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推荐文章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第八章 铜像和木头人
傍晚,阿卡率领着雁群在海面上飞翔,想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过夜,他们不敢在平地上停留,因为无论他们降落在哪儿,都会受到狐狸斯密尔的袭击。
尼尔斯骑在鹅背上,俯视着海面,茫茫大海之中矗立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突然,一座陡峭的岛屿引起了尼尔斯的注意,只见岛上布满了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大石头。石头之间还闪烁着点点金光,等大爷们飞进岛屿,尼尔斯才发现那些“石头”原来是一幢幢房屋,那些“金光”是路灯和亮着灯火的窗户,这座岛屿竟然是一座城市。
这是什么城市呢?尼尔斯想呀想终于想出来了,因为他看到岛屿四周停泊着许多经验,只有著名的卡尔斯克鲁纳城才会停泊这么多军舰。
尼尔斯的外祖父曾经是海军圈队的一名水兵,她在世时经常跟你尔斯讲述卡尔斯克鲁纳城的造船厂和城里值得参观的风景名胜。你也是早就想来参观这座城市,去看看造船厂和那些大船了,于是等雁群在教堂的钟楼上停下来后,他就顺着避雷针滑到了地上。
尼尔斯逛呀逛走了不久,来到一个大广场,广场的地面是用鹅卵石铺成的,四周是高大的建筑物,广场上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尊巨大的铜像矗立在广场中央。
尼尔斯打量起图像来,只见他身材魁梧,长着一个大大的阴沟鼻和一张大大的嘴巴,看起来很凶,他带着三角形毡帽,穿着长长的外套和齐溪的紧身裤,脚上套着一双笨重的皮鞋,手里握着一根长长的手杖,好像随时要举起来打人呢。
“你个奇怪的大嘴巴站在这儿干什么呢?”尼尔斯曹操铜像喊了一声,但铜像没有回应,尼尔斯觉得有些无聊,就迈着大步,沿着一条街道向前走去。
还没走多远,尼尔斯就察觉到了身后的动静,有一个人正在用手当敲着地面,迈着沉重的脚步慢慢跟着过来,每一步都将鹅卵石路踩得砰砰作响。沿街的房屋都在晃动,是同向尼尔斯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他害怕的不得了,头也不敢回的往前飞奔。
“他应该只是下来散散步吧?”尼尔斯心想,“他总不会因为我说他大嘴巴,而和我过不去吧,正想着他拐进了另一条街道,想将铜像甩掉。
但是每一会儿,铜像也拐进了另一条街道,街道上家家户户都紧闭着大门,尼尔斯没有地方可以躲,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突然尼尔斯看见不远处有一幢就是教堂。一个男人正站在教堂门前不停地向他挥手。
这一定是个好心人,尼尔斯想着飞快的朝那个男人跑去,可是跑到那个男人面前时,尼尔斯惊讶的,发现那是一个木头人。
