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惟馨什么意思
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唐诗女孩名:唐诗里可咸可甜的女孩名字,于诗意中遇见最美的你
可咸可甜的女孩是什么样的呢?可咸可甜,就是说这个女孩可以很可爱,也可以很霸气,外柔内刚。这样的女孩,温柔的气质下隐藏着坚强的内心,独具魅力。
父母在给宝宝取名字的时候,不妨顺着这种思路,为宝宝取一个刚柔并济的名字,释放女孩甜美灵动气质的同时,还能增添许多坚强勇敢的气魄。大家可以和江南易林一起进入唐诗的世界,或许可以从中探寻到心仪的好名字。
昭馨
出处:气昭感,德馨香-郊庙歌辞·汉宗庙乐舞辞·灵长舞-全唐诗
“昭”的含义是光明,引申出显耀、显扬的意思,寓意宝宝才华横溢、气质高雅,能够脱颖而出。“馨香”指的是馥郁的香气散播的很远,赞扬了美好的品德和品行,寓意宝宝内外兼修。江南易林认为“昭馨”是一个闪耀不凡的女孩名字,寓意宝宝金昭玉粹、明德惟馨。
念真
出处: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全唐诗
“浮念”指的是脑海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想象、感想,“念”意为想法、想象,寓意宝宝心思灵活,想象力丰富。“真”是本质的属性,指纯真本性、诚心实意,寓意宝宝正直纯洁。江南易林认为“念真”符合女宝宝的气质,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正心正念、怀质抱真。
礼斐
出处:闻诗闻礼,斐兮璨璨-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全唐诗
“礼”表示尊敬的言行与态度,引申为懂礼貌、知礼节。“斐”形容有文采的样子,寓意宝宝喜爱读书、才华横溢,是一个十足的才女。江南易林认为“礼斐”是一个文雅的女孩名字,寓意宝宝知书达礼、才情斐然。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知觅
出处: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花岛-全唐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开满鲜花的江中小岛的美丽景色,通过细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表达小岛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知”意为知道,“觅”意为寻找,这两个动词,似乎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小岛的迷人与魅力。江南易林认为“知觅”是一个好听新颖的女孩名字,带着浓浓的浪漫与诗意,寓意宝宝知书识礼、寻瑶觅玉。
鸿悠
出处: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送卢侍御赴河北-全唐诗
“鸿”在古诗中指的是大雁,大雁是忠贞、正直之鸟,同时寓意富贵和大好鸿运,是一个寓意很好的字。“悠”指长远、遥远,引申为从容自然的样子,用在女宝宝名字中,增添了诗意的意境之美。江南易林认为“鸿悠”适合志向高远的女宝宝,寓意宝宝鸿鹄之志、悠然自得。
舒杨
出处:早荷向心卷,长杨就影舒-赋得夏首启节-全唐诗
这句诗意为:初绽放的荷叶向中心卷长,长长的柳枝随着影子舒展。“舒”是舒展的意思,体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态,“杨”指的是杨柳,象征指顽强的生命力,寓意宝宝前程似锦。“舒杨”是杨柳枝的舒展之态,作为宝宝的名字,有积极向上、开朗乐观的意思,寓意宝宝心平气舒、白杨生华。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语然
出处: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上元夫人-全唐诗
“眉语”指以眉目传情达意,一个“语”字将眉毛写活了,也将女子娇俏的情态写活了。“然”有燃烧的意思,象征着蓬勃的生命力,引申出自然灵动之义。江南易林认为“语然”有语笑嫣然的意思,符合女宝宝的气质,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软言丽语、巧笑嫣然。
家长朋友们想要自己的宝宝清新脱俗、气质卓绝,那就为宝宝取一个可咸可甜、诗意满满的名字吧!
