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推荐文章1:穿越自北宋的《一剪梅》,为“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展示真正的汉字之美 | 此刻夜读

  文学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猝不及防地,“封麦”半年的歌手费玉清又上了热搜,原因是他的歌曲《一剪梅》近期在欧美爆红。在音乐平台Spotify“疯传榜”上,这首古早金曲获得挪威第一、瑞典第二、芬兰第二的排名。外国网友争相学唱“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并以能多唱几句为荣。各类混搭创意剪辑如雨后春笋,《辛普森一家》《复仇者联盟》《8英里》等影视作品的片段均被天衣无缝地嫁接到了《一剪梅》的音乐里。


  按照英国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分析文化传播与基因关系时的分析,其实这都是国际文化传播交流中形成的引起语言、观念、情绪等共鸣的“meme”现象,在中文网络语境中我们也说这是“梗”。


  “XUEHUAPIAOPIAO,BEIFENGXIAOXIAO”这句拼音被网友用来形容无奈的心情。


  这次“一剪梅”网络现象的源头,还要倒回到36年前,1984年,由卢伦常导演,寇世勋、沈海蓉主演的电视剧《一剪梅》在中国大陆播出,这是大陆首部引进的台湾地区电视剧。同名主题曲随之广为传唱。


  电视剧《一剪梅》以古典平实的戏剧风格,讲述两代人的爱怨情仇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剪梅”这个片名就曾风靡全国。1931年,联华影业公司推出卜万苍执导的电影《一剪梅》,由金焰和阮玲玉主演,这部长度达到120分钟的默片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剧本《维罗纳两绅士》,讲述了两对情侣坎坷却又浪漫的爱情故事。影片中还创造性地插入了纪录电影片段——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的迎送场景,达到了亦真亦幻的观影效果。


  电影《一剪梅》剧照,金焰(中)与阮玲玉(右)


  而事实上,“一剪梅”的出处是宋代词牌名。宋代时,人们习惯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又名“一枝花”。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思念。如《荆州记》记载:陆凯自江南,以梅花一枝寄长安与范晔,赠以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诗人刘克庄有句云:“轻烟小雪孤行路,折剩梅花寄一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一剪梅”以北宋词人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一剪梅”有多种变体,词调婉转明亮,几乎每句都有用韵,大量四字句的使用,使得节奏明快和谐,充满声律美。


  “一剪梅”有多种别称。因韩淲的“一朵梅花百和香”,称“腊梅香”;又因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又称“玉簟秋”。除此之外,“一剪梅”还名“一枝花”、“腊梅春”、“醉中”等等。


  今天的夜读,小编择取几首文学史上知名的“一剪梅”词作,让我们暂时忘却那些洋腔洋调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进入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招凉仕女图》钱选【宋末元初】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伉俪之情甚笃。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她写下多首词篇,《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明代杨慎批点杨金本《草堂诗馀》卷三:“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李易安‘此情无计可消除,方下眉头,又上心头。’可谓憔悴支离矣。”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风雨归舟图》 方从义【元】


  蒋捷,号竹山,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他的词作兼融豪放词的清奇流畅和婉约词的含蓄蕴藉,采用“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的方式,抒发丧失山河之恸,寄寓感伤故国的深情。他在宋末词坛上独立于时代风气之外,卓然成家,对清初阳羡派词人颇有影响。


  《一剪梅·舟过吴江》作于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此后蒋捷开始流浪,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写下该词。因词中有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蒋捷为“樱桃进士”。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去国帖》辛弃疾【宋】


  《一剪梅·中秋元月》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到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


  该词书写中秋赏月未得之憾。上片“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花好月圆的中秋节,“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雨湿纱窗的情景。下片写赏月不得的愁绪,只好以饮酒歌舞来弥补遗憾。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九议》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但他的进奏不被采纳,反遭弹劾、一贬再贬,直至削职闲居,无法实现救国理想。《一剪梅·中秋元月》明咏中秋赏月,实为忧国之思,寄恨之作。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宋]刘克庄


