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牛的一首诗推荐文章1:李白最狂的诗,这首当之无愧

  俗话说:“自古狂人多才俊”。


  而真正能称得上狂人的才俊,李白绝对是其中一个。


  他的诗风从来都是大气磅礴得到独树一帜。


  比如: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道臣是酒中仙”;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以及“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但这些与下面提到的这句相比,其实也不算什么。


  狂


  李白心中一直怀有远大抱负,渴望建功立业,但是一直没能实现,平日也顶多写写诗发发牢骚。


  但42岁那年,转折点来了。


  李白得到了皇帝召他入京的诏书,非常的开心和兴奋,与家人告别时写下了著名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准确说来,《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的失态之作。


  仅由题目来看,“入京”便可以说明失态的原因了。


  四十多岁的“老男人”了,尽管名声在外,却只得儿童为伴,不被重用,甚是遗憾。


  听闻皇帝要见他,再是洒脱豪迈的“诗仙”,也不得不放下“仙人”的态势火速入京。


  ■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这首诗一开始便向我们描绘了山中秋熟季节的景象,白酒新熟,黄鸡啄黍,衬托出诗人喜悦的情绪,并且为下面回到家中的场景作铺垫。


  这不,李白一回到家,就让儿女烹鸡酌白酒,这份喜悦之情,自然感染到了家人,“儿女嬉笑牵人衣”,可见此情真切动人。


  若是换了陶渊明,莫说五斗米,五十斗、五百斗都不换。


  但李白不同,白酒新熟,亦饮;


  黄鸡啄黍,亦烹。


  得到赏识的“诗仙”“呼童烹鸡酌白酒”好生欢喜。


  ■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自慰”是为何呢?千金散尽的痛苦,终南空守的孤寂,怀才不遇的悲愤……在此刻,随酒水而散去。


  悲喜过后,一人起舞,虽与日争辉,但这日是落日,正如诗人已不年轻,亦是悲喜交加。


  ■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一个“苦”字,道尽了诗人多年的苦楚。但转瞬之间,便又有了动力,遥远的长安仿佛近在咫尺。诗人有着无限的精力,只为快马加鞭,早日入京。


  ■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诗人想起昔日自己不被重视之时,区区愚妇也可轻视字。一个“轻”字说明了他人的态度:才学再高,没人重用,自然也无人重视。


  但沉痛已然成为过往,诗人重生斗志,辞家之后奔向秦地。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一句是整首诗中最著名、最传神,也是最狂的一句。


  十数年的痛苦、孤寂、悲愤……都已过去了。


  仰天大笑,宣告着自己的成功,我辈又岂能是蓬蒿人呢?哈哈哈哈哈……


  李白的狂,是世间独有的,像他这样狂的,千百年来,只此一人,他不是疏狂,不是佯狂,而是对自己无比的自信,确信自己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人。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推荐文章2:李白晚年最野的一首诗,全篇大白话,却困扰了后人千百年

  :老谈,: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具体到诗歌,恐怕任何一个诗人,既不能也不敢妄称第一,即便他是李白。


  那就严谨些,称呼李白为“第一流的诗人”,这下就没有异议了吧。


  李白有大才,据传说,他曾经梦到笔头上长出花来,从此之后,李白的才华愈加横溢。


  花朵犹有凋谢之时,诗歌的创作,却是随着经历的丰富,笔触越来越老练。李白游历江湖一辈子,他的诗歌,渐渐地臻于化境。


  晚年的李白,写出过一首诗,那首诗写得太邪乎、太过口语化,尤其是读完前几句,甚至给人匪夷所思的感觉。


  诗歌里犯了太多忌讳,句式参差不齐,节奏杂乱无章,古人将这种语言称作“披头散发”,李白写得“披头散发”,读者读着也就“摸不着头脑”。


  野性之诗


  这首诗歌名曰《远别离》,是一首乐府诗。坦率地说,与其称其为诗,不如称呼为散文。毕竟,李白写得太过随意,甚至打破了诗歌的节奏。前面几句是这样说的: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古代的诗歌,往往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正所谓“寸土寸金”。唐末文人说过一句话:“五言如四十个贤人,着一个屠酤不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五言律诗由四十个字组成,四十个字如同四十个贤人,中间不能有一个宰牲卖酒之辈(意为滥竽充数的字眼)。


