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推荐文章1:从顽猴到斗佛:孙悟空的成长之路

  《西游记》里,孙悟空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神通广大,桀骜不驯,却又忠心耿耿,嫉恶如仇。从花果山的顽猴到取经路上的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成长之路,充满了传奇色彩。


  天生石猴,桀骜不驯


  孙悟空本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而生,天生地养,无父无母。他生来就带着一股子野性,不服管教,不惧天地。他闯龙宫,夺定海神针;闹地府,勾销生死簿;甚至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要与玉帝平起平坐。这些举动,无不彰显着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五行山下,沉淀心性


  然而,孙悟空的狂妄自大最终招来了如来佛祖的镇压。他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风吹雨打,饥寒交迫。这五百年,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他沉淀心性,反思自我的重要阶段。他开始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味地蛮干只会招致灾祸。


  取经路上,磨砺成长


  五百年后,孙悟空被唐僧救出,并答应护送他去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虽然依旧顽劣,但他已经学会了克制自己的野性,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从“妖”到“佛”,心路历程


  孙悟空的成长,不仅仅体现在他法力的提升和地位的改变,更体现在他内心的蜕变。他从一个目空一切的顽猴,成长为一个懂得责任、担当和慈悲的斗佛。他明白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他明白了力量不是用来欺凌弱小,而是用来保护他人;他明白了真正的强大,不是战胜别人,而是战胜自己。


  孙悟空的启示


  孙悟空的成长之路,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要狂妄自大,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挫折是成长的阶梯。面对挫折,不要气馁,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的弱点,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孙悟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责任和担当的故事。他从一个顽劣的妖猴,最终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斗佛,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推荐文章2:西游记孙悟空迅速从石猴飙升至斗战胜佛大罗金仙的辉煌人生旅程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生覆历和人生旅程无疑是幸运而又辉煌的,他是一个天生石猴,也许他天生就不是一个普通猴子,而是一个天地精华所生,天造地设,上天故意安排好的神猴,他出生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还惊动那“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就是世界最高统治者,天庭最高领袖玉皇大帝,命千里眼顺风耳去南天门观看。而且孙悟空第一个钻进水帘洞中,被众猴尊为猴王,水帘洞也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神仙洞府,似乎是专门为天生石猴孙悟空打造的,专门提前安排好的,为了让孙悟空的人生故事按提前安排好的故事情节发展,为孙悟空后来拜师学艺后大闹天宫,接着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西去取经,最终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做好铺垫和准备的。


  西游记原著中写道:“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这不像是一个天然山洞,倒像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神仙洞府,似乎是专门为天生石猴孙悟空准备好的,里面石座石床石盆石碗什么都有,像是提前安排好的,极有可能为孙悟空修炼成妖仙,大闹天宫后被佛教招入,保护唐僧西去取经的取经大业和孙悟空最终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大罗金仙而提前准备安排好的。所以,天生石猴孙悟空也不是凭空幸运的,他是天地精华所生的神猴,被故意安排好保护唐僧西去取经最后修成正果成为斗战胜佛大罗金仙的,也无疑是有资格拥有他辉煌荣耀的人生旅程的。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辉煌人生旅程最开始还是他第一个钻进水帘洞,最后幸运地钻进去,毫发无伤,众猴遵守承诺尊他为猴王,这是他辉煌人生旅程的第一步。


  孙悟空辉煌人生旅程的第二步是云游四海后终于拜得菩提老祖为师,习得长生不老之术,掌握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绝技,迅速地在短短十几年年修炼成太乙散仙,他无疑是幸运而又成功的。他成功得找到隐居世外神仙菩提老祖学艺最后修炼成仙这是第一个幸运,菩提老祖是西游记中高级神仙不是等闲之辈教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绝技,让他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高手能够后来打遍天庭神仙无敌手这是第二个幸运,他在菩提老祖那儿学艺,在如来佛祖眼皮底下的西牛贺洲学艺不被如来佛祖和其他人察觉这是第三个幸运,不然被发现他就不能修炼成仙,成就不了一番伟业的。


