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推荐文章1:苏联第一款中间威力弹机枪,捷格加廖夫设计的RPD轻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战争模式,这种可以肆意对敌人泼洒弹雨的武器让步兵们只能躲在掩体后面瑟瑟发抖。但是马克沁重机枪显然过于沉重,不适合伴随班组作战,不能随时随地为步兵们提供支援火力。于是各种各样的轻机枪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这些伴随步兵一起进攻的轻机枪就是步兵最好的伙伴之一,能够随时泼洒弹雨压制敌人。


  而苏联自然也有自己的轻机枪,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捷格加廖夫在1928年开发的DP-28轻机枪,这种轻机枪因为有个硕大的弹盘,所以被苏军戏称为'唱片机',因为它的弹盘实在太像一个唱片机的唱片了。可别看它长得奇形怪状的,但好用是真的好用,不仅方便生产,而且操作也十分简单,非常方便士兵使用。因此DP-28轻机枪一经问世,很快就成为了苏军步兵的制式装备。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无敌的,开发时看着先进无比的DP-28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终于遇到了挑战,来自德国的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成了它们最大的挑战者。虽然枪械威力上DP-28不输给这些德国通用机枪,可论及射速方面可就差了太远了。在面对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时,手持DP-28轻机枪的苏联兵根本不是对手,在战场上经常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被德军的通用机枪打翻在地。


  而且DP-28机枪自己本就有不少问题,供弹机构和弹盘就是个不小的问题。因为供弹机构多少有点问题,所以你不能往DP-28机枪的弹盘里装满子弹,总要少装几发子弹进去,不然就可能出现卡弹的问题。另外,DP-28机枪的弹盘也存在问题,装填困难就算了,而且还怕磕怕碰,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弹盘松动。因此一些有经验的射手不管什么时候拿到DP-28机枪,总是要用拳头先砸一下弹盘,确保不会出现任何供弹问题。


  同时,在实战中苏军士兵还发现了一些其它的问题,比如说DP-28轻机枪使用的7.62×54R全威力弹未免有些威力过剩,在实战中的效果固然不错,可是对于一个轻机枪来说,这过强的杀伤效果实在有些多余。而且因为全威力弹的尺寸和重量都较大,这让DP-28轻机枪的弹药携带量也出了问题,47发弹药还是显得少了。再加上那个弹盘对于射击姿势存在影响,苏联怎么都觉得应该更换一波自己的轻机枪了。


  而苏联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事实上他们还一度考虑过模仿对面的德国通用机枪。于是苏联人对自家的DP机枪做出了修改,在DP-28机枪的改进型DPM机枪的基础上,仿照了德国MG34通用机枪和MG42通用机枪的结构,用弹链供弹取代了弹盘供弹,枪管也改为可更换式枪管,增加了机枪提把。当然了,如果要使用弹盘的话也可以,拆掉弹链受弹机,换上弹盘插口就行。


  这种改进版的DP-28机枪就是RP-46轻机枪,诞生于1946年——战争都打完了才出来,也不知道有啥用?但实际测试发现它的效果非常不理想,250发不可散金属弹链的供弹灵活性极差,而且更换供弹装置也很麻烦。在实战中这么做绝对要害死士兵自己,因此更多的士兵都选择不更换供弹装置,直接拎着弹链往前跑算了,可能还更方便点。一句话,这个设计显然不过关,不适合实战使用。


  那么难道苏联就没有办法设计出一个新的轻机枪了吗?当然不是!在1943年时,曾经发明了DP-28轻机枪的设计师捷格加廖夫站了出来,他表示自己其实还是有个解决方案的。捷格加廖夫注意到苏联其实有一款7.62×39中间威力弹,这种子弹当初是为了和德国人的7.92×33中间威力弹叫板的,所以开发出来之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用。但现在捷格加廖夫想了想,似乎我们可制造一种发射中间威力弹的轻机枪啊?


