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推荐文章1:郭树清:古运河上清名桥

  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上古老的单孔古拱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说民间艺人瞎子阿炳也常在桥堍娴熟地演奏二胡。清名桥河岸两侧,粉墙黛瓦,高低错落,层层叠叠,随着流水铺陈开来,桥的西侧为南长街。这里最吸引人的,是那座造型别致的“歪歪楼”,盖因其上半部分的建筑倾斜了15度而得名。“歪歪楼”建于清末民初,前街后河,下店上宅,成为清名桥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标志性建筑。


  清名桥的东侧为南下塘老街,整条街巷处处可见青砖条石铺就的狭窄小道,粉墙黛瓦,花棂木窗,极富明清建筑风貌。缓步行走在纵横交错、风格相异的街巷,饱览古镇风光,领略本土风情。流连在街头的一家土特产商店,被精美的竹箩、竹篮、竹凳以及竹壳暖瓶等竹编制品所吸引,竹篾间散发出的淡淡清香里,透露着浓浓的乡愁。


  古运河水清岸绿,人走桥上,船行桥下,桥影、船影、屋影、人影映照在水波中,仿佛映出了古镇沉淀在岁月深处的历史。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穿行于热闹的古镇长卷,似乎能听见时光流淌的声音,所谓岁月静好,大抵如此。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推荐文章2:无锡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管理办法

  

无锡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管理办法

  (2008年9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8年9月1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令第105号发布 自2008年10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以下简称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景区资源,维护景区正常秩序和良好游览观光环境,促进景区的繁荣和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景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景区建设、保护、利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本办法所称景区包括古运河清名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和南禅寺文化商城。景区范围需要调整的,由南长区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第三条 景区保护和管理坚持严格规划、统一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第四条 南长区人民政府负责景区的统一管理,其委托的景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建设、规划、文化、城管、市政、园林、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景区相关保护和管理工作。


  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派驻景区的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履行法定职能,并配合景区管理机构做好有关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南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景区保护利用方案。保护利用方案应当明确划定景区区块功能和业态布局。


  景区保护利用方案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第六条 景区内的建筑风格、景观设计和户外广告、夜景灯光、公共设施的设置,应当体现景区特色定位。


  景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其体量、外形、高度、色彩应当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第七条 景区内临街的建(构)筑物,其产权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清洗、粉饰,保持外立面整洁和美观;出现破损的,应当及时修复,保持原有风貌。


  产权人与使用人对建(构)筑物的清洗、粉饰、修复责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八条 景区内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建(构)筑物、遗迹、遗址等,由景区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公示保护名录、设置标志并严格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毁或者擅自改造、迁移、拆除。


  第九条 景区内应当设置、完善各类导向标志和解说牌。各类导向标志和解说牌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并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和通用国际语言标识。


  第十条 景区内的道路、河(航)道及其附属设施和环卫、照明、交通等公共设施以及地下管线,由产权人或者受其委托的单位维护管理。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协助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发现损毁的,应当及时通知产权人或者委托单位予以修复。


  景区内公共场所的喷泉、导向标志、解说牌、公告栏、画廊等设施和雕塑等景观作品,由景区管理机构维护管理。


  第十一条 实行景区内水域经营性旅游船舶总量控制和水上旅游经营性项目准入制。景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准入条件确定经营者。


  禁止非经营性船舶在景区内水域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经营活动。


  第十二条 景区内的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景区保护利用方案确定的区块功能和业态布局,体现景区历史文化氛围。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景区区块功能和业态布局要求核发相应经营证照。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景区区块功能和业态布局。


  第十三条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督促景区内的单位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设置和完善本单位消防、防盗等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和完善景区公共安全监控设施。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景区内人文景观、景物安全管理制度。定期会同有关部门监督检查保护责任单位落实防火、防盗、防腐、防潮及避雷等保护措施的情况。


  第十四条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景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在旅游旺季以及临时举办大型群众性聚集活动期间,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


  第十五条 有关部门在办理景区内的下列审批事项时,应当征求景区管理机构意见:


  (一)进行建(构)筑物临街外立面装饰装修;


  (二)新建、扩建、改建建(构)筑物;


  (三)设置景观灯光设施;


  (四)占用、挖掘道路、河(航)道;


  (五)设置户外广告或者公益性宣传牌(栏)、标语;


  (六)设置穿越景区水域的水上游览航线;


  (七)改造、迁移、拆除公共设施;


  (八)其他影响景区保护和管理的审批事项。


  在景区内从事建设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应当及时清理场地,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


  第十六条 单位和个人在景区内举办展览、展销、文艺表演、影视拍摄和其他文化、商业等大型群众性聚集活动,应当征得景区管理机构同意。需要办理相关审批、备案手续的,应当依法向有关部门办理;擅自举办大型群众性聚集活动的,由景区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


