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是什么节日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推荐文章1:上元节?元宵节?这是独属东方人的浪漫
“上元灯节”这个名字,比“元宵节”更能体现东方人的浪漫。
古时这天破宵禁,放夜观灯,街市如鼎沸、花灯不夜时。
穿戴奇装异服,戴着面具的西式狂欢,早在隋唐,百姓就已经在上元灯节玩得溜了。
曾有大臣向隋炀帝抱怨:“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
锣鼓喧天,灯火璀璨,人声鼎沸,面具巡游。
这不就是《大明宫词》里,在上元灯节女扮男装偷溜出宫的太平公主,揭开的那张昆仑奴面具么?
《大明宫词》剧照
少年太平那张带着泪痕、灵动的、情窦初开的脸,第一次融进了长安生动的夜色中。
她一次次掀开面具,一次次失望后,直到掀开了最后一张。
一见薛绍误终身。
一、少女情怀总是诗
《大明宫词》大概是第一部把少女心事如此直白地剖析在众人眼前的古装剧。
它用华丽的诗意定义着无数人关于爱与哀愁的知觉,人们数次提起那个太平缓缓揭开薛绍面具的瞬间,那个足以让全天下所有初恋少女失去全部理性的瞬间,也定义了无数古装剧描摹爱情的模板。
《仙剑奇侠传三》中,紫萱和顾留芳便相识于上元节。
女娲后人紫萱顽皮想逃开圣姑的管束,却不料撞上年轻男子顾留芳,顾留芳面具下那张极为俊美的脸让紫萱一见倾心,由此开启三生三世的刻骨爱恋。
《仙剑奇侠传三》剧照
《步步惊心》里,自由洒脱的十三阿哥在上元节邂逅了绿芜,那个知他懂他的姑娘。十年看尽人间冷暖,回首时,那个上元节相遇的姑娘依旧在等他……
今宵好月,灯火通明,天上人间好景,“邂逅”成了上元灯节里被想象得最多的主题。
在古代,只有在上元灯节这一天,夜市才会开放,家家举火户户点灯,花灯、春灯、兔子灯、元宝灯、蛤蟆灯、荷花灯、鲤鱼灯……城市、乡野一片光明。
在春节的团圆收尾与上巳的春风来临之际,暂时摆脱礼教约束的闺中男女,怀着对春天的美好向往,走入了闹市。
他们将春日欢愉寄托在一场灯宴之中,彼时幽深寂静的长夜,因为花灯的照耀而迸发出无限的活力。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节日的氛围,是故事发展的最佳推手。
《清平乐》剧照
灯火阑珊下,每个人都自带滤镜,看不到脸上的瑕疵,朦胧产生美、产生诗意。
人物在灯前月下出场,用光晕渲染曲折婉转的情节和暗流涌动的情愫,恰如其分。
上元灯节寄寓未来、及时行乐的娱乐意蕴,将民众带进了一种人神同乐的狂欢状态和普天同庆的热闹印象之中。
所以在这一天,发生的一切都是合理的。
二、“盛世美学”
其实,古装剧里的上元节还是一出“盛世美学”。
作为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越夜越嗨”的节日,它几乎成了古时“国际大都市”所有能整的活儿的总和。
《大明宫词》就透过少年太平第一次探索长安的眼睛,勾勒出人们想象中的盛唐。
养在深闺的公主在上元节偷跑出宫,必有奇遇。那是大唐公主第一次亲眼看到盛世长安的夜晚,如织人流,花街灯如昼。
《大明宫词》剧照
街边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可以是盛唐,几文碎银的昆仑奴面具可以是盛唐。
街道上拥挤的百姓,有的衣服花纹精致繁复,有的简素古朴,大家戴的面具也不一样,但都干干净净欢欢喜喜地出来逛。
后来武则天要责罚偷跑出宫的太平时,太平反问武则天:“母亲为什么不问问我今天的收获是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母亲可知道女儿今天有多么快活,如果今天没有韦姐姐冒死带我出去,我怎么会真正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么伟大富足的国家,意识到自己拥有多么良善聪丽的人民,难道母亲以为我聪明到仅从那些象牙塔中的故纸堆,圣人们晦涩干瘪的教诲中就能获得这些发自内心的骄傲吗?”
