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阇黎是什么意思
阿阇黎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密宗大日经简说(连载一)
《大日经》,其全称乃《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藏语译名则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方广经因陀罗王教法》。此经系真言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于唐玄宗时期,《大日经》流布至我国。《大日经》与《金刚顶经》在唐朝中期先后完成翻译并流布,加之“开元三大士”的传法之举,标志着“唐密”的创立。
本系列文章,仅作简略之介绍与分享,关乎《大日经》的相关内容。具体详情,期望读者在具备一定佛学基础后,于阿阇黎的指引下展开详尽之阅读与研究。
《大日经》由开元三大士中的善无畏大师进行翻译,西藏译本主要由印度僧人戒主慧与西藏僧人巴尔谢共同译制而成。从汉藏对照的情形来看,其内容大致相同,仅在章节划定这一方面存在差异。(在此需加以留意:汉译本的第七卷被收录于《丹珠尔》之中)
《大日经》由开元三大士中的善无畏大师进行翻译,西藏译本主要由印度僧人戒主慧与西藏僧人巴尔谢共同译制而成。从汉藏对照的情形来看,其内容大致相同,仅在章节划定这一方面存在差异。(在此需加以留意:汉译本的第七卷被收录于《丹珠尔》之中)
据一行大师转述善无畏大师的言论,《大日经》全文原达 10 万偈,然因其浩繁广博难以持守,故而择取其精华要义,成就三千余颂的略本。
《大日经》乃是大毗卢遮那佛于法界为金刚手菩萨等进行说法内容的整理与汇集,论述“一切众生本有的如实自知的清净菩提心,以及修证悟入“三密法门”。
(《大日经》属密宗经典,望读者秉持恭敬之心对待。本人仅作分享,诚邀各位交流)
阿阇黎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汉传佛教八大宗派 ,一首偈子可以概括,图说八大宗派祖庭
密富禅贫方便净,
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
义理组织天台宗。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点。“密富”告诉人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
密宗也称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由于受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这种真言奥秘,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现于人,因而得名。又由于其修习在密相应,又称“瑜伽密教”。
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中观,瑜伽)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很快就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
密宗的坛场要布置得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阿阇黎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所以称为“密富”。
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由于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它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于北朝时正式创立,到唐五代时达极盛,宋元以后仍继续流传发展。
修学禅宗,不需要富足的经济条件,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只在双腿一盘,就可参禅了。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提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样的清贫淡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故而称为“禅贫”。
“方便净”讲的是净土宗的修持特点。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曾在庐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慧远大师因此而被奉为净土宗“初祖”,净土宗也因此而称“莲宗”。
也有人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史人应该是唐代的善导大师,其先驱可上溯到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而之所以说是“方便净”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净土宗莫属了。
▲“唯识耐烦嘉祥空”是讲唯识宗和嘉祥宗的特点。“唯识耐烦”就是说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法相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故得名,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
由于该宗的创史人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长住慈恩寺,窥基大师还有“慈恩大师”之称,因此又称“慈恩宗”,又由于《瑜伽师地论》为该宗的根本经典,故也有称之为“瑜伽宗”。
法相唯识宗里面的名相很烦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如不耐烦就无法把他的头绪搞清楚,一进入法相唯识宗里如堕云里雾中。所以学唯识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才能学得通。
“嘉祥空”讲的就是三论宗的特点。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张“诸法性空”也称“法性宗”。为了区别也称法性宗的天台宗和华严宗,又称为“空宗”。此宗自罗什大师译出三论以来,研究三论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师而集大成,正式创立了“三论宗”。
