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的和历史推荐文章1:百家姓之黄姓的姓氏史

  黄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起源多元,历史悠久,其形成与发展贯穿中华文明数千年,主要源于上古封国、嬴姓分支、少数民族融合及文化变迁。以下是黄姓起源与发展的详细梳理:


  

一、核心起源:源自嬴姓与上古封国

  

1.嬴姓黄国:得姓主源

  据《史记?秦本纪》《通志?氏族略》记载,黄姓主源出自嬴姓,为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颛顼孙女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嬴姓始祖)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嬴。西周初期(约公元前 11 世纪),伯益后裔黄夷(或说陆终之子惠连)被封于黄国(今河南潢川县西北,一说湖北黄冈),建立子爵诸侯国,称 “黄君”。春秋时期(公元前 648 年),黄国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尊伯益或黄国君主为得姓始祖,形成嬴姓黄氏,这是黄姓最主要的起源。


  

2.姬姓分支:少数

  另据《左传》记载,周代另有一支姬姓黄氏,源于王室分封。如东周时期,某姬姓贵族被封于黄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后裔以邑为氏,但此支影响较小,非黄姓主流。


  

二、外族融合与改姓:多民族汇入

  

1.少数民族改姓匈奴与鲜卑:东汉末,南匈奴贵族归附汉朝,部分改姓黄;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鲜卑族叱卢氏、吐谷浑氏等改姓黄。南方土著汉化:战国至秦汉,江淮地区的蛮族(如 “百越”“山越”)逐渐汉化,其中不少部落以黄为姓(如《史记》载 “南越王黄同”)。唐代以后,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黄姓土司家族(如广西黄氏)成为地方望族,加速了民族融合。回族与满族:元代回族诗人黄溍先祖为中亚人,因仕元改姓黄;清代满族姓氏黄佳氏、乌雅氏等汉化后改姓黄。

  

2.赐姓与避祸改姓唐代,南诏国(今云南)贵族蒙氏因功被赐姓黄;明代,广西壮族首领黄福家族本姓 “陆”,因避祸改姓黄,后成为当地大族。

  

三、得姓后的发展与兴盛

  

1.先秦至汉:江夏黄氏崛起

  黄国灭亡后,族人多迁至江夏(今湖北武汉一带),形成江夏黄氏。西汉时期,江夏人黄香(“二十四孝” 中 “扇枕温衾” 的主角)以孝行闻名,官至尚书令,其家族成为江夏望族,奠定 “江夏黄氏” 的核心地位。东汉末,黄香曾孙黄琬官至太尉,家族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2.魏晋至唐宋:南迁与分支扩散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促使黄姓大规模南迁,进入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如东晋时期,黄姓迁居福建邵武,唐代形成 “邵武黄氏”(始祖黄峭山),其 21 子分迁各省,后裔遍布东南沿海。唐代,黄姓在江南形成多个望族,如浙江金华黄氏、安徽新安黄氏;宋代,福建莆田黄氏(如史学家黄仲元家族)、广东南雄黄氏崛起。

  

3.元明清:海外拓展与地域显贵元代,黄姓随移民潮进入台湾(如台湾最早的黄姓族谱记载源自福建漳州);明代,广东梅县黄氏(如思想家黄遵宪先祖)、广西横县黄氏(土司家族)成为地方大族;清代,东南沿海黄姓大量移民东南亚(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形成海外黄氏社群,至今 “江夏堂”“黄氏总会” 等组织活跃。

  

四、郡望与堂号:家族标识

  

1.主要郡望江夏郡:黄姓最核心的郡望,自汉代起为天下黄姓共认的祖籍地,影响深远;会稽郡:三国至唐代江南望族,如东吴名将黄盖家族;洛阳郡:北魏汉化后形成的北方郡望,多为鲜卑改姓后裔。

  

