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1:耗资超8000万英镑!经过近5年的整修,英国大本钟要回归了

  :【河南广电-映象网】


  经过近5年的整修,英国伦敦大本钟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全面回归。这让当地很多居民兴奋不已,纷纷到附近拍照留念。据悉,这次整修花费了至少8000万英镑。


  不仅表盘从原来的黑色变为普鲁士蓝,大本钟内部还新增了电梯,以及卫生间等公共设施,以最大程度方便游客参观游览。预计大本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向公众开放。


  2017年,工作人员开启了重新粉刷四个表盘等修缮工程,但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而且二战时期炸弹造成的破坏比预期还要严重,这些问题导致预算大幅增加,因此修复时间也就被延长了。最初的预算是6110万英镑(1英镑约合1.4美元),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8000万英镑。


  如今大本钟最引人注意之处在于,人们已经可以看出其指针和数字的色调不再是黑色,而是恢复了原本的普鲁士蓝。原先的黑色是积年累月污染造成的结果。


  大本钟作为威斯敏斯特宫的钟楼无疑是伦敦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现存的建筑其实是当年设计师查尔斯·巴里爵士的新哥特式宫殿设计的组成部分,而原先的宫殿早已于1834年10月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后来巴里爵士又聘请建筑师奥古斯都·普金来建造这座高达96.3米的钟楼。根据普金的建筑理念,其主要结构是由沙色砖块和石灰石包层建成的,而钟楼的其余部分则包括一个铸铁的框架式尖顶。钟楼坐落在一个低于地面4米的混凝土基座上。大钟位于55米高的位置,整体重量接近8667吨。


  下面我们来谈谈你很可能不甚了解的有关大本钟的事情:


  1.在谈论大本钟时,所有人都指的是钟楼本身,但事实上,这个名字并不正确,因为大本钟只是塔内的大钟的名字。2012年,大本钟所在的高塔被命名为伊丽莎白塔,以纪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60周年。


  2.大本钟是世界上最大的四面钟。每个面的直径为7米,由312块玻璃组成。分针为4.3米,时针为2.8米。


  3.时钟的所有表面都有一段金色的拉丁文铭文,上面写着:“DOMINE SALVAM FAC REGINAM NOSTRAM VICTORIAM PRIMAM”。其意思是:“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4.为了抵达大本钟,工人必须爬上334级台阶,但在最近的这次维修过程中,塔楼已经安装了电梯。


  5.调节大本钟时间的工作需要5个小时才能完成,这项工作一般由5位专业人员在夜间进行。


  6.塔楼倾斜了约46厘米。据估计,钟楼每年都会向西北方向倾斜一毫米。这是由于地面不平坦和地下隧道造成的。


  7.有关大本钟这个名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一个说法是,据说这是向负责建造大本钟的首席工程师本杰明·霍尔爵士致敬,他的名字被永远刻在了大钟上。另一个说法是,还有人猜测这可能是对1850年获得英国重量级冠军的拳击家本·康特的最高认可。


  8.钟塔的内部不对游客开放,只有英国本地居民可以参观,而且必须提前申请参观许可。


  9.除了主钟之外,还有4个小钟,每隔一刻钟就会奏响一首称为威斯敏斯特钟声的曲子,这首曲子来自作曲家乔治·弗里德里克·汉德尔的一首著名咏叹调。


  10.调节大本钟时差时会用到硬币。一般情况下,工作人员会采用英国的货币便士。只要将硬币小心翼翼地放置在大本钟的钟摆上,便士的重量就足够影响钟摆的摆动速度。一枚便士就可以令大本钟的时刻每天调慢0.4秒,如果想调节得更慢一些,则需添加更多便士。


  11.该塔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和80年代又经历了4次维修,但2017年开始的这次维修是最全面和最细致的一次,数百名工匠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维修。


  12.1965年1月30日和2013年4月17日,英国两位备受尊敬的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葬礼上,钟声都被调成了静止。


  13.1962年新年前夕,由于风雪交加,钟声在午夜后10分钟才响起。


  14.2012年7月27日上午8点12分,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时,大本钟的钟声敲响了30次。


  (:央视财经、参考消息)


  责编:邵恰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大本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2:大本钟回来物是人非

  经过5年的整修,耗资9500万美元的英国伦敦标志性建筑大本钟,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回归。