  菩提老祖是封神榜中的准提道人,如来佛祖是封神榜中的接引道人,他们以前是西方教的两位教主,是师兄弟,接引道人如来佛祖后来把西方教并入佛教,创立了西天佛教,准提道人菩提老祖隐居世外,准提道人菩提老祖法力修为本领不输如来佛祖,所以孙悟空在菩提老祖那儿学艺能够瞒住如来佛祖,让他不能知晓,这个我以前讲过很多遍的。


  孙悟空辉煌人生旅程的第三步就是入天宫为官,后来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时偷吃蟠桃,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在太上老君炉中炼得火眼金睛,大大提高自己修为法术和寿命,大大提高了自己实力,并且大闹天宫后名声大噪,西游记神仙世界中无人不知他齐天大圣孙悟空。他不仅让天庭承认了他是齐天大圣让自己从此提高身份地位,从此成为三界中有名的齐天大圣,而且他偷吃蟠桃大大提高了自己天禄寿命,使自己长生不老同时提高修为,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使自己长生不老,法力大大提高,而且偷吃金丹后,这些金丹凝炼成一团练就了他的金刚不坏之身,雷劈刀砍都杀不死他,在太上老君炉中他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辩出真假看出神仙妖怪真身,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他的本领实力法力修为,使他进一步提高实力,使他大闹天宫时四大天王,九曜,二十八星宿都不是他的对手,拿他无可奈何,最后还是如来佛祖出手才降服了他。


  孙悟空这时也辉煌一时,不仅上天为官成了天仙,而且被封为齐天大圣,此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齐天大圣的威名,而且他在天宫偷吃蟠桃金丹后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本领实力法力修为,他还在太上老君炉中炼得火眼金睛,使自己实力进一步提高,成为一名实力强悍的高手,九曜,四大天王和二十八星宿都不是他的对手。


  孙悟空辉煌人生旅程的第四步是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西去取经,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顺利到达灵山西天,修成正果,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按照观世音菩萨的点化拜唐僧为师,保护唐僧西去取经。从此孙悟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加入佛教,皈依佛门,专心专意地保护唐僧西去取经,在途中他立下赫赫战功,打败降服无数妖魔鬼怪,保护了唐僧顺利到达灵山西天,取得真经,最终功勋卓著,终于修成正果,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在短短几百年就修成了大罗金仙,成为西游记神仙世界中的高级别神仙,具有超强实力和崇高显赫地位。


  孙悟空的人生无疑是非常辉煌的。他短短几百年间就一路飙升至大罗金仙斗战胜佛,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老祖那儿短短十几年就从天生石猴修成太乙散仙,在天宫他偷吃蟠桃金丹,在太上老君炉中炼得火眼金睛,使他长生不老,大大提高了寿命天禄,挤入天仙行列,而且还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本领实力法力修为,成为西游记中的高手,四大天王,九曜和二十八星宿都不是他的对手。西行取经途中十四年对于凡人唐僧很长时间,而对于天生石猴孙悟空只是很短时间,他在修成天仙后短短十四年后又晋升大罗金仙,还成了佛,成了斗战胜佛,简直就是短时间内一路从无任何法力修为的人飙升至大罗金仙的典范人物,所以孙悟空的人生覆历和旅程无疑是极其成功,幸运而又辉煌的。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推荐文章3:孙悟空在《西游记》中一共变化了多少次?

  每个中国人都熟知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究竟变化了多少次?


  自称“贫道”的西游专家李天飞做了详细的统计:孙悟空在整部《西游记》中一共变了105次,除去重复的变化,一共是68种。其中,蟭蟟虫(一种蝉)是他最爱变的昆虫,变过11次,其次是苍蝇8次,蜜蜂6次……


  那么,“七十二”的数字从何而来?