2.著名堂号江夏堂:以郡望为堂号,纪念发祥地;山谷堂:源自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彰显文化传承;孝友堂:源自黄香 “孝亲友悌” 的典故,弘扬家族美德。

  

五、历史名人与文化影响

  

1.政治军事黄歇:战国 “战国四公子” 之一(春申君),封地在楚,推动吴地发展;黄霸:西汉 “循吏” 代表,官至丞相,推行仁政;黄兴:近代民主革命家,与孙中山并称 “孙黄”,辛亥革命核心领导人。

  

2.文化学术黄庭坚:北宋 “苏门四学士” 之一,江西诗派创始人,书法与苏轼齐名;黄公望:元代画家,《富春山居图》,“元四家” 之首;黄遵宪:清代诗人、外交家,倡导 “诗界革命”,著《日本国志》。

  

3.科技与社会黄道婆:元代纺织革新家,从海南黎族习得棉纺技术,推广至江南,推动中国棉纺业发展;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为国防科技作出卓越贡献。

  

六、现代分布与人口

  根据 2023 年统计,黄姓人口约6500 万,位列中国姓氏第7 位,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其中广东黄姓人口占全省 10% 以上,为第一大姓。在海外,黄姓是东南亚华人(如印尼、泰国)的常见姓氏,多源自明清时期的移民,其郡望 “江夏” 成为联结海内外黄氏的文化符号。


  

总结

  黄姓起源以嬴姓黄国为核心,通过上古封国灭亡后的宗族迁徙、汉代江夏郡望的形成、历代少数民族融合及移民扩散,形成了 “以中原为根,向东南辐射” 的分布格局。其历史与中华文明的政治、文化进程紧密相连,尤其是江夏黄氏的崛起和黄峭山家族的分迁,推动了黄姓在南方的兴盛。多元的起源和广泛的迁徙,使黄姓成为中华民族 “万姓同根” 的典型代表,至今在海内外享有深远影响


  黄姓的和历史推荐文章2:黄姓是两广福建的大姓,很复杂,八句认亲诗却代代相传

  广东姓氏排名前三位的是“陈黄李”,广西姓氏排名前三位的是“黄李梁”,福建姓氏排名前三位是“陈林黄”,可见在两广福建地区,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姓。但在全国黄姓连前5名都进不了,只排在第八位。


  黄姓的祖先很有智慧,有很多诗歌记词,有世字,让后人世代相传。最出名的是这首认亲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当荐祖宗香,但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这首诗老一辈的黄姓人都会背,现在的年轻人能知道的已经很少了。


  提到黄姓,就不能不说“江夏堂”,这是黄氏宗祠的堂号。据说汉朝的时候,黄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曾住在湖北云梦县东南的江夏郡。而东汉的黄香因为孝道被赞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江夏堂的含义就有了孝、德及天下无双的意思。北宋诗人黄庭坚修建的皇室宗祠也叫做“江夏堂”。由于历史渊源深厚,“江夏堂”这三个字几乎成了黄姓的代名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黄姓大量南迁,成为两广地区的主要姓氏呢?这个历史可能追溯起来有一些难度,只能从两广地区的群众口里找到一些线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黄国灭亡后,有十三支先祖进入福建,我太爷是从福建搬家到广西博白几百年了,家里的族谱被强盗烧掉了。我也不知道我是那一支先祖的后后裔,我族字辈是:清蔡茂文仕月建朝子世扬洪烈永昇殿秉志敬。”


  “广东连平忠信地区有几万黄氏后裔,我也姓黄。”


  “我是廉江上县村的,是黄昱公第二十代孙。上述黄昱公的根源应该是清识的。我父辈以上不讲白话,是讲黎话的,是福建黎话。”


  “我是上县黄昱公后裔,经上县分支到横山铺洋又到尖角溪,最后分支到安铺鹤塘村。”


  “东莞江夏堂族人路过,愿我们黄姓永远兴旺发达。黄姓是东莞市的第一大姓。”


  “本祖先是江夏襄阳迁来广东,我系凡男丁都懂黄氏有首诗,后一句是三七男儿代代昌!”


