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最新消息
央行降准最新消息推荐文章1:央行重磅发声稳定资本市场!专家称4月可能降准降息
:北京商
“对等关税”风暴席卷全球金融市场,“救市”需求下,人民银行重磅发声。
?4月8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将持续加大增持ETF规模和力度。对此,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支持中央汇金公司稳定资本市场答记者问称,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作为人民银行“工具箱”中的关键一招,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即是为稳定资本市场而生。自2024年10月创设以来,上市公司回购和主要股东增持的动力持续增强,对“稳信心”发挥了巨大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近3000亿元。政策工具实施以来,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使用银行贷款回购增持公告,市值百亿以上公司占比超四成,政策工具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而在此次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影响下,A股面临大幅下挫压力。4月7日,A股三大股指均低开,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7.34%、9.66%、12.5%,超5000家上市公司下跌。
?在这样的时刻,同样有“国家队”出手,用到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这项工具。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表示,旗下国新投资有限公司将以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方式增持中央企业股票、科技创新类股票及ETF等,首批金额为8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对等关税”落地,无疑会加快国内宏观政策对冲步伐,也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打开了空间。这其中,不仅包括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还有降准降息、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一系列“组合拳”蓄势待发。
?北京商记者注意到,4月8日,人民银行开展了1674亿元逆回购操作,向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1025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二季度“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到4月。本轮降息幅度有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降准幅度有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相当于为银行增加1万亿元的放贷能力。这能有效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扩投资促消费,提振市场信心,是当前对冲外部波动最有力的手段。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看来,在经济增长动能减弱或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时,降准、降息是人民银行的重要政策选项,以加大宽松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激发经济活力。在时机的选择上,需要平衡内外部经济环境,包括通胀水平、就业状况、房地产、资金空转问题等内部因素,以及资本外流、汇率波动压力等外部因素。还要考虑之前已出台政策的效果和累积效应,避免过度宽松引发通胀风险,并避免降息带来的息差缩窄,对银行经营造成过大压力。
?田轩指出,应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关键在于“短中期结合”。产业政策、创新财政和货币工具“三箭齐发”,短期通过补贴、退税、信贷支持等为受冲击行业和市场“止血”,长期依靠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增强抗风险能力。
?此外,王青也提到,今年以下调居民房贷利率为核心,楼市支持政策也会更大力度加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总体上看,现在到了“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出手的时候。
北京商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
央行降准最新消息推荐文章2:财联社债市早参4月9日|出手稳信心,增持回购信息不断,国债收益率上行;专家建议降准1个百分点“迎战”关税之争
债市要闻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简化档位标准,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二是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三是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富国基金测算显示,保险行业2024年资金运用余额为33.26万亿,预计若用足权益资产比例上限可带来1.66万亿增量入市资金。
【国务院国资委:全力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据证券时,国务院国资委8日表示,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切实维护全体股东权益,持续巩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价值,充分彰显央企责任担当。同时,加大对央企市值管理工作的指导,引导中央企业持续为投资者打造负责任、有实绩、可持续、守规矩的价值投资优质标的,为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如何“迎战”关税之争?连平:降准1个百分点、降息0.5个百分点】
为应对关税贸易摩擦及其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撰文表示,央行可以择机降准1个百分点,于二、三季度分别调降0.5个百分点,释放超过2万亿元流动性;同时重启国债公开市场买卖操作,直接向金融市场投放流动性5000亿元流动性。还可以于二、三季度择机调降政策利率0.5个百分点,推动商业银行LPR下调0.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增发2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科创、粮食与能源安全等项目,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和基建。建立5000亿元稳外贸发展基金专项支持出口大省的优质外贸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此外,建议5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及退税政策。连平认为,可以调整6万亿元化债专项债资金的使用节奏,前三年的化债安排最大化加大资源投入,迅速减缓债务压力,使其能够腾出手来更大力度地推动地区投资和消费增长。
【多地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定存利率】
据每日经济新闻道,4月8日起,平安银行某存款产品3年期利率下调40BP。从平安银行理财经理处获悉,该产品3年期存款利率由2.05%降至1.65%。银行出手调降存款利率,平安银行并非个例。随着“开门红”活动落下帷幕,4月以来,多地中小银行也对存款利率进行了不同幅度的调整。整体来看,不同期限存款利率调整幅度在10BP至80BP,中长期限的降幅更大。在当前银行业整体净息差承压的背景下,压降负债端成本是银行机构稳息差的重要举措。正值银行年披露季,多家银行管理层展望息差走势提及,要加强负债端成本管控措施,通过优化存款结构来推动存款付息成本下降。
【出手稳信心!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罕见在一季之前披露经营数据】