  文人说的虽是五言律诗,但凡古代的诗词,应该都遵循此理。然而,反观李白的这首诗,“乃”、“在”、“之”,三个无意义的虚词,被任性地滥用。


  读完这几句“大白话”,你会感觉怪异、尴尬,完全摸不着头脑。硬着头皮继续读,则又有拍案惊奇的感觉,那种熟悉的豪放与飘逸,终于喷薄而出。虽然,是以悲伤的形式出现的。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李白啊李白,真有你的,写诗的时候,不拘于形,不役于心,下笔千言,率性而为,将读者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间。


  阅读至此,我们不妨先鉴赏一番。


  李白实则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古有皇英之二女”,即娥皇、女英,相传她们是上古帝王尧的女儿,尧为了考察接班人舜,将娥皇、女英许配给他。


  后来,舜果然继承了大位,他统治华夏三十九年,却在南巡之时,死于苍梧之野。舜的尸体于是就被埋葬在附近的九嶷山。


  听闻噩耗的娥皇、女英,变得伤心欲绝,她们相扶相携,千里迢迢去往九嶷山。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望着茫茫群山,两个女子却不知道丈夫埋身何处。


  面对奔腾的湘江,她们日夜哭泣,直哭得白日无光,云黑雾暗,连猿猱也在烟雾中与之悲啼,鬼神也为之哀泣。


  继续往下读。李太白的诗歌写到此处,话锋一转,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我纵言之将何补?”,诗人的意思是,我如今提起这件往事,又有谁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呢?


  诗人的设问甫一提完,便洋洋洒洒写完之后的诗篇: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单纯观此诗的字面意思,并不太难理解,然而,李太白诗歌之外的心迹,却困扰了后人千百载。


  讽刺之诗


  《远别离》其实相当有名,与李白的另一首代表作《蜀道难》并称作“精金美玉”。很显然,因为在教材里出现过,在一般读者心目中,《蜀道难》的知名度远高于前者。


  而《远别离》之所以不广为人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这首诗的解释,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可想而知,连学者都搞不清楚,怎么能解释给学生听?既然没法出现在课堂上,也便不那么“出名”了。


  有很多学者认为,《远别离》虽然打着凄美爱情故事的幌子,力求传达的,却是一种讽刺的精神。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顶级的诗人,李白的讽刺,常常不带脏字,另一方面,没点水平还真是看不懂。这首《远别离》亦如是。


  学者们公认的意见是,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安史之乱结束以后。


  “安史之乱”之所以能够发生,首先该问罪的人是唐玄宗,他无端给予安禄山太多的权利,据史料记载,密谋叛乱之前,安禄山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可谓权倾天下。


  关于是否要将权力下放,唐玄宗和其心腹宦官高力士,实际上有过一段对话。


  唐玄宗问:“如今海内无事,我想修炼道家的吐纳养生之术,将天下交给李林甫(著名的奸臣)管理,你觉得怎么样?”


  高力士回答说:“天下权柄不能交由别人,若个人的权力过重,谁还敢有所议论呢?”


  坦率地说,虽然是一个宦官,高力士的回答称得上忠心耿耿,玄宗听了却极不高兴。高力士平素最会察言观色,他连忙下跪说道,自己心患狂疾,话说得荒谬该死。玄宗这才原谅了他。


  其后,唐玄宗果然将权力下放,兵权最后归于安禄山。


  说回《远别离》之诗,有一种说法是,李白讽刺的就是此事。“日惨惨兮云冥冥”一句中,日,代表皇帝;云,隐喻为臣子。这句诗表现的其实是皇帝昏庸,权臣一手遮天的情形。“猩猩啼烟兮鬼啸雨”一句,则说出了小人得志,朝堂乌烟瘴气的现状。


  故事还没有说完呢。“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再也没有功夫钻研养生之道了,他将帝王之位丢给儿子李亨,自己慌不择路地跑向了四川。


  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有一说一,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是心甘情愿。叛乱发生时,皇帝的宝座就像烫手的山芋;国家承平之时,帝位又变成香饽饽了。


  “安史之乱”平息后,权力的归属问题,于是乎,最终摆在了这对父子面前。


  另一种可能,李白的《远别离》,讽刺的就是父子争权之事。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在《史记》等正史中,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这段“禅让制”的历史,被演绎得无比圆满。李白却提出了异议,他听说,尧帝不是禅位于舜,他是被舜幽囚起来,不得已才让位于舜。