  “下洋镇黄塘村、三家村、小苏村姓黄也很多,但派却不同,有黄姓派是元、安、庭、祖、宗、垂、禄的?好象廉江有姓黄的有庭、祖、宗派的,包括香港明星黄宗泽。”


  “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黄姓占全镇人口三分之一。”


  “黄岸公也不一定是福建始祖,迁来福建不只是他一家,应该还有许多,只不过当时他的名字大,黄氏后人立他为始祖吧。”


  “广西黄姓是:广西第一姓,壮族第一姓,南宁第一姓!!!”


  “我是徐闻县西连镇承梧村的黄氏子孙,其中一黄氏先祖八兄弟是从海南监高迁来,开派‘万,元,应,天,开,文,章,华,国,大,军,书,世,泽,长。’但我这支黄姓,听老人说也是从福建迁下的,但没有人拾存族谱,我只记得曾爷爷的派别是‘清’字开始,清,志,成,家,国,法,到现在己是六代子孙了。”


  “湛江霞山村属东海什二昌黄海山,南宋时到海南当太守的分支,为南宋末代皇帝逃亡选址,卒于东海岛。”


  “湛江平乐村莆田系太上始祖元方公,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朱紫巷人十世派下十世有东里公,公配林氏生三子长子昱公,次子暹公,三子昇公。”


  “我们去高州祭祖,祖先是黄朴,是状元。”


  “我是东海岛黄起龙公后代,是从福建莆田过来定居东海岛什二昌村。”


  “我是黄峭山的后代,听老人传下是从福建搬迁龙川,再由龙川搬至博罗县,从这里开枝散叶约有50万人左右,分出去东莞和湛江好多姓黄都是这里去的!”


  “湛江黄氏,源于化州滨江黄,开基祖宋朝黄朴状元公,吴川,官渡等多地方姓黄都是茂名移过来的。”


  “我是黄廷坚后裔,祖谱记载是崖山之战后、一路往粤北迁移的,最后定居粤北山区几百年了。”


  ……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看来两广和福建地区的黄姓确实比较复杂。黄峭公、黄昱公、黄朴公、黄廷坚算是比较出名的黄氏先祖。不过也不排除很多黄氏后人是认宗归亲的,毕竟名声显赫的先祖是宗室的荣耀,谁不愿意认名人当祖先呢?


  也有人问为什么黄氏同一宗,到了两广有的说白话,有的说黎话,有的说客家话,到底是闽南人、客家人还是广府人?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两广黄姓的主要还是来自于福建,最早是说闽南话的。后来入乡随俗,当地说什么话就跟着说,时间一长就同化了。不仅黄姓如此,很多大姓都是这样的。


  不管两广福建地区黄姓的是怎样的,那八句黄姓认亲诗却不会变。随着时代的变化,宗族和姓氏的观念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重要,但是黄氏祖先传给后代的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却永远存在于每一位黄氏宗亲的心中。你所知道的黄姓祖先是从哪里迁来的?欢迎留言讨论。


  黄姓的和历史推荐文章3:黄姓的起源和发展

  黄姓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分布。以下是黄姓的起源和发展概况:


  **一、起源**


  1. **嬴姓分支,以国为氏**


   黄姓的主要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的**嬴姓**。据《史记》《元和姓纂》等记载,嬴姓始祖为伯益(舜禹时期的大臣),其后裔在夏商时期建立**黄国**(今河南潢川一带)。西周至春秋时期,黄国作为江淮地区的重要诸侯国,以国名为氏,形成黄姓。


   - **关键事件**: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其贵族和子民以“黄”为姓,成为黄姓的主要。


  2. **其他**


   - **少数民族改姓**:历史上南方的百越、蛮族(如魏晋时期“南蛮”)、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因汉化政策或通婚改姓黄。


