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歌曲歌词
四渡赤水歌曲歌词推荐文章1:「学习党史」鱼水之情
(文|张敏 分会秘书长、联盟副理事长)
2021年6月21日,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华夏武龙少林研究分会、中华武龙全国联盟联合举行在线学习党史活动,活动的主题是“鱼水之情”,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联盟副理事长张敏主持活动,分会临时党支部负责人、会长高清彩,分会顾问、联盟主席曹国臻,分会临时党支部负责人、常务副会长方木,分会顾问、联盟秘书长包乐怿,分会联席秘书长、联盟副理事长袁钢,分会常务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李少东,分会临时党支部书记员、副秘书长甘旭扬等参加了活动。分会安委会、联盟安委会全体成员参加了活动。
有一种感情,叫“鱼水之情”,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两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尊重。人民犹如水,军队犹如鱼,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爱人民军队。长征组歌中四渡赤水的歌词: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毛泽东对全面抗战、全民抗战的观点的肯定,也是赞扬军民团结一心的精神。回顾历史,正是人民子弟兵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才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有一项数据显示,2020的夏季,自汛期以来,多地首次拉响红色警,洪涝灾害造成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27省(区、市)受灾,全国多数城市都陷入了抗洪救灾的困境。5481.1万人次受灾,158人死亡失踪,37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1万间房屋倒塌,36.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283.3千公顷。在关键时刻,人民军队众志成城,战士们奋不顾身的冲到抗洪一线救灾,为了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战士们英勇无畏、冲锋在前,全力以赴守护大堤,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军民“鱼水之情”的典型表现。
新时代,这种“鱼水之情”又有了新的内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拥护;珍视现在,密切党群关系就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需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大地上,新型“鱼水之情”就是需要与时俱进与先进性相结合,法治精神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走向新时代开拓创新,奋发图强!
四渡赤水歌曲歌词推荐文章2:四渡赤水和垓下之战
四渡赤水歌曲歌词推荐文章3:四渡赤水战役
1935年1月19日—5月9日(长征途中)
贵州、四川、云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突破湘江后仅剩3万余人,被国民党40万重兵围堵于赤水河地区,形势危急。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
目标摆脱国民党追击,向川南转移。
因土城战役受阻,红军西渡赤水,进入川南,但国民党军迅速封锁长江,红军转而向云南扎西集结。
二渡赤水(1935年2月18—21日)
毛泽东趁敌军主力被吸引至川黔边境,突然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
关键胜利遵义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俘敌3000余人,极大鼓舞了红军士气。
三渡赤水(1935年3月16—17日)
佯动策略红军大张旗鼓西渡赤水,进入川南古蔺,制造北渡长江假象,迫使国民党军向川南集结。
真实意图为后续四渡赤水创造战机。
四渡赤水(1935年3月21—22日)
神来之笔红军秘密东渡赤水,折返贵州,南渡乌江,直逼贵阳。
-调虎离山,蒋介石急调滇军驰援贵阳,红军趁机西进云南,威逼昆明,最终成功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运动战通过高度机动性,在运动中调动敌人、寻找战机。
-虚实结合制造假象迷惑敌军,如佯攻贵阳、昆明,实则打开北上通道。
集中优势兵力*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例如遵义战役)。
历史意义
军事典范被列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灵活用兵的经典案例,毛泽东称其为“平生得意之笔”。
扭转危局红军从被动转为主动,彻底跳出国民党包围圈,为长征胜利奠定基础。
确立领导地位毛泽东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广泛认可,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党和红军中的核心地位。
国民党将领,称红军“行动诡异,飘忽不定”,感叹“剿共无术”。
西方军事学者,将四渡赤水与汉尼拔、拿破仑的经典战役相提并论。
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长征组歌》歌词)。
---
四渡赤水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军事思想,是红军在绝境中以弱胜强的智慧结晶,至今仍是军事研究的重点课题
四渡赤水歌曲歌词推荐文章4: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四渡赤水出奇兵 “奇”在哪里?
