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推荐文章1:「原创·红雨访谈」(精编版)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访军旅词作家胡世宗

  胡世宗:军旅作家、诗人。原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1958年15岁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65年出席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0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职称一级。已出版诗集、散文集、告文学集、评论集等文学著作67部(其中含2006年、2016 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记录岁月长达55年的《胡世宗日记》,计972万字,共17卷);主编、编选文学作品集46部。曾获解放军文艺奖、辽宁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新作品奖一等奖。有作品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作词的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获2001年中宣部颁发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诗歌诗歌


  自古以来,诗都是可以歌的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本是一首诗


  他是如何被谱成歌的?


  本周日8:00“红雨访谈”精编版


  作家胡世宗将为我们讲述其中的故事


  红雨: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红雨访谈》主持人,高级编辑。多次被评为听众最喜爱的十佳主持人。演播了几十部小说和多部广播剧,十余件广播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从2010年开始,十年间采访了中国民族乐坛二百余位优秀的词曲作家和歌唱家。被省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吉林省阅读推广大使。


  文章: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红雨 彤彤


  审核:怀楠


  监制:王林 郝峰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推荐文章2:黑瞎子岛成长记: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解放军客户端 :张裕怀、刘帅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是驻守在祖国东极某边防部队官兵们共同的歌,唱着这首歌,一代代戍边将士、一茬茬官兵,把代表祖国迎太阳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谱写了一曲曲军旅壮歌。


  2008年10月14日,登岛接防的官兵就是唱着这首歌登上了黑瞎子岛,代表祖国对这块流离79年的土地行使主权。


  

  在一个荒无人烟、天寒地冻、野兽出没的崭新国土上,没水没电没有营房没有取暖设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千难万险横在眼前。


  官兵的生活完全是“天当被,地当床,喝江水,吃干粮,草棍蒿杆做筷子,泥浆尘土裹衣裳”。是“收取关山五十州”的神圣感在引领着全连官兵,是“代表祖国迎太阳”的使命感在号召着全连官兵。


  “代表祖国迎太阳”迎来的是希望是信心是力量,那时候大家就用最原始的方式,手抬肩扛绳子拽,把成吨的钢材、彩钢板、聚氨酯板从船上卸下运到指定地点。在这片太阳升起的土地上,从连长到列兵,每天连续奋战都将近20个小时,很多人连续半个月没有脱下过外套,每个人的战靴都磨成了翻毛皮鞋,人均一天磨烂4副手套,有的官兵手上裂出的血口子可以夹住一枚硬币。


  

  天冷衣单,战士们就把救生衣穿在外面,每个人一天磨烂两副手套,很多搬砖的小战士码放着砖块,头抵砖垛就睡着了。官兵们分散在方圆五公里的地带施工作业,入冬后气温很低,饭菜端出来不一会就冻成了冰坨。


  一天夜间,4名战士为搅拌机填料,突然发电机出现故障,短暂的修理之后,灯光重新亮起,修理工刘杰国发现,4个战友竟然拄着铁锹站着睡着了。


  两名士官党员带着两个上等兵受领了挖化粪池的任务,从早上六点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点,他们在冻土里掘出了一个长宽各七米、深三米半的大坑,最后累得爬不上来,在坑里睡着了……


  炊事班长支敏杰一人保障30人吃饭,从早晨忙到深夜,寒冷的天气使他的手背裂开了一道一道的血口子。一天夜里,他给柴油灶加油,却发现抽油器被冰堵住了,情急之下,他找出汽油喷灯,由于第一次摆弄,火苗一下子窜了出来烧伤了他的脸,他戴上棉口罩坚持做饭。经过3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黑瞎子岛上一座营盘拔地而起。


  

  在艰苦寂寞的边关岁月中,官兵们注重用审美的眼光欣赏岛上早春的诗韵、盛夏的浓绿、深秋的金黄、严冬的银装,感受天然的美丽;用现有资源进行渔皮、渔骨、花草画创作,体验创造的快乐;用清晨的每日一歌呼唤朝阳,疏缓内心的疲惫。官兵与风雪搏斗、与严寒抗争、向寂寞挑战,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边界。