  于是捷格加廖夫着手制造了一款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鱼鳃式闭锁机构的轻机枪,并在1944年参与了新型机枪的测试实验,代号RD-44轻机枪。RD-44轻机枪的长度为1041毫米,空枪重量约7公斤左右,发射7.62×39中间威力弹。整体设计其实有很多源自于DP-28轻机枪,毕竟这都是可靠的设计,苏联设计师的一大特点就是倾向于使用成熟可靠的设计,所以捷格加廖夫采用这样的设计并不让人奇怪。


  而与DP-28轻机枪相比,RD-44轻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抛弃了弹盘供弹,改为使用弹链供弹。一条100发子弹的不可散金属弹链被放置在弹鼓中,弹鼓则被放置在机匣下方,弹链从左侧延伸进入机匣内。因为采用的是7.62×39中间威力弹,所以它的载弹量要比DP-28轻机枪多出一倍多,这在实战中会有极大的提升。毕竟,DP-28轻机枪的一大弱点就是弹药较少,容易出现火力中断的问题。


  当然了,为了防止子弹消耗过快,所以RP-44轻机枪的射速不高,每分钟650发子弹,虽然较低但也算够用了。枪口初速每秒735米,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可达800米。虽然性能上较为一般,但捷格加廖夫仔细研究过前线的战,遂认为800米的有效射程对于轻机枪也足够了,属于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捷格加廖夫个人认为,这种设计能够满足苏军的作战需要,遂将他的设计RP-44轻机枪拿去参加测试了。


  当时除了捷格加廖夫拿出了RP-44轻机枪参与测试之外,谢尔盖·西蒙诺夫和阿列克谢·苏达耶夫都拎着自己的轻机枪参与了测试。最后结果也很简单,捷格加廖夫的RP-44轻机枪因为出色的设计和可靠的性能而胜出,RP-44轻机枪也摇身一变成了RPD轻机枪,在1944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向部队提供以便于进行实战测试。于是乎,就有了近乎穿越的照片——一名二战苏军士兵拿着一款形似RPK轻机枪的武器,其实那就是RPD轻机枪。


  而前线部队对RPD轻机枪的反应也非常好,它的体积并不大,无论纵横面都非常合理,可以保证士兵在任何姿态下都进行有效的射击,对于射击姿态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弹链供弹也让士兵觉得颇为顺手,相比于过去的DP-28轻机枪,RPD轻机枪无论在火力持续性,或是在供弹的可靠性上都远远强于DP-28轻机枪。而且中间威力弹的性能可靠,就算是面对德国人的MG-42通用机枪也可以丝毫不落下风,其性能远非DP-28轻机枪能比拟的。


  很可惜的是,因为RPD轻机枪投入的时候,德军已经是半死不活的状态,隔年就被苏军打进柏林,连国会大厦上都被高喊'乌拉'的苏军士兵挂上了苏军旗帜。如此不经打的对手,自然没能让RPD轻机枪经历足够的测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未能留下太多的痕迹,着实是一件让人颇为可惜的事情。但这不妨碍苏军对这款轻机枪高度满意,更不妨碍苏军将其大规模量产,用来替换DP-28轻机枪。


  当然了,RPD轻机枪在苏军的服役时间也非常有效,这不是说它的性能有问题,而是因为它和苏军后来的制式步枪AK-47突击步枪不能零件互通,凭空增加了后勤上的难度。于是RPD轻机枪就在1961年被RPK轻机枪取代,仅仅服役了14年就被换掉了。但这不妨碍RPD轻机枪在枪械发展史上的地位,毕竟隔壁的欧美各国直到六十年代才搞出类似的轻机枪来,足可看出RPD轻机枪的优秀了。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军武器》


  《苏维埃之拳:二战苏军单兵武器装备》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推荐文章2:前苏联“转盘机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详解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英文:DPLightMachineGun,又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苏联研制装备的一种轻机枪。曾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大量装备,因使用一种安装在枪身上方的大弹盘供弹,因此被称为“转盘机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被广泛装备给志愿军步兵班,在山地坑道攻防战中立下汗马功劳。


  DP轻机枪


  DP轻机枪由苏联军械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设计研制,是最早的苏联制造轻机枪之一,并于1927年12月21日替代“马克沁-托卡列夫”机枪装备工农红军。该枪配用弹为7.62x54mm步枪弹,由科夫洛夫工厂(现称“捷格加寥夫工厂”)生产。1928年至一九二九年曾被装备在飞机、坦克和装甲车上。一共生产70多万挺,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广泛使用。战后被原理基本相同但使用弹链供神的RP-46式连用机枪代替并从苏联武器中退役,但在局努地区冲突中仍有被使用。


