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推荐文章1: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推荐文章2:领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书犹药也,善读医愚


  阅读为匙,启智赋能


  ——领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收听“镇田领读者”栏目。镇田领读,领读镇田。


  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读一本好书。书的名字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有同学也许会问,为什么您会选中这本书来领读呢?很简单,因为我们现在正在学的《守株待兔》《陶罐与铁罐》等课文都属于寓言。寓言是一种蕴含了深刻哲理的精短的故事,很适合同学们阅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寓言了,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了《揠苗助长》《亡羊补牢》这两篇寓言故事。同学们可能已经感觉到了,在我们中国的成语中,有许多成语是来自某一个寓言故事。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所以流传开来,最后就成了点缀汉语的珍宝——成语。


  今天老师推荐的这本书《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面就一网收罗了众多珍宝,你听老师读一读,看看这些成语你是否熟悉: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东施效颦,井底之蛙,老马识途,惊弓之鸟……


  怎么样,老师没有骗你吧?里面我们熟悉的成语可多着呢。平时,同学们只是知道有这些成语,而今天如果你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这本书,就会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了。


  还等什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书里,听老师读一个有趣的故事吧。等老师读完后,你再猜一猜这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步行出远门。快到中午的时候,他的肚子开始“咕咕”乱叫起来。他就来到路边一棵树旁坐下,拿出随身带着的梨和枣子吃起来。


  这时,有位老医生从他身边经过,见他一边吃梨,一边吃枣子,就走上前去对他说:“梨对人的牙齿很有好处,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年轻人听了,便把梨收起来,吃起了枣子。


  老医生顿了顿,指着他手中的枣子又说:“枣对人的脾脏有好处,但吃多了却会伤牙齿。”


  梨不能多吃,枣也不能多吃,可自己身上只有这两种东西可以吃,这可怎么办呢?年轻人犯起了难。


  突然,他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便得意地对老医生说:“我有一个好办法:我吃梨的时候,只在嘴里嚼,不咽到肚子里去,这样就不会伤脾了;我吃枣的时候,不用牙齿咬,整个吞下去,这样就不会伤牙齿了。”说完,就要把一个大枣放进嘴里直接吞下去。


  老医生一看,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你猜出这个成语了吗?


  没错,你猜对了,这个成语就是“囫囵吞枣”。


  这个年轻人的做法一定让你感到十分可笑吧?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而不能像这个年轻人一样未经深入思考,只是简单含混地未充分理解就轻率行事。这样的举动不仅可笑,无益于自身,甚至有时是有害的。


  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吗?相信听了这个故事后,你对“囫囵吞枣”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生活启示。在这本书里,类似这样的好故事不胜枚举。它们如同散落在宫殿里的珍宝,等着同学们通过阅读将它们一一拾起。


  来吧,我们一起把这本书读起来。你记住它的书名了吗?——《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这本书涵盖了我国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唐宋元明清诸朝的很多内容。它用生动的故事为你阐明生活哲理,赋予你人生智慧;它用巧妙的情节设置,讽刺现实及人性弱点,劝善惩恶,给人以警醒。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而言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也曾如此比喻好书的妙用: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来,我们一起读书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卷书城,也从手中这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起吧。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推荐文章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好词好句摘抄+读后感

  1·愚公移山


  【好词】


  疑问、预备、缘由、 四通八达、短浅、腾云驾雾、窃听、见解


  【好句】


  他到了家里,便召集全家人商议除去这两座大山的办法。他先开口陈述理由道:“我们做人的,应该改良天然的环境,使它适合自己的生活。这两座大山既然对于我们的生活很有妨碍,我们便得设法除去它们。如果不然,任其妨碍我们,不设法除去,那么,我们便不配做人了!”


  【阅读感悟】


  读完《愚公移山》,我学到好多。愚公为了出行方便,决定移走挡在家门口的大山,大家都觉得他做不到,可他还是坚持。


  我想,要是我也遇到难题,也要像愚公一样,不害怕、不退缩。就像写作业碰到难题,不能马上喊妈妈,要自己多想想,坚持思考,运用学过的知识努力解决,只要坚持,肯定能想出办法,把难题打败!