  冬季寒风夹杂着暴雪有时一下就是十余天,战士们常常是顶风冒雪巡逻在边境一线,夏季蚊虫肆虐,战士们说,蚊虫叮咬的红包就是边防授予我们的“勋章”。野外就餐,小咬拼着命地往饭菜里钻。官兵们干脆就闭着眼睛往嘴里扒拉,还风趣地说这是黑瞎子岛特色美食——“小咬拌饭”。


  江岛上的水含铁量大,由于缺少净化设备,水管流出的水都是红色的,战士们自嘲道:我们这里每天都喝“功夫红茶”。他们追赶朝阳,激情朝阳,永远乐观向上。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太阳把光热撒给万里山河……”


  一首军歌激发一腔斗志,一轮朝阳焕发壮士豪情。来到驻黑瞎子岛连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双手举日形大门,营区内最显著的标志是三米多高的一个巨型日晷,日晷周围几块偌大的石头上雕刻着朝阳文化的内涵——忠诚、尚武、荣誉、实干、勤劳。


  

  登岛接防时,桦树林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营区中央耸立着高高的旗杆,连队每天都迎着第一缕朝阳准时将国旗升起,一年365天雷打不动。2013年洪水期间,一片汪洋的岛上,只有连队和哨所的五星红旗在高高飘扬。水浅时他们趟着水升旗,水深时他们划着橡皮艇升旗,浪大时他们拉着缆绳组成一条“人链”升旗。这些感人的画面,至今仍保存在连队的荣誉室里。


  最早迎接太阳,心灵最先接受阳光洗礼。


  连队位处“东极”,形同“窗口”。黑瞎子岛正式开放以来,到岛上观光的游客开始涌入,官兵站在这里,守护的不仅是和平,还有祖国和军队的尊严。2015年7月的一天,有个福建游客找上门来,出手就是一万元慰问金,原来他想在界碑揭幕仪式旧址支顶帐篷过夜,以便第一个拍摄到东极日出。面对他的好意连队拒绝了。面对腐蚀拉拢,连队官兵凭着这种“治边先治己”、“毫厘都不沾”的劲儿,拒收各种钱物少说也有几十万元,抵制各类说情上百人次,全连没有一人违规违纪。


  

  在边境线上把国旗举高高


  第一缕阳光是那样温暖,那般纯洁。走在连队走廊里,以朝阳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板给人一种清新明朗的感觉。在一块宣传板上清晰地呈现着《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词曲。


  朝阳释放青春、激情与活力,同时也承载着希望、信心说起鱼皮画的由来。 2015年八一军体运动大会上,该连遭遇前所未有的“滑铁卢”。全连官兵寻根刨底找到“病因”——尚武氛围不浓厚。后来,连队组织全连用鱼皮拼了一块巨幅老虎,放到了体能训练室内,不断激发全连官兵“精武强能”的训练热情。连队迅速刮起一股“尚武”风,官兵们还利用岛上特有资源,创作了反映尚武文化的鱼骨画、鱼皮画和草木画。有志者事竟成,在当年的比武中连队再度摘得桂冠。


  

  耐寒训练


  

  耐寒训练


  有一份热,当发一份光。连队活动室整洁齐全的乐器便是他们唱歌朝阳赞美朝阳的真实写照,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历来是连队的传统,著名词作家胡世宗为连队创作了歌曲《我守卫在祖国东极》,官兵深受鼓舞,自创了歌曲《芦苇荡里守岛兵》《自豪的迎阳人》《阳光卫士》《东大门》等歌曲。


  说到朝阳歌曲的感染力,李明武最有发言权了,2016年9月,他从艺术院校毕业后,来到边防入伍当兵,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枯燥的生活,他百般不适,天天思索着退伍回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连队乐队演奏的歌曲《自豪的迎阳人》,处于对歌曲的热爱和对边防军人价值认同,渐渐地他安下心来,干起了工作。现在他已经成为连队朝阳乐队的主力队员,正朝着入党提干的目标继续努力。


  

  驾驶雪地摩托巡查边境


  