  宋人罗泌所撰的《路史》记载了上古以来的神话历史,里面有一首《麻姑仙人紫坛歌》:“女娲炼得五方气,变化成行补天地。三十六变世应知,七十二化处其位。”李天飞认为,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猪八戒的三十六变,都源自女娲。《山海经》、《楚辞》的汉晋人注中,都有女娲“一日中七十变”的说法,此后才逐渐演化为“七十二变”。


  从“七十二变”的渊源,可以看出,《西游记》的文化内涵是极其深厚的,表面是降妖除怪的取经故事,实则包含着纷繁复杂的神话、宗教与历史密码。


  与此同时,《西游记》又是从古至今最流行的大众读物。我们熟知的《西游记》是明代中晚期的作品,而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了“怪力乱神”的西游故事。


  如今位列四大名著之列的《西游记》,在当时其实和今天的网络小说类似,是供平民日常消遣的书籍。


   韩综《新西游记》


  元末明初,古朝鲜有本《朴通事谚解》,意思就是“跟朴翻译学汉语”,里面都是一些常用的汉语对话,也有“李雷”和“韩梅梅”这样假设的人物。其中有一段对话:


  “李雷”:“我们两个买文书去。”


  “韩梅梅”:“买什么文书去?”


  “李雷”:“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


  “韩梅梅”:“买书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理,要那些平话做什么?”


  “李雷”:“《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


  由此可见,《西游记》是古人“闷”的时候图个好看的最佳选择。


  这么一部“热闹”的通俗小说,如何可以成为几百年来国人的精神养料?并不断被历代解读者分析、考证、再创造乃至解构?或许可以从主人公孙悟空的身上找到答案。


  “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一只石猴的诞生,改变了中国文学史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从自由不羁的“美猴王”,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再到扫荡妖魔、取得真经的“斗战胜佛”。孙悟空一路上的任性与担当,蜕变与成长,折射出丰富的角色光谱,也蕴含着全世界共通的人性。


  李天飞曾作为中华书局文学室的编辑,花费六年时间,参考一千多种文献,为《西游记》(中华书局2014版)做校注,该版本被誉为目前最精确完善的《西游记》校注本。


  在他看来,与诸多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心机谋略、道德教化不同,《西游记》写神仙妖魔,却处处直面人心。孙悟空弃弼马,偷蟠桃,盗仙丹,毫无造作又追求自由,好玩到在高老庄“顺便拿几个妖怪耍耍”,任性到大敌当前还要“吃猪八戒的耳朵”。


  同时,《西游记》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孙悟空学本领,闹天宫,戴紧箍,打妖怪,成正果的历程,也是每个人从懵懂到老去的必经之路。在中读小课《大圣成长手册》中,李天飞为孙悟空提取了十个关键词:束缚vs独立,自由vs叛逆,耻辱vs尊严,快乐vs磨难,失落vs初心。这十个关键词属于大圣,也属于每一个平凡人。


  属于每一个平凡人的孙悟空,点击试听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加入课程


  与李天飞一起,重读《西游记》,不仅让我们回到童年那座“花果山”,或许也可以借此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更好地成为“斗战胜佛”。


  专栏主讲人


  李天飞,学者、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硕士,曾任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西游记》(中华书局2014版)校注者。著有《万万没想到:可以这样读》、《为孩子解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组成员,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成员,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文科组负责人。


  ?在本节小课你将听到什么?


  ·孙悟空为什么会成为中国文学最著名的形象?


  ·孙悟空战天斗地,追求自由的动力是什么?


  ·如何评价大闹天宫?孙悟空是一个反抗者吗?


  ·唐僧与孙悟空分别代表着《西游记》中并行的什么精神?


  ·孙悟空三赴地府得到怎样不同的对待?他如何得到真正的尊重?


  ·为什么说《西游记》有趣到任性?师徒四人的幽默感如何体现?


  ·孙悟空成佛后为什么不回花果山?


  ·“美猴王”、“齐天大圣”和“斗战胜佛”分别是哪三个人生阶段?


  ?订阅课程你将收获什么?