  在景区内举办活动造成公共设施、设备损毁的,举办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 景区内实行步行街管理的区域,除警务、消防、救护和工程救险等特种车辆外,其他确需进入步行街的车辆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进入,在规定的停车场所停放。


  第十八条 景区实行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市容环卫责任人应当按照市容环卫责任书明确的责任,认真履行日常管理义务,保持其责任区的卫生、秩序、设施、绿化、美化符合管理要求。市容环卫责任人与使用人、管理人之间对管理责任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景区内的经营摊点业主应当保持其周围环境的整洁。


  第十九条 景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景区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按照规定交纳有关管理费用。 需要利用景区内公共设施的,应当按照规定交纳公共设施使用费。


  第二十条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投诉机制,及时调解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景区良好经营秩序。


  第二十一条 景区管理机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选择符合条件的单位实施景区物业管理和有关服务工作。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景区公共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整洁,防止环境污染。景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河(航)道设置排污口;


  (二)建设有毒、有害、油类物品仓库、堆栈,或者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堆放场、废物回收(加工)场;


  (三)超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噪声;


  (四)随地吐痰、便溺、焚烧纸屑和其他杂物;


  (五)乱扔、乱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废弃物、污染物;


  (六)在喷水设施中洗澡或者洗涤物品;


  (七)在河(航)道游泳、垂钓、清洗机动车辆和污染物;


  (八)其他影响环境卫生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第二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景区公共设施的完好,爱护绿化。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毁建(构)筑物;


  (二)损毁、污损或者擅自移动、拆除环卫、通讯、照明、交通等公共设施和道路、河(航)道附属设施;


  (三)损毁、污损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共场所的喷水、导向标志、解说牌、公告栏、画廊等设施和雕塑等景观作品;


  (四)擅自占用绿地或者改变绿地用途;


  (五)擅自砍伐、折损、迁移树木;


  (六)在绿地内取土、设摊、搭棚和堆放杂物;


  (七)采摘花果或者践踏花坛和封闭的绿地、草坪;


  (八)其他损毁公共设施和绿化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自觉维护景区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风尚,保持景区容貌美观、环境和谐。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建(构)筑物风貌和外立面;


  (二)擅自在建(构)筑物、雕塑等设施和树木上涂写、刻划、张贴;


  (三)在临街建(构)筑物顶部、阳台外、窗外、橱窗内和街道及沿河两侧吊挂、晾晒、摆放影响市容的物品,悬挂、张贴宣传品;


  (四)设局诱赌、聚众赌博、拦道卖艺和进行低级庸俗性表演;


  (五)卜卦、测字、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


  (六)流浪乞讨、露宿,随地躺卧;


  (七)携带犬只进入公共场所和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


  (八)其他扰乱景区公共秩序、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和影响容貌美观、环境和谐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在景区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自觉维护经营秩序,依法经营。禁止下列行为:


  (一)无证照经营;


  (二)占用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公共场所从事经营活动或者超越门槛、台阶摆摊;


  (三)采取强买强卖、以次充好、价格欺诈、恶意竞争等不正当手段经营;


  (四)擅自从事水上餐饮活动;


  (五)擅自取用景区河道水资源从事生产经营;


  (六)其他破坏经营秩序和违法经营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国家机关和有关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景区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的;


  (二)不履行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在景区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南长区人民政府委托的景区管理机构予以警告,并可以依照下列规定给予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擅自举办展览、展销、文艺表演、影视拍摄和其他文化、商业等大型群众性聚集活动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三项规定,损坏、污损或者擅自移动、拆除公共场所喷泉、导向标志、解说牌、公告栏、画廊等设施或者雕塑等景观作品的,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拦道卖艺、进行低级庸俗性表演或者从事卜卦、测字、算命等封建迷信活动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属于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范围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景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已被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第三十条 南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 2008 年 10 月 15 日起施行。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推荐文章3: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推荐文章4:无锡古运河清名桥的前世

  :张家鼐 吴茂圻


  编者按:当年一曲《无锡景》艳惊四座,今年无锡作为央视蛇年春晚四大分会场之一,令人目不暇接的锡城美景将通过春晚舞台硬核展示给全世界。此时的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内外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祥和,在这里即将展开一幅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绚烂画卷。以清名桥为核心的南门古运河段,曾被认定为“最具原生态风貌的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形容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今年除夕,无锡史志选择了1986年文史资料里的《古运河上的清名桥今昔》一文,因文中的“今”距今已近40年,所以题名改为“历史上的清名桥”,以飨读者,顺祝诸君除夕快乐,来年心想事成、平安顺遂。