  苏制DP轻机枪的问世,源于苏联红军要求轻机枪必须像步枪一样可以卧姿、跪姿、立姿、行进间端枪或挟持等任何姿势射击,并可突然开火,以猛烈的点射武连续射击横扫敌人,这样就必须提高轻机枪的机动作战能力。


  DP轻机枪


  根据该条令要求,捷格加廖夫于1923年开始了轻机枪的设计,但苏联总军械部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对于步兵而言,起主导作用的永远是重机枪,轻机枪注定昙花一现。但红军轻武器委员会主要领导古比雪夫将军对该枪评审后,认为该枪设计思想独特,机构动作可靠,战斗射速高,便于操作特别简便。


  在得到古比雪夫将军的肯定后,捷格加廖夫通过关系,设法将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伏龙芝元帅到兵工厂视察,详细了解情况后认为该枪正是红军需垔的武器,并做出指示,尽快改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确保满足设计师的一切要求。在伏龙芝元帅的指示下,此前态度消极的苏联总军械部立即提出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便在最短期内完善该枪。最终,在1926年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完善工作完成。


  DP轻机枪


  该枪长1280毫米,由65个零件构成,枪管内有4条右旋膛线,火线高276毫米,全重(不含弹盘)9.1千克,为前冲击式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俗称鱼鳃撑板式),闭锁时靠枪机框复进将左右两块卡铁撑开,锁住枪机;采用弹盘供弹,弹盘由上下两盘合拢构成,上盘靠弹簧使其回转,不断将子弹送至进弹囗,弹盘容弹量47发,平放在枪身上方,发射机构可选择单发或连发,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险。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该枪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准星上下左右都能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也有护翼,读护翼兼作弹盘卡笋的拉手。枪的表面宽大而平滑,不管弄得多脏,对射击性能也不会有多大影响。DP轻机枪操作极其简单,动作十分可靠,发射l908R型7.62毫米带底缘枪弹,枪口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钟,战斗射速80~90发/分钟。


  性能数据


  口径-7.62毫米


  初速-840米/秒


  最大射程-3000米


  表尺射程-1500米


  有效射程800米


  枪口动能-3303J


  理论射速-600发/分钟


  战斗射速-80∽90发/分钟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卡铁撑开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盘


  弹容量


  DP:47发、60发单层弹盘,101发双层弹盘;


  DPM:弹链;


  DT:63、99、111发三层弹盘


  全枪长-605毫米


  膛线-4条,右旋


  火线高-276毫米


  全枪质量(不含弹鼓)-9.1千克


  枪架质量-700克


  供弹具质量


  47发实弹盘-2.8千克


  47发空弹盘1.59千克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V形


  瞄准基线长-616毫米


  配用弹种-1908年式7.62x54毫米R枪弹


  在1941-1945年卫国战争期间,DP轻机枪伴随苏联红军参加了每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得到士兵们的赞誉,号称是德国MG42机枪的“克星”。德国人将缴获的大量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改称米G120(r)轻机枪,转给仆从国军队和“俄罗斯解放军”使用。不过与战场上缴获的ZB-26、ZB-33,MG34/42等西欧先进机枪比起来,捷格加寥夫轻机枪连续射击后会因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且前重后轻,所以不太适用于腰际射击或运动中射击。


  1944年苏联又开发出DP轻机枪的改进型DPM轻机枪,虽然仍然采用弹盘供弹,但是在机匣后端配用弹簧缓冲器,加装厚管壁重枪管,并采用可长时间射击的金属弹链。捷格加廖夫系列轻机枪的其他变型枪还有DA航空机枪、DA-2双管航空机枪、DT坦克机枪、DTM改进型坦克机枪等。整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家族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才被RPK机枪所淘汰。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推荐文章3:苏联“唱片机”—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苏联第一代轻机枪是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虽然被叫做轻机枪但是也只是由M1910马克沁重机枪改来,重量上也无法算成重机枪,为此苏联军械师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杰格佳廖夫设计了一款新的轻机枪,目的是取代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装备全军,该枪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弹盘,这就是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


  苏联在对轻机枪的使用期初并不重视,在苏联高层看来对于步兵而言起主导作用的武器永远是重机枪,轻机枪注定会昙花一现,所以当1923年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杰格佳廖夫自告奋勇来设计轻机枪时没有受到重视,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杰格佳廖夫遇到了自己的“伯乐”苏联著名将军古比雪夫将军对其进行支持并且主导了评审试验,在试验结束后古比雪夫将军对作出评论:“捷格加廖夫同志的新型轻机枪具有出色的独特设计思想,机构动作可靠,战斗射速高,便于操作特别简便。”


