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推荐文章1:李后主经典诗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煜的绝命词。相传他于七夕之夜,命歌妓唱《虞美人》词,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往昔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推荐文章2:诗词丨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年来从未被超越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在古代,古人们非常的推崇吟诗作赋,甚至于若是诗写的好还能够得到官职,因此,特别是在唐朝宋朝时期,诗人众多,几乎遍地皆是,其中也出现了不少写诗高手。
而有一个人相当的特殊,他除了有诗人的身份之外,还有一个让所有人都向往的职业——皇帝。说到这里,相信你已经知道我指的人是谁了,没错就是南唐后主李煜。
左图:郑午昌作李煜词意图,右图:陈佩秋书
李煜在作为皇帝方面的成就,并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都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皇帝,然而他在吟诗作赋方面的天赋可是超乎常人的。其中有一首被称为李煜最牛的一首词,随便拿出其中的一句都是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从未被超越!究竟是什么词呢?竟然能有如此评价,让我们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诗人皇帝,李煜。李煜,南唐后主。初名为从嘉。字重光,号为钟隐。是李璟的第六子。公元961至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被宋太宗所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是庸驽无能,但他的艺术才华却是卓绝非凡。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的有三十八首,存诗有十六首。而这次所要讲述的,就是李煜最牛的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为名。又名为《一江春水》、《巫山十二峰》等。古代词开始大体都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便逐渐形成固定的曲调,后名为调名即词牌。《虞美人》也是如此。
现代的王方俊在《唐宋词赏析》中说:这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 “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历来为《虞美人》填词的大词人众多,但无一能超过李煜者。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李煜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比拟、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的真情实感。此词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以致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歌》)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作品。
(:诗词时光)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推荐文章3:诗词赏析: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虞美人.春风秋月何时了》李煜。
诗词赏析,今天一起欣赏李煜写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据说这是李煜的绝命诗,李煜在写虞美人之后不久就被赵光义给毒死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都是特别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问春花秋月什么时候结束?因为李煜现在是阶下囚了,是俘虏了,在他眼中的春花秋月已经不美了。看到春花秋月,他就会回忆起来往事,往事做帝王的繁华,往事的大周后等等。所以对比往昔和现在,春花秋月也不美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就是李煜作为阶下囚居住的地方。
春风,东风就是春风,也是美好的事物。但是李煜,春风也感到不美了,为什么?因为在月明之夜,往事真是不堪回首。这也对应了前边所写的往事知多少,往事越是不堪回首,他就越回首。
回忆起来什么?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刻有花纹的栏杆,玉做的台阶,这就代表南唐的皇宫,皇宫的华丽和雄伟,南唐的皇宫应该还在。但是朱颜已经改了,朱颜常常指那些女子的容貌,就是过了那么多年了,其实没过几年,朱颜已经老了。
朱颜我觉得这代表美好的事物,真是物是人非,宫殿还在,里边的美人已经不在了,或者里边的美人已经老了。这句话包含了李煜多少的回忆,回忆他当帝王时候的繁华,帝王时候的快乐等等。只是朱颜改朱颜,不仅仅代表美人已经改变,代表这些繁华不再,这些富贵不在,这些自由不在,一切一切的美好不在。真是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物是人非。这种回忆往事和对比现在的生活,真是让李煜痛彻心扉。
最后一句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不愧是一代词帝,把看不着的,摸不着的愁,比喻成看得着的一江春水。这个愁当然有忧愁,但是更多的是悔恨。
五代十国李煜。后悔、遗憾等等,真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这种愁绪,这种痛彻心扉的心情,就像一江春水一样,奔腾不息,绵绵不断。
我想如果让李煜再选择一次,他肯定不想生在帝王家了。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作为普通的诗人或者是词人,可能更幸福一些。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推荐文章4:每日诗词(六)—— 虞美人· 李煜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后解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是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的绝世之作,作于公元978年的七夕日。当时的李煜已被掳为阶下囚3年,因怀念以前还是一国之君时,每逢七夕夜都会命人用百余匹红色和白色的丝罗做成月河天宫的样子,整夜吟唱奏乐、纵情声色,而如今却孤孤单单一人,于是吟出了这首充满哀愁的绝命词。这位昔日的国君只是借着七夕乞巧节怀念故国,自言自语地絮叨内心的悲哀,却没想到这首词传到宋太宗耳朵里被曲解成了意图复国的意思,于是被踢了毒酒。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又是一年七夕至,岁月不断更替,可怜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如今却沦落至此。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小楼又一次被东风吹拂,如今百花齐放、国现世太平,回想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此时的后主李煜,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词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揭示其内心波涛汹涌般的哀愁。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推荐文章5:李煜《虞美人》| 译典 译 典2021.12.20 第557期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选自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第8单元《古诗词诵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李煜(937-978),籍贯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字重光,号钟山隐士,南唐末代君主、诗人。LI Yu (937-978), styled Recovery, Zhongshan Hermit by literary name, a native of Pengcheng County, Xuzhou (in present-da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born in Jiangning (present-day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He was the last monarch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as well as a poet. (刘丽译)Lady YuBy LI Yu Tr. ZHAO YanchunWhen did the spring flowers and the fall moon go?How many bygones do you know?East wind blew again to the tower last night;I can’t bear to glance back at my land in moonshine so bright.Carved railings and jade steps should be still there;Changed are only the ladies fair.I’d ask you: how many inches of woe?Just like a river of spring water that does down east flow.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