美国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多国资本市场巨震。关键时刻,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罕见在一季前披露季度经营情况的公告,向市场传递暖意。交通银行的境内银行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超过3600亿元,实现同比多增;利息净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2025年一季度,浦发银行的公司存款总额54,703.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增幅6.30%。此外,4月8日,渝农商行首次披露一季度业绩快,也是A股上市银行年内首份季度业绩快。梳理来看,截至目前,已有四家上市银行主动披露一季度经营数据或业绩快,有银行一季度公司贷款总额的贷款净增量创近年来单季新高。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财联社记者,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上市银行首次在一季前主动披露季度经营数据,可视作提高经营透明度、稳定市场预期的主动作为。
【补涨行情开启,1年期短端信用债利差大幅压缩,长端利差空间已不到80bp】
债市在外部关税政策扰动下快速走强,行情相对滞后的信用债品种也迎来补涨窗口,利差空间逐步压缩。财联社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上周末,各期限信用品种收益率环比下行5-10个bp,因下行幅度不及利率债,信用利差被动走扩,其中中长端各评级品种大致走扩在5个bp以内,而中短端信用利差进一步压降,中短端高评级品种更是收窄不到1个bp,也体现资金避险情绪升温。 “二季度信用债存在较好配置价值”,信银理财对财联社表示,供给层面,二季度信用债净供给可能回落,从新增供给来看,结合季节性规律,一季度往往是信用债的净供给高峰,二季度信用债净供给往往有所回落,尤其是5月份。需求层面,今年以来非银机构对信用债的关注度普遍不高,但二季度对信用债的配置力度可能加大。
【转债市场抹去年内涨幅,4月初至今多只转债跌幅超20%】
4月7日,中证转债指数大跌4.05%,创202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尽管昨日市场反弹,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97%,但经过近期的剧烈震荡,转债市场年内的涨幅基本为零。进一步来看,4月短短几个交易日以来已有多只转债跌幅超过20%。除确定提前赎回的转债外,跌幅居前的转债多为高价、低评级转债。不过,转债市场在这轮大跌中还是展现出了相对权益市场的抗跌性。由于近期权益市场的跌幅更大,转债市场的估值小幅被动抬升,但仍处在较低位置。根据Wind数据,截至今日收盘,全市场百元平价溢价率在23.82%。招商证券固收首席张伟认为,受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影响,全球风险资产的风险偏好降低并引发流动性冲击,同时业绩告期再次引发对转债信用风险的担忧,因此短期更适合关注高等级、业绩稳定、大盘转债等稳健型转债。
【“对等关税”政策下债基“冰火两重天”,98.65%长期纯债基金迎来上涨】
美方“对等关税”政策下,受避险情绪升温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结构性特征分化明显。财联社注意到,长期纯债基金整体涨势最为火爆,仅7日一天,多达98.65%的纯债基金出现上涨,而混合债基中重仓转债的产品回撤程度较大,不少转债基金当日净值跌幅逼近10%。业内人士认为,美方潜在的态度反复或使得全球各类资产定价持续波动,在流动性危机演绎下,债市或也不能幸免。当前债市配置盘力量减弱,市场资金偏好多围绕长久期高票息品种为主,短期来看,债市震感仍强,而长期纯债基金或仍将延续较好表现。
【经历周一动荡后,欧洲债券市场企稳】
债券市场在周一的剧烈波动后趋于稳定,包括贝森特在内的白宫官员指出与一些国家的贸易协议取得进展。德国短期国债回吐涨幅,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1.83%,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个基点至2.63%。此外,由于前政策制定者Charlie Bean的建议,市场加大了对英国央行降息的预期,预计年底前将降息79个基点。
【债市波动趋缓 美国投资级债券发行迎来“破冰”】
美国高评级公司债市场在经历因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政策导致的信用风险溢价飙升和市场动荡后重新活跃。关键信用风险指标跌幅创逾一年新高,缓解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沛齐等公司宣布将发行债券,打破了过去八个交易日中的相对沉寂。然而,近期债券平均利差已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前对4月发行规模的乐观预测形成对比。市场预计,在大型银行公布一季度业绩后,债券发行活动将逐渐恢复。
公开市场: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公告称,4月8日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674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操作利率1.50%,投标量1674亿元,中标量1674亿元。Wind数据显示,当日649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当日净投放1025亿元。
信用债事件
■H4雏鹰债违约进展:发行人未能按时完成多期财务表编制且未披露定期告;
■融创集团:涉及一起信托计划纠纷,被判决在最高额22.85亿元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中证鹏元:下调中装建设和“中装转2”信用等级至B-,展望稳定;
■碧桂园系4只境内债完成调整本息兑付安排,自4月9日起复牌;
■上交所:终止审核萍乡昌盛控股集团10亿元小公募债项目;
■中航产融存续债及“22航投01”:拟于4月21日至23日期间召开持有人会议,审议债券摘牌注销相关议案;
■临沂经开:承兑逾期的1张商票已结清;
■北交所:终止审核淮安淮阴城发投资控股集团2亿元小公募债项目;
■联合资信:下调岭南股份主体及“岭南转债”的信用等级至BBB-。
市场动态: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集体上行,DR001上行0.81BP1.7517%】
周二,货币市场利率多数上行,其中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1天期上行0.81BP1.7517%,7天期上行3.4BP1.7767%,14天期上行4.82BP1.8232%,1月期下行0.89BP1.8371%。
银行间回购定盘利率全线上涨。FR001涨2.79个基点1.8479%;FR007涨13.0个基点1.88%;FR014涨5.0个基点1.85%。
银银间回购定盘利率多数上涨。FDR001跌0.29个基点1.7662%;FDR007涨5.0个基点1.8%;FDR014涨4.0个基点1.82%。
【利率债|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2.75bp】
周二,国债期货收盘全线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54%120.02元,10年期主力合约跌0.17%108.9元,5年期主力合约跌0.15%106.265元,2年期主力合约跌0.08%102.576元。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全线上行,截止北京时间16:30,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4收益率上行2.75bp1.6675%,30年期国债活跃券2400006收益率上行2.75bp1.86%,10年期国开活跃券250205收益率上行2.75bp1.7%。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债市今日利空因素颇多。早上央行称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叠加汇率走低接近7.37,10年国债利率开盘上行超2bp,盘中在1.66%附近窄幅震荡。下午有大批公司宣布增持回购股票,叠加中央财政按区域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给予定额补助的消息等等,30年国债期货尾盘险守120关口。
【信用债|信用债多数上涨,城投债成交清淡,全天成交不及1000亿元】
周二,信用债大多数上涨,城投债成交清淡,全天成交不及1000亿元;中短期票据表现偏弱,期限利差有所走阔。其中1117只信用债上涨,68只信用债持平,341只信用债下跌。
AAA级中短期票据中,1年期收益率下行0.05个基点1.8%;3年期收益率上行1.73个基点1.8886%;5年期收益率上行2.85个基点1.9857%。
AA+级中短期票据中,1年期收益率上行0.26个基点1.8851%;3年期收益率上行1.73个基点1.9786%;5年期收益率上行1.85个基点2.1007%。
涨幅超2%的信用债共19只,其中“23杭城投MTN001”、“23晋控Y1”、“25深铁05”涨幅位居前三,分别涨4.26%、4.05%、3.09%,分别成交4170.18万元、1560.74万元、1030.91万元。
跌幅超2%的信用债共3只,其中“22龙湖03”、“24远洋控股PPN001(重组)”、“24建控债”跌幅位居前三,分别跌5.81%、2.94%、2.76%,分别成交22.47万元、40.8万元、524.13万元。