  2·《画蛇添足》


  【好词】


  慰劳、帮忙、仪式、完毕、商量、分配、高明、惊奇、失望、笑话


  【好句】


  其中一个很快就画好了,于是他拿起酒壶,准备喝酒,可是他忽然停下来,脑中在想:“我这么快就画好了,一点儿也显不出我比别人高明。如果我给蛇再添上脚的话,岂不更好!”于是,他便左手执酒,右手又拿起笔,继续画了起来。


  【阅读感悟】


  读了《画蛇添足》这个故事,我觉得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好傻。本来他最先画好蛇,酒就能归他,可他非要多此一举给蛇添脚。这让我明白,做事情要实实在在,不要做多余的事。不然就像故事里的人,本来能赢,最后却输了,到手的酒也没了。以后我做事可得吸取教训,不耍小聪明,做好该做的就够啦。


  3·《望梅止渴》


  【好词】


  炎热、烈日、着急、步行、时辰、思量、弯曲、分泌、吞咽、滋味


  【好句】


  曹操一边思量着,一边策马前进,向山谷高处骑去。到了谷顶,他回过头来,指着前方说:“听着!前面有一片梅树林,结着大颗的梅子,大家努力前进啊,一会儿就到了!"将士们一听说有梅子,马上就打起了精神,他们边赶路边吞咽着口水,疲劳和口渴一时全消了。


  【阅读感悟】


  读了《望梅止渴》这个故事,我觉得曹操真聪明。士兵们口渴走不动,曹操就骗大家前方有梅林,让大家有了希望,最后坚持走出困境。这让我明白,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要像曹操一样开动脑筋想办法。只要有希望、有信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办法啦!


  4·《滥竽充数》


  【好词】


  吹奏、美妙、乐队、支付、薪水、享受、富裕、独奏、排列、聘请、倾听 悦耳、轮流、本事、暴露


  【好句】


  有一天,来了一位南郭先生,他求见齐宣王,对齐宣王吹牛说,他会吹竽吹得是多么多么好。齐宣王一听很高兴立刻聘请他为吹竽手。南郭先生很高兴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成功了。从此他就混在三百个吹竽手中,每天享受着富裕的生活。


  【阅读感悟】


  读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最后还是露馅了。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弄虚作假,学习和做事都要脚踏实地,认真努力。要是不懂装懂,早晚会被发现。只有自己真正学会了本领,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害怕,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真本事!


  5·《屠龙之技》


  【好词】


  千辛万苦、恍然大悟、兴致勃勃、开膛剖肚、屠龙之技、拜师学艺、本领、家产、屠龙、技术、究竟、花费、特殊、历尽、本事、一门本领、、高兴地回家、关心地问、兴致勃勃地讲


  【好句】


  学本领是为了有所用,如果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学得再精通,又有什么价值呢?


  【阅读感悟】


  读了《屠龙之技》,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故事里姓朱的人,花光家产学屠龙,学了三年才学会,可世上根本没有龙,他的本领也就毫无用处。这让我知道,我们学习本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学那些没用的东西。不然就算花了很多时间精力,最后也是白学,什么也做不了。


  6·《讳疾忌医》


  【好词】


  不以为然、听天由命、深入骨髓、仔细地、焦急地、看望、发展、肌肉、抓紧、治疗、气色、耽误、肠胃、摇头、纳闷、及时、热敷、针灸、程度、果然、赶快、端详


  【好句】


  (1)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在肠胃里,可以喝汤药。


  (2)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阅读感悟】


  读了《讳疾忌医》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有问题要及时改正。蔡桓公不听扁鹊的话,不肯承认自己生病,最后病死了。要是他早听扁鹊的,早点治病,就不会死啦。我们生活里要是犯错,不能像蔡桓公一样,要虚心听别人的建议,有错就改,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7·《螳螂捕蝉》


  【好词】


  螳螂捕蝉、乘虚而入、不堪设想、有趣的事、眼前的利益、隐伏的危险、一件事、一棵树、一只蝉、一把弹弓、螳螂、黄雀、瞄准、得意、念头、仔细、兴致‘劝告、侍奉、打消、准备、攻打


  【好句】


  (1)蝉、螳螂、黄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有谁顾到身后隐伏的危险呢?


  (2)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得意地叫着有只螳螂在它身后。


  (3)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他国家乘虚而入,后果不堪设想。


  【阅读感悟】


  读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身后的危险。故事里,蝉只顾着喝露水,没发现身后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蝉,没留意黄雀在身后;黄雀想啄螳螂,却不知小孩拿着弹弓瞄准它。它们都只看到眼前好处,没考虑到危险。生活中我们也一样,比如写作业时为了快点写完就乱写,只图快这个眼前利益,却忘了这样学不到知识,以后考试就会出问题,这就是不顾后患啦。


  8·《曾子杀猪》


  【好词】


  晴朗的早晨、干净整洁的新衣、丰富的晚餐、一个早晨、一身新衣、一些东西、一顿晚餐、梳洗、集市、灵验、逢年过节、年幼无知、心悦诚服


  【好句】


  在小孩儿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住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你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阅读感悟】