   - **赐姓或避祸改姓**:如明朝功臣改姓、清朝满族姓氏“乌雅氏”汉化为黄姓等。


   **二、发展与迁徙**


  1. **先秦至秦汉**


   - 黄国灭亡后,部分族人迁至楚国腹地(湖北江陵、江夏),另一部分北迁至中原地区。


   - 秦汉时期,黄姓逐渐向长江流域扩散,江夏郡(今湖北武汉一带)成为黄姓郡望,故有“江夏黄氏”之称。


  2. **魏晋南北朝**


   - 中原战乱推动黄姓南迁至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东晋黄元方(黄允)入闽,被尊为福建黄姓始祖。


   - 南方土著族群(如山越)中也有黄姓融入汉族。


  3. **唐宋时期**


   - **福建邵武黄氏**:唐代黄峭山(872-953)以“遣子十八支”闻名,其子孙分迁至赣、闽、粤、台及东南亚,形成“峭山公派”。


   - **江西黄庭坚**: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出自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推动江右黄氏的文化影响力。


  4. **明清至近代**


   - 明清时期,黄姓随“湖广填四川”“下南洋”等迁徙浪潮扩散至西南、台湾及东南亚。


   - 近代广东、福建黄姓移民美洲、澳洲,形成海外华人黄姓社群。


  **三、郡望与堂号**


  - **郡望**:江夏郡(核心郡望)、会稽郡、巴东郡等。


  - **堂号**:江夏堂(最著名)、孝友堂、炽昌堂、紫云堂(与福建黄守恭献地建开元寺相关)等。


   **四、历史名人**


  1. **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封地为江东(今上海一带,“申城”即源于其名)。


  2. **黄霸**:西汉名臣,官至丞相,以治民有方著称。


  3. **黄香**:东汉孝子,“二十四孝”之一,江夏黄氏的代表人物。


  4. **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5. **黄庭坚**:北宋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6. **黄道婆**:元代纺织技术革新家,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7.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


  8. **黄遵宪**:晚清外交家、诗人,近代维新运动代表人物。


  9. **黄兴**:辛亥革命领袖,与孙中山并称“孙黄”。


  **五、现状与分布**


  - **人口**:黄姓为中国第七大姓(2020年数据),总人口约3,700万,全球黄姓超5,000万。


  - **分布**:集中于广东(约15%)、广西(12%)、四川、湖南、福建、台湾等地,海外以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和北美居多。


  - **文化**:重视宗族传承,多地保留黄氏宗祠、族谱和祭祖传统,如广东潮州“黄氏大宗祠”、福建邵武“黄峭山公祠”。


   **六、黄姓文化**


  - **家训**:强调“孝悌忠信”,如黄峭山《遣子诗》中“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广为流传。


  - **符号象征**:因“黄”为五色之一,常与土地、中和之道关联,寓意尊贵与包容。


  黄姓的历史贯穿中华文明的发展,其迁徙与融合体现了中国人口流动和文化多元化的特征。如今,黄姓后裔遍布全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黄姓的和历史推荐文章4:

  黄姓的和历史推荐文章5:黄姓简史,五大源流,三大衍派,伯益、台骀、陆终谁是黄氏始祖?

  陆终(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今天来谈一谈黄姓的。


  黄姓也是中国的大姓之一,目前排名第七,人口数量上仅次于王、李、张、刘、陈、杨六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 2.23%,约2680万人。


  和其他大姓相同,黄姓也较复杂,主要可分为五种。


  其一,于官位“黄龙师”和“黄云”。


  黄姓出自什么官位?伏羲时期的黄龙师或黄帝时期的黄云。


  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三皇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


  黄龙师是什么官职?帮助伏羲管理国务的官职。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宓羲(伏羲)龙师名官。”注:“应劭曰:师者,长也,以龙纪其官长,故为龙师。春官为青龙,夏官为赤龙,秋官为白龙,冬官为黑龙,中官为黄龙。”