尼尔斯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木头人,他是一个粗壮的汉子,两条腿很短,有着一张酱紫色的宽脸。头发乌黑发亮,还有一张黑色的络腮胡子,他戴着一顶黑色的木头帽子,身上穿着棕色的大衣和黑色齐膝短裤,腰间束着一条黑色腰带,脚上穿着长筒袜子和黑靴子,他全身上下不久前才刷过油漆,但月光下闪闪发亮。
木头人,左手托着一块小小的木牌,上面写着最卑微的我,祈求各位,虽然我无法开口说话。但还是恳请您扔下一个铜币救济穷人,做善事前要先掀开我的帽子。
原来这是一个收集善款的募捐箱啊,尼尔斯兴致勃勃的盯着木头人,完全忘了铜像在追赶他。
不一会儿,铜像沉重的脚步声又响起来了,天啊,还有哪里可以躲呀?尼尔斯着急的想。
就在这危急时刻,木头人突然发出一阵响声,弯下腰把大手伸到尼尔斯面前,尼尔斯马巷明白了,他一下子跳进了木头人,宽厚的手掌心。
木头人掀开帽子,把你尔斯塞到帽子底下,木头人刚把手臂放下来,铜像就来到了她跟前,铜像右手胀敲了敲地面,木头人就被震得摇晃了起来。
“你是什么人?”铜像大声问。
木头人把手举到帽檐处,身上的某块旧木头顿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开裂声,他一边见你,一边恭敬的说,“陛下。我是罗森博姆,曾经是战舰上的水手长,退役后一直在这儿当看守人,最近被雕刻成木相,放在教堂前当募捐箱。”
“原来他是国王!”尼尔斯惊慌的缩紧了身子。
铜像又开口问:“你有没有看见一个小人从这条街上跑过去?那是一个蛮横无理的小家伙,我得好好教训他一顿。”说着,他又举起手杖,咚地敲了一下地面。
“告陛下,我看见过他。”木头人说尼尔斯害怕极了,他蜷缩在帽子底下,透过一条木头缝偷偷往外看。
“陛下,走错路了,那个小人往造船厂那边跑去了。”“既然这样,那你不要再站在这儿,跟我一起去找他。”铜像命令道。
木头人不情愿地拒绝道,抱歉,陛下,我恐怕去不了了,别看我的外表光鲜亮丽,其实里面早已浑身都是裂纹,动弹不得了,铜像一听,十分生气。大喝一声哼,退役了就可以,两国王的命令也不听了吗?马上跟我走,木头人只好乖乖的跟着去。
铜像和木头人一前一后的在造船厂,高大的门前停了下来,铜像一脚踹开大门,带着木头人走了进去,四处搜查起来。
在他们搜查造船厂的时候,尼尔斯也在一刻不停的偷偷打量着这里的军舰。同上觉得尼尔斯这么小,一定会藏在船只模型陈列室,于是便往那里走去。
船只模型陈列室里陈列着许多小小的船只,模型铜像看到一些古老的木头船只,不禁想起了自己,驾着这些军舰在海上战斗的日子,于是滔滔不绝的跟木头人养起她辉煌的过去。一时间竟忘了要搜寻银耳,撕的是他们在造船厂里绕来绕去,最后来到了一个开阔的院子里,院子里陈列着许多雕刻人像,他们个个表情严肃,令人敬畏。
同上来到这里后,立刻吩咐木头人到罗森博姆脱下帽子,向这里的战士致敬,他们都曾经为了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过。
木头人看的入迷,忘了自己帽子底下还躲着个小人。于是他想都没想,就掀起头上的帽子,高声喊道,“我脱帽向建造这个港口的人致敬。向建造这座造船厂的人致敬!向重建海军的人致敬,向实现这一切的国王陛下致敬!
“罗森伯母,你说的好,说的非常好,你果然是一个很出色的人……嗯,这是怎么回事?罗森博姆?”干完就在这时候,铜像看到了站在木头人光秃秃的脑袋上的尼尔斯,他正挥舞着自己的尖顶帽子,高声呼喊到大嘴巴万岁!