  苏联枪械设计师 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杰格佳廖夫


  在著名将军古比雪夫将军的鼓励下,捷格加廖夫设法将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伏龙芝元帅请到兵工厂视察,伏龙芝元帅详细了解新式轻机枪的情况后,认为这正是红军需要的武器,并做出指示,让捷格加廖夫尽快改善捷格加廖夫新型轻机枪,在伏龙芝元帅的批示后捷格加廖夫立刻获得了大量支持,在1926年完成了样枪的设计。


  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杰格佳廖夫在设计新机枪时考虑到要大量装备,该枪一共只有65个零件并且对制造工艺要求不高适合大量生产(在苏德战争初期该枪易生产的特点发挥了重要作用)。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口径7.62毫米,枪全长1280毫米,枪管长605毫米,火线高276毫米,不含弹盘全枪重9.1公斤,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每分钟;该枪采用前冲击发模式的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闭锁时靠枪机框复进将左右两块卡铁撑开锁住枪机;该枪采用弹盘供弹,弹容量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靠弹簧使其回转不断将子弹送至进弹口(这种不停转动的弹盘被苏军称呼为“唱片机”);该枪能进行单发和连发射击;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连接不能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容易生产、枪机结构成熟不容易出现故障,但是也有缺点,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会因为连续射击后会因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而且前重后轻不太适用于腰际射击或运动中射击。


  1927年捷格加廖夫DP27轻机枪开始装备苏联军队,和改良后的DP28型一起自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至战争结束一直是苏联军队的轻机枪主力,德国人将缴获的大量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改称米Gl20(r)轻机枪,转给仆从国军队和“俄罗斯解放军”使用。


  苏联阅兵时手持DP机枪的苏联士兵


  抗战时期,苏联将1200挺DP27/28型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支援中国国民政府,其中有120支给了八路军使用。


  八路军展示轻机枪,可以看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身影


  朝鲜战争时期,大量DP-27/28型轻机轻机枪随着苏联援助在朝鲜战场上与SG-43重机枪一起构成志愿军火力担当,当时我们称呼捷格加廖夫轻机枪为“转盘机枪”。


  朝鲜战争志愿军使用的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算得上是一款经典武器,参加了包括二战、朝鲜战争这种抵抗侵略的战争,在一些国家甚至用到了20世纪60年代足见该枪的设计十分优秀。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推荐文章4:吃鸡游戏枪械的前世今生之DP-28轻机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先了解下吃鸡游戏里的-DP-28轻机枪(简称:大盘鸡)


  DP-28轻机枪


  DP-28轻机枪,吃鸡游戏玩家们很形象地给它取名为“大盘鸡”,就是因为它的弹夹是一个圆盘。队友问你们要不要大盘鸡,你们不要误以为是新疆“大盘鸡”哟,哈哈!它一把平民机枪,在平时搜索物资的时候就可以搜到,相比于空投中的大菠萝,确实有那么一些不足,但是,大盘鸡在所有枪械中,是能排进前列的。如果说AKM你玩不了,可以试试大盘鸡,绝对是一把好枪,又是7.62的子弹伤害高,单发伤害和AKM一样。


  大盘鸡:我不需要搭配件:握把、弹夹、枪口、枪托统统不用,拿起我就可以用,随便用,菜鸟变大神。记住:换弹时间长!换弹时间长!换弹时间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换弹时间也是它的重大缺点。可以装备红点-六倍镜,不用弹夹47发子弹(大盘鸡:要是我可以装弹夹谁还用大菠萝,哈哈)菜鸟拿着大盘鸡装4倍趴在地上打人都不飘,记住下面几点:1、趴着的时候,弹道很稳。2、腰射的子弹分散严重。3、开镜扫射非常强悍。4、大盘鸡换弹慢,但是伤害高。


  DP-28大黄鸭皮肤


  在SS2赛季的时候出了个清新柠檬皮肤大盘鸡就火了一段时间,在现在SS7赛季又出了大黄鸭皮肤,把人馋的,隔壁小孩都馋哭了,绝对好看,绝对:火!火!火!现在很多主播视频都在晒这把武器,你们真的以为是皮肤?主要还是这把枪伤害高,装倍镜稳,子弹多,7.62子弹!很多大主播都喜欢背一把大盘鸡。


