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的故事简介
地道战的故事简介推荐文章1:百年瞬间126 | 地道战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
1942年,侵华日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行动,步步压缩冀中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异常艰难。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广大军民,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采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术,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冉庄地道战遗址
吕正操:敌人住在他自己的腹心地区,所以说冀中扫荡最残酷。那时候我的部队在冀中发展的非常快,到“五一扫荡”整个冀中都搞成地道了。敌人在上面,群众、军队、老百姓、民兵就在地下,这是群众创造起来的。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道战》,生动地讲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1944年,美军延安观察组的杜伦上尉到冀中根据地考察。
《地道战》:
旁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残酷,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动脑筋想办法,把简单的土洞和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大显神威的地道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百姓:哎,通啦通啦!牛娃快来看啊。我们干脆挖开吧!
百姓:对,挖开,弄开算了。
高传宝:不,留着。万一鬼子发现了洞口往里面灌水、放毒,咱就把它堵上。鬼子要是钻进来,咱用它还可以抵挡一阵子!
高老忠:说得好,要是连洞口也不让敌人发现,那不是更好吗?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1942年3月,冀中军区发布《关于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信》,在冀中全区全面推广地道战,将地道战战术不断发扬光大。到1944年底,冀中地道已达1万公里以上,分散于8000多个村庄,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中坚强的地下堡垒。
抗日军民布设地雷
民兵在地道口抗击进村的敌人
抗战时期的吕正操
用声音记录中国!
编辑:郭雨倩 崔路伟
主编:张学志 监制:孟立君
四平日新媒体中心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声明: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地道战的故事简介推荐文章2:「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地道战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5月6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地道战。
1942年,侵华日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残酷的扫荡行动,步步压缩冀中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形势异常艰难。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广大军民,在几乎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采用地道战、地雷战等机动灵活的战术,在实战中发挥了巨大威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吕正操:敌人住在他自己的腹心地区,所以说冀中扫荡最残酷。那时候我的部队在冀中发展非常快,到“五一扫荡”整个冀中都搞成地道了。敌人在上面,群众、军队、老百姓、民兵就在地下,这是群众创造起来的。
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地道战》,生动地讲述了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电影《地道战》:
旁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残酷,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动脑筋想办法,把简单的土洞和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大显神威的地道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百姓:哎,通啦通啦!牛娃快来看啊。我们干脆挖开吧!
百姓:对,挖开,弄开算了。
高传宝:不,留着。万一鬼子发现了洞口往里面灌水、放毒,咱就把它堵上。鬼子要是钻进来,咱用它还可以抵挡一阵子!
高老忠:说得好,要是连洞口也不让敌人发现,那不是更好吗?