铜像气得火冒三丈立刻举起手杖狠狠地敲向地面可就在这一霎那太阳升起来了铜像和木头人在一瞬间化为一股青烟消散在空中尼尔斯一下子摔倒了地上。他怔怔的坐在地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过了好一会儿,尼尔斯才反应过来,天亮了应该回到大雁们身边,于是他马上往回走,谁知刚走出造船厂,就看到莫顿来了,原来大爷们早就醒来了,发现尼尔斯不见了,立刻在城市上空来回盘旋,到处寻找他。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推荐文章2:经典动画片《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第一册「1983年」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推荐文章3:诺贝尔文学奖中唯一的长篇童话,名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他渐渐开始明白,变不成人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现在他已经失去了一切,他再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不能继承父母的小田地,而且不能找到一个姑娘和他结婚。”
这是节选自《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一段话,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尼尔斯的心理活动。
看似一个“悲伤”的故事,然而在尼尔斯的叙述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天真,他最担心的竟然是找不到那个不知道在多久之后才会出现的能与他结婚的姑娘。
幽默的故事里,却探讨着贯穿古今的永恒话题《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其灵感来自于她的一次偶然经历。
这一天,塞尔玛在散步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救命”的呼喊声。善良的女作家连忙跑去帮忙,发现原来是一位小男孩遭到了猫头鹰的攻击。
塞尔玛灵光一闪,于是,调皮的小男孩“尼尔斯”就这样诞生了。
尼尔斯本来是一位十四岁的小男孩,有着一般孩子的天性,即好动、调皮、贪玩,还有一点的懒惰和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犯困。
从这样的人物设定来说,我想很多人都会感到再正常不过了,小孩子自然有着小孩子的天性。
但是,随之而来的难题却困扰着古今中外的大人们,即如何让小孩子变得听话、善良、谦虚以及好学。
这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永恒话题,而《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对它的一次探讨。
尼尔斯因为调皮、淘气,对于小动物缺乏爱心,经常捉弄它们,以至于这些小动物见到他就想“咬”他。
这一天,他遭到了小精灵的惩罚,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的小人儿。
对于尼尔斯来说,事情变得糟糕透了,之前被他欺负过的小动物们纷纷前来“仇”。恰巧一群迁徙的“大雁”(一说野鹅)路过,尼尔斯家里养殖的家鹅马丁(另有译法:莫顿)非常羡慕它们的自由,于是几次奋力地要飞上天空。
尼尔斯这时候担心的却是,马丁的飞走会让自己家遭受损失,父母会因此而伤心,于是他紧紧地抱住了马丁的脖颈,企图将其从天上拉下来。
就这样,变成小精灵的尼尔斯和家鹅马丁一起,开始了它们奇妙的旅程。
其实古今中外的大人们,或者说家长们,对于孩子如何正确地成长都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吃苦”。
在中国,不仅有孟子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也有现代的“忆苦思甜”教育方式。
西方同样如此,尼尔斯在匆忙之下骑着家鹅马丁随雁群飞向了远方,以一个孩子的心智自然少不了吃苦头,甚至还几次遇到了生命危险。
在湖边救下了被狐狸袭击的大雁,在森林里救下了小松鼠,甚至站在动物的立场上参与了和人类的斗智斗勇。的笔下将这些故事写得非常精彩、曲折,如果带入尼尔斯的视角中,足以称得上惊心动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尼尔斯学会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勇气,什么是正义。
于是他迎来了自己的最后一次考验。
倦鸟要归巢,孩子终究也是要回家的。
不断迁徙的雁群再一次路过了尼尔斯的家乡,这一次尼尔斯和马丁本来是想要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和曾经生活的地方,却发现曾经热闹的小动物们几乎都不见了,父母这段时间也过得非常不顺,欠了很多的债务,甚至想要卖掉房子,却又担心某一天“离家出走”的尼尔斯回来后找不到他们。
不巧的是,马丁及其在雁群中的配偶、子女们意外地被尼尔斯的母亲关在了曾经的鹅窝中,并且因为要搬家的缘故,不得不决定当晚就要将它们杀掉卖钱。
尼尔斯面临了一个选择。
他是要以拇指般大的小人儿面貌出现在父母面前进行劝阻,还是选择照顾父母的感受和自己的自尊心,看着马丁一家被屠宰?
最终,善良战胜了虚荣和自私,尼尔斯在最后关头敲响了房门,高喊着让母亲不要伤害马丁一家。
然后,抱住母亲的尼尔斯长大了,他又变回了曾经的少年,只不过身上多了勇敢、正直以及善良的光辉。
长大后的尼尔斯虽然丧失了与动物交流的能力,也不再被曾经的雁群们所接受,但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深深地烙刻在了他的身心中,对于他今后的成长也必然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