  1986年的南长区(编者加注:2016年2月,原崇安、南长、北塘三城区合并成梁溪区)地形,有如向北展翅飞翔的大鸟,以南长桥为鸟首,钢铁桥至化肥桥一带为鸟尾,则东门至亭子桥以东为右翼,西门至锡惠桥以西为左翼。而古运河纵贯其中,有如大动脉于鸟之躯体,其中心处则是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的清名桥。


  1987年绘制的无锡市南长区政区图


  就历史时期而言,伯渎港开发最早,相传三千多年前吴泰伯定居梅里(今梅村)后即率众开凿。之后吴王阖闾西攻强楚,夫差北上伐齐,都通过伯渎港水路运兵送粮。夫差还开挖了另一河道,与伯渎港丁字形相接,即运河的雏形。隋大业时加以贯通,使运河初具规模。唐元和八年(813),刺史孟简疏浚伯渎港,使之北通常熟,东南方经梅村接通鹅湖(即荡口鹅真荡)。元代对古运河进行修浚完善,伯渎港反而成为运河的一条支流。


  明代万历年间,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建造一桥,原名清宁桥,它横跨古运河两岸,于是水陆兼通,成为锡城南区要道。清康熙八年(1669)知县吴兴祚重建。乾隆三十一年(1766)小修。咸丰元年(1851)知县张印坦重修,因避道光皇帝“旻宁”讳,改称清名桥。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由本邑恒善堂的吴汝渤、赵棨、杨庭萼、朱浩等集资重建,桥身花岗石质,单拱分节并列式,用榫卯而不用灰浆。桥西三十六级,桥东因地势较低三十七级。桥拱内东西两壁各有刻石一块,叙咸丰元年及同治八年两次修建事。迄今(编者加注:文中“今”均指1986年)一百十余年,桥基保持良好,栏石无缺,为无锡现存规模最大和最为完整的古桥梁建筑。


  清名桥(1959年摄)


  无锡运河俗称塘河,城北段叫北塘,城南段叫南塘。又以清名桥为中心,桥西叫南上塘,桥东叫南下塘。南塘在宋元明清历代为驿道,南门外设驿站,供驿卒住宿(今马昌弄口“凤凰美发厅”处。马昌弄原名“马厂”,作驿马歇息用)。


  南上塘既为驿道,邮递官牍文书之驿骑奔驰频繁,尘土飞扬,路旁运河内漕舶转运粮饷,漕丁横暴。再加官宪往来,地方循例迎送,百姓回避。因而在明代初年,驿道旁极少居民,更无店面,仅在清名桥以南数百米处有“双忠祠”,船民奉为“水仙”(清康熙时又建南水仙庙),路过即入内祈祷,因而漕舶粮船遂于此泊宿。明嘉靖年间,清名桥略北建镇塘庵禅院,占地十亩,庵堂门前驿道上铺设石板,上有凉棚,南北行人借以歇息。


  明万历年间建桥后,沟通运河两岸,水陆运输畅通,集散方便,于是桥东之南下塘及伯渎港一带,因无驿骑漕舶之扰,逐渐繁荣起来,自然形成集市。同样原因,在跨塘桥、南北长街一带,遂以黄泥?为行商集散地。


  清名桥枕河人家(上世纪60年代摄)


  清末光绪年间,沪宁铁路建成,电线路架设,驿骑遂废,漕粮改道,于是清名桥上下塘及伯渎港沿河商市更为繁荣,粮行众多,店铺林立,为东南各乡重要集市。江坡(即江溪桥)、坊前、梅村、鸿声、西仓、甘露、荡口、墙门、后宅、新安、华庄、望亭北桥及落霞桥等地,均有航船(俗称班船)与清名桥附近往返,总数近二百余艘。每日到清名桥附近粜售稻麦土丝等农副产品,购买布料油饼等生活肥田用品,在两熟收成、蚕茧上市及逢年过节时,人们摩肩接踵,拥挤异常,甚至桥上两侧也搭起棚房,设摊营业。


  运河东岸、伯渎港南岸之三角地区,旧称老窑头,现名大窑路,居民自明代起就以烧制砖瓦为业,所产青砖,敲击响亮,坚固耐用,名闻遐迩。最盛时烧砖土窑达百座左右。有伯渎桥与清名桥成犄角相通。桥间官设厘卡,勒收厘金。


  旧日天气晴朗时,登桥远眺,运河两岸住房栉比,北望锡惠二山,龙光塔、头茅峰,屋塔清晰。南向,据目力强盛者云,可及望亭北桥。运河中帆樯相接,牵引不绝。西岸驿道,高低起伏,港湾曲折不齐,东岸窑烟弥漫,柴堆层叠。后来丝厂兴盛,粗壮烟囱四面矗立。故桥拱北面有石楹联云:“锡岭龙峰对峙……”“梁溪伯渎媲美……”每联有十四字之多。