  趟雪巡逻


  

  在界碑前宣读誓言


  

  代表祖国迎接太阳


  战士们爱这片土地,用相机拍下岛上的一年四季,捡拾在洪水中漂浮的垃圾,悉心护理受伤的狐狸、獾子……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爱,情真意切,山高水长!让我们再看看退伍老兵在连队留言簿上写下的心里话:“再当一次兵,还来守江岛”、“十年之后再相聚,锦绣宝岛换新颜”、“守卫东极,青春无悔”、“我爱黑瞎子岛”……


  守望着皎洁的明月,沐浴着祖国的第一缕朝阳,高高的哨塔,漫漫边关路,在坚守的哨位上抒写奉献,在执着的界碑上镌刻忠诚。战士们说,戍边岁月是一条汹涌澎湃的血脉,是一首响彻生命的歌谣,是一段甜蜜忧伤的回忆,是一个镌刻在心灵深处的烙印。战士不是理论家,不是作家,却是杰出的音乐家,伟大的诗人,他们把枯燥的生活谱写成动人的旋律,他们用最质朴的话语感动千百万人民。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推荐文章3:每天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哨位档案


  名称:黑龙江总队佳木斯支队抚远中队1号哨


  位置:抚远县看守所西南监墙


  任务:观察,警戒,处置执勤突发情况


  印象:东方第一哨,阳光日记本


  

  哨 位


  shaowei


  哨兵诸葛绪强从小就与太阳有着不解之缘,他出生的时辰正好是日出时分。入伍前,他遍访全国名胜,欣赏心目中最美的画面。


  在新兵连,诸葛绪强就听说支队的抚远中队驻守在祖国东极的边陲小镇,是华夏大地上能够最早见到日出的地方。“我看过泰山、黄山、布达拉宫等无数地方的日出,还真没在祖国最东端一睹它的芳容。真想去看看!”这话诸葛绪强说了不知多少遍,战友们耳根子都生了茧。


  3个月后,诸葛绪强如愿以偿,分到了抚远中队。中队的班长说,看日出,最佳“观景台”当属被誉为“东方第一哨”的1号哨,这里的日出美得让人窒息,美得令人喟叹。


  

  “从佳木斯到抚远要驱车400公里才能看到日出,而我们只需走400米,我们离太阳就是这么近。”上哨前,领班员唐富春不停地“炫耀”。诸葛绪强第一次站夜哨就赶上了能看到日出的4时到6时,激动得彻夜未眠。


  “为了看日出,我们也是蛮拼的!”一路上,唐富春的话越来越少,声音越来越颤,1月初的抚远正是一年中最美丽“冻”人的时候,室外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一眼望去,整个空气仿佛都是凝固的,而诸葛绪强的心却像开水一样沸腾着。


  第一次站上哨位,诸葛绪强觉得有种顶天立地的奇妙感,同皓月相伴,与星辰共舞,钟表上的时针像跳动的音符打着轻快的节拍,脑海中拂过《士兵突击》中的一句台词: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看一眼时间,再踮起脚尖望一眼日出的方向,诸葛绪强有些按捺不住了。


  嘀嗒、嘀嗒……时针似乎突然放慢了脚步,只有秒针在艰难前行。诸葛绪强在等待中有些倦怠了。其实夜哨的“保鲜”度很低,眼睛一直盯着单调暗淡的黑夜,只消一个小时,肌肉酸痛、瞌睡哈欠便蜂拥而至。陪他代哨的老兵沈学权看出了诸葛绪强脸上的倦意,便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中队的“传家宝”。


  

  说是“传家宝”,其实就是一本日记本。“抚远的兵个个都是‘追阳族’,每当太阳升起,哨兵便在日记本上记下日出时间以及与太阳的约定,战士们称它‘阳光日记本’。”


  “‘追阳族’?这不说的正是我嘛!”想到这里,诸葛绪强的脸上露出欣喜之情,炯炯有神的双眼透露着期盼和兴奋。


  刚到中队时,诸葛绪强便听说“阳光日记本”里写满了哨兵的故事。有人说,日记本里的一撇一捺是乡愁的转角;有人说,是青春的脚步;还有人说,是成长的印记……不过,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中队长郁宗友。16年前,他和诸葛绪强一样,也是一名初上哨台的新哨兵,用他的话说:“1号哨是梦想的起点!”