地道战使原本无坚可守的冀中平原成为中国军民打击日本侵略军的重要作战区域。1942年3月,冀中军区发布《关于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信》,在冀中全区全面推广地道战,将地道战战术不断发扬光大。到1944年底,冀中地道已达1万公里以上,分散于8000多个村庄,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中坚强的地下堡垒。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王远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
地道战的故事简介推荐文章3:冀中传奇“地道战”
“地道战”是冀中抗日军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坚持平原抗战的一大法宝,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解放以来特别是电影《地道战》在全国的放映后,这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为抗战时期敌后武装抗日斗争的典型代表。
王夫首倡冀中地道
今天人们一提起“地道战”,都会想起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地道,其实“地道战”的发源地在清苑东南的蠡县。
日军侵占冀中后,四处“扫荡”制造惨案。据不完全统计,至1939年,日寇在冀中就制造了10人以上的惨案100多起,残害干部群众1万余人。蠡县离保定不远,环境极其残酷,当时一些党员干部被逼出了一个办法:在村外的树林、荒僻的旷野或林木丛生的古墓地等隐蔽的地方,挖一处一丈多深的斜形洞,里边再铺些干草,白天在村里工作,晚上便披上一件破大衣到洞里睡觉,天亮时再悄悄回村。但由于这种地道隐蔽性差,很容易被敌伪侦知破坏。
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蠡县县委书记王夫指示各级干部选择基础好的村落,在偏僻院落挖秘密地窖藏身。这种简陋的地道俗称“蛤蟆蹲”,但这种地洞不能活动,不能作战,只能消极地隐蔽,敌人一旦发现,很难逃脱。于是人们开始挖多口地洞,由一个口发展到两三个口,由一户发展为多户相通,有的院院相通,洞洞相连。虽然这种初级形式的地道不能作战,但在日伪军经常“扫荡”的形势下,还是保证了抗日工作人员坚持正常工作,保护了群众,故这种简单的地道很快就在蠡县一带发展起来了。
这时,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又迫使王夫他们对这种简陋的地道进行了改造。1940年深秋,正在乡下开展工作的蠡县县长董志坚突然被敌人的大队人马包围,当时董志坚所在的院落没有地道,他一边和敌人交火,一边向有地道的院落撤退,但还未跑进地道就壮烈牺牲。血的代价使王夫和当地的抗日军民明白认识到这种地道的缺陷,为了有效地保护自己、打击敌人,王夫他们不断地改变策略,在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家家相通、街街相连、洞洞相接。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
在战斗中,这些纵横相连的地道网很快发挥了其特有的威力。每当敌人包围村庄前,普通群众先进地道躲避,党员、干部和民兵则埋伏在村头、路口和房顶,待敌接近时打他个措手不及。当敌人摆开进攻架式时,他们又从野外的地道口跃出,抄到敌人后路又是一阵手榴弹和排子枪,杀得敌伪胆战心惊。
领导军民大搞“地道战”的王夫万万没有料到,自己竟因此挨了批判。当时地委一位主要负责同志对蠡县一带发展地道很不满意,指责说:“这是逃跑主义,既然抗战就不怕牺牲!”勒令禁止发展,统统填埋,并将县委书记王夫免职调离。
“地道战”在冀中平原遍地开花
填了地道以后,因日伪军频繁的“扫荡”,蠡县县委遭到严重破坏,县大队和各区的民兵队伍也损失惨重。然而也有几个村庄,地道没遭完全破坏,当地军民利用它们藏身,几乎没受任何损失。此事引起了冀中区党委和军区主要领导同志的注意。
1941年,冀中军区政委程子华来蠡县、高阳一带调查,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程子华向区党委汇了调查情况。他认为,挖地道是冀中军民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为保存自己、抗击敌人而采取的一种有效斗争方式,对这个新生事物应予肯定和推广。经认真研究讨论,区党委和军区领导统一了认识,要求各地普遍开展地道斗争。1942年3月20日,冀中军区司令部、冀中武委会发出《关于开展地道斗争的指示信》,“地道战”从此在冀中平原上蓬勃发展起来了。
1942年,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从华中返回延安,9月下旬,抵达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村。冀中区党委书记黄敬和军区司令员吕正操随即赶往麻田汇工作。少奇同志对冀中群众创造的地道战很感兴趣,再三询问了有关情况,最后肯定地指出,这是广大群众在实际斗争中的一项重要创造,可以加以利用和发展。刘少奇对黄敬和吕正操说:“敌人不是常说我们八路军神出鬼没吗?把地道战发展起来,就是神出鬼没的办法之一,也是迫使进入根据地的敌人陷于草木皆兵的被动地位的一个办法。”他还打趣地说:“《封神演义》中有一个土行孙,能够在地底下行动,闹得对手无法应付。我们人人都做土行孙,难道日军还能有法来对付?”
刘少奇还提出发展地道战的几个重要原则:“现在的地道战,主要还是防御性的,如何能由防御的形式逐步转为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的形式,这是发展地道战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是否可以把地道活动和地上的武装斗争结合起来,是否使村与村之间都打通一两条地道?有没有办法让地道过河,通到敌占区边缘,在野外开几个万无一失的口子?”