共3只收益率高于15%的信用债有成交,其中“24远洋控股PPN001(重组)”、“22万科GN003”、“22万科MTN005”收益率位列前三,分别为248.75%、20.64%、20.09%,三只债分别成交40.8万元、556.2万元、1471.85万元。
共10只收益率处于8%-15%区间的信用债有成交,其中“22万科02”、“20万科04”、“22万科06”收益率位列前三,分别为14.86%、12.89%、9.28%,三只债分别成交123.69万元、3851.77万元、867.05万元。
【美债市场|美债收益率多数上涨,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5个基点3.7338%】
周二,美债收益率多数上涨,2年期美债收益率跌2.5个基点3.7338%,3年期美债收益率涨0.55个基点3.7635%,5年期美债收益率涨5.73个基点3.9179%,1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1.9个基点4.2968%,30年期美债收益率涨15.07个基点4.7657%。
【欧债市场|欧债收益率涨跌不一,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1.3个基点4.604%】
周二,欧债收益率涨跌不一,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1.3个基点4.604%,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9个基点3.387%,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1.8个基点2.627%,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0.9个基点3.855%,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0.6个基点3.345%。
(财联社FICC)
央行降准最新消息推荐文章3:降准降息将择机而动 一批储备政策在路上
:21世纪经济道
21世纪经济道唐婧 北京道 随着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市场正密切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两大焦点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央行此前多次提及的“择机降准降息”何时落地实施;二是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何时推出。
近日,《人民日》发布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文章指出,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
4月8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支持中央汇金公司稳定资本市场答记者问,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多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仍需平衡汇率、长债利率、银行息差等多重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
以汇率为例,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下行压力,美国衰退概率加大,美元或走弱。外部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牵制可能减弱,对我国政策约束也会减轻。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记者表示,汇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但货币政策仍要以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为要,坚持“以我为主”,后续降准降息节奏还要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着眼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缓解突发外部冲击,当前亟需内需及时发力形成有效支撑。中国央行或提前降准降息,以强化政策托底效应。”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如是表示。
降准有望先于降息落地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陡增,我国宏观政策将如何应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出口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对美国出口依赖度相对降低。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相对可控,我国出口产业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高关税政策仍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带来阶段性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王运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当前亟需通过强化宏观政策调控来发挥内需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这对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动较去年同期更大,市场流动性并不宽裕,存在降准需求。
王运金预计,央行有望在二三季度降准两次,释放更多流动性。相比于降准,央行降息可能会稍晚但不会“缺席”,有望于二季度末或三季度下调政策利率20bp-50bp,推动LPR尤其是五年期LPR下行30bp-60bp。
王青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到4月。王青还预计,本轮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降准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王青进一步解释,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有两大作用:一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增强银行放贷能力,扩大投资和消费,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冲击;二是作为货币政策的“大招”,降准降息可以释放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他表示,降息之后居民房贷利率也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调,这是今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说,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定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伍超明表示,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将由一季度的“防风险”转向二季度的“稳增长”,降准有望先行、降息随后跟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较快出台。伍超明解释,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除了要考虑金融市场稳定因素外,还要考虑一季度经济数据情况。目前来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较好,未来降准降息可能会在“稳增长”压力明显的关键时期落地。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正是时机。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将上新
此前,有权威专家向记者指出,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同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支持银行在保持净息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例如,去年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1.75%,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资金,很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推动了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对于经济中的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往往会有一定观望情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促进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重点领域,对经济转型发展、就业民生非常重要。