  据《华盛顿邮》等媒体道,大本钟将在当地时间11月13日正式回归,并于当天上午11时敲响,此后每隔15分钟敲响一次,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11时停火。然而,纵使大本钟归来,英国也不再“迷人”,人们感受到的或许只有萧条——受俄乌冲突影响,过去几个月英国能源价格大幅攀升,引发物价普遍上涨,很多“foodbank”(食品银行)也因此“门庭若市”,甚至因供给赶不上民众需求,其救助和运营情况已不容乐观。


  钟声再响


  大本钟重约13吨,19世纪50年代建成于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是英国议会大厦钟楼“伊丽莎白塔”内的一座钟,按照维多利亚哥特式风格设计,安装在高95米的钟楼上。2012年,为庆祝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钟楼更名为伊丽莎白塔。


  由于年久失修,2017年,英国政府宣布将斥资8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7亿元对大本钟进行维护修缮,修复内容包括清洁和粉刷钟面、修缮内部的铸铁钟以及翻新1000多个活动零部件。道称,2017年当大本钟静音时,不少现场工作人员悲伤落泪。


  2017年8月,这座伦敦标志性建筑进入5年维修期。经过修缮,不仅表盘从原来的黑色变为普鲁士蓝,大本钟内部还新增了电梯,以及卫生间等公共设施,以最大程度方便游客参观游览。据了解,这是大本钟建成后的最大规模单次维修。


  另据法新社道,在正式回归前,大本钟还经历了一周的测试。大本钟需要专门的计时员对时间的基准测试,修缮后,大本钟通过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GPS进行校准。负责大本钟时间测试监督工作的伊恩·韦斯特沃斯表示,如果夜晚足够安静,24公里外都能听见大本钟的钟声,“这才是伦敦的声音”。60岁的伊恩·韦斯特沃斯感慨道。


  不再迷人


  英国著名旅行作家戴维曾经写道:“英国有许多迷人的城市、城镇、乡村和小部落,不过,只有当你来到规模巨大的首都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英国的魅力。不同的人对伦敦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绝不会是平庸的感觉。”


  可今年冬天,纵使大本钟归来,英国也不再“迷人”,人们感受到的或许只有萧条。


  受俄乌冲突影响,过去几个月,英国能源价格大幅攀升,引发物价普遍上涨。据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1%,处于40年来的高位,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6%,涨幅为1980年4月以来最大。


  经济前景持续恶化,物价不断飙升,令英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在英国生活已经超过30年的艾波在超市观察到,他经常能看到一些中产家庭,买完东西后,会再买几罐罐头、一些面包或是小点心,放在“食品银行”处表示爱心。


  “‘食品银行’是为贫困人群免费提供食物的慈善机构。在英国,每个社区都有大大小小的‘食品银行’。”艾波说,“这个情况比之前有增加。”


  “一场噩梦”


  对于眼下糟糕的境遇,当地居民伊莱恩抱怨说:“没有暖气,没有食物,这真是一场噩梦。”


  每个周四早晨,伊莱恩都会来到伦敦西南部厄尔斯菲尔德地区的一家“食品银行”寻求帮助。伊莱恩说,高涨的物价让她有限的退休金越来越不经花,甚至都难以填饱肚子。无奈之下,她每周都要辗转好几家“食品银行”寻求帮助。眼前这家让她格外期待,因为在这里可以吃上一顿久违的热早餐。


  艾波也表示,目前英国的工薪阶层生活得非常艰难。他曾经听一位当地超市营业员介绍,在夫妻二人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工资也不足以支撑生活及养育子女,“每周发放的工资基本全部用于能源账单,汽油比之前贵了一倍”。


  “我们遇到有人甚至两三天都没吃东西,之前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还有的家庭,今天晚上喂饱儿子,明天晚上喂饱女儿,因为他们没办法让每个人吃饱饭,我觉得我们应该感到羞耻。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城市,却有民众在苦苦挣扎。”“食品银行”管理者夏洛特·怀特表示。


  波及中产


  伴随经济“寒冬”,英国许多“食品银行”正面临人们需求不断增加、捐赠量下降的困境,“食品银行”的供给已赶不上民众的需求。


  有媒体走访伦敦的一家“食品银行”得到相关证实。那里的负责人表示,由于求助者大幅增加,而捐赠物资却远远跟不上,“食品银行”的救助和运营情况不容乐观。


  据英国最大的“食品银行”慈善机构“托拉斯信托基金”统计,2022年4月至9月,该机构共发放了130万份食品援助,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52%。


