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推荐文章1:四大名旦最美是梅兰芳、四小名旦最美是张君秋、五小程旦属刘桂娟

  京剧艺术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二百多年时间京剧界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儿,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并且捧红了许多人。


  京剧艺术讲究的是唱念做打,而除此之外京剧演员的扮相也十分重要,像青衣的婉约端庄之美、花旦的活泼俏丽之美、武旦的洒脱干练之美、老生的儒雅潇洒之美、净角的粗狂雄浑之美等等。


  然而京剧艺术也有很多的组合,例如“四大须生”、“四大名旦”等等,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四大名旦”、“四小名旦”、“五小程旦”中扮相最美的。


  “四大名旦”也就是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这四位,这四位都是开宗立派的大师级的人物,而这四位当中扮相最美的还当属梅兰芳先生,他很多剧目中的扮相都是雍容华贵十分经典。


  “四小名旦”最初是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后来李世芳英年早逝,所以又选举出了新的“四小名旦”,也就是张君秋、毛世来、陈永玲、许翰英四位,而这些名家当中张君秋先生的扮相是最好的,年轻之时的扮相可以说是一个“美”字了得。


  “五小程旦”指的是李海燕、迟小秋、张火丁、李佩红、刘桂娟这五位,这五位可以说是侧重不同、各有特点,然而这五位当中扮相最好的还是刘桂娟老师,其在《红鬃烈马》、《锁麟囊》、《春闺梦》等等剧目中的扮相都是一流的!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江枫渔火怎堪愁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于网络,如有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推荐文章2:四大名旦,知多少?

   中国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人,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四大名旦”的称呼是由民国时期著名人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后改名天风)创刊号上首次提出的。四大名旦经典、精彩的京剧艺术给京剧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享受。


   有许多人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京剧四大名旦都是男子,为何却没有女子?女子演旦角不更有优势吗?那是因为当时虽然是民国初期了,但是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影响依然还很巨大,人们仍然用封建社会的那一套道德标准来约束女性,其中一条即女性不可以随意的抛头露面,否则就认为有伤风化。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四大名旦的代表作和他们的艺术成就。


   一、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


   对于梅兰芳,不仅仅是京剧爱好者都熟悉,不是京剧爱好者的许多国人也都知道他。他祖籍江苏泰州,北京出生,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自幼学戏,9岁拜师学青衣,10岁就登台演出了。后来他又拜师学花旦。


   21岁时他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和《思凡》等11出戏。梅兰芳曾先后赴日本、美国和苏联演出进行文化交流,在这些国家均引起巨大轰动。梅兰芳在长达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这就是“梅派”。


   梅兰芳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和《打渔杀家》等,培养了大量的京剧人才。京剧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梅兰芳最擅长饰演的是“旦”,所以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二、程砚秋(1904年1月1日-1958年3月9日)


   程砚秋,满族,北京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1922年第一次到沪演出,引起轰动,第二年又来到上海,表演深受上海观众喜爱。自1925年至1938年,程砚秋的京剧事业进入“程派”艺术的黄金期和成熟期,此刻的他集创作、表演、导演三者于一身,成为较具实力的艺术家。


   当时的他深受进步思想影响,面对贫穷落后被帝国主义列强欺辱的旧中国,创作了许多有着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如《文姬归汉》、《荒山泪》、《春闺梦》和《亡蜀鉴》等,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军阀混战、反日本侵略者的不同时期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传统戏有《武家坡》、《贺后骂殿》、《玉堂春》等侧重于唱功的青衣戏;也有《游龙戏凤》、《虹霓关》等侧重于表演念白和武功的花旦、刀马旦戏。此外他在别人的协助下,还编演了《红拂传》、《锁麟囊》等许多新戏。除了京剧,他的昆曲戏如《闹学》、《游园惊梦》等也颇具功力。


   唱念做打俱佳的程砚秋一生都献给了京剧事业,他取得的艺术成就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戏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重大的影响。


  三、尚小云(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


   河北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


   他是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代表作有:《昭君出塞》、《三娘教子》、《战蒲关》、《秦良玉》等。尚小云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四、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


   河北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荀派艺术的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代表作《红娘》、《红楼二尤》、《玉堂春》和《棋盘山》等。荀慧生27岁就获得了“四大名旦”之一的殊荣称谓,在京剧界独领风骚几十年。


  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推荐文章3:“四大名旦”里,谁是民主党派成员?

  京剧“四大名旦”是如何产生的?


  有一种说法流传颇广——


  在92年前的今天,1927年6月20日 (农历五月廿一),群众投票选出“四大名旦”。


  有传记这样写道:1927年,北京《顺天时》举行全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活动。群众自发以投票方式选举自己心目中的名伶,结果以得票数多少而定。最终,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分别以《太真外传》、《摩登伽女》、《红拂传》和《丹青引》获得前四名,被称为“四大名旦”(或称京剧“四大名旦”)。《顺天时》还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


  据公开资料显示,“四大名旦”的称谓,最早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创刊号上提出。关于京剧“四大名旦”的确定方式及时间,历来还有不同说法。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位杰出的旦角表演艺术家。他们是20世纪20年代起在京剧舞台上异军突起的四位艺术明星,他们以各自的风格特色,各自的代表剧目,形成了四大流派,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瑶卿给“四大名旦”每人一个字的评价,直接反映各人特色。


  梅兰芳—— “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 “浪”


  尚小云—— “棒”