该权威专家表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可以有效发挥工具价格激励的“牛鼻子”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力度,同时通过资金量激励、考核激励、导向激励和声誉激励等,能够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银行内部配套制度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经济质效提升。
当前,市场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有一定期待。目前以再贷款为主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再贷款利率为1.75%。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其利率具有较大调节空间,下一阶段调降幅度可能在25bp左右。
3月以来,央行有关负责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探索设立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3月17日,央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参事魏革军建议,探索设立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消费信贷,促进扩大消费,引导投资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体系的韧性。
针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市场有诸多推测,其中再贷款的呼声较高。记者留意到,近日,央行广东省分行在国内首创推出“再贷款+超长期国债+焕新贷”模式,指导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会同地方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的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和回收端各有关主体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焕新贷”专属融资产品。
据悉,“焕新贷”鼓励银行将超长期国债的补贴资金及其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撬动效应,作为相关主体融资授信或增信的措施,提高消费品以旧换新融资产品的适配度,更好地满足生产端的制造业企业、销售端的商家等经营主体、消费端的购买者以及回收端的废旧拆解企业等各类主体的融资需求,实现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链条融资服务;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焕新贷”优先给予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支持,实现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超长期国债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协同联动,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央行降准最新消息推荐文章4:降准降息将择机而动 一批储备政策在路上
随着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市场正密切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两大焦点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央行此前多次提及的“择机降准降息”何时落地实施;二是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何时推出。
近日,《人民日》发布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文章指出,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
4月8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支持中央汇金公司稳定资本市场答记者问,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多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仍需平衡汇率、长债利率、银行息差等多重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
以汇率为例,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下行压力,美国衰退概率加大,美元或走弱。外部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牵制可能减弱,对我国政策约束也会减轻。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记者表示,汇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但货币政策仍要以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为要,坚持“以我为主”,后续降准降息节奏还要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着眼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缓解突发外部冲击,当前亟需内需及时发力形成有效支撑。中国央行或提前降准降息,以强化政策托底效应。”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如是表示。
降准有望先于降息落地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陡增,我国宏观政策将如何应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出口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对美国出口依赖度相对降低。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相对可控,我国出口产业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高关税政策仍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带来阶段性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王运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当前亟需通过强化宏观政策调控来发挥内需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这对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动较去年同期更大,市场流动性并不宽裕,存在降准需求。
王运金预计,央行有望在二三季度降准两次,释放更多流动性。相比于降准,央行降息可能会稍晚但不会“缺席”,有望于二季度末或三季度下调政策利率20bp-50bp,推动LPR尤其是五年期LPR下行30bp-60bp。
王青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到4月。王青还预计,本轮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降准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王青进一步解释,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有两大作用:一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增强银行放贷能力,扩大投资和消费,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冲击;二是作为货币政策的“大招”,降准降息可以释放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他表示,降息之后居民房贷利率也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调,这是今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说,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定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伍超明表示,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将由一季度的“防风险”转向二季度的“稳增长”,降准有望先行、降息随后跟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较快出台。伍超明解释,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除了要考虑金融市场稳定因素外,还要考虑一季度经济数据情况。目前来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较好,未来降准降息可能会在“稳增长”压力明显的关键时期落地。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正是时机。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将上新