  DP-28轻机枪(大盘鸡)前世今生之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杰格加廖夫和他的机枪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 (俄文 :Пулемёт Дегтярёвa Пехотный )是由前苏联少将捷格加廖夫主持设计的一款轻机枪,于1926年设计定型,1928年正式列装苏军,是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的主要的班组支援武器,自列装起,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共生产了八十余万挺,在战争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该机枪射击时弹盘会旋转,在苏军中有着 " 唱片机 " 的绰号。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用中发现,该枪连续射击后,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后将复进簧改放在枪尾内,于1944年重新定型,改名为ДПМ轻机枪。ДП轻机枪在50年代被淘汰。ДП轻机枪的变型枪还有:ДА航空机枪、ДА-2双管航空机枪、ДТ坦克机枪、ДТМ改进型坦克机枪等。


  PДП(RPD)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采用弹盘供弹,弹盘由上下两盘合拢构成,上盘靠弹簧使其回转,不断将弹送至进弹口,该弹盘可容弹47发,平放在枪身的上方。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有经常性的手动保障。枪管与机匣采用固定式联接,不能随时更换。枪管外有护筒,下方有活塞筒,内装活塞和复进簧。枪身的前下方装有两脚架。该枪瞄准装置由柱形准星和带V形缺口照门的弧形表尺组成。准星上下左右均能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也有护翼,该护翼兼作弹盘卡笋的拉手。枪的表面宽大而平滑,不管弄得多脏,对射击性能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马克沁-托卡列夫气冷轻机枪


  十月革命以后,苏俄面临西方各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外加上各国的干预军的行动,以及白军的围攻,军用航空机枪极度缺乏,为了给自己的飞机配备足够的航空机枪,苏联将地面战争使用的M1910式水冷马克沁机枪去掉水冷套筒,加装增加气流循环的气冷套桶,并在气冷套桶上开槽易利降温,同时改进了助退器增加射速,又增加同步射击装置,设计出了新型的PV-1气冷马克沁航空机枪。


  与此同时,各国气冷轻机枪的发展也影响到了苏俄,红军也对迫切希望改进沉重的马克沁水冷机枪,减轻重量,以利机动。


  在这种情况下,1926年苏联枪械设计师托卡列夫和波兰合作将这种用于飞机的气冷马克沁机枪搬到地上,他们去掉了同步器,又给PV-1加上两脚架和枪托,制成了后来服役40年的马克沁-托卡列夫轻机枪


  从1925年到1928年,马克沁-托卡列夫气冷轻机枪一共生产了2450挺以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


  79师使用马克沁-托卡列夫气冷轻机枪


  1937年到1940年间,苏联为了牵制东方的日军,向中国提供援助,把这种基本上已经是库存的产品搬了出来,交给了国民革命军,前前后后,一共给了1400多挺,差不多占这种机枪产量的2/3,外加上又送给正在内战的西班牙一点,苏联总算把这种累赘给摆脱了,还换回了不少的农产品。不过这种落后的武器到了武器极端缺乏的中国以后,反而成了先进武器,竟然主要装备中央军的精锐部队。


  苏联阅兵中的DP机枪


  但是马克沁-托卡列夫气冷轻机枪生不逢时,它太沉重,不灵活。苏联为了给步兵提供了灵活的火力支援,弥补了苏军沉重的马克沁M1910和郭留诺夫机枪机动不便的缺点更先进的DP-27轻机枪这个时候诞生了。


  使用DP机枪的志愿军战士


  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得到了苏联大量的轻武器援助, DP轻机枪更是被广装备到志愿军部队中,在山地、坑道攻防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53式轻机枪


  1953年我国在DPM的基础上仿制出了1953年式轻机枪, 在《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题材这种枪身上方带有大型扁平弹盘的轻机枪横扫美国侵略者的场景更是家喻户晓,国人亲切的称之为“德普轻机枪”、“转盘机关枪 ” 。


  56式轻机枪


  56式轻机枪是我国仿制前苏联的RPD轻机枪的一种机枪,1956年定型,63年经改进设计定型56-1式,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国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机枪。


