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推荐文章1:每日一句 经典导读 第103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海淀教育秉承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在海淀教育网开设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专题之《每日一句 经典导读》。本专题将每天为大家遴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语句进行剖析与讲解,邀请社会公众人物进行领读,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表达方式,以碎片化学习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希望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每日一句 经典导读》第103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六十三章》


  计划做困难的事,就要从容易的地方开始,要做大事,就要从细微的地方开始。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细微。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过许多富有洞见的哲理,这些思想都被记录在他的著作《道德经》当中。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句话啊,老子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天下间所有的大事、难事,都是先从简单的、细小的事情开始的。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比如说,想要理解唐诗,就要先学汉字,想要精通音律,就要先学乐理。这样的做法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如果不脚踏实地、而是想着一步登天、一步到位,那等来的一定是空欢喜。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就引用了这句经典。讲话原文:我们的先人早就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强调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前行,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们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随着中国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也相信,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不仅将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而且将为世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综合编辑:罗英西 :海淀教育


今天的《每日一句 经典导读》到这里就结束了请多多支持海淀融媒哦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推荐文章2:《道德经》经典名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化难为易,循序渐进


  这句话表明,天底下那些看似艰难的事情,必定是从容易的小事做起的。任何复杂困难的事物,并非一蹴而就,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深化的发展过程。


   困难事物的本质:困难之事犹如一座大厦,是由众多看似简单的“基石”堆砌而成。这些简单的部分,虽然单个看来微不足道,但却是构成复杂事物的基础。例如,学习一门复杂的外语,看似困难重重,但其基础是一个个简单的单词、基本的语法规则。只有从这些容易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积累,才能掌握这门语言。


   逐步推进的意义:从易处着手,能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熟悉事物的规律和运作方式,增强信心。就像攀登高峰,从山脚下的平缓路段起步,每迈出一小步,都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与提升。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我们便能更加从容地应对后续更具挑战性的部分。若一开始就试图攻克难题,可能会因难度过大而心生畏惧,甚至放弃。


  成功案例的启示: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解决一个个简单问题开始的。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在寻找合适灯丝材料的过程中,他从众多常见且易获取的材料入手,经过无数次简单却枯燥的实验,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找到了钨丝,成功发明电灯。这表明,只要我们有耐心,从易处着手,循序渐进,再困难的事情也能逐步解决。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成就非凡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强调,所有的大事都是从细微之处做起的。细节往往决定成败,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可能对事情的整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细节的关键作用:细节如同机器中的小零件,虽小却不可或缺。在宏大的事业中,细节是构成整体的基本元素,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事业的品质。例如,建造一座高楼大厦,从设计图纸上的精确尺寸标注,到施工过程中每一块砖的铺设、每一根钢筋的绑扎,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大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埋下隐患,影响大厦的整体质量。


  细节彰显的态度:注重细节体现了一种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一个关注细节的人,对待工作会一丝不苟,力求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这种态度不仅能提升工作质量,还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比如在高端制造业中,瑞士制表匠们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细琢,注重每一个微小细节,才造就了瑞士手表的卓越品质和世界声誉。


   细节决定成败的体现:在商业竞争中,细节常常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一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往往是因为在产品或服务的细节上做得更加出色。例如,一家餐厅,除了提供美味的食物,还注重用餐环境的布置、服务员的微笑与贴心服务等细节,这些细节能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一理念,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在面对困难任务或宏大目标时,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的艰难和庞大所吓倒,而要学会将其分解为一个个简单的小任务、关注每一个细微之处,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团队协作,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社会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都有助于我们更加稳健地迈向成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推荐文章3:每日廉政心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每日廉政心语#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阮丹生推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春秋】老子《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推荐文章4:夜读丨《道德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文/京博国学


  成大事,难就难在这“一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有的看上去了不起的大事业,必然是从小的地方着手的,一步步自小而大积累而成的。


  看上去十分难的事情,必然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做,将困难一点点解决掉并最终完成的。


  一只新制造出来的小钟表被放在了货架上,在它的旁边的两只旧钟一分一秒地走着,并对小钟表说:“是时候该开始你的工作了。”


  停顿了一下后,其中一个老钟表说:“不过,我有点儿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能不能吃得消。”


  “3200万次。”小钟表吓了一跳,他从未接触过这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


  此时另一只旧钟开口了:“不用害怕,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小钟表半信半疑,开始尝试这“3200万次”。小钟表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其实许多所谓的大事正是如此,看上去“老虎吃天,无从下口”,那是因为自己心浮气躁,只看到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实际上,如果你能够静下心来,将大的事情分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做,在完成这些小的步骤时,其实并不难。