此前,有权威专家向记者指出,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同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支持银行在保持净息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例如,去年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1.75%,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资金,很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推动了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对于经济中的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往往会有一定观望情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促进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重点领域,对经济转型发展、就业民生非常重要。
该权威专家表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可以有效发挥工具价格激励的“牛鼻子”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力度,同时通过资金量激励、考核激励、导向激励和声誉激励等,能够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银行内部配套制度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经济质效提升。
当前,市场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有一定期待。目前以再贷款为主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再贷款利率为1.75%。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其利率具有较大调节空间,下一阶段调降幅度可能在25bp左右。
3月以来,央行有关负责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探索设立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3月17日,央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参事魏革军建议,探索设立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消费信贷,促进扩大消费,引导投资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体系的韧性。
针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市场有诸多推测,其中再贷款的呼声较高。记者留意到,近日,央行广东省分行在国内首创推出“再贷款+超长期国债+焕新贷”模式,指导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会同地方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的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和回收端各有关主体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焕新贷”专属融资产品。
据悉,“焕新贷”鼓励银行将超长期国债的补贴资金及其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撬动效应,作为相关主体融资授信或增信的措施,提高消费品以旧换新融资产品的适配度,更好地满足生产端的制造业企业、销售端的商家等经营主体、消费端的购买者以及回收端的废旧拆解企业等各类主体的融资需求,实现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链条融资服务;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焕新贷”优先给予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支持,实现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超长期国债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协同联动,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央行降准最新消息推荐文章5:降准降息将择机而动!一批储备政策在路上
作 者丨唐婧
编 辑丨包芳鸣
图 源丨图虫
随着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市场正密切关注中国货币政策的应对之策。两大焦点问题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央行此前多次提及的“择机降准降息”何时落地实施;二是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何时推出。
近日,《人民日》发布评论员文章《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增强有效应对美关税冲击的信心》。文章指出,未来根据形势需要,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调整余地,随时可以出台;财政政策已明确要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将以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并适时出台一批储备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坚决稳住资本市场,稳定市场信心,相关预案政策将陆续出台。
4月8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支持中央汇金公司稳定资本市场答记者问,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多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来看,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仍需平衡汇率、长债利率、银行息差等多重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
以汇率为例,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会给美国经济带来下行压力,美国衰退概率加大,美元或走弱。外部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牵制可能减弱,对我国政策约束也会减轻。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向记者表示,汇率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但货币政策仍要以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为要,坚持“以我为主”,后续降准降息节奏还要看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情况。
“着眼于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缓解突发外部冲击,当前亟需内需及时发力形成有效支撑。中国央行或提前降准降息,以强化政策托底效应。”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如是表示。
降准有望先于降息落地
