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后面是什么单位推荐文章1:黄仁勋投出一个IPO,1600亿

  今年全球最大IPO出现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今日(3月28日)晚间,AI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将正式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次IPO,CoreWeave每股定价为40美元,计划融资15亿美元,预计估值约为230亿美元(约1670亿元)


  追溯起来,CoreWeave和英伟达渊源颇深。早期由“挖矿”起家,CoreWeave使用的便是英伟达GPU,后面又大量囤积英伟达GPU,直至AI浪潮袭来,CoreWeave已经手握25万个英伟达GPU。


  早在2023年,黄仁勋便主导英伟达投资CoreWeave,随后再次押注。据悉,本次IPO英伟达也计划斥资2.5亿美元认购股份。如无意外,这将是黄仁勋投出的第一个千亿级IPO。


三个人,估值1600亿

  CoreWeave的故事始于2017年。


  身后创始人是三名大宗商品交易员。其中,Michael Intrator是CoreWeave的首席执行官;Brian Venturo和Brannin McBee则分别担任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战略官。


  Michael Intrator曾在博客中回忆CoreWeave的诞生:“2016年,我们购买了第一台GPU,插上电源,放在曼哈顿下城一间俯瞰东河的办公室的台球桌上,在以太坊网络上挖出了我们的第一个区块。”


  2017年加密热潮期间,他们继续进行了一些投机性硬件购买,并获得朋友的几笔小额早期融资,这一副业也正式变成了一家公司,成为CoreWeave在新泽西州的第一个数据中心。随后几年里,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他们又趁机买下更多硬件,也开始多元化经营,转向构建一个专门的云基础设施,并配备大量GPU。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2022年AI浪潮席卷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公司需要快速训练和运行大量模型的需求,这让GPU成为全球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而CoreWeave早已囤积了大量英伟达芯片,吸引了不少AI公司排队租用这个新云上备受追捧的GPU。


  “我们突然崛起了”,首席战略官Brannin McBee曾坦言这并不在他们预料之中。尽管他们明白GPU可以有其他用途,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人工智能将会改变世界,“每个人都措手不及。”


  CoreWeave的命运发生了巨大转变,其数据中心开始遍布全美。官方介绍,CoreWeave为客户提供云端多种Nvidia GPU的使用权,例如A100、p00、A40和RTX A6000,用于AI和机器学习(ML)操作、视觉效果和渲染、像素流和批处理。


  另一优势在于价格,CoreWeave按小时出租GPU,客户只需要按使用时间和计算资源量来支付费用。据介绍,与大型通用公共云相比,其速度最高可提高35倍,成本降低80%。


  通过租赁AI算力,包括微软、Meta等在内的大型科技公司,以及众多明星AI初创公司都成为CoreWeave的客户。其中微软是最大客户——2023年6月,微软与CoreWeave签署AI算力协议,招股书显示目前微软贡献了约62%的营收。?


  CoreWeave俨然成为“印钞机”。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CoreWeave的收入分别为1600万美元、2.29亿美元和19亿美元,年合增长率达737%。三年间,其收入飙升近120倍。


  就在上市前夕,CoreWeave又拿下一笔超级订单——与OpenAI签订为期五年、价值119亿美元的协议。根据该协议,CoreWeave将为OpenAI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误打误撞,CoreWeave的崛起为三位创始人带来巨大财富。早在2023年和2024年的两轮融资中,他们就已经套现近5亿美元。如果按IPO发行价计算,CoreWeave估值约为230亿美元(约1670亿元),由此缔造三位百亿富豪。


英伟达亲儿子,黄仁勋投了

  毋庸置疑,英伟达是CoreWeave最强靠山。


  早在CoreWeave挖矿起家时期,使用的便是英伟达的GPU。即使是在行业寒冬时,CoreWeave依旧大量囤积显卡,与英伟达建立深厚的联系。


  2020年9月,CoreWeave成为英伟达的首选云服务提供商之一;2021年又成为英伟达首家精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后来,CoreWeave成为首批提供采用英伟达p00超级计算机云实例的供应商之一。当马斯克还在苦恼p00断货时,CoreWeave已经部署上了H200。


  尽管英伟达的p00也紧缺,但它还是把大量新卡分配给了CoreWeave,使其在GPU供应和技术支持方面享有优先权。招股书显示,截至2024年底,CoreWeave总共拥有25万个英伟达GPU。