  1.幽默表达+扎实考据=最有趣的干货《西游记》;


  2.十个关键词读懂孙悟空,破解西游故事流行的秘密;


  3.拒绝阴谋论和断章取义,掌握读西游的正确姿势;


  4.通过孙悟空的成长之路,指引自己更好地前进。


  ? 课程目录


  00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


  01 学本领:束缚VS独立


  02 闹天宫:自由VS叛逆


  03 戴紧箍:耻辱VS尊严


  04 打妖怪:乐趣VS磨难


  05 成正果:失落VS初心


   点击上图订阅


  《大圣成长手册——关于孙悟空的十个关键词》


  (中读VIP用户可免费领取)


  参考资料:《万万没想到:可以这样读》,李天飞,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大圣成长手册——关于孙悟空的十个关键词》小课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推荐文章4: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推荐文章5:圆满背后的悲哀——《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成长历程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若以孙悟空为主线,便可得到一条清晰的线索,即《西游记》可以说是展现了孙悟空与诸天神佛从冲突到合作的“天路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孙悟空从逆天闯祸到自我救赎,从不服约束到遵守规定,从随心所欲到收心敛性,最终成佛,修成正果,成为被主流接纳的个体,而这一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暗含着成长所固有的悲剧性。


  孙悟空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尽情游戏、享乐天真的童年时代,否定秩序、大闹天宫的少年时代和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成年时代。


  孙悟空的童年时代在文中篇幅颇短,仅为全书第一回的一部分。孙悟空孕育于一块灵石,无父无母,生于自然,野性天真,率性而为,完全不受传统道德与社会规矩的拘束。他在花果山“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猴为亲”,这些行为都契合儿童喜好与自然相亲、热爱与动物相处的天性,也说明游戏是儿童的主要生活方式。伴随着游戏而生的,还有儿童身上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这一点,从孙悟空一头跳入水帘洞的那一刻就开始显现。自此,他被众猴拥戴为尊,并称“美猴王”。而众猴似一群绝假纯真的孩子,他们毫无心机,他们对勇者的崇拜和尊重也表现得异常坦率,这是自然而发的本我性情。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即使不曾刻意计算,快乐无忧的时光想必也总是易逝的。“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孙悟空的童年时代戛然而止,他从此有了忧愁,有了对生命本身的思考与探索。对死亡的忧虑开启了孙悟空的少年时代,他生来自由,受不得任何限制,就算是“天”定的命运,他也要斗上一斗。因此,他离开花果山,去寻找一个人,一个可以教给他无上法力,躲过轮回之苦的方法的人。少年只有切断童年的情绪依赖,才能逐步成长为自立自强的成人,孙悟空离开花果山,犹如孩子离开母亲温暖的怀抱,而这恰恰是人生成长的第一步。


  此后他拜得名师学得本领,凭此手段搅东海借兵器,闯地府销死籍;被招安后无视天宫戒律,不拜玉帝神仙;乱起蟠桃宴他大闹天宫……少年时期的特点就是渴望自由、张扬个性,此时的孙悟空否定一切秩序,他对自己对环境都了解得太少,因此缺少控制。他依着本能的呼唤而行动,当他感觉到压迫或者需求时,就盲目地使用他的力量。自由的放纵发展到极致时,他甚至企图自己坐上凌霄宝殿,喊出“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的宣言!


  这一时期孙悟空与整个西游神话体系所代表着绝对权威的等级体系之间的矛盾,可以看作是少年与成人社会、自然天性与文化秩序之间的冲突。自尊自大自称大圣的孙悟空(少年),与道德规范等级森严的天庭(成人社会)构成强烈的对比,前者挑战后者的权威,后者则绝不认同前者的价值。两者的矛盾终于在蟠桃会上被激发,因为不在受邀之列,孙悟空那热切渴望获得认同的愿望落空,最终演变成一出惊天动地的“大闹天宫”。这场冲突无疑是孙悟空谋求身份认同失败带来的恶果。