  束缊宵行十里强。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


  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京江送别图》沈周【明】


  刘克庄,号后村居士。诗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渴望收复中原,振兴国力,反对妥协苟安。是南宋江湖诗人和辛派词人的重要作家。词风粗豪肆放,慷慨激越。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作于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冬,刘克庄被贬广东,王迈为之送行。该词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上片写临行前的情景,下片写饯别情景。诗人所写的饯别场面,被装点得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词中刘郎指本人,也暗喻锐意改革却屡遭打击的唐代诗人刘禹锡。全词忧愤深沉、豪情激越,发展了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特点,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唐寅


  雨打梨花深闭门。


  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


  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桃花庵图》唐寅【明】


  唐寅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后,其生命轨迹已经远离传统士大夫阶层,因此在他的笔下,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甚多,《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即为其中之一。


  此词以女子口吻,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是一首闺怨词。“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汗牛充栋,难出新意,从而所贵也尤在能别具心裁。《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更是动人。


  首句“雨打梨花深闭门”,被认为可以比肩李白诗“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崔道融“满地梨花白,风吹醉月明”,晏殊“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朱淑真“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是古今吟咏梨花的佳句。


  一剪梅·咏柳


  [明]夏完淳


  无限伤心夕照中。


  故国凄凉,剩粉余红。


  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


  往事思量一晌空。


  飞絮无情,依旧烟笼。


  长条短叶翠濛濛,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九珠峰翠图》黄公望【元】


  夏完淳,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清兵南下时,追随其父夏允年、老师陈子龙投入抗清的武装斗争。顺治四年九月被害于南京,年仅十七岁。其诗、文、赋、词,师承陈子龙,无不悲歌激烈,血泪交融。近代况周颐《蕙风词话》称陈、夏及彭孙贻、王夫之等人的词:“含于刚健,有风骚之遗则。”虽然豪情万丈却不剑拔弩张,往往借物言志,借景抒怀,使人从微风细雨中戚受惊雷,于深沉浅露中体验悲威。


  《一剪梅·咏柳》上片写南明的残山剩水在落照中的凄凉景象,下片点题,写柳絮飘飞,往事不堪回首,寓家国之叹于写景咏物之中,情文相生,结处余慨不尽。


  新媒体编辑:李凌俊


  配图:资料图


  2019合订本·微店


  现在公号新的推送机制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用户的阅读习惯来系统安排。这让我们的读者发现“文学”公号提醒推送内容的时间变得飘忽不定。


  读者的阅读视野正在被改变。真正值得被看到的文章、多元的内容或许将淹没在同质化的大数据筛选机制里。


  在目前没有确定的应对方案里,只能希望大家多标注我们公号为“星标”,多点击一下文末的“在看”,以及转发或留言。


  让我们再次重逢,无限相遇。


  邮发代号:3-22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推荐文章2:抖音国外雪花飘飘什么梗?一剪梅怎么突然火了?

  原抖音国外雪花飘飘什么梗 这个歌词在国外为什么会被传的这么火


  抖音国外雪花飘飘什么梗?最近在抖音上“雪花飘飘北风潇潇”这个bgm占据了抖音一半的背景音乐了,很多小伙伴们可能都还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这个歌词在国外会被传的这么火,这个梗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国外雪花飘飘什么梗 雪花飘飘是源自与国外抖音也就是TikTok的一个挑战,说华裔的爸妈们都不能正常读出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而是唱出了费玉清的《一剪梅》。


  再加上今年3月份,快手蛋哥拍摄的一剪梅视频,传到了国外,造成了爆火。


  费玉清的歌曲版本在5月8日登陆到TikTok(国外抖音)平台,当时有个用户 sc4tman 将带有歌曲的视频发布到了自己的账号上。这个版本的视频已被TikTok的用户使用了3万次以上,原始视频的观看次数也超过了120万。此外,TikTok上的#XueHuaPiaoPiaoBeiFeungShiouShiou标签有超过4730万的观看次数。