  双方的交集还体现在CoreWeave的融资上。2023年4月,CoreWeave完成2.21亿美元B轮融资,其中英伟达注资1亿美元,彼时公司估值达20亿美元。


  黄仁勋曾在电话会议上夸赞,“你会看到一大批新的GPU专业化云服务提供商,其中一个著名的就是CoreWeave,他们做得非常出色”。


  后来,CoreWeave通过股权和债务投资筹集了超过120亿美元,投资方包括Magnetar Capital、黑石、英伟达、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估值随即攀升至19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开创了“英伟达GPU基础设施支持贷款工具”的融资方式——将高度抢手的英伟达p00作为抵押品进行融资,拿到钱后购买更多英伟达GPU以及建设更多数据中心。


  CoreWeave处处高度绑定英伟达。2023年Siggraph计算机图形大会上,CoreWeave的每个展台都特意用小字标明“由英伟达提供动力”,黄仁勋还亲自现身站台。


  但是,这种重资产的模式也给CoreWeave带来了不小压力。截至2024年底,公司的债务总额高达129亿美元,其中“GPU融资”的方式在账目上堆积了79亿美元的债务。对此CoreWeave表示,此次IPO募集的资金,将有一部分用于减轻债务负担。


  招股书显示,英伟达持有CoreWeave近6%的股份,同时也是公司算力的客户。出钱又出力,黄仁勋要迎来一个超级IPO了。


AI造富神话,警惕史上最大泡沫

  AI造富,愈演愈烈。


  放眼海外,“几个人,1家公司,一年收入上亿元,估值数百亿”的案例比比皆是。而在国内,大模型创业门槛早已来到200亿。为拿到AI时代的未来船票,投资机构争抢明星AI项目的入场券,意外成就了一波站上舞台中央的年轻创业者。


  围绕着AI,一个个财富漩涡快速聚集。随着OpenAI的爆发,身为“卖铲人”的英伟达成为AI芯片当之无愧的统治者。过去五年,英伟达股价飙升了3500%,市值一度达到了3.3万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这不仅为黄仁勋带来千亿美元身家,也让背后员工收获了巨大财富。据悉,英伟达78%的员工已成为百万美元富翁,其中一半员工的净资产高达2500万美元。


  回到国内,不止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融资疯狂,随着AIGC发展推高GPU需求,多家国产GPU厂商也相继开启IPO进程。今年1月,国内GPU龙头之一沐曦集成已经完成上市辅导备案。在此之前,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已经开始奔赴IPO大门。


  这一边,动辄过亿的造富神话接连上演;另一边,AI泡沫的警钟也悬在人们心头。


  当DeepSeek用极低成本训练出比肩GPT-4的大模型,号称能让算力需求腰斩,引发关于AI算力泡沫的担忧。最为直观的是,自DeepSeek发布以来英伟达市值已蒸发4200亿美元。


  微软CEO纳德拉在最近一次采访中提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存在“过度建设”的情况。对冲基金大鳄保罗·辛格也认为,目前市场对AI估值过高了。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近期也提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建设已出现泡沫苗头,他指出海外许多数据中心投资公告存在“重复”或“相互重叠”的现象,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过度竞争。


  传奇投资人杰里米·格兰瑟姆更是直接发出警告,AI泡沫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危险了,现在它已经进入了超级泡沫的行列,“即将破裂”。


  但势不可挡,“泡沫”似乎还在越吹越大。最近几个月,微软、Meta、甲骨文、阿里巴巴等全球科技巨头掀起了史上最疯狂的“囤卡潮”,开启新一轮算力军备竞赛。用华尔街分析师的话说,“DeepSeek不是泡沫终结者,而是把火药桶换成了核反应堆——炸得更猛了。”


  回看二十多年前,互联网泡沫的破裂给数以千计的互联网公司带来毁灭性打击,但也从中孕育出了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无泡沫,不繁荣”,经历大浪淘沙后,必将催生出真正的领军者。


  AI时代最终将会留下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天IPO”,:吴琼,36氪经授权发布。


  亿后面是什么单位推荐文章2:四环生物2.86亿股份被拍卖,公司实控人或生变

  新京讯 12月27日,四环生物发布公告,12月25日10点至12月26日10点江阴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阴法院”)对郁琴芬、王洪明、陈建国所持有的四环生物部分无限售流通股1.19亿股、1.44亿股、2300万股,合计2.8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7.78%)进行了公开司法拍卖,福建碧水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在网络拍卖中以387573648元的价格竞买成功。


  若本次司法拍卖最终完成,郁琴芬、王洪明、陈建国的持股比例将变为1.31%、0.0008%、0.30%,实际控制人陆克平合计持股比例将由29.39%减至1.61%。