  此外,上述时段新增求助者超过了32万人。有专家担忧,如果政府再不采取行动,英国可能会面临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贫困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苦苦挣扎的并非只有低收入群体。夏洛特向媒体证实,一些中产者也开始走进“食品银行”求助。越来越多的需求,越来越少的捐赠,也让这家“食品银行”倍感压力。


  “食品银行”实在撑不下去了,或许可以选择停止运营,而对它们背后无数的英国家庭而言,在即将来临的寒冬又将何去何从?


  北京商综合道


  大本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3:每日认识一个建筑:伊丽莎白塔,大本钟钟声背后的13年建造原因!

  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畔,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建筑 —— 伊丽莎白塔,人们更习惯亲切地称它为大本钟。


  这座宏伟的建筑不仅是伦敦的地标性象征,更是英国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者,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伦敦作为当时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一座精准且具有标志性的时建筑的需求日益迫切。


  于是,1834年,一场大火烧毁了威斯敏斯特宫,这也为新的建筑规划带来了契机。著名建筑师奥古斯塔斯?普金(Augustus Pugin)承担起了新议会大厦包括伊丽莎白塔的设计重任。普金以其对哥特复兴风格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诠释,为这座建筑注入了灵魂。他的设计理念融合了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庄重与华丽,力求使新建筑与英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契合。


  建设工作则由当时经验丰富的建筑公司负责推进。


  从1843年开始,工人们怀着满腔的热情与严谨的态度,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在那个没有现代先进建筑设备的时代,每一块砖石的搬运、每一根钢梁的架设,都凝聚着无数工人辛勤的汗水。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遭遇了诸多技术难题和施工挑战,但建设者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逐一克服。


  伊丽莎白塔高96米,这样的高度在当时的建筑中十分引人注目。它的主要建筑材料是砂岩,这种材料质地坚硬、耐久性强,同时又具有细腻的质感,为建筑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息。在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砂岩被精心雕琢,呈现出精美的哥特式花纹和装饰,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关于这座建筑的总投资,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但确切的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记录有所缺失。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为了打造这样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英国政府投入了巨额资金,足以彰显其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


  伊丽莎白塔的建筑面积虽然没有一些现代大型建筑那般庞大,但在其有限的空间内,布局紧凑而合理。塔内设有复杂而精密的时系统,这也是其核心功能所在。从底层的入口进入,沿着狭窄的楼梯盘旋而上,可到达各个不同的楼层。其中,钟楼内部放置着巨大的钟摆和齿轮装置,这些机械部件相互协作,确保了时的精准性。


  这座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便是其哥特复兴风格的外观。尖顶、花窗、雕塑等哥特式元素在伊丽莎白塔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建筑的四角装饰着精美的小尖塔,仿佛直插云霄,与主体塔楼相互呼应,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塔楼的墙面布满了细腻的雕刻花纹,从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无一不展现出哥特式艺术的精湛工艺。


  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那闻名遐迩的大本钟。大本钟其实是指伊丽莎白塔内的那口重达13.5吨的大时钟。这口钟于1858年制造完成,以其深沉、浑厚的钟声而闻名于世。


  每隔15分钟,大本钟便会准时敲响,钟声悠扬,传遍伦敦的大街小巷,成为伦敦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钟声不仅为人们提供准确的时间,更在各种重要时刻,如新年钟声敲响、重大庆典等,成为英国全国欢庆的标志。


  伊丽莎白塔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北端。这里是英国政治的核心区域,周围环绕着众多重要的政府机构和历史建筑。它紧邻泰晤士河,与对岸的南岸艺术区隔河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站在泰晤士河畔远眺伊丽莎白塔,它与周围的建筑和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和谐的画面。无论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还是灯火辉煌的夜晚,伊丽莎白塔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经过长达 13 年的建设周期,伊丽莎白塔终于在1858年竣工。自建成以来,它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风雨洗礼,见证了英国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遭受了严重的空袭,但伊丽莎白塔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其钟声在战争的阴霾中依然按时响起,为人们带来希望和慰藉。