  解放以来,随着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清名桥也起了根本变化,桥上棚房拆除,经过修葺,宽广平坦,桥名新刻,光彩醒目。1959年桥西拓宽街道,将桥堍改成马鞍式,南北各有十六级。1983年又在桥东南侧发现清代石碑两方:一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邹一桂①撰文的“重修清宁桥记”;一为同治九年(1870)“修建清名桥记”,保存完好无损。


  运河两岸,除保留原有住房风貌,永驻古运河遗迹外,堤岸修筑整齐,花坛相间排列;桥西称南长街②,一路林荫如盖,车辆来往不息;大窑路上窑烟不见,丝厂烟囱黑龙消除。高大厂房林立,多层新村群起,高压线路纵横,各类商店毗邻。改革开放带来城乡巨变,各乡镇汽车通达,供销社普遍设立,挂机农船,手扶拖机替代了班船、肩挑。外宾侨胞之游艇轿车到此游览观光,无日不有。间或摄影留念,素描速写。横亘在古运河上的清名桥已成为无锡旅游重点之一。1986年春,日本ABC音乐出版公司会长山田广作先生和日本著名诗人、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先生来无锡访问,游览了无锡风景区和清名桥,创作了《无锡旅情》和《清名桥》两首歌曲,扩大了无锡清名桥在国际上的影响。


  ①邹一桂(1686-1772),字原褒,号小山,又号让卿,晚号二知老人,无锡人。雍正进士,历官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授资政大夫,是雍乾间著名花卉画家,间作山水。著有《小山画谱》《小山诗钞》等。


  ②旧日自南吊桥(今南长桥)至黄泥桥一段称“北长街”,黄泥桥至跨塘桥堍一段称“南长街”,跨塘桥堍至日晖桥一段称“南棉花巷”,日晖桥至塘泾桥一段称“南上塘”。统称“南塘”。解放后,自1959年起南长桥至化肥桥统一改名为“南长街”。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推荐文章5:到底是“清名桥”还是“清明桥”?很多人搞错了…

  清名桥是无锡运河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2006年清名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清名桥及江南运河无锡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清名桥作为无锡的地标,近年来成为诸多市民游客的打卡点。尤其是作为2025年总台春晚无锡分会场的主舞台,星光璀璨、魅力四射、光彩耀人,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01清名桥or清明桥?


  赞美、惊叹之余


  当我们再进一步深入了解清名桥时


  竟然发现在


  网络平台、电视以及纸上


  还能看到“清明桥”的字样


  让人产生了疑惑


  我们耳熟能详的清名桥


  难道还有另一个名字“清明桥”吗


  到底是清名桥or清明桥?


  02我原来的名字:清宁桥


  每座桥


  都曾演绎着一段传奇历史


  清名桥原名清宁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有400多年历史,由寄畅园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秦埈(jùn)、秦埏(yán)捐资建造,因兄弟俩的号分别为太清、太宁,便各取一字取名“清宁桥”。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


  03我改名了:清名桥,沿用至今


  到了道光年间(1821-1850年),道光皇帝的名字叫爱新觉罗·旻宁。


  在古代,皇帝的名字需要避讳的。避讳皇帝的名字是一项重要的礼仪制度,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因避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旻宁,清宁桥改名为“清名桥”,后这一名字沿用至今。


  针对网络媒体平台上出现的“清明桥”的字样,我们还咨询了孙志亮、汤可可、郁有满、金石声、连冬花等文史专家,他们一致认为,“清明桥”系不规范表述,“清名桥”才是规范名称。


  其实,出现“清明桥”这样的不规范表述,与发音相近或书写笔误相关,“清名”与“清明”的拼音一样,电脑拼音输入法输入拼音:“qingming”,首先跳出的常见字 “清明”,一不小心,便容易出现 “清明桥”的错误表述。


  清名桥


  是无锡古运河文化的重要象征


  承载着无锡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


  作为地名,清名桥


  已成为无锡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对于地名要规范使用


  所以请记住“清名桥”


  可不能写错哈


  来清名桥打卡吧


  这里是江南水弄堂的最佳观景处


  这里是 “最梁溪”的肌理


  这里是“最无锡”的地方


  看运河美景


  览万千繁华,一眼千年


  :梁溪发布 编辑:依依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推荐搜索词:

  

  1.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收费吗

  

  2.清名桥古运河景区门票

  

  3.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

  

本文标题:清名桥古运河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