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推荐文章1:【经典悦读】王安石: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译文: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环绕着园田,将绿苗紧紧环绕;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来绿色。责任编辑:梁清怡编辑:刘璐图片:摄图网译文:古诗文网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推荐文章2:诗词丨夏日别样风景,人生别样深情
夏天,是热烈而美好的;夏天,也是烈日炎炎的;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夏天写下了动人诗篇。
诗人眼里的夏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夏日别样风景,人生别样深情。
今天诗词君将带大家穿越千年时光,领略古代的夏日之美!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夏天是多彩的。
盛开的荷花,碧绿的菜畦,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物,街上飘动着五颜六色的衣裙。
每一场盛夏,每一次花,都不可复制,也不可保存。
生活亦是如此,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惜,岁月美好,莫让年华蹉跎。
《游开元精舍》
唐·韦应物
夏衣始轻体,游步爱僧居。
果园新雨后,香台照日初。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馀。
符竹方为累,形迹一来疏。
夏天是炎热的。
火辣辣的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把热情一股脑的抛给大地。
一场雨,带走了炎热,带来了清凉的气息。
当你觉得累了,不妨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姿多彩的大自然,让生活焕发出新的热情。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天是有趣的。
白天,可以在浓浓的树荫下,隔着石榴花,看点点光影在地上闪耀。
晚上,可以到田边听青蛙的赛歌会,看萤火虫提着灯笼在草丛中游行。
生活本是有趣,只是我们自己无趣,多用点心,去发现夏天的美好,让生活的颜色越来越五彩斑斓。
《江楼夕望招客》
唐·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夏天是寂静的。
海天辽阔,山林壮阔,城中千家万户亮起了灯火。夏夜里的江楼是不是要比茅舍更清凉?诗人也不好去下定论。
愿你,往后的日子里能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浣沙溪·翠葆参差竹径成》
宋·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
新荷跳雨泪珠倾。
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
柳梢残日弄微晴。
夏天是悠闲的。
游逛在竹林中,看新荷雨后泪珠成串低落,倚靠着小池亭看水中鱼儿嬉戏
或者白天躺在竹椅上读书,夜晚望着星空畅想,然后,向着美好的明天,继续前行!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夏天是迷人的。
夏天是我们最喜爱的季节,我们喜爱它美丽的景致,喜爱它的一切。
在清凉的夏风里,我们打着蚊子,喝着冰水,吃着西瓜,望着天儿……
虽年华老去,但岁月不欺,这样的平淡小事,依然会让我们心生欢喜。
站在夏日的风景里,许我从容向前,不惧昨日烦忧,不忧明日何从。
带着如雾如雨的回忆,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憧憬,去品味诗意的红尘烟火,去品味生命的细水长流。
做人,应当如夏花般绚烂多彩,与平平淡淡的日子里绽放独属于自己的美。
夏日别样风景,人生别样深情,给诗词君点个【赞】吧,愿你我在这炎炎夏日里能寻得一处别样的清凉~
:书香白银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推荐文章3:“唐宋八大家”那些冷门却惊艳的诗句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八位大家,不仅在古文上的造诣备受后世推崇,诗词上的造诣亦令人惊叹。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明人推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韩愈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知音者诚希》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游城南十六首·遣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文者以明道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溪居》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早梅》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
欧阳修——一代文宗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存词240多首,诗900多首,其中亦是佳作频出。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生查子·元夕》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玉楼春》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戏答元珍》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浣溪沙》
苏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世称“老苏”。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九日和韩魏公》
山川随望阔,气候带霜清。——《游嘉州龙岩》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题三游洞石壁》
贫贱羞妻子,富贵乐乡关。——《送李才元学士知邛州》
家托舟航千里速,心期京国十年还。乌牛山下水如箭。忽失峨眉枕席间。——《初发嘉州》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几。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藤樽》
我行襄阳野,山色向人明。何以洗怀抱,悠哉汉水清。——《襄阳怀古》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现存362首词,存诗2700多首。作为北宋文豪,苏轼的诗或哲理,或感慨人生,或怀古言情,无不动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三月七日》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辙——汪洋澹泊,一唱三叹苏辙(1039-1112),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又号栾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之弟,世称“小苏”。
苏辙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随他送。——《渔家傲·和门人祝寿》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种兰》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樽共一杯?——《游西湖》