根据少奇同志的建议,黄敬、吕正操等区党委和军区领导同志对冀中地道进行全面考察,并总结经验,对地道的构筑、战术、组织与领导做了统一的科学的规定,使冀中地道更趋完善,成为一座“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户户相连、村村相接”的地下长城。1944年6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将程子华编著的《冀中平原上的民兵斗争》一书整理发表,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推广了冀中的“地道战”经验:“敌后各根据地都应该学习冀中组织人民武装的经验,把敌后每一个根据地都变成敌人的火阵,把这匹吃人的野牛活活的烧死。”
孙犁将“地道战”故事写进小说
对于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这段传奇历史,人们大都是通过电影《地道战》了解的。其实第一次将“地道战”写进文学作品的是孙犁同志。
抗战期间,孙犁一直生活在冀中根据地,根据地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件,留给他很深的印象,并反映到他的作品里。他曾说过:“所有这一切,都深刻地留在我的印象里,和我的思想、情感融合起来,成为一体。”
有一次,孙犁辗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蠡县某村一个干部,对抗战工作都很热心,家庭生活也是和和睦睦。但从1939年春夏之交开始,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宿整宿的不回家。妻子起疑心了,以前即便开会,到半夜或天要亮时,总是回家的,问他原因,总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妻子不了解详情,夫妻常常为这事争吵,一家人也不像以前那么和睦了。直到有一天,妻子和婆母、小姑子晚上跟踪他,发现这名干部到村里一间闲置的草棚后就不见人影儿了。后来经过家人再三追问,他才说明了情况,原来最近敌特活动厉害,为安全起见,他在草棚的地下挖了一个洞秘密藏身。后来,这名村干部挖洞藏身的故事在全县党员、干部之间秘密传播,人们争相效仿,普及到蠡县的各个区、村,这也是冀中地道的最初由来。
孙犁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短篇小说《第一个洞》,发表在1943年5月19日《晋察冀日》上。据考,这是最早以文学形式描写冀中“地道战”的作品。
地道战的故事简介推荐文章4:地道战 抗日战争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毛主席人民战争光辉思想指引下,配合八路军武装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各种巧妙的打法,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地道战就是一个光辉的范例。
1942年,日本侵略者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对我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妄图用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扑灭人民战争的革命烈火。
为了粉碎日寇的侵略阴谋,高家庄的民兵队长高传宝和民兵们怒火万丈,准备痛击敌人。
这时,村党支部副书记林霞赶来。民兵们个个摩拳擦掌,纷纷向林霞同志请战。民兵牛娃心急地问:“林霞嫂,咱们怎么打,快下命令吧!”
林霞说:“同志们!斗争形势越是困难,咱们越要防止急躁情绪。传宝,老忠叔叫咱们赶快开个支委会,好好商量商量往后怎样同鬼子进行斗争。”
支委会上,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打开一个红布包,双手捧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高老忠同志翻开毛主席的红宝书,对身旁的林霞说:“林霞,你把这段念给大伙听听。”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要胜利,就要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然而一切这些,离不开动员老百姓。”
大家全神贯注,听林霞一句一句地读起来。
支部书记高老忠激动地说“这是毛主席说的,咱们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依靠群众,这样咱们就是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上次突围以后,赵区长一直在区上坚持斗争,区委叫咱们赶紧发动群众,挖地道,开展地道战!”
支委会决定立即发动群众,把各家简单的地洞改造成家家相通的多口地道,叫它全村连成一片。大显神通的地道战的天才创造,就从这里开始了。
民兵队长高传宝和妹妹毛妮正挖得起劲,突然听到“嗵嗵”的声音。一会儿两个地道挖通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围过来,议论起这个地道的新发展。
大家高兴地要把洞口挖大,高传宝拦住说:“留着,万一鬼子发现洞口往里边灌水、放毒,咱呀!就把它堵上;鬼子要是钻进来,咱用这个洞口还可以揍他!”
这时高老忠过来说:“说得好,要是连洞口也不让敌人发现,那不更好吗!宝儿,我们要叫大家多在洞口上想想主意,把洞口挖得越隐蔽越巧妙越好。”
高家庄的乡亲们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日夜紧张地挖着地道,准备同侵略者长期斗争,可是牛娃却有些着急,他对高传宝说:“咱们应该想点子打敌人,成天没完没了地鼓捣这玩意儿,能把黑风口的炮楼挖掉吗?!”
