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推荐文章1: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都又有什么寓意?与八卦是什么关系?
二十四节气,在中原地带对应会有七十二物候。现存于世的“七十二候”根据黄河流域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等编写而成,用来说明节气变化,作为黄河流域农事活动的依据。它以五天为一候,小年360天,闰年384天,对应太阳年南政北政南北回归周期历度。三候十五天为一气,对应月相盈亏周期。19年7闰日月岁气相合。一年共有72候。72候的“候”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正月
立春:初候,东风解冻;阳和至而坚凝散也。 二候,蛰虫始振;振,动也。三候,鱼陟负冰。 陟,言积,升也,高也。阳气已动,鱼渐上游而近于冰也。
雨水:初候,獭祭鱼。此时鱼肥而出,故獭而先祭而后食。二候,候雁北;自南而北也。三候,草木萌动。是为可耕之候。
二月
惊蛰:初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二候,仓庚鸣;黄鹂也。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
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 二候,雷乃发声。雷者阳之声,阳在阴内不得出,故奋激而为雷。 三候,始电。电者阳之光,阳气微则光不见,阳盛欲达而抑于阴。其光乃发,故云始电。
三月
清明: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鴽音如,鹌鹑属,鼠阴类。阳气盛则鼠化为鴽,阴气盛则鴽复化为鼠。 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
谷雨:初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飞而两翼相排,农急时也。 三候,戴胜降于桑,织网之鸟,一名戴鵀,阵于桑以示蚕妇也,故曰女功兴而戴鵀鸣。
四月
立夏:初候,蝼蝈鸣;蝼蛄也,诸言蚓者非。 二候,蚯蚓出;蚯蚓阴物,感阳气而出。 三候,王瓜生;王瓜色赤,阳之盛也。
小满:初候,苦菜秀;火炎上而味苦,故苦菜秀。 二候,靡草死;葶苈之属。 三候,麦秋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此时麦熟,故曰麦秋。
五月
芒种:初候,螳螂生;俗名刀螂,说文名拒斧。 二候,鵙始鸣;鵙,屠畜切,伯劳也。 三候,反舌无声。百舌,鸟也。
二十四节气芒种三候,初候螳螂生二候鵙鸟鸣三候反舌无声
夏至:初候,鹿角解;阳兽也,得阴气而解。 二候,蜩始鸣,蜩,音蜩,蝉也。 三候,半夏生。药名也,阳极阴生。
六月
小暑:初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亦名促织,此时羽翼未成,故居壁。 三候,鹰始挚。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大暑:初候,腐草为萤;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 二候,土润溽暑;溽,音辱,湿也。三候,大雨行时。
七月
立秋: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蝉小而青赤色者。
处暑:初候,鹰乃祭鸟;鹰,杀鸟。不敢先尝,示本也。 二候,天地始肃;清肃也,寨也。 三候,禾乃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八月
白露:初候,鸿雁来;自北而南也。 一曰: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去也。三候,群鸟养羞。羞,粮食也。养羞以备冬月。
秋分:初候,雷始收声;雷于二月阳中发生,八月阴中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坯,音培。坯户,培益其穴中之户窍而将蛰也。 三候,水始涸。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
九月
寒露:初候,鸿雁来宾。宾,客也。先至者为主,后至者为宾,盖将尽之谓。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飞者化潜,阳变阴也。 三候,菊有黄花。诸花皆不言,而此独言之,以其华于阴而独盛于秋也。
寒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霜降:初候,豺乃祭兽;孟秋鹰祭鸟,飞者形小而杀气方萌,季秋豺祭兽,走者形大而杀气乃盛也。二候, 草木黄落;阳气去也。 三候,蛰虫咸俯。俯,蛰伏也。
十月
立冬:初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蜃,蚌属。
小雪:初候,虹藏不见,季春阳胜阴,故虹见;孟冬阴胜阳,故藏而不见。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 闭塞而成冬。阳气下藏地中,阴气闭固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初候,鹖鴠不鸣。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 二候,虎始交;虎本阴类。感一阳而交也。三候,荔挺出。荔,一名马蔺,叶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冬至:初候,蚯蚓结;阳气未动,屈首下向,阳气已动,回首上向,故屈曲而结。 二候,麋角解;阴兽也。得阳气而解。 三候,水泉动,天一之阳生也。
十二月
(腊月)
小寒:初候,雁北乡;一岁之气,雁凡四候。如十二月雁北乡者,乃大雁,雁之父母也。正月侯雁北者,乃小雁,雁之子也。盖先行者其大,随后者其小也。此说出晋干宝,宋人述之以为的论。 二候,鹊始巢;鹊知气至,故为来岁之巢。 三候,雉雊(亦作雉始雊);雊,句姤二音,雉鸣也。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
大寒:初候,鸡乳(亦作鸡始乳);鸡,水畜也,得阳气而卵育,故云乳。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鹰隼之属,杀气盛极,故猛厉迅疾而善于击也。 三候,水泽腹坚。阳气未达,东风未至,故水泽正结而坚。