  在之后的岁月里,伊丽莎白塔也经历了多次修缮和维护,以确保其建筑结构的稳固和时系统的正常运行。2017年至2021年,英国政府对伊丽莎白塔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工程,旨在修复建筑外观的破损部分,升级时系统,并改善游客参观体验。尽管在翻新期间,大本钟的钟声暂时沉寂,但这也让人们更加期待它重新焕发光彩的那一刻。


  如今,伊丽莎白塔已成为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一座时建筑,更是英国文化传承的象征,承载着英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民族自豪感。当人们听到大本钟那熟悉的钟声,仿佛能感受到英国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以及这座城市源源不断的活力与魅力。


  大本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4:(外代一线)雨中大本钟

  (外代一线)雨中大本钟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冒雨走在大本钟附近。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一名行人冒雨走在大本钟对面的泰晤士河沿岸。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冒雨走在大本钟附近。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冒雨走在大本钟对面的泰晤士河沿岸。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一名行人冒雨走在大本钟对面的泰晤士河沿岸。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一名行人冒雨走在大本钟附近。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冒雨走在大本钟对面的泰晤士河沿岸。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一名行人冒雨走在大本钟附近。 新华社/法新


  2月21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冒雨走在大本钟附近。 新华社/法新


  大本钟在哪个国家推荐文章5:大本钟

  矗立在泰晤士河岸边,位于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宫,也就是议会大厦。将近5公里错综复杂的走廊,连接着1000多个豪华的房间会议厅和地下室。几个世纪以来这里都是英国政府所在地,它看起来像一座巨大的中世纪城堡,但是里面藏着许多现代秘密。


  这座庞大的宫殿建成于1870年,它占地32000余平米拥有1000多个房间,有三个壮观的塔楼。南部的维多利亚塔在建成时是世界上最高的方塔,位于中间的巨大尖塔装了2000多块玻璃。北部就是标志性的大本钟,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时钟之一所在地。这是一个工程奇迹,建造时它是世上最先进的建筑之一。


  大批工作人员负责维护议会大厦的正常运行,如今有一个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修复工程正在进行。翻新这座建筑的屋顶、石质构件以及华丽的内部装潢,这项工程有助于解开议会大厦那些维多利亚时代的谜题。首当其冲的就是钟塔,工程学上天才般的创造性展示,即大本钟。


  THE CLOCK TOWER,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制作出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时钟,并且使它在近100米高的塔楼里准时运行?在塔楼里,钟匠大师伊恩·韦斯特沃斯的工作就是确保大本钟准时运行。你得在钟楼里爬334级台阶,而且不幸的是没有电梯。这个任务将他带到这个著名地标的钟面背后,深入了解这座时钟的非凡构造。


  大本钟悬挂在这座标志性的钟楼内部,钟楼的别名就来自于这个将近14吨重的钟,每15分钟时一次的小钟环绕在它的周围。这些钟铃的敲击由塔楼中心精密的计时机械控制,使大本钟精准到每周只有2秒的误差。每一面钟盘都由312块乳白玻璃组成,铜制的分针有4米多长,和一辆双层巴士一样高。


  这些著名的钟面确保伦敦准时运作了160年之久,和普通手表一样大本钟也需要上发条,就像维多利亚时代那样装上发条把手,然后要花大约一个半小时来上发条。当议会在1854年委托建造这座钟的时候,他们坚决要求大本钟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大最强的时钟。对设计者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就是确保每周的误差不超过2秒。但要让如此巨大的时钟保持精准并不容易。当时的钟匠认为这根本做不到。


  我们的分针有4米多长,只要一阵大风刮过来它们就像帆一样。在此之前的时钟指针会受风力影响,风会把指针往回吹从而使时钟变得不准。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是怎么设计出能抵抗强风的时钟的?阻止因强风吹动指针而造成不准的秘诀就是一组重物,重物下落时会推动指针,两根摆臂通过推动钟摆使重物按正确的速度下降,从而设置时钟嘀嗒运行的速度。


  钟摆每秒转动一次棘轮,释放一定量的重物,这样它们就能以正确的速度推动时钟的指针转动。


  大本钟在哪个国家推荐搜索词:

  

  1.大本钟在哪个国家的城市

  

  2.大本钟在哪个国家用英文表达

  

  3.大本钟在哪个国家英文

  

本文标题:大本钟在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