传宝正在耐心地说服牛娃,毛妮跑来说:“告哥哥,我们妇女抗日先锋队集合好了,副支书请你去。”说完转身像燕子一样地跑了。
高传宝和牛娃走进林霞院中,却只见林霞一人,便问:“人呢?”林霞笑而不答。这时毛妮开门对传宝喊:“我们在这儿呢!”说完又赶紧把门关上了。
传宝进了屋,可连个人影也没看见,只听见毛妮在喊:“哥哥!我们的洞口就在屋里,你找吧!”传宝揭揭炕席,没有;掀掀柜子,也没有。突然听到毛妮喊:“哥哥!”传宝转身一看,只见毛妮顶起锅从灶口探出脑袋嘻嘻地笑着。
高传宝见了这巧妙的洞口,真是喜出望外,刚要伸手端锅,毛妮却缩了回去。高传宝一愣神儿,忽然毛妮又在外边喊:“哥哥,在这儿呢!”高传宝抬头向门外看去,妇女们已在院中集合了。
高传宝跑到队前,妇女队长素云打了个立正说:“告队长,青年妇女抗日先锋队集合完毕,请队长提提意见!”高传宝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高传宝转身跑进屋里,端起锅就跳进了锅台洞口。这新奇巧妙的洞口也使牛娃发现了地道的奥妙,他在灶口看了一下,也随高传宝下了地道。
他们在地道里走了一阵,爬出洞口一看,却是个驴槽。多妙的地道口哇!牛娃问:“这是谁的点子?”林霞说:“大伙呗!”牛娃激动地对传宝说:“队长!你说,往后咱们怎么干?”传宝拍了他一下说:“通了?”牛娃只是一个劲儿地笑。
夜深了,高传宝、毛妮和民兵们还在挖地道。高老忠走过来,告诉他们把用过的出土口堵上,然后说:“我出去查查岗。”说着就走了。毛妮说:“爹,你可早点回来啊!”
高老忠穿过静静的十字街,突然,发现一群日伪军已摸进村来。原来是狡猾的敌人来偷袭高家庄了。
高老忠心急如火,为了乡亲们的安全,他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朝村内大钟迅速跑去。黑夜蒙不住高老忠雪亮的眼睛,石头挡不住他脚下的道路,他一口气跑到老槐树下。
高老忠迅速解下钟绳,正要敲钟,一道手电光射来,高老忠被一群凶恶的“野兽”包围了。高老忠藐视地看了鬼子队长山田-一眼,毅然拉起钟绳。
钟声响了,响亮的钟声吓慌了敌人,鬼子队长山田用恶狼一样的眼睛紧盯住高老忠,朝他打了两枪。高老忠身体摇晃了两下,他忍着剧痛用力支撑起高大的身躯,又继续有力地敲打着古钟。钟声震撼着整个高家庄。
鬼子向高老忠扑来。高老忠临危不惧,抛掉钟绳,猛地掏出手榴弹,紧拉弹弦奋力向敌人投去。
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里开了花。为了全村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英雄的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同志光荣地牺性了。高家庄的群众听到钟声,早已安全转入地道。地道里的民兵和乡亲们听到枪声和爆炸声,知道高老忠光荣牺牲了,个个悲愤交集,复仇的怒火燃烧着胸膛。高传宝忍着悲痛,坚定而有力地命令:“准备战斗!”
乌云笼罩着高家庄。鬼子和伪军全村搜遍也没有找到一个人。鬼子队长山田和汉奸走狗汤丙会凶相毕露,号叫着:“挖地三尺也要给我把地道口找出来!”鬼子和伪军推墙挖地,践踏着村庄。
还没来得及隐蔽的洞口被敌人发现了,惨无人道的鬼子往地道里熏烟、灌水。在这紧急情况下,副支书林霞找高传宝商量了一下,决定从锅台洞口突围,出其不意地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掩护乡亲们往别的地道转移。
民兵们都争着要去,高传宝说:“同志们都别争了,我去,大家马上准备掩护乡亲们转移。”林霞把自己的手枪交给了他,并嘱附说:“记住,掩护群众转移要紧!”