  也就是说,在伏羲时期,辅佐国君的大臣主要有五人,都称为龙,又分别冠以“春夏秋冬中”,而中官则称黄龙。


  而到了黄帝时期,记事的方式常以云为标准,所以黄帝时期的官员通常以“云”冠名,如春官叫青云,夏官叫缙云,秋官叫白云,冬官叫黑云,中官叫黄云。


  此种说法源于上古,其实可信度不高,姑妄听之。


  伏羲(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其二,于嬴姓,远祖可追溯到帝舜时代的伯益,得姓始祖是伯益的长子大廉。


  伯益,舜赐为嬴姓,是黄帝长子少昊的五世孙,同时也是嬴姓、赵姓、徐姓、黄姓的共同始祖。


  且看下面伯益后裔世系表:


  徐国分支:伯益→若木(伯益次子,徐国开国国君,徐姓得姓始祖)


  秦国分支:伯益→大廉(伯益长子)→中潏(大廉玄孙)→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非子 (秦国开国国君)


  赵国分支:伯益→大廉(伯益长子)→中潏(大廉玄孙)→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赵姓的得姓始祖)


  黄国分支:伯益→大廉(伯益长子,潢川黄国开国国君,黄姓得姓始祖)


  据《史记》与《黄国故城志》所载,黄国建立于公元前2148年,开国国君是伯益的长子大廉,春秋时期,黄国一度为淮河流域的霸主。后楚国称霸,黄国不服,曾和江、道、柏、弦、随等国结盟,与楚抗衡,约传国50代后,在公元前648年被楚国灭亡。


  黄国灭亡后,其子孙多以黄为姓氏,如黄国的后代黄歇后仕于楚,被封为春申君,地位仅次于楚考烈王,是战国四公子之一。


  周朝时期的黄国位于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北部一带。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县城西北6公里隆古乡境内,遗址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黄国为嬴姓黄国,也可称为潢川黄国。


  伯益和大廉(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其三,于姬姓,远祖是伯益的父亲少昊,得姓始祖应该是台骀。


  少昊是黄帝的长子,姬姓(也有称嬴姓)。少昊的长子是张挥,张挥是张姓的始祖。张挥的儿子是张昧,孙子是张台骀。


  当时,汾、洮两河水涝成灾,久治不好。黄帝的孙子颛顼帝派善于治水的台骀前去治理。台骀治水很有成效,去世后,人们尊他为汾水之神。


  以后,台骀的后裔在此地分别建立了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但到了春秋时,这四个国家都被晋国灭掉了。


  这个黄国为姬姓黄国,也可称为汾水黄国。


  姬姓黄国的子孙在黄国被灭之后,以国为氏,成为历史上黄姓宗族的族源之一。这支姬姓黄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一带。春秋时,黄姓宗族的许多成员在晋国做官任职,如晋国贵族大臣黄渊,就是此支黄氏的后裔。


  但此支黄氏,后代宗族衰弱,多汇入嬴姓黄氏。


  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一下,即姬姓黄氏和张氏的关系。


  且看下列图示:


  张氏分支:黄帝→少昊→张挥→张昧→台骀(张氏三祖)


  黄氏分支:黄帝→少昊→张挥→张昧→台骀(后裔建立汾水黄国,子孙以黄为氏)


  台骀庙(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其四,源于姬姓,远祖为颛顼的曾孙陆终。


  陆终是黄帝孙子颛顼的曾孙,陆终的长子樊受封黄地,建立黄国。


  此黄国可以称为西黄,因为其在今湖北宜城县东南的汉水以东、大富水以西、古随国西南。


  到楚成王时,西黄国被楚人消灭,时间约为公元前7世纪中叶。西黄国灭亡后,后世子孙即以黄为氏(也有以陆终第二子惠连为黄氏得姓始祖一说)。


  而伯益和陆终同出一支,都是黄帝的后代,且看下表:


  伯益黄氏:黄帝→少昊(黄帝长子)→伯益(少昊五世孙)→大廉(伯益长子,黄国开国国君,黄姓得姓始祖)


  陆终黄氏:黄帝→昌意(黄帝次子)→颛顼→陆终(颛顼曾孙)→樊(又称“昆吾氏”,建立西黄国,子孙以黄为氏)


  陆终和惠连(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其五,于改姓,其原因不外乎或因避祸,或因入赘,或因过继,或因音读,或因封地等。


  如王改黄:上古音黄、王相同,在古代闽越之地的王姓中有一部分是因音读混淆而改姓黄。而明朝末年著名抗清英雄黄得功,原本姓王,后改姓黄。


  再如陆改黄:浙江富阳黄氏始祖黄公望,本名陆坚,父亲早亡,依永嘉黄氏,便改黄姓。黄公望即为富阳黄氏的始祖。


  再如巫改黄:巫、黄,古音近似。巫双瑞是宋末探花,是宋理宗三公主的驸马,元人灭宋时自杀而亡。为了躲避元朝追杀,巫氏后裔就改巫为黄。如今江西石城郭北黄氏,大多是巫双瑞的后裔。


  再如丁改黄:元朝著名文学家黄溍之父黄铸本姓丁,后入继义乌人黄塄为后,改姓黄,生子黄溍。如今的义乌黄氏,多是黄溍的后代。


  再如吴改黄:桐城谢河黄氏始祖黄全三,本姓吴,在元末迁居桐城,为了避徭役之苦,投靠亲戚鹿城黄氏,后改姓黄,成为今桐城黄氏的一派始祖。


  再如金改黄:南宋初,有金姓武将镇守江西临川,后有子孙因逃难而改金为黄,宋隆兴年间,这支黄氏的后裔黄细二迁居江西抚州崇仁县颖秀乡棠溪,成为棠溪黄氏始祖。


  黄得功(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而历史上黄氏又可主要分为三大衍派,即紫云衍派、金墩衍派和燕山衍派。


  紫云衍派:指居住在福建,尤其是潮汕地区的黄姓人,大部分属于莆阳派、禾坪派和紫云派后裔,紫云派的始祖是东晋晋安郡太守黄守恭。


  金墩衍派:江夏金墩黄氏望族派衍的简称,远祖为东汉尚书令黄香,始祖是宋朝太师黄府。“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赞的就是黄香。黄府于1163年中进士,后任平海军(即泉州)佥判、节度使、副都统、太师,南宋初自兴化军城迁莆田黄石金墩(古有读书亭、金墩庙),“金墩”即今天的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金垱新村。


  燕山衍派:开族始祖是元朝进士黄忠勇,燕山指的就是元朝时的元大都。黄忠勇是元大都燕京顺天府(今北京市)大兴县人,蒙古族,姓答剌,名贞,字真。1280年,黄忠勇考中进士,后入闽为官,1326年四月初一卒于福州,葬于福建泉州南安。


  综上所述,黄姓源流众多,而出自嬴姓和姬姓应为主流黄姓。


  始祖主要有三人,即伯益、台骀和陆终。


  黄氏又可分三个衍派,其中紫云衍派的始祖为黄守恭,金墩衍派的始祖为黄府,燕山衍派的始祖为黄忠勇。


  改姓黄氏始祖更多,其中富阳黄氏的始祖为陆坚(黄公望),郭北黄氏的始祖是巫双瑞,义乌黄氏的始祖是黄溍,桐城谢河黄氏的始祖是黄全三,棠溪黄氏的始祖是黄细二。


  黄氏宗祠(咖啡随笔原创,剽窃)


  黄姓的和历史推荐搜索词:

  

  1.黄姓的和历史研究告

  

  2.黄姓的和历史名人

  

  3.黄姓的和历史研究结论

  

本文标题:黄姓的来源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