  歌曲甚至排上了芬兰的第二名,挪威瑞典和新西兰也排在前三。


  虽然普通的美国TikTok用户可能不知道单词背后的含义,歌曲的起源或流行趋势如何在美国建立的,但歌曲在TikTok的流行趋势无法阻挡了。


  :川北在线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推荐文章3:把《一剪梅》唱火到国外的“蛋哥”:网红只是备注,演员才是目标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雪地里,片片雪花飘下,一个穿着黄色棉袄的光头男子,一边唱着“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边转圈自拍……男子的头有点特别,头顶有些尖,被网友打趣,“像是瘦脸特效开反了”。


  “蛋哥”张爱钦的这段视频已火到国外


  然而,就是这样一段仅仅11秒的视频,从快手火到了Youtube,视频里唱的这首《一剪梅》登上了欧美多国歌曲冠军榜单。


  因为这个视频,网友们注意到这个头顶尖尖的男子,知道了他叫“蛋哥”。不过,就如同蛋哥的快手昵称一样,“蛋哥”只是他的一个“备注”,他是演员张爱钦。


  6月24日下午,在封面新闻快手直播间,封面主播连麦这个有些特别的网红蛋哥,聊了聊“一剪梅”爆红背后的故事。


  爆红视频有感而发


  5个月后才知道自己火了


  如今,“蛋哥”两个字,已经和“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组成了CP。


  这则翻唱《一剪梅》的视频,拍于今年1月6日,截至6月25日,在快手上的观看已达到346.3万。


  对于张爱钦来说,这不是一个特别的视频:他的快手账号上,多为自拍视角;而就在2019年2月,他也发布了一则在雪地里转圈自拍的视频,而今年1月6日拍摄的一则,只是把往常的聊天,变成了唱歌。


  “我记得当时特别冷,我下楼去吃饭,还在飘雪,就有感而发,在雪地里唱了这首歌,并分享给粉丝们。”张爱钦并没有想到,这样一条随意拍摄的视频,能够火到国外。


  “这个月初,越来越多的网友来问我,是不是唱哪个’雪花飘飘’的?我还没回过神来。”张爱钦这才知道,2月初,他的这则视频被被两次上传到YouTube,2月3日发布的版本观看次数超过40万。3月底,他的视频和演唱的歌曲《一剪梅》开始受到关注。到5月中旬,这首歌的国际版在全球社交平台流行起来。


  清奇的外表加上别有韵味的旋律,越来越多的国外网友很疑惑并很快行动起来研究这位蛋哥究竟在唱什么?最后他们研究出这句歌词英语的意思就是"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下起了大雪,吹起了大风),还有人跟着学起中文版来。


  本是北漂特型演员


  火了后目标还是拍戏


  “没想到,转了一圈,一不小心,成为了国际网红。”说这话时,张爱钦有点自嘲的语气。


  他对自己的介绍,是“演员张爱钦”。


  41岁的张爱钦热爱表演,在北漂前,他曾在老家山东的一个酒吧里表演小品、跳舞。因为一个导演的一句“你适合演戏,会有更多的人认识你”,他便义无反顾地去了北京。“当时完全没有人脉,就是靠打听哪里有剧组,然后将自己的基本资料、联络方式送去。”因为独特的外形,他成为了一名特型演员。


  和其他演员不同,张爱钦不挑剧本,让他演的,他都演,也不在乎薪酬。从未系统学过表演的他,把演戏的机会当作现场实战练习,“别人是交钱学表演,我可以拿钱学表演。”


  相比当快手博主的“一转”就爆红,当特型演员的张爱钦却是,一直很努力,可都没有和“红”字挂上钩。


  在《智取威虎山》里,他饰演一个土匪,当时气温零下10度,按照剧本,需要往身上泼水。为了呈现效果,他拒绝了热水,直接泼冷水。


  虽然当网红红得容易,当演员却是“小透明”,但张爱钦坦言,演员一直是自己的目标,就算如今以另一种方式爆红后,目标还是没变。


  最近,张爱钦已接了几部戏,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会将经历放在演戏上,“直播的话,如果时间允许,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喜欢我的粉丝聊聊天。”


  封面新闻快手直播间与蛋哥连麦


  不怕当配角


  也不排斥任何标签


  《美人鱼》、《流浪地球》、《大闹天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不说的话,你肯定不知道,这些电影,张爱钦都有参与,“(参演了)上百部,大大小小的角色都有。”