这时几个鬼子正哼着小调,得意洋洋地坐在灶头上烧火煮鸡,准备美餐一顿。
此时,地道里的高传宝沉着地登上锅台洞口,迅速推开灶下的挡灰板。
高传宝用手托着锅底猛地向上一推,滚烫的开水正扣在鬼子头上,鬼子一阵惨叫。高传宝冲出洞口,“砰!”“砰!”两枪,结果了两条狗命。
其他民兵接着冲了上来,和高传宝一起阻击敌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
这时,区长赵平原同志得知敌人夜袭高家庄的消息后,马上组织了区小队和各村民兵,用麻雀战术迷惑敌人,这边吹牛角,那边放鞭炮,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弄得鬼子和伪军心惊胆战,惶惶不安。
鬼子队长山田也吓破了胆,急问:“哪里打枪?”汉奸司令汤丙会吓得浑身像触了电似的,忙说:“太君,你是不了解共产党的军队,他们谁是军队,谁是老百姓,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难分清啊!
这时,民兵们复仇的枪口早已对准了他。隐藏在窗后的传宝扣动枪机,一枪打在山田的屁股上,狗豺狼应声倒了下去!
山田号叫着,鬼子兵惊慌失措,胡乱打了一阵子枪,便抬着山田,狼狈逃窜了。
面对被鬼子摧残过的村庄,高传宝满腔怒火。区长赵平原对高传宝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一仗就进一步,在艰苦的战争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以后,再好好读一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高传宝回家以后,立刻打开父亲留下的那个红布包,庄重地拿出《论持久战》,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太阳出来照四方,毛泽东思想闪金光。高传宝越学越高兴,忙把民兵们找到一起,继续学习起来。高传宝一字一句地念着:“保存自己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又是保存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
高传宝对大家说:“这就是说呀,光想法儿藏不想法儿打,那是藏不住的。光藏不打,结果呢,是光挨打。往后,咱们要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他们的前线,叫敌人一天也不得安生。”民兵们听了,个个点头称是。
毛泽东思想传四方,革命人民有主张。牛娃兴奋地问:“支书,往后咱们怎么办?”林霞说:“区长叫咱们想办法把藏身洞变成能防水、防毒、防钻,打了好藏,藏了好打的战斗地道。”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照耀着英雄的土地,照耀着英雄的人民。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毛主席的光辉思想给高家庄的人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一个大修地道的群众运动开始了。高家庄的地道在进展。
一天,赵区长来到高家庄,高传宝摆开地道图向他汇地道改进的情况:“地道的‘五防’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这是翻口,把盖子盖上,就可以防火、防毒。地道口旁挖了一个掩体,一杆红缨枪就可防钻…。
赵区长看完说:“很好,有很多优点呀!别的村也应该这样。另外,我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军分区首长要派大量的武工队来。”大家听了这一消息都十分高兴,盼望着武工队早日到来。
一天,在村外地里放哨的老爷爷,发现几个骑自行车的人朝村里奔来。他们向老爷爷问路。老爷爷一边回话,一边摘下头巾挥动几下,把来人的消息传到了村公所。
几个人到了村公所,向联络员大康说他们是武工队。大康非常高兴,马上拿了介绍信去告诉高传宝。高传宝觉得有些奇怪,问道:“平原叔怎么没来个通知呀?
大康走后,几个家伙鬼鬼祟祟凑到一起,领头的说:“你们别吭声,看我眼色行动,再过个把钟头,汤司令就到,咱们先设法搞清楚他们的地道,然后…来它个一锅端!”原来他们是特务,阴谋里应外合破坏高家庄的地道。
特务们说得正高兴,高传宝、大康走进村公所。刚一进门,把门的那个家伙赶紧关了大门。高传宝警觉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沉着地向屋内走去。
高传宝进到屋里,同特务组长搭了几句话,觉得不对劲儿,又看见桌上一片狼藉,鸡蛋吃光了,窝头却没动,他心里立刻明白了:“他们不像是自己人!