  读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说话要算数的道理。曾子的妻子哄孩子说回来杀猪吃,曾子为了让孩子明白诚信的重要,真的把猪杀了。如果大人说话不算话,孩子就会学着骗人。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这样别人才会信任我们,我们自己心里也踏实。以后我也要做个有诚信的人,说到做到。


  9·《井底之蛙》


  【好词】


  参观、从容、形容、辽阔、深度、永恒、涨落、悠然、不安、渺小


  【好句】


  于是它从容地对小青蛙说:“千里的确很远,但是远不足以形容海的辽阔千丈高山也比不了大海的深度。自古以来,夏禹的时候,年年水灾,海水也不显得增多;商汤的时候,年年旱灾,海水也不见得减少。大海呀,真是永恒的大海啊!”


  【阅读感悟】


  读了《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做见识短浅的人。故事里,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的小天地最棒,可当听到大鳖讲大海后,才知自己的渺小。如果我们像青蛙一样,只守着自己知道的一点点东西,就看不到更广阔美好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多去外面走走看看,这样才能增长见识,不会成为被人笑话的 “井底之蛙”。


  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读完《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收获满满。这本书里有好多有趣的小故事,每个故事都藏着大道理。


  我最喜欢《守株待兔》,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的兔子,就天天守着,最后庄稼也荒废了。这让我明白,不主动努力,只想靠运气是不行的。还有《掩耳盗铃》,小偷以为捂住自己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钟声,多傻呀,做错事想瞒是瞒不住的。


  这些寓言就像小老师,教我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自欺欺人。以后我要多从故事里学道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藏着好多有趣的故事,像《守株待兔》《揠苗助长》,让我看得津津有味。


  《守株待兔》讲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天天守着树桩等,结果庄稼都荒了。这让我明白,不努力就想有收获,根本不可能。《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为让禾苗长高,把苗都拔起来,最后苗全死了,告诉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道理却很深刻。它们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教会我许多生活和学习的道理。以后我会多读这样的书,让自己变得更聪明。


  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好多有趣的小故事,那时候只觉得好玩,现在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才发现这些故事里藏着大学问。


  书里《亡羊补牢》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个人羊圈破了个洞,狼叼走了羊,邻居劝他修羊圈,他却不听。结果又丢了羊,他才赶紧修补羊圈,从此羊没再丢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只要及时补救,就不算晚。书里还有好多这样的故事,每个都能让我学到新知识。我觉得这本书太棒啦,它就像一把小小的钥匙,帮我打开了智慧的大门,以后我还要继续读!


  4·《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可有意思啦!


  书里有个《刻舟求剑》的故事。有个人乘船时,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水里,他却不着急,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他才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当然找不到啦。


  还有《揠苗助长》,农夫嫌禾苗长得慢,就一棵棵往上拔,最后禾苗都死了。


  这些故事太好玩啦,可我也明白了好多道理。做事情不能像刻舟求剑的人那么死板,也不能学揠苗助长的农夫急于求成。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以后我还要读更多的寓言故事!


  5·《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就像一个装满智慧的百宝箱,每打开一次,都能收获惊喜。


  其中《亡羊补牢》让我印象深刻。有个人羊圈破了个洞,狼叼走羊,邻居劝他修补,他不听,结果羊又少一只,这时他才赶快修好羊圈,从此羊没丢过。


  这书里的寓言,大多佚名,却代代流传。这个故事告诉我,出了问题及时补救,就不算晚。以前我犯错总害怕改正,读了它我明白,改正错误能让自己进步。这个 “百宝箱” 里还有好多宝贝道理,我要常常打开,不断从中汲取智慧,让自己变得更棒!


  6·《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我平时就爱听故事,那些有趣的事儿总能把我吸引住。最近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智慧王国。


  书里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叶公好龙》中,叶公嘴上说喜欢龙,可真龙来了却吓得要命,这让我知道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对牛弹琴》里,公明仪对着牛弹琴,牛根本听不懂,说明说话做事要找对对象。《亡羊补牢》中,羊丢了及时补好羊圈就不晚,提醒我犯了错要赶紧改正。


  这本书就像我的良师益友,用一个个小故事教会我好多道理。我以后要多读它,让自己快快长大、变聪明。


  7·《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以前,我以为书里的大道理都特别无聊,直到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我才发现自己错啦。


  这本书里的故事可好玩了。《郑人买履》中,郑国人宁愿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最后没买到鞋,让人哭笑不得,这让我明白做事不能太死板。《鹬蚌相争》里,鹬和蚌互不相让,结果被渔翁抓住,告诉我们要懂得退让,不然可能两败俱伤。


  这些寓言来自不同时代,也大多佚名。但就是这些简短的小故事,藏着好多智慧。读了这本书,我知道生活中要灵活思考,不能固执。现在我觉得,原来大道理也能这么有趣呀!