当前,外部不确定性陡增,我国宏观政策将如何应对?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记者,当前,我国出口市场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对美国出口依赖度相对降低。凭借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和中高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际影响相对可控,我国出口产业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高关税政策仍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带来阶段性压力,需要积极应对。
王运金指出,在外需走弱的情况下,当前亟需通过强化宏观政策调控来发挥内需的关键支撑作用,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这对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季度短期利率波动较去年同期更大,市场流动性并不宽裕,存在降准需求。
王运金预计,央行有望在二三季度降准两次,释放更多流动性。相比于降准,央行降息可能会稍晚但不会“缺席”,有望于二季度末或三季度下调政策利率20bp-50bp,推动LPR尤其是五年期LPR下行30bp-60bp。
王青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当前外部经贸环境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势及物价水平,“择机降准降息”时机已经成熟,落地时间可能提前到4月。王青还预计,本轮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3个百分点,相当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降准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1万亿元。
王青进一步解释,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有两大作用:一是降低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增强银行放贷能力,扩大投资和消费,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冲击;二是作为货币政策的“大招”,降准降息可以释放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有助于提振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他表示,降息之后居民房贷利率也会有更大幅度的下调,这是今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关键一招。就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来说,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定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伍超明表示,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心将由一季度的“防风险”转向二季度的“稳增长”,降准有望先行、降息随后跟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将较快出台。伍超明解释,降准降息的落地时点除了要考虑金融市场稳定因素外,还要考虑一季度经济数据情况。目前来看,一季度经济数据整体较好,未来降准降息可能会在“稳增长”压力明显的关键时期落地。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力正是时机。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将上新
此前,有权威专家向记者指出,结构性降息也是降息,同样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支持银行在保持净息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例如,去年央行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1.75%,给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资金,很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推动了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对于经济中的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银行往往会有一定观望情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促进引导资金更多流向这些重点领域,对经济转型发展、就业民生非常重要。
该权威专家表示,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利率,可以有效发挥工具价格激励的“牛鼻子”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引导力度,同时通过资金量激励、考核激励、导向激励和声誉激励等,能够与产业政策、信贷政策、银行内部配套制度等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和经济质效提升。
当前,市场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也有一定期待。目前以再贷款为主导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再贷款利率为1.75%。有市场人士预计,未来为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效果,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其利率具有较大调节空间,下一阶段调降幅度可能在25bp左右。
3月以来,央行有关负责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要探索设立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3月17日,央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消费重点领域低成本资金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参事魏革军建议,探索设立与消费有关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发放消费信贷,促进扩大消费,引导投资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形成“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体系的韧性。
针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市场有诸多推测,其中再贷款的呼声较高。记者留意到,近日,央行广东省分行在国内首创推出“再贷款+超长期国债+焕新贷”模式,指导中国人民银行肇庆市分行会同地方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结合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涉及的生产端、销售端、消费端和回收端各有关主体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焕新贷”专属融资产品。
据悉,“焕新贷”鼓励银行将超长期国债的补贴资金及其带来的消费和投资撬动效应,作为相关主体融资授信或增信的措施,提高消费品以旧换新融资产品的适配度,更好地满足生产端的制造业企业、销售端的商家等经营主体、消费端的购买者以及回收端的废旧拆解企业等各类主体的融资需求,实现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链条融资服务;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焕新贷”优先给予央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资金支持,实现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超长期国债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协同联动,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开创新局面。
SFC
本期编辑 金珊 实习生黄嘉莹
超5000亿“红包雨”!谁最大手笔?
A股重磅!社保基金出手:已主动增持,近期将继续增持
利好来了!国务院国资委出手
央行降准最新消息推荐搜索词:
1.今日央行降准最新消息
2.央行降准最新消息2025年
3.央行降准最新消息 2024
本文标题:央行降准最新消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