桌上放着一支三八大枪,高传宝灵机一动,借着向特务组长递水,顺手拿起枪来。这可吓坏了特务组长,他慌忙向高传宝夺枪。狐狸尾巴一下就露出来了。
这时,素云跑进门来向传宝告:“队长,鬼子大队来了!”特务们都暗暗得意。
大康说:“我去集合民兵!”特务组长慌忙挡住大康的去路说:“我们在这儿,如果一打,可就给你们闯祸了,还是钻地道吧。”
高传宝将计就计,接过来说:“对!不能打,鬼子来的人多,咱们人少,千万打不得,快钻地道。”说着,他紧捏大康肩膀一下,暗示他:尽管放心,一切由我们安排。
接着,高传宝点着灯,果断地蹬开地道盖,威风地指着洞口对特务们说:“请!”这些家伙低头看了看漆黑的洞口,大眼儿瞪小眼儿,哪个也不敢下去。
高传宝见特务不敢下去,决定自己先下去。特务头子急忙拦住,用枪逼着两个特务和传宝一起下洞,一前一后把传宝夹在当中。
地道里漆黑一团,两个特务哪里还认得出东南西北,只得听从高传宝指挥。传宝刚一跨上翻口,猛转身用力一蹬,将身后正上梯子的那个特务蹬翻下去。
高传宝立刻把翻口盖上,将两个特务分而治之。关起门来打狗,堵住笼子捉鸡,这就是地道翻口的作用。
被蹬倒的特务正想逃出地道,高传宝闪进掩体,拿起红缨枪穿过射击孔猛力一刺,穿透了他的胸膛。
另一个特务晕头转向,正在着急。高传宝走到另一个观察孔向他喊话:“喂!那边走不通,往这边来!”那家伙回身没走几步,就掉进陷阱里去了。
外面枪炮打响了,大康和几个民兵住外就冲,特务拦住不放,他们奋力与特务搏斗。正在这时,崔连长带头冲进门来,大喝一声:“不许动!”缴了特务的枪。
特务组长假装镇静地说:“哎哎,别误会,请问,你们是哪一部分?”崔连长威严地回答:“八路军,武工队!”特务组长更加惊慌,颤抖地奸笑着说:“啊!是自己人,自己人。是赵区长派我们来的…”
赵区长一步跨进了屋,大声说:“孙进财你这个汉奸!”特务组长孙进财一听,吓得连忙跪下求饶。赵区长命令武工队把特务们捆起来带走。
高传宝和几个民兵冲出地道,上来就问:“狗东西在哪里?”赵区长说:“都带走了。”接着介绍崔连长说:“这才是你们盼望的武工队呀!”传宝激动地上前和崔连长紧紧地握手。这时,一个区小队战士兴冲冲地跑进来告:“二十多个敌人,一个也没有跑掉!全部销了!”顿时,村公所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赵区长及时提醒大家说:“鬼子肯定要来复的。”
果然,几天后便接到区里通知:鬼子要来复。林霞、高传宝马上集合民兵作紧急战斗动员。林霞说:“今天的高家庄不同以前啦!咱们分头把关,听从指挥,按计划打!这回定叫鬼子有来无回!
鬼子和伪军扛着洋枪洋炮,气势汹汹地向高家庄开来,走进民兵的瞄准点。
“预备一打!”前边的鬼子刚一过桥,立刻遭到民兵的迎头痛击,滚到桥下去了。
山田命令他的手下用机枪掩护,指挥一批鬼子扑上来。“好!鬼子走上连环雷。”“轰!”连环雷四面开花,炸得鬼子心胆俱裂。
山田恼羞成怒,像野兽一样把机枪大炮都使了出来。你依靠现代化的武器,我依靠高度觉悟的人民群众。指挥室里,林霞、高传宝监视着敌人,及时发出命令:“停止射击,放鬼子进村。”民兵们立刻转入地道准备战斗。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民兵们利用敌之劣点和我之优点,诱敌深入。鬼子蹑手蹑脚地进了村。见无人回击,山田得意忘形,以为高家庄到手了。
你打我时,叫你打不到,摸不着;我打你时,就要打准你,吃掉你。高传宝命令:“各小组注意!你们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鬼子越来越近一“开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