  “虽然演过很多电影,但都是小配角,就算这次火了,也靠的是这首歌。”在张爱钦成为网红收获一大批粉丝后,网上也有不少这样的质疑。


  在这次直播连麦中,他也做出了回应。在他看来,一部戏里,有人适合做主演,而有人就是适合做配角,“我想演的是适合自己的角色,给整个电影加分的角色。”张爱钦说,就像自己当初选择演戏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自己一样,一部戏,让观众看见了他,记住了他,他就觉得自己是成功的了。


  这次视频的走红,他觉得他是成功的,即使红的是《一剪梅》这首歌,“但能让国外的人通过我的作品,喜欢上中国音乐、学习中国话,这就是最重要的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他也不介意别人关注他尖尖的头顶,不介意被叫“蛋哥”,甚至不介意被贴上“网红”的标签,“这些都是我的一部分,如果让你们记住了,就说明你们认识到、关注到我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推荐文章4:费玉清为啥突成“国际顶流”?《一剪梅》因“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在欧美成流行梗

  这几天,乐坛发生了一件很“蹊跷”的喜事——去年正式封麦的费玉清,以65岁高龄步入“国际顶流”行列!无数网友感慨,互联网时代,真是一切皆有可能。费玉清1983年就开始唱的经典歌曲《一剪梅》正在欧美爆红,成功登上挪威、瑞典、新西兰等多国音乐排行榜冠亚军,相关话题阅读量超两千万。你没看错,就是《一剪梅》,37年前的那首老歌。记者向美国朋友求证,他表示,确实是这样,很神奇。


  《一剪梅》突然在多国音乐榜爆红


  据了解,在国外大火的音乐软件Spotify上,《一剪梅》在挪威热门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兰排行榜排第二,瑞典排行榜依旧是第二……而且这个榜单可不是什么“野榜”,据悉,Spotify的活跃用户和付费用户极多,几乎是Apple Music订阅量的两倍。


  另外,还有不少人用《一剪梅》做命题作文,推出了“嘻哈版本”等放在了YouTube上,这段视频现在点击量已超109万次,点赞5.2万。目前,《一剪梅》相关的视频已超过了1000个……


  记者在美国的朋友随手在社交网络上用“XUE HUA PIAO PIAO”做关键词,搜出来无数创作,他看到其中一个标签 的最高点击达2000万的阅读。他表示,这好像是流媒体时代里,中文歌曲在外国成绩最好的一次。


  火到国外的原因有两个版本


  《一剪梅》为什么时隔37年才“境外香”?记者考据发现,网上流传着两个版本。


  其一认为它源于国内网络红人“蛋哥”,他2020年1月6日上在网络上发布过一段自唱《一剪梅》的视频。这段视频里,顶着光头的“蛋哥”站在一片雪茫茫的雪地里举着手机,原地旋转,嘴中唱着《一剪梅》的一句歌词:“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看起来就有了几分谐梗。


  这段视频上传到某短视频网站后被网友转发到外国网站,或许是因为蛋哥奇特的外表,又或许是因为《一剪梅》洗脑的独特旋律,引起了国外网友的好奇,竟然就有了200多万的播放量。一开始大家都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只是觉得新鲜搞笑,甚至还把蛋哥P到各种情景中恶搞。


  还有另一个说法是,有华人网友拍了一个视频,让父母朗读“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这句出自费玉清《一剪梅》的歌词。结果很显然,父母朗读失败,总是将歌词下意识地唱出来。之后《一剪梅》就在海外短视频平台火了起来。


  不管是哪种说法,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也常常乐见中国网友搬运国外很火的视频到我们的社交网站上,之前冰桶挑战什么的,也是从国外传进的。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听着就“丧”


  从音乐本身的角度来说,费玉清原唱的《一剪梅》中,这句“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展示了他无敌的转音和颤音,给听者一种孤寂绝望的感觉。


  国外一位善于钻研的名为“TikTok”的博主顺藤摸瓜地研究了费玉清和《一剪梅》。他把歌词中的“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翻译成英文“The snow falls and the wind blows”,如此一来,原本在中文里意境深沉的语句,瞬间简化成“下起了大雪,吹起了大风”,听起来就觉得环境恶劣,很冷。