  同理,舜也迎来类似的结局。他死在荒野之外,死得不明不白。所谓的“九疑山”,即九座山峰连绵不绝,不易分辨,舜是被故意安葬在这里的。


  李白表面说的是尧与舜,实则讽刺的是,唐玄宗父子罢了。


  悲愤之诗


  诸位以为故事就此结束了吗?抱歉,还没有结束。我们不妨先补足唐肃宗李亨的故事。


  前文说过,当国家蒙难时,恐怕谁也不想当皇帝。“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呢?众所周知,大唐王朝迎来了一个盛世,所以说,彼时的皇帝之位,相当具有吸引力。


  李亨虽然贵为东宫太子,但他的太子当得并不安稳,因为大奸臣李林甫不喜欢他。前文同样说过,唐玄宗,“以天下事付林甫”,可想而知,李林甫的权利很大。


  李林甫诚然不会公开得罪太子,但可以收拾太子身边之人。韦坚——太子妃的哥哥,因此便进入李林甫要收拾的名单。


  说干就干,李林甫有预谋地组织了一场对太子身边人的大屠杀,韦坚惨遭杀身之祸,被贬之人达数十个之多。李林甫觉得还是不够,他继续网罗罪状、嫁祸于人,到了最后,甚至连船夫也不放过。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中,李白的挚交好友,譬如李邕、崔成甫,皆受到牵连。


  李白和李邕,两者都是心高气傲之人,他们最开始的交往并不十分顺利。第一次拜谒李邕时,李邕瞧不起眼前的年轻人,李白为了回敬他,特意作了一首《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我李白一定会很牛,你千万别瞧不起人。渐渐地,两人才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实际上,得知李邕被李林甫害死时,李白特意作长诗缅怀,其中有,“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之句。


  李白和崔成甫之间的友情,则更为深厚。据说,李白还将他的诗随身携带,每当思念朋友时,便吟诵一番。李白写给崔成甫的诗歌,不下十余首,譬如有《赠崔侍郎》之诗: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可想而知,两个好友因得罪李林甫而死,李白一定会对奸臣无比愤怒。于是,他借着娥皇女英的神话故事,仰天长叹,吟诵出这首《远别离》。


  表面写的是,娥皇、女英与舜的“远别离”;实则,是李白和朋友的别离,他巧妙地利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毫不掩饰地为朋友鸣不平,并且还发出直指人心的质问:“我纵言之将何补?”——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每多一种对诗歌的解读,无论对错,都能帮我们更多地认识李太白,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当然,如我等芸芸众生,想要体会诗仙的心思,又何其难矣,如陶渊明之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如幻如梦,李白的心思,只有天知道。


  参考资料


  1,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高力士传》


  2,戴建业:《李白的“白话诗”》


  3,朱金城:《李白诗考释》


  --


  老谈,always talk,老是夸夸其谈之人,除此外,别无长处。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推荐文章3:《唐诗三百首》中李白最狂的一首诗,千百年来无人能及

  俗话说:“自古狂人多才俊”。而真正能称得上狂人的才俊,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醉草蛮书。难道不狂?当之无愧的狂人。李白绝对是其中一个。提到李白就不得不说他的那些狂狷的诗句。


  《南陵别儿童入京》是李白创作的歌行体作品,天宝元年(742),唐玄宗诏李白进京,而李白心怀抱负,长时间不能入仕途发挥才能,时年四十二岁的李白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兴奋。他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一抒自己踌躇满志的心情。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正值秋熟季节,我回到家中,一进门,新酿制的白酒香气扑鼻而来。正在啄食黍粒的黄鸡,长得又肥又嫩。于是,我呼唤童仆杀鸡斟酒。儿女们见到我,变得热闹快活,嬉闹着扯着我的衣衫。高歌欢唱,痛饮求醉,快慰至极。我禁不住拔剑起舞,容光焕发,似与落日争辉。


  期望向皇帝陈述政见实现抱负的理想,经过苦苦追寻,终于快要实现了,恨不得扬鞭跨马立即启程赶赴京城。我本一介布衣,原来像朱买臣一样曾受到嘲笑与轻视,现在我的命运也如同朱买臣一样,终于有了转机。今天,我即将辞家别子,西去帝京长安。我仰天大笑,步出家门,感到扬眉吐气,我岂是那种甘于草野生活的平庸之徒!