万物,人,循性法时,按照各自的生物节律应时作。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之历法在尔躬,吾以观其复,观卦脉,观八卦,察色按脉,察物相,观万物随时节化育的盛衰,观万物化育实感的真情真象,推理其阴阳五运,以茂对时,从形究气,按历度节气,体察,体会,体验阴阳五行的平和与太过或不及,燮理阴阳,使人本身,或使人参加化育的生命活动的气化以平为期,以和为期,以静好平安为期,以柔得尊位为期,以率性宜生为期,以大有为期,以老子强名的大为期,以致中和为期,以孔德为期,以明德为期,以元亨利贞为期,格物修身,四时不正,正五谷,正五味。司岁备物,崇德广业。
阴阳运动,血气流行,君子至德,嘿然而喻,六画之设,非是曲意,乃圣人内取诸身之心意,圣人之气血脉动与天地同频律动,天之历数在尔躬,天之历数在圣躬。
一年日月相合,积气盈闰,而月有闰余19天。易经64卦,合计384爻即是此象。爻数三百八十又四,真天文也。以闰求之,则三百八十四数,自然吻合,无余欠矣。盖天度或嬴或缩,至三年,乾坤之气数始足于此也。
一岁三百六十,而爻数三百八十四,则是二十四爻为余也。以卦画求之,是为叠数。三百六十为正爻,与每岁之数合。而三百八十四,与闰岁之数合矣,则是闰数也。
天度,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以纪化生之用。行有分纪者,谓日月之行有分野纪度。周有道理者,谓日月之周天,有南道北道之理路也。按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日月皆右行于天,一昼一夜,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曰有奇也。故日一岁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奇,而一周天。以二十九日有奇,故有大月小月也。每岁朔虚,五日有奇,故止三百五十四日;又气盈,五日有奇。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故每岁连闰,共计三百六十五日有奇也。
汉律志云,日月五星,从西而循天东行,天道从东西行。一昼一夜,日月随天西转一周,如蚁行磨上,磨转一回,而日往东行止一度,月从西而东行十三度,故月行疾,而一月与日一会而一周天。是以每岁冬至夏至,日行有南道北道之分。每月上弦下弦,而月有南道北道之分也。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是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19个回归年是约6939.601784306天,这与235个朔望月的长度约6939.68865天相接近,误差只有约0.0869天。
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的闰月。19个“回归年”共有228个中气和235个“朔望月”,即是有7个月没有中气,这些没有中气的月便正好成为闰月。这就是十九年七闰法。
中国传统历法,阴阳合历的价值,是基于天人感应,基于人的生化与天道的对应关系,在于明明德,通过看得见的天道,通过天道与生命和化的明德,八卦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相结合,以茂对时,从形究气,察阴阳,便可以来明普通人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的玄之又玄的“道”。《易》道见于天地万物曰用之间,能以此消息,皆得实用,方知羲皇画卦,不作纸上功夫也。
可见八卦是用来节气的历法,是阴阳合历,是对天道的盈缩消息律度,也对生命体循性法时生物节律的律度。
大凡一物,其气象必有本有余。余气者,所以为阴也。本,其阳也。如十干甲乙,乙者甲之余气也;丙丁,丁者丙之余气也。如十二支子丑,丑者子之余气也;寅卯,卯者寅之余气也。卦亦由是。坤者,乾之余气也。蒙者,屯之余气也。讼者,需之余气也。比者,师之余气也,且乾而后坤,屯而后蒙,需而后讼,师而后比,虽故有其义,然其所以相次者,皆其余气也,自然之理耳。
乾、姤、遁、观、剥、晋、大有,八变而复乾,则天之气尽。坤、复、临、泰、大壮、夬、需、比,八变而复坤,则地之气尽。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八变而复震,则雷之气尽。艮、贲、大畜、损、睽、履、中孚、渐、八变而复艮,则山之气尽。离、旅、鼎、未挤、蒙、涣、讼、同人、八变而复离,则火之气尽。巽、小畜、家人、益、无妄、噬嗑、颐、蛊,八变而复巽,则风之气尽。兑、困、萃、咸、蹇、谦、小过、归妹,八变而复兑,则泽之气尽。凡此八卦,各八变,八八64数,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气无余蕴矣。是为一义。
五帝以上有书乎?曰:无书也。无书,而实肇书之蕴也。五帝以下有书乎?曰:多书也。多书而实淆书之传也。夫无书,而肇书之蕴;多书,而淆书之传,则作与述之相为终始,不可诬也。聿稽五帝,首自庖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而八卦以通,昭然为明道开天之祖。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不是什么哲学。而是指人、生命体的生化过程的生命现象与时空对应的生物节律,是生理学,是生命科学。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推荐文章2:二十四节气列表立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雨水:降水开始,气温回升。惊蛰:春雷响起,万物觉醒。春分:日夜平分,春光明媚。清明:气温升高,万物生长,扫墓祭祖。谷雨:最后一个春天节气,为谷物带来滋润。立夏:夏季开始,气温逐渐上升。小满:麦子渐成熟,作物盈满。芒种:适合播种的时期,麦子收割。夏至:白昼最长,气温最热。小暑:夏季进入高温阶段。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节。立秋:秋天开始,气温逐渐降低。处暑:炎热的夏季结束,开始转凉。白露:露水增多,天气转凉。秋分:日夜平分,秋意浓厚。寒露:天气愈加寒冷,露水冷凝。霜降:霜降至,天气变得寒冷。立冬:冬季开始,自然万物进入休眠期。小雪:降雪开始,但未必严重。大雪:降雪量增加,天气寒冷加剧。冬至: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小寒:寒气渐增,冬季的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二十四节气构成了中国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推荐文章3:二十四节气,你都知道哪些?