  那时的郁宗友,是中队体能素质最差的新兵。那时的“阳光日记本”也只是属于他自己寄托思乡情怀的私人日记。体能素质跟不上,军事考核排最后,渐渐地,他对自己的军旅路产生了迷茫,没有了自信。直到在哨位上第一次看到日出,他的人生出现了拐点。


  站在1号哨望去,在远方天地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片鱼肚白,恰似一道可以通向新生的曙光。不知什么时候,天边出现了一条橘黄色的彩带,细细的、长长的,就像横在天地之间的一条彩河,仿佛给眼前孤寂单调的水墨画和暗淡低沉的心绪上了色。慢慢地,天上的云朵也燃烧起来,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雄壮而起,将所有的光和热照向大地万物、染亮1号哨位、洒向他那黝黑的面庞和手中的钢枪。为祖国站岗的光荣感和使命感顿时涌上了他的心头。


  

  “3时42分,我成为把太阳迎进祖国的第一人,抚远的兵就像这太阳拼搏进取、敢为人先,让我深深地着了迷,我要跟着你在军旅路上走下去!”从此以后,郁宗友每次在哨位上看到日出时都会把时间记下来,写下与太阳的约定,约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这样,郁宗友提了干,成了官兵学习的榜样,他的小本本也变成了中队的公用“阳光日记本”。


  从那以后,太阳成了“领跑者”,哨位成了“见证人”,哨兵成了“追阳族”。在太阳的引领下,在哨位的见证下,每名抚远兵由稚嫩到成熟,由弱小变强大,一路披荆斩棘,跨越鸿沟,超越自我。时隔十载,郁中队长又一次站在哨位上,与太阳立下了约定。


  “沈老兵,快看,跟你描述得一模一样……”东方地平线上透出缕缕红霞将沈学权和诸葛绪强的思绪拉了回来。“嘘……”沈学权打断了诸葛绪强的话,神情专注地望着东方。


  一时间,钟表和呼吸仿佛中止了,比深夜还静。诸葛绪强悄悄地打开日记本,一笔一画地写到:“5时45分!你好,终于把你盼来了!你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这次,我站在哨位上,你站在我绿色青春的起点。”


  (:于耀威 编辑:张锦霖)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


  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李增瑞


  编辑:国荣、冰晶、潇潇、化炜、李阳


  邮箱:


  觉得不错,请点赞↓↓↓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推荐文章4:在东极哨所,我们把太阳迎进祖国

  6月24日凌晨3点整,东极哨所巡逻队成为了祖国最早看到央广的一群人。(人民网记者 汪晓涛 摄)


  人民网抚远6月24日电(曹昆 汪晓涛)大国之极,日出东方。黑瞎子岛位于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2008年10月14日,中国对黑瞎子岛部分领土恢复行使主权。“祖国在我心中” 界碑描红主题活动第三采访分队与东极哨所战士们一起巡逻,共同迎接照进祖国大地的第一缕阳光。


  抚远三角洲,又名黑瞎子岛,位于祖国陆地版图最东端,黑龙江、乌苏里江汇合处,是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巡逻队经过259/4(1)号界碑,他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黑瞎子岛部分领土恢复行使主权。(人民网记者 汪晓涛 摄)


  东极哨所巡逻队沿着界江准备返回哨所。(人民网记者 汪晓涛 摄)