  这首诗诗人采用侧面烘托、正面表达或运用典故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同时,诗文由原来的寄情于景,委婉表达感情,到最后直抒胸臆,表达感情一句比一句强烈,随着层层感情的积累,最后达到高潮,一吐为快。


  尤其最后最后两句用以形容自信前程远大,很有作为,决非等闲之辈。“仰天大笑走出家门赴京应诏,我岂是那种长居民间的平头百姓!”犹如波澜起伏,一波未平,又生一波,使感情酝蓄得更为强烈,最后喷发而出。全诗跌宕多姿,把感情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推荐文章4:李白特别狂一首诗,洋洋洒洒,个性十足,读一次兴奋一次,太经典

  说到李白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诗人,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诗篇。在他年少时,他独自一人沿着蜀道来到了中原,从那以后,一位杰出的诗人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中,他的一切都一直一首人们的热议。当然了,我们最喜欢的还是他留下的诗,他的诗中总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从洋洋洒洒的行文中,我们总是能感受到他的那种张狂。


  不过虽然他的诗是这种风格,但是在生活中他却并不是太如意,虽然心怀抱负,是他在唐玄宗身边却只有取乐的作用,在需要之时写下一些诗来讨杨贵妃的开心,这些都让他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于是他忍不住将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结果却被人抓住了把柄,害自己丢掉了官职。所以在他灰溜溜的离开长安之时,他又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的诗句用来激励自己,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他的一首《结客少年场行》。


  《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平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这首诗是写于他离开长安之后,离开了长安也意味着他再也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所以他干脆就放弃了一切,过起了更加洒脱而又潇洒的生活。在此之后他去了无数地方,每到一处总要留下些诗作,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而那段时期他所留下的诗全都成为了经典。,这首诗行文洒脱,意境高远,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使得他心中仍旧怀有一个侠客的心。


  李白对于侠客总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情节,之前还曾专门写过一首《侠客行》,用来表达自己对于侠客的崇拜以及向往。在这首诗中,他讲述的是一位少年侠客,他采用了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先是描写了侠客的外形以及他的成长经历,从而有血有肉的塑造出一位少年的形象。虽然整首诗看似信手拈来,但是却意境高远,有一种独特的韵味,绝对是他写作中的最高水平之一。


  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则是这首诗的前8句,他先是描述了这位少年的外形以及他的成长经历,用手来突出不同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不同的人。而第二个层次则是描写了这位少年持剑行走江湖,日子过得十分潇洒豪迈。而第3个阶段则是在表达这位少年的孤独以及对于人生的见解。


  李白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让这首诗充满了独特的韵味,更是令人感到拍案叫绝。在他众多的与侠客有关的诗作中,这首诗极为有个性,而且也很张扬,我们也可以看出李白身上的那种浓郁的侠客情节。尤其是那句:"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更是让诗中的这位少年侠客的形象一下变得活灵活现起来。


  其实诗中的这个拥有一身高超剑术,但是却一直未有施展机会的少年侠客,与李白的人生境遇是何其相似。李白是在描写一位少年侠客的不满,但同时其实也是他自己心中的不平之鸣,表达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推荐文章5:李白最狂的9句诗,五千年仍无人能及!

  若要问中国诗人中谁最狂?答案非李白莫属。


  贺知章第一次见他,说他是“谪仙人”,杜甫形容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之狂,狂得率真,狂得彻底。


  他毫不遮掩自己的狂,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狂写入诗中。


  读这些“狂诗”,既能感受到李白磅礴大气的诗风之美,也能感受到他性格表里如一的率真之美。


  今天,诗词君总结了李白最“狂”的9句诗,五千年来无人能望其项背,仔细品读,你会被哪一句征服呢?


  0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上天造就了我成材,我就必定会有用,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一定会再回来。


  此时李白已经是51岁老者,头发已经斑白,往日的轻狂在额头留下道道深痕,他自己安慰自己,这世间多有烦恼哀愁。


  不过人生苦短,何必纠结不放?