  四环生物称,本次拍卖最终成交以江阴法院出具的拍卖成交裁定为准,后续还涉及竞买人缴纳拍卖余款、法院执行法定程序、股权变更过户等环节,其最终结果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本次司法拍卖最终完成,或将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校对 陈荻雁


  亿后面是什么单位推荐文章3:你的隐私正被疯狂窃取!获客公司:每日处理100亿条数据

  3月1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3·15晚会。晚会中提到: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精准获客”的广告,声称通过这种“大数据获客软件”,商家可以精准获取海量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信息。


  根据推销信息,记者找到了一些公司。在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获客软件能够将商家想要的关键词设为标签,软件会自动在选择的短视频平台上扫描评论区,一旦发现与标签词相关的评论,就会强行抓取这个用户的电话、微信账号等信息。此外,这款获客软件,还能帮助商家监控和偷取自己同行的直播带货数据,去对方的直播间“截流和引流”。在绿信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这些软件都是用爬虫技术,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


  在宣称“拥有20亿条精准人群画像”的企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获客软件名为“火眼云”,已经卖给了很多企业 :“像土巴兔之类的,口腔现在有一个拜博,医美的比如说美莱”。此外,工作人员介绍,“火眼云”还可以偷取企业公众号的关注用户或微信群成员的手机号码,只要点击阅读过、转发过企业公众号文章的用户手机号码也会被偷取。


  在调查过程中,知情人还告诉记者,市场上现在最厉害的“获客”公司,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偷数据,还能使用手机的三网通信大数据进行获客。在一份宣传资料上记者看到,这家公司将个人用户分为9种类型,个人标签达到3800项,网站2亿多个,互联网品牌6万个,每日处理数据量达到了100亿条。


  启科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三网大数据”,是指三家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一番核对后,记者发现启科科技通过运营商大数据偷取到的个人数据信息,都是真实无误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是通过“精准通客户管理平台”,上面显示的正是某电信运营商后台的实时数据。就这样,通过这款软件,海量用户信息都被这成百上千的数字标签打上了记号,成为待售的商品。


  转自:央视财经


  : 中国新闻社


  亿后面是什么单位推荐文章4:

  亿后面是什么单位推荐文章5:100万注册公司撬动2.3亿骗资,悦聊App什么来头?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吴涛)你能想象到,一款注册资金仅为100万元的约会App公司,竟然诈骗了超2亿元吗?


  近日,南京中院对外发布2023-2024年南京法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其中“悦聊”软件诈骗引发关注。高某等通过运营“悦聊”App,以“同城约会”为诱饵,诱骗男性充值、打赏,共计骗取财物2.3亿余元。


  天眼查截图


  天眼查显示,“悦聊”App为深圳亿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成立于2017年11月,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最大受益者为高强,持股80%,另外吴金育持股20%。


  该公司实控人高强名下有多家存续企业,包括福建省捷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亿速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微涟漪科技有限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今年1月,高强及名下福建省捷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因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被泉州市丰泽区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


  黑猫投诉截图。


  记者查看,在黑猫投诉有大量的同城约会软件投诉,“套路”基本雷同,就是诱导用户充值VIP、刷礼物等。“说开通悦聊App的永久会员460元,就能同城约,然后让你通过她们所说的暗号,女主播会主动找你聊天,说是能约,实际上就是个套路,让你不停地刷礼物。”有网友投诉。


  为什么一款约会App诈骗数额会这么大?据媒体援引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卞国栋的话称,“很多客户到这个平台上的动机,本身是不道德的,他就不去案。”


  记者还注意到,在苹果App Store上面,重庆宁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发的同名“悦聊”App目前也已经无法注册,该软件也是一款聊天交友软件。


  有安全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新网表示,除了诱导充值,一些约会软件还有可能诱导用户点击含有病毒的链接等,进而窃取用户隐私数据,比如通讯录、短信内容等,进而进行敲诈勒索。


  此前,对于此类事情,运营平台一般认为这是用户之间的纠纷或者诈骗。此次,对此类软件运营者判决,南京中院认为,该案件具有裁判意义,依法认定平台运营者为主犯。审理认为,高某等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且系共同犯罪,予以判罚。(完)


  亿后面是什么单位推荐搜索词:

  

  1.亿后面是什么单位全部

  

  2.万亿后面是什么单位

  

  3.人民币万亿后面是什么单位

  

本文标题:亿后面是什么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