  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境外疫情尚未停歇,“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这样“丧”的歌词,或许刚好贴合了海外网友当下的心境。记者的朋友则分析表示,这句话也契合国外流行的“丧文化”吧,有共鸣有共情,才会这么火。


  该梗几轮演变后成日常表情包


  记者发现,“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这个梗,经过几轮演变,最终发展成日常表情包。


  一开始“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被指为“人生到达低谷,环境逐渐恶化,自己却无能为力”,不少人在日常对话中会不自觉用起这个标签,比如遇到失恋、生活不如意这些人生不顺。或者再小一点的,比如到月底了,手机流量用光了,等等。


  再后来,逐渐演变成另一个意思,就是别人向你抱怨某件事情,但这件事对你而言早已成为日常,早已习惯,你对于这样的抱怨感到厌烦。比如,朋友对你抱怨自己工作不太顺利,身边没有一个帅哥,找不到男朋友……之类的,都可以用“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来回复。


  慢慢地,它又成了一种调侃,有人用“XUE HUA PIAO PIAO BEI FENG XIAO XIAO”去回复一些重要信息,看对方是啥反应。之后,这个梗又上升到另外一层意思,大概是“习惯了就好”、“谁在乎”这类日常表情包。


  【延伸阅读】


  《一剪梅》其歌


  1983年,已经三度入围台湾金曲奖的费玉清,在新专辑《长江水·此情永不留》中收录了《一剪梅》,它由娃娃作词,陈彼得作曲。这首歌曲从歌词到旋律,都透露出浓浓的隽永、清新。从上世纪80年代流传至今,《一剪梅》可以称得上华语音乐的上乘之作。


  早就俘虏60后至00后大波粉丝


  在口碑上,《一剪梅》并没有像《梦驼铃》那样让费玉清获得专业上的奖项,但后来,它几度出现在影视剧中,让“一剪梅”几乎成为费玉清的代名词,也为费玉清俘虏了从60至00后的大波粉丝。


  1984年,它成为台湾中视电视剧《一剪梅》的片头曲,并随着这部大陆引进的第一部台剧而大肆走红。2009年,它再度成为片头曲出现在霍建华主演的《新一剪梅》之中。两版电视剧的成功,让歌曲《一剪梅》在60、70、80三代人的心中留下不灭的印象。


  而更年轻一代对《一剪梅》的印象,则源自于2015年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该片由沈腾、马丽等主演,尹正饰演的袁华本是个小配角,可却因为这个角色自带BGM而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剧中,袁华一开始是秋雅的初恋男友,家境殷实,可惜后来父亲贪污,自此家道中落,等到第二次出场的时候,袁华从“富家公子”变成了“打渔人”,实在是让人感慨万千。袁华出场总是自带歌曲《一剪梅》,很有喜感。当时很多观众就表示,“想到《夏洛特烦恼》就满脑子的袁华”,当时也流行过袁华的表情包。随着《一剪梅》在国外大火,袁华表情包又流行到国外了,甚至有外国网友认为,他的出场与卓别林一样自带喜剧色彩。


  另外,作为华语音乐经典代表,《一剪梅》更是多次被其他歌手翻唱,张柏芝曾演唱过粤语版,胡彦斌的改编加了许多古风味道。去年《一剪梅》也曾被改编成DJ版,走红过网络,配上费玉清的舞步,实在是“魔性”。


  “一剪梅”原来是指“一枝梅花”


  梅花被赞为“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之一,凌寒不屈、饱经风霜,从古至今,梅花代表的高尚品格被无数诗人、文人墨客歌咏赞赏,歌曲《一剪梅》就是以此为题材。


  其实“一剪梅”原意是指“一枝梅花”,“剪”这个动词在这里被用作量词。据了解,“剪”的创新使用最初来自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斜插疏枝,略点眉梢……”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创作过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格调清新,意境幽美。