  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简单的步骤,时间到了,就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接近甚至做成那个当初看来可望不可及的大事情了。


  

  坚持不懈,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品质


  任何大事业总是由一件件小事串成的,不严肃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所谓大事也就是一句空话。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认真地做好琐碎的小事,干好别人都嫌麻烦的工作,是成就事业必备的品质。


  曾有人问过一名取得成就的企业家如何取做到当前规模的,他的回答是:“如果我是一个柠檬的话,我就只想着如何做好‘柠檬水’。”只要我们具备了这样认真的态度,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干好每一件“不起眼”的工作,我们就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生活中有不少人也知道“小事”的重要,开始时也能热情去做,但时间一长,锐气消磨,热情减退,再加之有时看不到希望,于是便懈怠、敷衍了。这种人多半因为不理解小事的价值,也不明白自己的目标,半途而废,终无所成。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做小事很容易,但要坚持做到底就不容易了。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就其高。”说到底,“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智慧便是一个把握哲学上的量变和质变之间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行事中去的智慧。


  做成事情,既不要好骛远,也不要被其困难所吓住,沉住心性,踏踏实实从小事情干起。


  


  主播:张嘉轩


  河南省朗诵协会会员


  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协会会员


  文章: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京博国学,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推荐文章5:《道德经》: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

  授权图片 | 滕首诗 摄


  特约文稿 | 尔生不凡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首先从小事着手。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


  反观当下社会,是人都想做一番大事业,但没有人愿意或者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也没有人从细节上精雕细琢来精进自己成就自己。


  其实,难事着易,大事做细才是成就事业的根基。


  1


  难事作于易


  一个老员工向老板提出升职加薪要求,因为她觉得比自己晚来的员工都已经升职加薪,去做了更具挑战性的工作,而自己还是老样子,做着最简单的工作。老板未置可否,只是让她去联系一个很重要的客户,问问他们什么时候来参观本公司。


  第二天这个老员工出现在老板办公室,老板问她客户什么时候来,她答下个礼拜。老板又问具体时间呢?她说不知道。老板接着问,几个人来?她答不上来,满脸通红。


  老板把已升职加薪的员工叫进来让她汇一下,这个员工没等老板发问就说了,客户将于下周二来参观公司,他们的航班号是CA1701,抵达时间是15:30,一行3个人。我已安排一辆车去接机。


  原来老板同时把这个任务安排了下去。


  老板对她说,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才能去做复杂的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是你还没有升职加薪的原因。事情至此,这个老员工再也不提升职加薪的要求了。


  是的,所有难事都必须先从简单的事着手,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就不要奢望去做复杂的事情了。做简单小事的过程就是锻炼心智,端正态度的过程,它更是为做大事打基础的过程。否则,眼高手低成不了事。


  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说明思维,逻辑,能力都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做下一步。这是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没有人能凭空架起空中楼阁,居百年不倒的建筑物往往都有着夯实的基础。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这个道理适用于学习,修身养性,更适用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2


  大事必作于细


  《孟子》中记录东汉时有个少年叫陈蕃,他心高气傲,总想做成一番大事。一天,他的朋友薛勤来看望他,只见他屋子里肮脏不堪就劝他应该打扫干净些。哪知陈蕃昂着头说,大丈夫处事,着眼点在于扫除天下祸患,而不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他朋友回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做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光说不练。


  荀子的《劝学篇》中也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在《神雕侠侣》中有一首曲子非常好听,它是日本的宗次郎亲谱的《故乡的原风景》。有一回宗次郎听到了宛如天籁的陶笛演奏,从此不可自拔。他发誓一定要制作出自己梦寐以求的音色的笛子。


  之后的10年,他一头扎进山林里,精心制窑、烧制、打磨。一个月大概制作120支左右。10年期间他一支支制作,一支支淘汰,最终超过了1万支陶笛,才诞生了那梦寐以求的音色以及最终的专辑。而《故乡的原风景》正是专辑中的曲子之一。


  正是这10年心血和一点点摸索,让他一举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的音乐大师,他稳坐陶笛界第一把交椅。至今,那首令闻者动容、一听便走进内心的《故乡的原风景》无人能超越,成为永久经典。


  这就是大事着眼于细节的力量。


  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说:“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


  所以,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大礼不辞小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不缺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务必记得: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儒家大风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推荐搜索词: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的意思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翻译

  

本文标题:天下难事必作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