二十四节气你知道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力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具体如下:
·春季:
→立春:每年2月3-5日标志着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雨水:2月18-20日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3月5-7日春雷惊醒冬眠动物,万物生机盎然。
→春分:3月20-22日昼夜平分春色正中分。
→清明:4月4-6日天气晴朗草木繁茂,也是祭祖扫墓的时节。
→谷雨:4月19-21日雨生百谷农作物生长加快。
·夏季:
→立夏:5月5-7日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旺盛。
→小满:5月20-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6月5-7日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夏至:6月21-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
→小暑:7月6-8日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最热。
→大暑:7月22-24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高温酷热。
·秋季:
→立秋:8月7-9日秋季开始天气逐渐转凉。
→处暑:8月22-24日暑气渐消天气由热转凉。
→白露:9月7-9日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露,露凝而白。
→秋分:9月22-24日昼夜再次平分气候转凉。
→寒露:10月8-9日气温更低露水更冷,即将凝结成霜。
→霜降:10月23-24日天气渐冷开始有霜,草木枯黄。
·冬季:
→立冬:11月7-8日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小雪:11月22-23日开始下雪雪量较小。
→大雪:12月6-8日降雪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12月21-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开始"数九"。
→小寒:1月5-7日天气寒冷但还未到最冷。
→大寒:1月20-21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冰天雪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推荐文章4: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图①
图②
图③
数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惊 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2025年的惊蛰始于3月5日。
“蛰”指冬季蛰伏的动物。春雷与蛰虫始出是惊蛰节气的物候特征,古人认为春雷惊醒冬眠动物,因而得名“惊蛰”。
惊蛰第一候的花信是桃花(见图①)。该意象多用于抒情,如《诗经》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第二候的花信是棠梨花。棠梨又称甘棠,为蔷薇科梨属,因多生于荒郊及山麓,又被称为野梨。
第三候的花信是蔷薇。蔷薇种类很多,花色有乳白、鹅黄、粉红等,花朵有大有小,但都簇生于梢头。
惊蛰为何吃秋梨?
孟 扬 唐嘉跃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从字面上看,“惊”为醒、“蛰”为藏,二字相合有一种“蓦然而惊”的动态感。此时太阳黄经达345度,地气升腾,春雷始鸣,蛰虫渐醒。气象数据显示,惊蛰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至12摄氏度以上,空气湿度骤增,形成“倒春寒”与“回南天”交替的特殊气候。
中医理论认为,在这个时节,人体如同解冻的土地,肝阳之气勃发,与外界湿邪交织,易出现口干舌燥、目赤肿痛等“春燥”之症,而历经冬藏的梨,恰似自然安排的解燥良方。
《本草纲目》中记录,梨有“润肺凉心,消痰降火”的功效。现代研究证实,梨富含水分,配以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与惊蛰时人体补充津液的需求完美契合。其丰富的B族维生素也有助于平复春季常见的烦躁情绪,民间流传“惊蛰吃梨,全年不咳”谚语。
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因地制宜的食梨“法门”。比如,在岭南地区,人们用梨肉与陈皮共蒸的食用方法化解湿气;在江南水乡,梨与枇杷叶同煮制成的“惊蛰饮”清热解郁;在西北,有以蜂蜜渍梨以柔润燥气的做法。这些地域性的“演变”暗合着中医“三因制宜”的思路。
也许您会问,梨树多在秋季结果,而惊蛰是在农历二月,这期间约有5个月的“时间鸿沟”,古人怎样完成秋果春食的时序衔接?