  说回歌曲《一剪梅》本身,记者看到,《一剪梅》的歌词其实不长,但每一句都感情充沛,意境深远,填词也恰到好处。


  歌词贯穿了梅花的孤芳自赏、傲然独立等品格,其中,“真情像梅花开过,冷冷冰雪不能淹没,就在最冷枝头绽放”,简单几句,画面感就跃然脑海;“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部分,运用“飘飘”“萧萧”叠词,和“苍茫”叠韵,使得音韵和谐之余,突出天气的严寒、环境的恶劣,这一段也是《一剪梅》中最经典的部分,被广泛流传。


  【多说一句】


  “下一个爆款”首先要有真材实料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费玉清玉树临风、声音如清风徐来,在唱歌时喜欢45度仰头和踮脚。令人感慨的是,2019年11月7日晚, 64岁的歌坛“常青树”费玉清在台北小巨蛋完成最后一场告别演唱会后正式“封麦”,他当时说,“今晚也仿佛就是一个永别,我会退得干干净净,不管日后有任何事情召唤我出现,我是永远不会再出现了。”这大半年下来,费玉清确实是隐退得彻彻底底,此番意外跻身“国际顶流”,至今还未见他的反馈。


  这次《一剪梅》因为歌词在国外实火,有一部分原因是刚好赶上了欧美的“丧文化”潮流。不过,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个爆款是什么。一句台词,一个表情,都有可能“莫名其妙”地火了,但也容易迅速过气,除非你有“真材实料”。《一剪梅》发行至今也有过不少版本, 一直被模仿,但让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费玉清的原唱,他自带颤音的独特唱法,给《一剪梅》注入清新而缥缈的意境,目前尚未有人超越。 扬子晚/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推荐文章5:“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你知道《一剪梅》是如何在TikTok上唱遍全球的吗?

  图说:《一剪梅》走红TikTok 采访对象供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相信这句话一出,不少人脑海中就会不由地“响起”费玉清空灵、温婉的歌声。这两句歌词来自1983年发行的歌曲《一剪梅》,歌中将至死不渝的爱情比作寒冬中一株花朵盛开的梅树,尽管天寒地冻,但爱情至死不渝。有趣的是,38年后,这首歌在多雪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重焕生机”,冲上了北欧音乐排行榜的榜首。


  TikTok上#雪花飘飘,北风萧萧(#xuehuapiaopiaobeifengxiaoxiao)话题内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8亿次。视频创来自世界各地,以有趣生动的方式全新演绎这句歌词,让这首咏诵爱情的中国流行歌曲成为全球潮流。


  据谷歌趋势(Google Trends)分析工具称,自2020年5月初以来,人们对“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旋律的兴趣猛增。更令人惊奇的是,这首歌在拉脱维亚等中文传播并不广泛的国家得到了非同寻常的关注。


  这首歌的爆火来自于TikTok上的一个话题挑战——“中国妈妈一定会说的话”(Things Chinese Moms say)。视频中会列出3-5句中国妈妈总爱唠叨孩子们的话,Z世代创会邀请自己的妈妈们“情境再现”,读出上述语句。有趣的是,每个孩子写的最后一句话总是歌词“雪花飘飘,北风萧萧”。


  没有任何其他多余的提示,当妈妈们念到最后一句歌词时,总是能情不自禁地唱出来,这一真实的流露在上万个TikTok视频中被记录下来并传播出去。不少网友们感叹,这真是一首国民级歌曲,仿佛每个华人家长都会唱。


  《一剪梅》不仅唤起了长辈们的音乐记忆,更是成为年轻Z世代艺术创想、表达思想的绝佳素材。他们或以幽默的方式,或带着嬉笑嘲讽的处事态度,进行TikTok艺术创作,发表自己对于社会话题的看法。比如,一位用户想出一个新奇点子,将费玉清《一剪梅》中的嘻哈混音与一个与性别歧视有关的话题联系在一起,讽刺和抨击这种性别歧视做法。此类视频瞬间走红,到目前为止,其中一个最热门的视频的点赞量已超过80万。


  新民晚记者 金志刚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推荐搜索词:

  

  1.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歌曲原唱

  

  2.雪花飘飘北风萧萧是什么歌

  

  3.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本文标题:雪花飘飘北风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