  3点37分,太阳从厚厚的云层中完全钻出来,颜色由之前的鲜红色逐渐变成了金黄色。(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哨兵沈建前和董宇在东极哨所上观察陆界和江界,远处山脚下的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东极哨所还负责“中国陆地最东点”的巡逻,那里矗立着259/5号界碑。(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前往界碑的道路野草齐腰,里面蚊虫奇多,每当有人走过就会飞出一群。(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傍晚是蚊子、“小咬”最活跃的时间,军犬不堪骚扰总想在枯草地上刨洞钻进去躲避,队员们点燃艾香与军犬一起驱蚊。(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终于快要到了,不远处的界碑就像是无言的战友,静静地等待着巡逻队员为他擦拭着身上的灰尘。(人民网记者 曹昆 摄)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推荐文章5: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1980年,我在原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文艺科当干事,组织军区的业余诗孙旭辉、胡宏伟、柳沄、安造计、宋曙春等赴东北边防线采访写作。我们到达了中苏、中朝边境的一些连队、哨所,与守卫边防的战友们交谈,有时还与他们一起上哨值勤。一天,我与战友一起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看到红日从异国的土地上升起,很快就把早晨的阳光洒在我和哨兵的身上,然后洒向我们身后祖国的大地……啊,这瞬间的感悟给了我一个灵感,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的战士,是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的人!于是我写下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首小诗:“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每天当星星月亮悄悄地隐没,那是我第一个把太阳迎进祖国……”


  我们从边防线回来,在机关食堂吃早餐时,《前进》编辑贾昭衡翻看我的采访本,看到了我写的这首小诗,他二话没说,就拿去发表了。接着,军内外几家刊都发表了这首小诗。这首小诗被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弘征选用到他编的每年一本的“诗历”之中。


  有一天,原沈阳军区党办秘书刘逢春给我打电话,他告诉我,这首诗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了!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他儿子在北京的一所中学念初中,课本上就有这首诗,这首诗后面是汉代民歌。我兴奋地说,你把课本寄给我吧!逢春说,孩子上课得用,不能给你呀!我想到了我认识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诗兄刘征,我给他写信,请他帮忙。他还真帮上忙了,他帮我联系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鸿苓,张教授是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她给我寄来了两本北师大编的载有这首小诗的初中语文教材,还给我写了信,为把这课本寄晚了道歉。


  不断有作曲家朋友向我约歌词稿,我主要写诗,很少写歌词,手上没有给朋友的歌词。这时,曾写出《木鱼石的传说》歌词的诗友张名河跟我说,你那首《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就是最好的歌词呀!既歌唱了祖国,又歌唱了守卫祖国的士兵,朗朗上口,很容易谱曲啊!这样,我就把这首诗当成歌词给出去了。


  最先给这首小诗谱曲的是写出《十五的月亮》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作曲家铁源,他谱的是战士边弹吉他边演唱的那种流行歌,朱晓红在当年央视元宵晚会上深情演唱了这首歌;总政歌舞团谱过《小白杨》和《说句心里话》的作曲家士心谱了这首歌,由郁钧剑在央视“双拥”晚会上演唱了。这时,与铁源同在前进歌舞团的年轻作曲家陈枫跟我说,要给这首诗谱曲。我说你不用谱了,铁源、士心谱过了。陈枫说,不管谁谱过,我肯定谱得更好!我原以为他说大话,但他很快谱出来了,而且立即让我知道了。还不是陈枫告知我的,是铁源给我打来电话,铁源说,陈枫这小子谱的《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真好听啊,我给你唱几句。铁源就在电话里给我哼唱了陈枫谱的这个歌。铁源的心胸多么宽广,他如此推介一位与他谱了同一首歌的年轻人。


  这首歌很快就由蒋大为在“八一”电视晚会上演唱了,我、陈枫与蒋大为在一起交谈时,蒋大为说,这首歌被他一下子就相中了,连他的夫人都说,这首歌有“桃花盛开”歌曲那样的流行潜质。接着阎维文在电视晚会上也高亢动情地演唱了这首歌。辽宁电视台导演张丹率队奔赴“东方第一哨”,为女高音歌唱家任丽蔚拍摄制作这首歌的MV。那一年,任丽蔚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她去北京到的前几日完成了在边防线上的全部录制。她的这个MV受到了观众普遍的欢迎和喜爱,有太多的歌唱家和喜爱演唱的业余歌手选唱了这首歌。我看到网上有关这首歌的视频有470多条。战友王玉祥告诉我,他担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工作系政委时,就有学员参加央视“青歌赛”选用了这首歌,深受好评。这首歌曾获得中宣部2001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1996年3月,我在“东方第一哨”相识的连队副指导员孙远征给我来信说,他很快就结婚了,他知道世界上有多种优美动听的婚礼进行曲,但他希望在他的婚礼上用《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首歌作婚礼进行曲。接到他的信之后,我立即到辽宁电视台复制了一盘音乐电视带寄给他,我觉得有我们的官兵把这首歌作自己的婚礼进行曲,比获得一个什么大奖还令我高兴。