  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强大规范力量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为整个社会的思想体系和个体的行为准则设置了种种条规,这些条规都是建立在等级和秩序的基础上。在这样的社会模式里,离经叛道的个体,要么被毁灭,要么被修“正”。因此,胆敢直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孙悟空,为了他的自由和狂妄付出的代价是:失去自由的五百年和整个花果山的覆灭。


  成长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力的强大,任凭他手段再高强,也逃不出代表着最高秩序体系的五指山。随着少年理想的破灭,使得孙悟空认清,他的敌人不是某时某刻的某神仙,而是无尽岁月积累出来的全部秩序体系。面对成人社会的要求,他开始妥协和迂回,也许他并不服气,但至少已不再莽撞地与天相争。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少年成长的过程就是为了特定的信仰和理想,而有意识地进行的心性修炼和意志磨砺的过程。戴上紧箍圈,踏上取经路,正是悟空选择妥协,走向成长之路。


  少年的成长与否,要看他是否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保护唐僧取到真经就是孙悟空所必须负担的责任。在西行过程中,他不再妄想凭借武力为所欲为,而是接受取经任务,认同游戏法则和规约,承担起保护师父的责任,也肩负起自我成长的艰辛。自三打白骨精之后,为了遵从师父的“好生之德”,孙悟空也收敛其暴怒好杀的一面,转而以智取胜。在面对很多有背景有势力的妖精时,孙悟空充分利用和拓展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以获得满天神佛的充分支持和帮助,从而成功取得了神佛所代表的成人集团的认同。孙悟空从原先稍不顺心就举起金箍棒动用武力、性格高傲、直来直往的齐天大圣,变成了会顾全大局、委屈齐全的孙行者。而看似唐僧是取经队伍的领导人,但孙悟空才是整支队伍的主心骨,多少次降妖除魔,多少次力挽狂澜,都是唐僧仰仗着悟空才渡完这八十一难。


  同时,孙悟空难能可贵地在这种森严的等级秩序下保留了一种强烈的个性精神。他在多个场合敢于当面向仙佛指出他们的错误,如平顶山、狮驼城、凤仙郡等。孙悟空完全不同于中庸乏味、千人一面的众神仙,而是一个鲜活灵动的英雄,他那有如太阳光芒般无法掩饰的个性风采,至真至诚,尽管压抑了一些本性,但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得人们在漫长的时光中,不断地通过演绎孙悟空的故事来释放自己的个性诉求。


  至此,孙悟空完成了个体成长,《西游记》也迎来了功德圆满的大团圆结局。只是,悟空的内心挣扎所代表的痛楚,总是带着一种“圆满背后的悲哀”。恰如被真悟空一棒打死的六耳猕猴,那何尝不是另一个“真悟空”呢?有的学者认为,那是孙悟空在自我的激烈冲突中,幻化出的另一个自己,所以真相何尝不是“只有悟空自己毁灭自己,纳上入佛门的投名状,才能活得权威阶层颁发的功名”?那么后来的取经之路,谁能说得清,到底是哪个“真悟空”在艰难跋涉呢?修成正果的孙悟空看似得到很多,但谁又能否认,与“斗战胜佛”这个功名相比,在他身上那些已经永远失去了的青春、自由和野性,或许才更是他的“心之所向”呢?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倾向于将孙悟空归为一个悲剧英雄。在以后无尽的优游岁月中,孙悟空是否会无声想念花果山的一帘洞天,是否会暗自回味大闹天宫时的快意酣畅?斗战胜佛所拥有的无上荣光,是否能抵得上野性天真时那有如烟花绽放、刹那然而灿烂的青春光芒?


  “圆满背后的悲哀”──正是这种暗藏在《西游记》精神内核中的悲剧底色深化了孙悟空的角色魅力,因为成长本就是一场交织着舍与得的旅程,直面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不回避,不粉饰,方得始终。


  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推荐搜索词:

  

  1.孙悟空的成长历程让我获得了这样的启示

  

  2.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孙悟空的成长历程思维导图

  

本文标题:孙悟空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