1935年的今天,中央红军在川滇黔边发起四渡赤水战役。
展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最复杂的一段行军路线是在贵州遵义及其西北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长征组歌中有一句人们所熟知的歌词: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本人也把四渡赤水称为平生得意之笔。此战到底“奇”在什么地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红军为何要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原计划北渡长江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为实现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任务,也为摆脱从四面包围而来的敌军,于1935年1月19日起,红1、红3、红5、红9军团分3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准备渡过赤水河后从宜宾至泸州段北渡长江。27日,红军向土城镇前进时,毛泽东提议利用有利地形歼灭追敌川军一个师,但由于对敌情判断有误,激战数小时未能解决敌人。看到战斗形成僵局,毛泽东与政治局其他领导人研究认为,应迅速撤出战斗保存实力,遂于29日凌晨一渡赤水,向古蔺、叙永地区前进,想从那里寻机渡江。此时,四川军阀刘湘为防止红军入川推翻其统治,集中了36个团于长江南岸,其战斗力也超出预想。
二渡赤水主动消灭敌人
鉴于北渡长江计划难以实现,毛泽东提议再渡赤水回师遵义。他认为,要利用敌人判断红军要北渡长江的错觉,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2月20日前后,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向东二渡赤水,并在五天之内取铜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灭王家烈8个团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三渡赤水调敌向西
此后,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以30多万军队形成了新的包围圈。为摆脱敌人,红军于3 月11日再次撤离遵义西进,准备歼灭周浑元部后在遵义以西建立根据地。但在茅台附近的鲁班场进攻周浑元部未能得手,毛泽东和军委便决定放弃在黔北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再次向西渡过赤水河,以便把敌军调向西面再图南进。3月16日,红军在茅台附近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并派出一个团向西北方向的长江南岸佯动。蒋介石判断红军有北渡长江迹象,下令各部向古蔺地区追击。
四渡赤水跳出包围圈
为调动敌军,红军再次掉头向东,在敌军的间隙中穿过,于21日晚至22日晨四渡赤水,迅速向南渡过乌江,兵锋直指贵阳。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坐镇指挥,城内只有一个团,急忙调滇军前来保驾,没想到红军又乘虚进军云南,未遇拦阻便迅速进至金沙江边,以几条小船从容渡江,就此把国民党军甩在后面。
情工作帮了大忙
红军能够迂回穿插,声东击西,突破十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除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的英勇外,还得益于红军的情工作。
长征期间,红军在情搜集方面总体上占据上风,特别是能破译敌军电台的密码。当时做电台侦听工作的钟夫翔回忆:“搞侦听的有好几个台,每台都抓住敌人一两个军,什么时候都听着它。那时敌人通用密码,通话用明码,有时加点英文。他们在通话中什么都谈,部队行动到什么地方,都互相告诉。这样,我们起码可以知道敌人的动向和驻地。”对于红军的动向,蒋介石主要靠飞机侦察,很容易判断失误。这种敌在明处、我在暗处的有利态势,使毛泽东在指挥上游刃有余,能够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决策。
用兵之奇在于敌变我变灵活机动
四渡赤水之战,是在毛泽东亲自指挥(由周恩来、王稼祥等协助)下进行的,中央红军在敌重兵围堵中灵活机动,穿插自如,虽未能实现在川、黔建立根据地的设想,但取得了遵义大捷,并最终摆脱了追敌。毛泽东根据敌情的变化灵活用兵,避实击虚,这与红军长征初期不顾敌情一味死打硬拼形成了鲜明对比。红军与敌周旋时虽然走了不少弯路,部队相当疲劳,但敌人几十万大军被红军拖来拖去,更是疲惫不堪。此种用兵之法,也正是毛泽东后来总结的战略战术的精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毛泽东的伟大之处还在于善于总结经验,及时修正认识。在战争历史上,“常胜将军” 事实上是不存在的。战争指挥者的认识总有种种局限,需要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用兵如神”只能是文艺作品中的描绘。1956年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
毛泽东能以坦荡的胸怀正视自己军事上的失误,目的是引以为戒,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在四渡赤水期间,毛泽东也是通过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使自己的指挥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军媒推荐
央视军事(CCTV-7_Junshi)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官方发布平台
四渡赤水歌曲歌词推荐文章5:揭秘!兵不厌诈 四渡赤水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著名的《长征组歌》中的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的歌词。毛泽东曾说,在他指挥的战役中,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不过,四渡赤水并不是之前就设计好的,而是毛泽东根据战场变化而变化出来的一次战例。
(资料图)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城,为顺利北渡长江,红军总部决定发动土城战役。但战斗过程中,红军久攻不下,双方伤亡严重。随后,毛泽东迅速下令中央红军撤出战斗,放弃北渡长江计划,从猿猴场、土城西渡赤水河,红军四渡赤水就此拉开战幕。
(一渡赤水)
1935年2月上旬,红军进至川南的叙永、古蔺地区,寻机北渡长江,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在长江沿岸加强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对红军进行截击,红军于是暂缓北渡长江,改向川黔滇三省边境敌军设防空虚的扎西地区前进。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国民党各路大军向滇东北的红军杀奔而来。这时,毛泽东做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命令中央红军神速东返,在太平渡、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并向桐梓、遵义方向前进。28日晨,红军再次攻占遵义城,并与前来支援的吴奇伟纵队的2个师作战拼杀,敌军大部被歼被俘。
(二渡赤水)
1935年3月2日,蒋介石又急又怒,从汉口飞来贵阳,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追堵截,制定了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新式战法,对红军实行南北夹击,但是他刚到贵阳就中了毛泽东的圈套。
(蒋介石)
3月16日、17日,红军在茅台大张旗鼓地第三次渡过赤水。蒋介石断定,红军渡过赤水河后必然西进,于是急令国民党军及川滇黔军速向川南古蔺地区合力“进剿”,并加强了长江和横江防线的防守,以阻截红军北渡长江。
(三渡赤水)
然而,红军并没有北渡长江,第三次渡过赤水是为了迷惑蒋介石。1935年3月20日至22日,中央红军秘密、迅速地从太平渡、二郎滩、九溪口第四次渡过赤水河,从而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
(四渡赤水)
在四渡赤水战役时,路上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匪夷所思的场景。由于国民党部队被调动得晕头转向,双方的军队有时走在同一条路上。有的红军部队穿着国民党军队的衣服,在国民党军队中来回穿插,有些掉队伤员还到国民党军队里上药,还有的混过敌人耳目,到敌人炊事部门打饭吃。
厦门卫视
两岸秘密档案
今晚 20:40
兵不厌诈 四渡赤水
敬请收看
厦门广电微信矩阵
昵称微信号昵称微信号厦门广电xmgd2015厦门新闻广播xmfm996厦门电视台移动电视xmdstydds
厦门交通广播xmjtgb厦门音乐广播xmyygb909闽南之声广播mnzs1012
厦门卫视xmstar2005厦门雨桐xmyt909
四渡赤水歌曲歌词推荐搜索词:
1.四渡赤水歌曲歌词
2.四渡赤水歌曲歌词简谱图片
3.四渡赤水歌曲歌词完整版
本文标题:四渡赤水歌曲歌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