  2021年,我在海南博鳌一个售楼大厅里,听到我熟悉的《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钢琴演奏的旋律。我循声走到钢琴旁,那是一位白发老大姐在专情地演奏着。在她停下演奏时,我与她攀谈,她说她是北京玉渊潭附近的住户,退休后参加小区的业余合唱团,经常在玉渊潭公园里演唱这首歌。我说我就是这首歌的词,我请她稍等,马上去住处找来一本由白山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诗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并签名赠送给白发大姐。大姐笑得十分灿烂,她说:“我回北京和我们合唱团的伙伴们说我见到了这首歌的,他们一定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已是辽宁电视台副台长的张丹导演跟我说,想让海泉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晚会上唱《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首歌。我说他是流行歌手,唱这个歌合适吗?张丹很有把握地说,肯定合适,效果会出奇地好,会受到大家欢迎的。这是张丹的一个创新的策划。没想到海泉也很乐意唱爸爸作词的这首歌。录制节目的时候,先由电视主播张明采访了我和海泉。当大幕拉开,乐池里是庞大的乐队,舞台两侧是列队的群众歌手,舞台后面是一支由退休军人组成的红星合唱团的大队伍,队形前后错落着,很有力度、气势和新鲜感。那天海泉演唱得激情饱满,意气飞扬,获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台上台下都在唱这首歌唱祖国、歌唱战士的歌。


  记得有一年,央视7套摄制组在回归祖国的黑瞎子岛拍摄“军营大拜年”节目,我和著名表演艺术家、沈阳军区文工团团长黄晓娟一起奔赴抚远边防线,前进文工团的老团长李广德也在那里,我们参加了黑瞎子岛哨兵升国旗仪式,一起和守卫在那里的官兵们座谈。这次去边防之前,时任边防旅政委的曲道成专门叮嘱我要给官兵们开一次“红军长征”的讲座,我带去了贺敬之题写标题的《红军长征可歌可泣》的课件,还特别到沈阳五爱市场找人订制了一百件白底红字的《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汗衫、刻录了一百张任丽蔚演唱《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的MV光盘,我一位一位亲手送给哨所的战友们留念。


  在黑瞎子岛上,我看到在通向哨塔的小路旁,耸立着《我们守卫在祖国东极》的歌曲竖牌,那是我应曲道成政委之邀,与部队作曲家刘丹合作,专为守卫黑瞎子岛的哨兵写的歌。但他们这里每天升旗还是必唱《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在到达边防旅的那天晚餐时,挨着我坐着的曲道成的手机响了,手机的彩铃竟然是《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个曲子。这是这个旅的业余电声小乐队制作的。曲道成告诉我,他们官兵的手机都用这个彩铃,就连退役时,在火车站台上离开的和送行的战友们还像对表一样对一下手机的彩铃,不忘自己曾在边防线上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光荣岁月,今后虽然人各一方,但我们的心是永远相连的,战士的心,永远为祖国而跳动!经常在春节前,我会收到许多战友的新春问候,其中就有“东方第一哨”全体官兵的。我跟曲道成说:“我可是第九次到‘东方第一哨’来了呀!”他说:“您来多少次都不多啊!您写出了《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您是我们战士的知音,是我们最欢迎的人!”我写了大半辈子诗,有他这一句话,足够了!为战士代言,这是我终生追求的最高荣誉啊!


  :胡世宗 ???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推荐搜索词:

  

  1.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简谱

  

  2.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歌词

  

  3.我把太阳迎进祖国歌曲原唱

  

本文标题:我把太阳迎进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