其实,节气民俗的形成不仅依赖物质基础,也体现着先民的生态智慧。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有“窖藏法”,即通过地窖营造恒温恒湿环境为物品保鲜。在今天的华北部分地区,仍有农民建造的梨窖,可以让秋天收获的梨在来年春天仍能保持口感。从“物性”上看,长江流域的“雪梨”与黄河流域的“酥梨”,虽品种不同却都具备皮厚、蜡质层发达的特性,这种自然进化形成的保护结构,恰与农耕文明的贮存需求相合。而且,明代医家李中梓“藏梨至春,其性转温,尤宜解春燥”的观察,得到了现代研究的印证,冬藏可以使梨发生微妙的生化蜕变,果胶含量下降,降低生冷刺激,可溶性糖含量提升,更符合“春日省酸增甘”的养生法则。
此外,传统节气习俗中,也往往蕴含着民俗文化的隐喻。在山西祁县,“惊蛰食梨”的习俗体现着晋商“离家创业”的开拓进取。在苏北,“梨离同音,病害不侵”的民谚,表达着对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
通过“天时”“地利”“物性”“人事”的多维交织,梨,这种“平凡”的水果,嵌入了“秋收—冬藏—春用”的农时链条中,融入了民俗实践,最终在节气文化中开花结果,完成了从自然果实到文化符号的升华。丰富多彩的节气民俗就如同一枚枚精巧的文化密码,承载着中华文化中敬畏时间、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
春 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2025年春分始于3月20日。
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故曰春分。
春分时节,降水渐增,草木萌发,花卉盛开,是踏春赏花的好时节。
春分第一候的花信是海棠(见图②)。历代文人多咏海棠的风姿,留下诸多传世佳作。
春分第二候的花信是梨花。梨花花瓣呈纯白色,花药(雄蕊花粉囊)为紫红色。
春分第三候的花信是木兰。木兰花以白色为主,间有粉紫等色,形态端庄清雅。
春分当天,昼夜真的平分吗?
张 旸
包括春分在内的“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具有显著天文学特征的四个节气,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一组节气。2025年春分时间为3月20日17时01分29秒。
春分,“分”的是什么?在天文学意义上,这个分指昼夜平分与季节中分:既平分昼夜,又将春季均分为两段。
不过就实际情况来说,春分(秋分也一样)这一天昼夜并不严格平分,而是白昼略长于黑夜。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太阳不是一个圆点,而是一个“圆盘”;二是因为地球表面存在浓厚的大气层。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细说。
首先说说太阳是一个“圆盘”这个原因,暂时我们先不考虑大气层的因素。太阳这个“圆盘”有多大?在天文观测上,我们一般用角度来度量,从地球的角度看过去,这个“圆盘”相对于地球的张角大约为32角分,也就是说太阳的角直径是32角分(1度=60角分,32角分略大于0.5度),半径就是16角分。每天日出时,在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以下缓缓升起的过程中,当“圆盘”的上切面刚刚露出地平线的一刹那,就意味着天明,而这时候太阳的中心还在地平线以下16角分,等到“圆心”升起到地平线,那还得再过1分多钟。换句话说,当我们看到地平线上阳光乍现,白天就已经开始了,但此刻太阳其实还隐身在地平线下,天亮的时间相当于是“抢跑”了1分多钟。日落时分也是如此:当太阳的“圆心”已经落在地平线下16角分时,“圆盘”的上端刚好处在地平线上,于是,我们所感受到的白天,在日落时分也多出来1分多钟。
第二个原因,就是地球大气层对阳光造成的折射现象。光线的折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例如放入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似乎是弯折的。当阳光从太空中穿进大气层时,也会产生折射,并且大气密度的梯度变化还会使太阳光线产生连续折射,形成弯曲光路。由于大气折射的原因,日出时当“圆盘”顶端还在地平线以下一段距离时,太阳光已经通过折射被我们所看到,白天因此“提早”开始了;日落时当“圆盘”全部落到地平线下一段距离后,最后一缕阳光因为折射还留在地平面上,白昼又稍微“延迟”了一会儿。
以上两个原因叠加,导致白昼提早以及延迟的时间有多少呢?如果按照一定的天亮标准来计算的话,以纬度30度的地方为例,春分这天白昼大约提早4分钟到来,延后4分钟结束,这样算下来,昼夜分别增减8分钟,白昼比黑夜多出16分钟。
对于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地区,春分这天太阳都是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但是东升西落的轨迹并不相同,具体点说是太阳轨迹相对地平面倾斜的角度不同,这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白昼的时长会略有差别。(见图③)
当然话说回来,春分尽管白天比夜晚略长,并不影响“日夜平分”在理论上的内涵意义,以及这一天特有的浪漫天意。
(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姚雪青,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 人民网-人民日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推荐文章5: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推荐搜索词:
1.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
2.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3.二十四节气有哪些和时间有关的规律
本文标题:二十四节气有哪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