  《白蛇传》中程砚秋(左)饰许仙,梅兰芳(中)饰白素贞,尚小云饰小青(反串照片)


  少为人知的是,在京剧“四大名旦”中,还有两位后来加入了民主党派,成为民主党派成员。他们分别是——


  尚小云(民盟盟员)


  尚小云


  尚小云(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绮霞。出生于河北邢台市南宫市。是中国具有深远影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中国现代京剧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艺术的创始人。


  图为纪录片《尚小云的舞台艺术》封面。


  尚小云的表演以神完气足,明快俏丽,美媚柔脆和文戏武唱为特点,他创造《汉明妃》的昭君,《福寿镜》的胡氏,《双阳公主》的公主,《摩登伽女》的钵吉帝等艺术形象,不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武全能的功力,而且都有标新立异之处,给人耳目清明之感。


  尚小云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创造出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作为民盟盟员,尚小云曾任北京市第一至四届政协常委、北京市文联常委理事、北京市京剧工联合会副主任、陕西省第三届政协常委、陕西省京剧院院长等职。


  更多关于尚小云的内容请浏览:《这位大师演出“脸上无汗”,自成一派名满天下,临终长叹“遗恨多”》


  荀慧生(民盟盟员)


  荀慧生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祖籍河北阜城,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


  荀慧生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


  荀慧生剧照


  荀慧生的表演,无论唱、念、做、打,均在细微之处见神韵,见精巧。很注意从情感投入到唱、念、做、打中去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的神态深入人心。所以在唱念表演中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而能神到,意到,一唱一动挥洒自如。他演的《杜十娘》、《红娘》、《勘玉钏》、《大英杰烈》、《荀灌娘》都有各自准确的个性和特点,极其生动、逼真。


  作为民盟盟员,荀慧生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_ 团结君


  本期编辑 _ 程子豪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推荐文章4:

  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推荐文章5:“四大名旦”

  文/ 牧石


  这里说的不是闻名全国的京剧四大名旦,而是我们陕西监狱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的“四大名旦”。


  他们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马栏监狱的四位普通的管教干部,他们把业务锤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对服刑人员讲话中,抓住要害,摄人心魄,穿透力强。尤其与顽劣分子交锋,总能瞅准要害,穷追猛打。任凭你有多么顽固,没有他们化解不开、拿不下的。时间长了,他们的大名威震一方,被干警和服刑人员誉为“四大管教”。


  每年的年度考核、业务竞赛名列前茅的也总是他们四个人和所在单位。厅局领导知道了,凡来调研检查工作,都指名道姓专门要看他们的队列操练和队前讲话、“背向”点名、“四知”表演,欣赏他们的风采。于是,名气大了,同志们便开玩笑,称他们是“四大名旦”,很快传遍全省监狱系统。


  一九八二年,我走上工作岗位崔家沟监狱,就听说了“四大名旦”的传说,深深地记住了马文英、孙烈、司正、洪树林四个响亮的名字。


  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召开不久,监狱各项工作步入正轨,业务上要求干警扎实基础,对服刑人员必须做到“四知”,并且熟练“背向”点名,即对每名服刑人员要一知姓名、年龄、籍贯及口音、身高相貌特征等情况,二知其罪名、刑期及起止日期、犯罪特点等情况,三知其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情况,四知其改造思想行为表现情况;所谓“背向”点名,就是不用花名册,从背后能流利点出每个人的名字。我觉得下点功夫死记硬背,做到“四知”问题不大,可对“背向”点名天天练,总是不畅,很着急。


  这时,到严管队去找我们队上被关禁闭的服刑人员谈话,正好遇到马老值班。我留意他言谈举止的沉稳、儒雅、干练,还请教了在“背向”点名中遇到的问题。不想,他讲得简单,要我挨个跟每个服刑人员谈话,说先把人给熟悉了,水到渠成,不用练,自然而然就过关了。


  我照他讲的去做,果然灵验,不仅“背向”点名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对“四知”也记得轻松。细心体会他讲的话,举一反三,对我有很多启发。


  后来,我还认识了时任我们单位松山大队管教股长的孙烈,领教了他过硬的工作作风。遗憾的是,由于单位之间距离较远,没有机会认识司正和洪树林两位老同志,他们相继都退休了。


  有趣的是,后来围绕“四大名旦”是哪四个人,竟产生争议,出现几个不同版本。有人说其中有六十年代公安战线大练兵中涌现出的西北五省“四知”标兵高贵武,还有人说有我们单位的邵庭英、蒋焕青等老同志。多种说法,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常常弄得面红耳赤。又后来,还演绎出“四大管理员”“四大政工干事”“四大采购”等等说法。


  对此,我以为正常。因为,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革命理想高于天,共和国监狱事业的开拓者们,忠诚党的事业,对待工作普遍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同样的品质,令人敬仰。他们那一代人,普遍优秀。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马栏监狱由黄土高原上子午岭的大山里早已搬到了关中平原腹地,崔家沟监狱实现再次飞跃即将走出大山,在铜川建成现代化一流监狱,两座监狱工作环境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由想起当年闻名全省监狱系统的“四大名旦”,想起许多敬业爱岗、忠于职守、作风扎实,为共和国监狱事业奉献一生的老前辈,想起陕西监狱的建设历史……


编辑:慕瑜

  四大名旦是哪四个推荐搜索词:

  

  1.四大名旦是哪四个人

  

  2.四大名旦是哪四个京剧演员

  

  3.秦腔四大名旦是哪四个

  

本文标题:四大名旦是哪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