之所以说“嘉祥空”是因为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在研究三论时,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称为“嘉祥大师”,又因为他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据的《中论》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他为“嘉祥空”。
▲接下第三句是“传统华严修身律”讲的是华严宗和律宗的特点。
《华严经》(资料图)
“传统华严”是在说明华严宗的特点。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其实际创史人法藏大师,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后人称法藏大师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
该宗主要发掘“法界缘起”的旨趣,因而又有“法界宗”之名。
《华严经》起源于印度,传到中国之后,经过中国祖师大德的智慧的融合,将华严法界缘起的思想发挥得最圆融最究竟,并提出种种的观法,寓哲理于实践中。由于历代大德对华严思想所作的创新与发明,使华严哲学在中国佛教史上开出了奇葩,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传统信仰。即所谓“传统华严”。
“修身律”开示了律宗的特色。律宗以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因其所依据的是五部律中的《四分律》,故又称为“四分律宗”;又因创宗人道宣律师常住终南山,而又名为“南山宗”或“南山律宗”。
佛教的律宗是讲究修身做人的。如太虚大师云:“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因为人格圆满了才能成佛。把人做好,修身完成才能进一步开发内心的光明智慧,而证悟最高的真理。这是律宗给予人们的指示,所以称为“修身律”。
▲最后一句是“义理组织天台宗”显示了天台宗的特色。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创立最早的一个宗派,渊源于南北朝,初创于隋兴盛于唐。因其实际创始人智者大师长期住在天台山而得名“天台宗”;又由于此宗奉《法华经》为主要经典,由此也称为“法华宗”。
在各宗派之中,对佛学义理,能建立严密的组织,有系统地加以阐发的当推天台法华为第一。天台智者大师将佛陀一代圣教分为五时,并按其所摄受的对象分为:顿,渐,秘密,不定等化仪四教,以及藏,通,别,圆等化法四教。
以科学的方式将三藏十二部经典,分门别类地归纳于不同根性的众生,并将修行的方式与证果的等次一一加以分析比较,所以说到义理的组织方面,天台宗是最严密最有系统的。
陕西户县草堂寺
三论宗以陕西户县草堂寺为祖庭,草堂寺始建于东晋,公元401年,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曾在此用草搭建成草堂,住在这里翻译佛经,因此得名草堂寺。鸠摩罗什在草堂寺中译出佛教中著名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三论宗的创立提供了经典依据,所以他被尊为该宗始祖。后由隋唐高僧吉藏正式创立三论宗。
南京栖霞寺
南京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是三论宗在江南的祖庭,中国四大名刹之一,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的中心,与鸡鸣寺、定山寺齐名。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天台宗祖庭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天台宗由陈隋时期的高僧智顗所创,由于智顗长期居住在天台山,因而得名天台宗。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主要教义。《妙法莲华经》简称为《法华经》,所以天台宗也叫法华宗。
陕西西安华严寺
华严宗祖庭为陕西西安华严寺。华严宗由七世纪贤首国师法藏所创,以高僧杜顺为初祖,以《华严经》为主要教义。西安华严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是唐代地位相当高的一座名寺,后来大部分被毁。现在仅杜顺法师灵塔和四祖澄观法师灵塔为文物,其他建筑均为新建。
江西庐山东林寺
净土宗以江西庐山东林寺和陕西西安香积寺为祖庭。因初祖东晋高僧慧远(334年-416年)居住于庐山东林寺,而二祖唐朝善导法师(613年-681年)圆寂后,弟子怀恽为其修建了香积寺,使这两座寺院都被尊为祖庭。净土宗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等五经和一论《往生论》为主要教义,以持念阿弥陀佛佛号为主要修行方法。
陕西西安香积寺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
法相宗以陕西西安大慈恩寺为祖庭。法相宗也叫唯识宗、瑜伽宗,由大名鼎鼎的唐僧玄奘所创,以“一经一论”《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为该宗主要教义。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市雁塔区慈恩路1号,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而建设的,由玄奘法师在这里主持寺务。
陕西西安净业寺
律宗以陕西西安净业寺为祖庭。律宗是由唐代高僧道宣所创立,以四律《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和五论为基本教义。净业寺建于隋朝,唐初为高僧道宣的弘法道场。律宗后由道宣的再传弟子鉴真传到日本,成为日本律宗的始祖。
陕西西安大兴善寺
密宗以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和青龙寺为祖庭。密宗是唐朝时期由印度的高僧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和尚传入我国的。印度的三位高僧来到中国后,在西安大兴善寺译经,由我国的一行、惠果两位高僧弘扬密宗之法,因此大兴善寺成为密宗祖庭。
陕西西安青龙寺
青龙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
河南嵩山少林寺
禅宗以河南嵩山少林寺为祖庭。禅宗的始祖为菩提达摩,以《楞伽经》、《金刚金刚经》、《大乘起信论》为主要教义。禅宗在六祖慧能时期达到鼎盛,《六祖坛经》成为禅宗教义的代表作,慧能高僧也被认为是禅宗的真正传承人。在中晚唐以后,禅宗成为我国佛教的主流。