  以上是PD-28轻机枪(大盘鸡)的前世今生,也算和我们国家有很大的渊源,看了之后是不是有想去买个大黄鸭皮肤的冲动?哈哈!谢谢大家观看,有已经或建议可以在下方给渣渣留言、评论,渣渣说的不对的地方也请朋友们帮忙提出来,谢谢,拜拜!如果还有其他想了解的吃鸡枪械也可以留意哦。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推荐文章5:二战苏联红军的5款枪械,精度高火力猛,影响后世轻武器的发展

  【军武次位面】FriedrichLau


  苏联卫国战争的爆发极大地影响了苏联轻武器的发展进程,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枪支设计,这些武器往往结构简单,但是相比栓动式单发步枪和重机枪而言,往往可凭借出色的压制力和携行性在战斗中非常有效,同时可以提升单兵在战斗时的战场生存率。本文在此总结了一些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研发的五款轻武器,以供各位读者了解。


  一.PPSh-41冲锋枪


  苏联著名武器设计师乔治-什帕金因创造了PPSh(波波沙)冲锋枪并为DShK(德什卡)机枪的发展做出贡献而闻名于世。其中什帕金研制的冲锋枪于1940年12月21日被苏军采用并服役。每支PPSh-41的生产需要消耗近13.6公斤的金属和5.6-7.1个工时。但是该枪的加工非常简单,除了弹鼓工艺略微复杂一点之外,该枪几乎在任何车间都可以制造,凭借出色的性能和强大的火力成为苏军在卫国战争时期的一个标志性武器。


  ▲一支1942年产PPSh-41冲锋枪,配有弹匣而非弹鼓


  ▲苏联红军士兵单兵装具展示


  ▲苏联海军步兵装束展示


  二.PPS-43冲锋枪


  PPS-43由武器设计师阿列克谢-苏达耶夫研制,是苏联当时最简单且可靠的冲锋枪之一。彼时列宁格勒被德军重重围困,而PPS-43则正是诞生自这样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每支PPS-43需要消耗6.4公斤的金属和2.7个工时。其主要优点是易于拆卸和组装,枪管几乎不会产生过热,同时故障率较低。


  ▲PPS-43冲锋枪


  ▲1945年5月,在柏林庆祝胜利的苏军战士,可以看到最右边的战士手持一支PPS-43冲锋枪


  三.PTRS反坦克枪


  卫国战争初期,为了打击快速推进的德国坦克,苏军急需一种能够有效击穿德军装甲单位的简单且有效的武器。于是在1941年11月PTRS反坦克枪横空出世并装备苏军,该枪弹容量5发,可自动装填,发射14.5×114mm的B-32钢芯穿甲弹或BS-41穿甲燃烧弹,可在1300英尺外有效击穿1.2-1.6英寸厚的装甲,而其15发/分的射速也为其进行防空作业提供了可能。


  ▲PTRS-41反坦克枪


  ▲操作PTRS反坦克枪进行战斗的苏军战士


  ▲博物馆内陈列的PTRS反坦克枪


  四.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这种机枪由武器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研制,于1927年11月12日投产,是苏联最早研制的轻武器之一。它多被苏军用于战机和坦克上作为自卫武器使用,也被步兵用作火力支援武器使用,直至伟大卫国战争的结束。因为该枪使用7.62×54R口径的子弹,且具有500-600发的射速,因此该枪在战斗中往往可以提供凶猛的火力。此外德军和芬兰军队也有使用缴获自苏军的该型机枪的经历。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使用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和PPSh-41冲锋枪战斗的苏联红军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期间使用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的志愿军士兵


  五.SVT-40


  苏联武器设计师费多尔-托卡列夫对苏联轻武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SVT-40半自动步枪便是他的发明之一。该枪的最大特点是可在近600米的射程内仍具有极好的射击精度,而且该枪可达到20-25发/分的高射速。苏联著名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就曾非常青睐这款武器。然而由于该枪设计复杂,维护成本高,由于保养不到位加上苏军供应的润滑剂质量较差,使得该枪内部常常会产生积碳,令很多红军战士心生抱怨。但这些依然不能妨碍该枪成为一款优秀的武器。


  ▲手持SVT-40冲锋的苏联红军士兵


  ▲使用SVT-40的德军士兵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推荐搜索词:

  

  1.dp28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2.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图片

  

  3.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原理

  

本文标题:捷格加廖夫轻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