  生活总有沮丧的时候,日子总有来去,别怕,醒了就重头再来,所有的不如意,都会在光阴里散去。


  有歌有酒有诗有友,今日便是一个好日子。


  0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天宝元年,公元 742年,42岁的李白收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认为,自己的理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兴奋地写下了这首诗。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有人说,这是李白最狂的一句诗。


  在此之前,也有人质疑李白,可当他接到唐玄宗的诏书时,心里那么高兴,似乎在向大家展示说:看,我说过,我能做到的。


  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不要懊恼,不要沮丧,更不要只看在一时。


  把眼光放远,把人生视野加大,永远乐观、奋斗,永远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03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李白年轻时,在渝州谒见李邕,史称李邕“颇自矜”,为人自负好名,对后起之秀的态度颇为矜持。


  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李白以大鹏自比,这只大鹏借着大风,翅膀一挥,就飞到了九万里之高。


  自信,是李白人生的底色。不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李白总能发出积极的声音。


  人生总有失落,能在失落中振翅飞翔才最重要。


  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活得更加漂亮,才能站在最高处尽览无限风光。


  04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他们的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他们为人仗义行侠,事成之后,连个姓名也不肯留下。


  李白笔下的侠客,技艺高超,不图名利,尚义气,重承诺。


  所向披靡,义薄云天,这是李白心中侠客的样子,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侠客的样子。


  人生中,总要有一次,不求结果、不求回地去付出,哪怕最后结果不尽人意,但过程努力了,我们也能无愧于心。


  你只管善良,福自会相随,也许它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0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李白做官三年,得罪权贵,被赐金放还。


  践行宴上,回望过去如一场梦,梦醒以后,只剩下一地鸡毛、杯盘狼藉。


  但他没有自怨自艾,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人生在世,谁不曾有过辉煌,谁又不曾有过悲伤,只要真正看得很明白,想得通了,就能够正视生活,将生命的旋律奏响。


  06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李白《行路难》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既然仕途失意,那就寄情山水诗酒。


  天地是大,所站不过方寸地,人生苦短,才百年三万六千五百曰。


  及时行乐,余生且行且醉且高歌,似乎也很好。


  在该笑的时候大声的笑,该哭的时候痛快的哭,惟有如此,才不枉此生。


  07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汉代时,傅子介出使楼兰,楼兰王贪恋他的金帛财宝,想杀了他,却反被傅子介所杀。


  李白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李白一生桀骜,却一直对家国有着极强的国之志,奈何仕途不顺,纵有杀敌爱国之情 ,却国无门,心中郁闷。


  可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不顺利,也造就了诗仙李白,每一种经历都不会辜负你,每一种失去,都会在未来以不同的形式回给你。


  如果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肯定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总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08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李白嘲笑孔子迷于做官。


  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差不多六十岁了。


  当时的人们都知道,那个年轻时“光芒万丈长”,自诩“岂是蓬篙人”的大才子李白,可能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潦倒、穷困、年老、一身硬骨、一肚子牢骚……


  可他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始终心怀希望。


  可能人生,就是要在不如意中,保存着自己小小的希望,然后始终昂着头向前吧。


  09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江上吟》


  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这句诗雄健飘逸,有悬崖千仞之势。


  萧伯纳说过,有自信的人,能够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确实如此,不难发现,生活中那些闪烁着自信光芒的人,似乎对任何事都从容不迫,面对未来也表现得无所畏惧。


  并不是他们真的不怕,而是即使害怕,也勇敢前行。


  生活并不会因为某人的难过悲伤而停滞,每个人都有难以承受的事情,只不过有些人能自我消化,而有些人却一蹶不振罢了。


  ▽


  李白这一生,如同盛唐一匹脱缰的野马,狂傲不羁。


  不论身处何地,居于何种处境,他都不会畏惧坎坷和暴风雨的袭击。


  因为他知道活着的意义,就是真实的直面风浪。


  人生本就风雨兼程,何必装满忧伤,我们能做的只是迎风而上、不负时光。


  愿我们都像李白那样,纵然对世事有万般不满,可仍旧能在遍体鳞伤的生活中充满希望,用一片丹心,拥抱并不那么美好的人世间。


  :微信公众号“三味诗屋”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李白最牛的一首诗推荐搜索词:

  

  1.李白最牛的一首诗将进酒

  

  2.李白最霸气的二十首诗

  

  3.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本文标题:李白最牛的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