阿阇黎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萨迦派(Sakya School)
萨迦派(Sakya School)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独特的教义体系以及卓越的传承者而著称。
一、基本概况萨迦派创始于1073年,由昆·贡却杰布(又称昆·贡却嘉波,意为“昆氏宝王”)在西藏萨迦地区创立。他自称是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该家族在藏传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萨迦”是藏语地名,意为灰土,因建寺地点的地理特征呈灰白色而取地名。萨迦派寺院围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三怙主”菩萨的红、白、蓝三色条,故又俗称“花教”。
主寺:萨迦派的主寺是萨迦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境内,寺院分南北二寺,重曲河横贯其间。二、历史发展萨迦五祖:萨迦派在形成教派体系、扩大宗教影响、伸展封建势力过程中,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萨迦五祖”,即初祖贡噶宁波、二祖索南孜摩、三祖札巴坚赞、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五祖八思巴洛追坚赞。他们每一位都以其卓越的学识、深厚的修为以及对佛教事业的巨大贡献而著称于世。初祖贡噶宁波:萨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精通大小乘经典,还开创了萨迦寺,为萨迦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萨迦派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人物之一,他不仅精通五明,还是元朝与西藏交流的重要桥梁,为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五祖八思巴:作为元朝的帝师,八思巴不仅在政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在佛教文化上推动了藏汉文化的交流融合,为萨迦派乃至整个藏传佛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萨迦派在历史上曾掌握了重要地位,其势力在元朝时期达到鼎盛,寺院遍布西藏各地,甚至远及蒙古、安多和康区。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萨迦派在西藏的掌权地位逐渐被其他教派所取代,但其影响力和传承至今仍在继续。
三、教义与修行萨迦派融合了印度佛教的唯识与中观思想,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道果法”。道果法的核心理论是“明空”思想,认为心的法性即是心的自性,心的自性即是“明”(心性本净,本性光明),此为万法之源。一切妄念是外界加给人心的迷乱,因此要断除一切妄念,恢复心的白性即法性。
萨迦派注重显密双修,尤其擅长将深奥的佛教理论转化为易于信众理解与实践的法门。道果法在显宗方面的立论是:“首应破非福,次则破我执,后破一切见,知此为智者。”在密宗方面则持“明空无执”和“生死涅槃无别”之见,仪轨复杂,须由金刚阿闍黎举行入密灌顶后才能修习。
四、传承与现状萨迦派的法位传承以家族相传的形式为主,但也吸收了其他家族和地区的优秀僧才。在萨迦派内部,形成了多个支派和传承体系。
虽然萨迦派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已不如往昔,但其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其教义、修行法门和传承体系仍在信众中广泛传播和实践。同时,萨迦派也在积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推动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综上所述,萨迦派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以其独特的教义体系、卓越的传承者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而著称于世。其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对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阿阇黎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
阿阇黎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藏传佛教寺院僧人的分类和称呼是如何的?
札巴:对一般出家学佛之普通僧侣称呼,也称为古修拉或阿科。
喇嘛:“上师”之意,对所有修行金刚乘之僧侣的尊称。在青海西康,宁玛巴、噶举巴,是对闭关三年三月修行者之尊称。
多杰诺本:阿阇黎、金刚上师之意。为听闻显密佛法多年后,进入修行院闭关修行多年,证悟通达实证实修者,并经传承最高法台(法王) 认可,担任密法大型法会坛城之执法上师者,故亦可称寺庙方支。如蓬花生大师为西藏第一位阿阇 黎。
堪布:精通经律论三藏等显密教义之教授, 或可为人剃度,授沙弥比丘戒之三藏大法师:精通任何世间法,如画师、诗词家等皆可称为堪布(如文堪布)
格西:即精通佛学之博士,有许多种,有精通显法之格西,称为拉仁巴格西,及精通密法之格西,称为阿仁巴格西等等。
珠古:即转供活佛,普遍称呼 某位高僧乘愿再来,及菩萨降临世间之大成就者,殊胜如莲花生大师、释迦牟尼佛等。
赤巴:即金座法王。一个传承法脉地位非常崇高之尊者。如甘丹法台,为宗喀巴大师之摄政者!
如莫札法王,为噶陀传承之金座法王。一般之寺庙方丈亦可称呼为法台。
法王:尊称“法王”者,情况有几种: 一者,古时候信奉佛教非常虔诚,且护持佛法之国王,如古印度之阿育王、西藏之赤松德赞。二者,信徒称呼对佛法弘扬有巨大贡献,而已涅粲之大师,如宗喀巴大师、龙千巴大师等。三者,1720年元世祖封萨迦派八思巴大师任国师后,称呼受敕之高僧为法王。
丹贝达波:即教主,特别称呼某一传承现任的领导者,也是对传承领袖之尊称。
阿阇黎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佛教的阿阇黎是什么意思
2.教授阿阇黎是什么意思
3.元音阿阇黎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阿阇黎是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