇,一担轻为重。知会现代人,思思老祖宗。应应千年梦,何收其大同。只是善作念,始本恶为终。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
忠孝廉耻勇。
分别是指:仁:仁爱;义:正义;礼:处事的根本,也是做人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智:智谋,见识,智慧;信:诚信,信守
忠孝:为臣尽忠,为子尽孝,忠诚孝敬;廉耻:廉操与知耻,《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勇是指果敢、勇气。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网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 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忠者:
赤诚无私 尽心竭力于职责为忠也。古人云:忠者,人格之成也。人无忠则凶,专一之忠为小忠,无逆之忠为中忠,大忠之忠要求忠于道。对社会、国家、事业不存懈怠,不玩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要忠诚、忠实厚道,坚贞耿直,竭忠尽心,做忠良之人。
孝者:
善事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故圣人云:孝者,德之基,人格之始也。
廉者:
廉为不义财不取也。清廉正直、廉正公平、清白高洁、洁身谨慎、不苟取,不贪污。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常言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
耻者:
羞耻之心,亦羞耻之能力也。羞愧、羞辱、羞耻侮辱,违纪违法和侵害他人权益为耻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汝能知耻否?
勇者:
勇者无惧,但是,不要有勇无谋!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推荐文章5:“仁、义、礼、智、信”区分及与五行的关系?
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所谓的”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清静经》云:“真常应物,真常得性……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五常亦佛之别名:觉者(仁)、真我(义)、太乙(礼)、直心(智)、空人(信)。诗曰: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一体同心湛然空。
仁是千心万物内,
义为我善浩气中。
礼以示乙天之动,
智凭空箭觉者通。
信本空人真面目,
一尘不染万佛同。
“仁、义、礼、智、信”不是经过帝王修改后的“仁、义、礼、智、信”。
帝王治世有8法:仁、义、礼、乐、名、法、刑、赏
以仁为总方向,以义让百姓有归属,以礼俗规百姓之行为,以乐(娱乐)调节百姓的精神状态,以名(荣誉)引导百姓积极向上,用律法来约束不良行为,用刑罚以显示天威,用赏(利)以劝诱百姓。
帝王的8法与今天讨论的“仁、义、礼、智、信”有本质区别的。
“仁、义、礼、智、信”属于天象,故与五行相合。(这句话不太明白,可看清楚这四个字,自然明白何谓“道”? 什么是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这两篇文章)
古人认为东方属木主仁,西方属金主 义,南方属火主礼,北方属水主智,中央属土主信。
一个人很难五项齐全,比如一些法家、兵家代表人物属于有智而不仁,某些侠客是有义而无礼,一些纵横家属于智而无信。当然五项齐全之人必是圣贤之人。
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仁
仁的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上,不是二。仁之象就是人在上有居下之心。
孔子的弟子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的都不一样,令很多人一头雾水。如果您抓住“在上居下”这个象就很容易理解了。仁的作用如春天一般使万物欣然生发,故仁在东方位,属木。仁要让众人感觉如春天般的温暖,所以仁强调的是对社会的贡献度。
比如冉雍是个官员,孔子对他的要求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司马牛脾气火爆,故孔子说仁者,其言也讱。
颜回是个平民,故用克己复礼来回答,这个详细看《儒家核心概念之二:什么是仁?》不展开。
因为仁是儒家的重要概念,故儒家历代先贤对此都有详细解释,诸位自行看书,我就不抄书了。
义
义的甲骨文很复杂。
上图左边的图在我看来应该是画错了,这是两只公羊相争,用角在打架。
搞清楚这个义的本意,理解“义”就很简单了。遇到困难,前提是没有个人私利因素在,此时向公羊一般上前争斗,这就是义。
遇到敌人追击,此时主动要求留下断后之人,就是义。
义和勇的区别在于义是被动的,看到危险和困难之后采取的行动,而勇则是主动的。比如上阵杀敌,冲锋在前的就是勇。再比如搞试点,第一个上的就是勇。
正因为如此,义和勇常会联在一起而用。
义是一种自我牺牲般的争斗,故属金,金有杀伐之意,在西方,义就是杀伐之象。
儒家将仁和义联在一起就是告诉儒者一方面主动给予,让众生感受到春风抚面之感,让他们能够自由生发,另一方面要守护众生,为众生断后,让他们无危险之感。
仁为守,义为护。仁义者守护也。换成通俗的语言就是我给你们创造条件,我为你们排除万难。做到这一切需要能力,故儒家特别强调学习以增强自己的能力,为社会所用。
礼
仁、义是能力,是为他人,礼、智、信则是他们给自己的属性定位了。当然这里需要注意不要和“名”混在一起。
凡是示之旁的,都和敬神、祖先有关系。礼的最核心的呈现方式是:敬。
强调的是一种秩序。
不过后世儒家将礼理解偏了,他们认为“礼”就是按照自己那一套待人接物为礼,不一样的就是非礼。造成这种偏差主要是受帝王治世8法中的礼的影响。
或许有人看到这里就会提出反驳,孔子不是天天嚷着要恢复周礼吗?
因为当时属于周朝,恢复周朝之礼是常态,孔子是宋人,商之后代,为什么他不提恢复商礼呢?这一点特别需要分辨搞清楚。
再如孔子说自己也不知道有儒服这种专门的服装,以及天下大同等等皆可以佐证。
礼的目的是让人感觉舒服,有序,所以是蓬勃向上,故属南方之火。入乡随俗也是一种礼,这一点同样需要清楚。
礼的目的是为了天下大同,故孔子特别重礼。
智信
。只是智有小智和大智之分,信有小信和大信之分,不展开了。
严格来说先天属性对智的影响很大,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万物始生,所以智在北方属水。强调的是先天属性。
小智为自己,大智为天下。儒家要的是大智而非小智。
信是立身之本,故居土位。人无信而不立。为什么买东西会选择大品牌,因为“信”。所谓的品牌说白了如同商鞅变法时的城门立木,取信众人则成品牌。众人皆信为知名品牌。
为什么有些人说的话,别人就信,有些人说的话别人就不信。此为人之信。
信有小信和大信,小信者为自己之誉,大信为天下。
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推荐搜索词:
1.仁义礼智信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2.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诚悌勤雅恒
3.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本文标题:仁义礼智信的含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