古装剧里的上元灯节,仿佛像一个时代的大众点评+百度百科,把当时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来到天竺国金平府,赶上了一场上元灯会。神话世界里的灯会尤为瑰丽独特,灯映月,月照灯,光辉灿烂无比。
《长安十二时辰》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唐代生活图景,它讲述了发生在唐天宝三年元宵节时都城长安(今西安)的一次刺杀行动——
当时,官员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宣布上元节西市开市,长安城暂停宵禁。
百姓们欢呼雀跃,路两边华灯大放,来自各地的客商纷纷拿出自己的商品兜售,热闹非凡。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吃的,有招牌硬菜水盆羊肉。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穿的,有圆领袍和翻领胡服,中外结合,任君挑选。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还能追星。
人气歌姬许鹤子,全场大合唱《短歌行》,“顶流”诗人李白亲自作词。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古装剧《女医明妃传》呈现了热热闹闹的上元节场景:吃、赏、猜、约,即阖家相聚吃元宵、漫步上街赏花灯、彩灯之下猜灯谜、不见不散约恋人。
这四字大抵能概括所有影视剧中有关上元节的片段,从古至今,这些风俗雅趣代代相传。
三、女性主义之美
在这场全方位的夜间狂欢中,情爱不过是其中之一的点缀。
上元之夜,欢乐的人们完全消弭了等级、地位、身份、性别的界线,所有游人“内外共观,曾不相避”,倾家而出的男女老少,一概混迹于人群,无论官民、贵贱、贫富、男女、僧俗,无序杂处,一体同欢。
也因此,《大明宫词》的转折由此展开。
身为女子的太平,在此中获得极大的身心自由,平日受到社会和家庭的束缚,行为收敛,此时却可借上元灯节之俗,乔装打扮,走出家门,与男子一样肆意尽欢。
从偷跑的上元夜开始,太平的自我意识就在不断觉醒。
上元之夜成了决定太平命运、决定太平同母亲武则天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关键夜晚。
“一见薛绍误终身”的太平是为感情活着的人,武则天则会因为权力而牺牲情感,她们形成强烈的矛盾。
《大明宫词》剧照
这对母女在一生的纠缠与承受中失去亲情,失去爱情,得到权力却最终趋于虚无,委身情欲又发现情欲的虚伪。
太平一直是这个故事的自述者,当她在各种情欲的考验中发现男人不过是利用自己的权力身份时,果断地斩断了情愫,结局太平对权力的拒绝也对作品进行了升华。
《大明宫词》浓烈的女性主义色彩,与女性可以尽情表达“本我”的上元节不谋而合。
在传统社会中,道德的制约和伦理的束缚,让女性过多地压抑自我欲望。
但上元节的黑夜似乎给了妇女们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让她们敢于正视自己的欲望,以一个独立的人格追求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深藏内心的情感,在正统文化的挤压中,为女性创造出一个平等、自由、欢乐、开放的真实而又虚幻的自我世界。
这一天或许是一种抽离现实的幻想。
但在幻想中,大明宫祥和安宁,长安街头熙熙攘攘,少年太平可以永远无忧无虑地奔跑,在古代女子漫长永寂的一生面前,拥有这样一份幻想,总算一件不太糟糕的事情。
: 央视网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推荐文章2: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推荐文章3:你知道中元节,可知道还有上元节、下元节?
9月5日是农历的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可你知道何为中元?又可知除了中元节,还有上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
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因为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这一天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所以命为“上元节”,古人称夜为“宵”,故而又上元节称为元宵节。
上元节习俗
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基本相似。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有的地方元宵也称为“汤圆”,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观灯
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把农历七月十四日作为节日。这个时节,已有部分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告收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现在,中元节习俗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中华风俗志》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
下元节的习俗
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驱禳避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既是对祖先信仰,也是为了祈求后代平安健康。
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的果品食品。
不管是上元、中元、下元,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不应该遗忘,将一些好的传统习俗传承下来。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推荐文章4:元宵节到了!快给孩子讲讲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吧
元宵节【元宵节到了!快给孩子讲讲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吧】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广州教育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推荐文章5:元宵节到了!快给孩子讲讲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吧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由来
公元前180年的正月十五,
汉文帝刘恒登基大赦天下。
以后每到元月十五,
皇帝都要出宫游玩,
张灯结彩,与民同乐。
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
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人们赏花灯,猜灯谜,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
推向又一个高潮,
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小
尘
土
飞
扬又称上元节、小正
元宵节的习俗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由来已久。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皆取团圆之意,
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
正月十五晚上,
街头巷尾,红灯高挂,
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
不一而足,
正如辛弃疾词中所述: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舞狮子
舞狮子,又称“太平乐”。
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
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引狮,
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下面中教君也准备了几个灯谜,
老师和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扬
- 打一字 -
点击查看谜底
全
点
点
成
金
猜灯谜 打一字
山上还有山——【出】
家中添一口——【豪】
十张口,一颗心——【思】
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一人一张口,下面长只于——【拿】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田】
自小在一起,目前少联系——【省】
以上灯谜老师们都猜出来了嘛?
如果有高难度、更有趣的灯谜,
欢迎和中教君分享。
除了猜灯谜之外,
还可以和孩子们分享以下诗词。
元宵节诗词
十五夜观灯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灯
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
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解语花·上元
周邦彦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
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
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
从舞休歌罢。
元宵灯彩,
映照着人间的烟火与团圆。
今夜良宵,全家团聚,尽享天伦。
愿天长地久,
花好月圆!
文章| 中国教育《今日元宵!这些习俗和诗句,带孩子一起了解》、新华网
图片 | 新华网
: 中国教育
上元节是什么节日推荐搜索词:
1.上元节是什么节日 什么时候是上元节?
2.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的意思
3.上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和传说
本文标题:上元节是什么节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