烦恼消除病亦去,闭门便了此生中。——《省事》
风泛余花来逐马,光浮断涧不知桥。——《次韵子瞻南溪微雪》
春晚百花齐,绵绵巧如织。细雨洗还明,轻风卷无迹。——《南斋竹三绝》
妄语自知当见弃,远人未信本非才。——《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
曾巩——曾文穷尽事理,其气味尔雅深厚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江西南风)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咏柳》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城南》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西楼》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甘露寺多景楼》
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赏南枝》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南轩竹》
何须辛苦求人外,自有仙乡在水乡。——《西湖二首》
江上信清华,月风亦萧洒。故人在千里,樽酒难独把。——《江上怀介甫》
王安石——笔力简而健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东乡)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王安石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江上》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渔家傲》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读史》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桂枝香·金陵怀古》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推荐文章4:这7首古诗词,和光同尘,与时舒卷,让人有隐世的冲动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41岁的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时,开始在上饶修宅建园。次年11月,因屡遭弹劾,辛弃疾罢官归隐,放下功名利禄,作诗于此,并取号“稼轩居士”。
在这里,他将拥有20年的田园生活,恬适安逸,不再忧国忧民。
人生40而不惑,饱经战乱的辛弃疾一心国,曾率50士兵勇闯敌军几万人大营,却因是“归正人”身份屡遭排挤,心灰意冷之下寄情于山水。
有时候想想,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城市里的生活忙碌而又机械,最后都忘记了在为什么而忙。偶尔感到疲倦和迷茫的时候,也恨不得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养几只鸭、两条狗,一房两人三餐四季。
遗憾的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心中都有一个留不下的城市,和一个暂时还回不去的故乡。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童年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故乡的红砖青瓦篱笆墙,门前溪水潺潺,一排排杨柳立在河岸边。春天的时候,远山开满了野花,天总是那么高、那么蓝。
仲夏的时候,会和父亲去自家的瓜田里玩耍,顺便带回一个圆滚滚的大西瓜,放在井水里“冰镇”上,待到夜晚闷热的时候,一刀切下去,觉得浑身都透着一股子凉意。
陶渊明作这首诗的时候,是公元417年,东晋已经灭亡十载,他也在乡野中隐居了十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年逾半百,半生沉浮,也许是“狂人”感觉到累了,决定隐居终南山。
不知为何,读李白这首《终南山》突然想起了席慕蓉的诗:
我曾踏月而来,只因你在山中。山风拂发,拂颈,拂裸露的肩,而月光衣我以华裳。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是孟浩然24岁前,和张子容隐居鹿门山时所作,也是他一生中最为出色的诗。之所以要这样讲,是因为24岁以后孟浩然就入了红尘,开始四处求官,屡受打击后,心中有了幽怨的人情世故。
晚年再次归隐襄阳时,孟浩然才找回本心,却也不似未出世时那样干净、纯粹。
人心中的某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如同我们一起丢掉的童真、童趣。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15岁便名动京师,一生都在仕途,所以很渴望回归田园生活,尤其他本身修的是禅道,信奉佛法。但是开元年间,他曾游历江南,也在嵩山隐居过一段时间。
这首诗,就是王维寓居在南五云溪时所作,心闲气定,月出鸟鸣,桂花暗香浮动,这美丽的春景图,足以让任何人心动。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所作,回顾一生,宦海沉浮,力主变法褒贬不一,唯有田园生活让人安宁惬意。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并立即启用了司马光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派遭到打压,遂告老还乡。
苏东坡从黄州调任汝州时,途中去看望过王安石,也算是王安石“乌台诗案”中的谏言之恩,并约定好将来一起隐退山林,不问世事。
所以有时候真的很感慨,王安石变法时,苏东坡是反对派,两个人一度反目,苏东坡也因此主动申调离京,去了杭州。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两个人放下恩仇,竟然开始惺惺相惜。更重要的是,司马光很重用苏东坡,从政派上来说,与王安石依然还是死对头。
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安石和苏东坡都是心胸豁达之人,恩怨分明。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东坡这首诗,就是由杭州被贬密州后所作,王安石那时正在大刀阔斧地改革,推行新政。苏东坡因遭到打压后,也有些灰心丧气,于是出游散心,记下了这番美丽的春景。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会被推到命运的风口浪尖上,从此跌入人生的谷底。
如果那个时候苏东坡就知道自己未来的遭遇,也许会就此隐居田园,寄情山水。那样,我们也就看不到一个在黄州写《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的伟大诗人了。
所以,人生的路是没有办法预测的,有的只是选择。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决定累了,不想再在城市中打拼了,一定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除了你自己,没有人会为你的命运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于网络 。文中图片于网络,著作权归原所有。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推荐文章5:西安城管与诗词的邂逅之旅
时光更迭,四季流转
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2025年
西安城管人步履不停
以初心为笔、责任为墨
努力绘就古城之美
今天,一起跟随诗词的韵律
一同走近城市管理工作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山滴岚光水拍堤
草香沙暖净
本文标题: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