  8·《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古人云:“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在这本书里,《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就不再劳作,一心守着树桩等兔子,结果庄稼荒芜,一无所获,这让我知道不主动努力,只靠运气不会有好结果。《邯郸学步》里的人,去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最后不仅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都忘了,只能爬着回去,告诉我们不能盲目模仿别人。


  这些故事的虽很多已无从考证,但他们留下的宝贵智慧,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懂得许多生活哲理,指引我成长。


  9·《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果真登上了一级智慧阶梯。


  《囫囵吞枣》讲有人为了不伤脾胃,囫囵吞下枣,闹出笑话,让我知道学习知识要细嚼慢咽、融会贯通。《棘刺母猴》里骗子说能在棘刺尖上刻母猴,燕王差点被骗,这使我明白不能轻信花言巧语。《齐人攫金》中的人在集市上公然抢金子,被抓时竟说没看到人,只看到金子,它警示我不能被欲望蒙蔽双眼。


  这些故事简短却意味深长,像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我成长的路。我以后会多读这本书,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力量。


  10·《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老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给我讲了好多道理。


  这本书里的故事可有意思啦!《掩耳盗铃》里的小偷捂着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听不见,真是自欺欺人;《亡羊补牢》中的农夫丢了羊才想起修补羊圈,还好不算太晚。还有《南辕北辙》,那个人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离目的地反而越远。


  读着这些故事,我明白了好多事儿。知道了做错事要及时改正,不能像小偷一样自己骗自己,做事情方向也不能错。这本书真有趣,以后我还要多读,从里面学到更多的道理。


  11·《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很有趣的书,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让我懂得了好多道理。


  《刻舟求剑》里,楚国人乘船时剑掉进水里,他却在船上刻记号,船靠岸后才按记号找剑,剑当然找不到啦,这让我知道做事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方法。《杯弓蛇影》中,乐广的朋友以为酒杯里有蛇,喝了酒生病,后来发现是墙上弓的影子,病就好了,告诉我不要自己吓自己,遇到事要弄清楚真相。


  虽然很多故事的已不清楚,但这些智慧一直流传。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做事会更聪明,思考也会更全面。


  12·《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里,藏着好多奇妙又有道理的故事呢!比如 “掩耳盗铃”,讲有个人想偷铃铛,以为捂住自己耳朵,别人就听不到铃铛响,结果还是被发现啦。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却特别有趣。我读完后,懂得了好多道理。不能像掩耳盗铃的人那样自欺欺人,做事情要诚实、踏实。还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规律,就像 “拔苗助长” 里的人,违背禾苗生长规律,最后禾苗全枯萎了。这本书让我学到知识,也带给我快乐,我真喜欢它!


  1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


  你们知道吗?《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就像一个装满智慧的大宝库!


  书里的故事短小又有趣。《掩耳盗铃》里的小偷,想偷铃铛,又怕被人听见,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别人也听不见了,结果被当场抓住。《刻舟求剑》里的楚人,剑掉进江里,他却在船舷上刻记号,等船靠岸了才去找剑,怎么可能找得到呢?


  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藏着大道理。小偷告诉我们,做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欺欺人只会害了自己;楚人让我们明白,世界在变,做事方法也要跟着变,不能死守老一套。


  这本书让我学到好多知识和道理,我好喜欢!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推荐文章4: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推荐文章5:小学生常用文言文讲解(30):《囫囵吞枣》

  小学生常用文言文 125 篇讲解(30):《囫囵吞枣》。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者曰:“你真是囫囵吞枣一个枣也。”遂绝倒。


  有个客人说:梨对人的牙齿有益,但对脾脏却有害;枣对脾脏有益,对牙齿却有害。一个呆头呆脑的人听了后思考很久,说:我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那么梨就没法伤害我的脾;我吃枣的时候一口吞下去而不嚼,那么枣就不会伤害我的牙齿。


  有个爱开玩笑的人说:你可真是囫囵一口吞掉了一个枣。于是笑得前仰后合。


  这是一则很有名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对事物进行分析思考,不能直接笼统地接受,否则就会走马观花毫无所得。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成语:囫囵吞枣,指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知滋味,常用来讽刺那些盲目接受,不进行深入思考的人。


  囫囵吞枣寓言故事推荐搜索词:

  

  1.囫囵吞枣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囫囵吞枣寓言故事的道理

  

  3.囫囵吞枣寓言故事原文

  

本文标题:囫囵吞枣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