你对起名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交流。
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楚辞起名:200个楚有文采典故的女孩名字,个个温暖有光
《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的起点,自古人们取名就有参考《诗经》和 《楚辞》的习惯,有“女诗经,男楚辞”的说法。作为浪漫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广的影响。《楚辞》里有许多名篇佳句源远流长,不仅适合用来给男孩起名,也十分适合用来给女孩起名。
今天,江南易林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楚辞里有典故的女孩名字,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取名灵感。
思琼
出处:思灵泽兮一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九思-楚辞
“思琼”选自《九思》,意思是希望滋润有甘露,怀抱兰花持杜若。“思琼”在楚辞中可以理解为希望像杜若一样纯洁美好。江南易林认为“思琼”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才思敏捷、气质高雅、琼枝玉树,能够成长为落落大方、才华出众的才女。
湘南
出处: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九叹-楚辞
“湘南”选自《九叹》,意思是乘着滚滚波涛向南行进啊,顺着长江湘水追波逐浪。“湘南”在楚辞中可以理解为湘水之南,作为宝宝的名字更适合女孩,寓意宝宝像湘江之水一样明艳灵动,如南方暖阳一样明媚动人,一生顺风顺水、平安喜乐。
兮蓉
出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楚辞
“兮蓉”选自《离骚》,意思是把菱叶制成上衣,把荷花制成下裳,体现洁身自好、高雅脱俗的情致。江南易林认为“兮蓉”适合作为女宝宝的名字,赋予宝宝高雅的气质,寓意宝宝清新脱俗、蕙质兰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舒恬
出处: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九章-楚辞
“舒恬”选自《九章》,表达了诗人爱国忠信之心,“舒恬”在楚辞中可以理解为舒展自己的情怀与抱负,作为宝宝的名字更适合女孩,寓意宝宝舒心从容、恬静温柔,能够无忧无虑、幸福自在的生活。
兰馨
出处: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九歌-楚辞
“兰馨”选自《九歌》,意思是山鬼身上佩带着石兰、杜蘅等香草,折下香花送给所思慕的人。“兰馨”可以理解为兰花的馨香之气,引申为高雅的气质和美好品行。江南易林认为“兰馨”适合作为女孩名字,寓意宝宝兰质蕙心、明德惟馨,品德美好、声名远扬。
乐美
出处: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远游-楚辞
“乐美”选自《远游》意思是内心欣悦自感美好,聊以自娱求得快乐安恬。“乐美”在楚辞中的意思是快乐美好,作为宝宝的名字可以理解为乐观开朗、至善至美。江南易林认为“乐美”适合女宝宝,寓意宝宝快乐自在、无忧无虑、心地善良、人生美好。
本文由江南易林宝宝起名原创
夕兰
出处: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楚辞
“夕兰”选自《离骚》,意思是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夕兰”可以理解为夜晚的木兰花,木兰花寓意着优雅、勇敢、大方,“夕兰”作为女孩的名字,寓意宝宝犹如娇美的木兰花一样兰质蕙心、坚韧勇敢。
家长朋友如果能够用楚辞为宝宝取一个有文采典故的好名字,宝宝就可以在诗意的氛围中成长,有一个温暖灿烂的人生。
你对起名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交流。
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厚德载物、明德弘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⑤
【光明论坛·温故】
:赵建永(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论及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时,列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重要元素,其中包括“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厚德载物、明德弘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品格底色,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卓尔不群、独树高标的内在精神柱石。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意为,《坤》卦是大地母亲的象征,地势广阔,无所不容,滋养万物,君子应效法大地,厚积美德,以宽厚深广的度量和德性承载天下各种事物。“明德弘道”,是根据《尚书》《论语》等经典总结出来的名言。“明德”始见于《尚书》中“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明德慎罚”等句,大意为彰明德行。《大学》对“明德”的阐发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意义,该书开篇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说圣贤学问之道,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品性,使人去恶从善,以达到最圆满的境界。“弘道”出自《论语》中孔子所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大意为人能积极主动地把道发扬光大,而不应依赖和利用道来满足私心。“弘道”旨在追步前贤、与道同行,勉励后人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来自明其德、进德修身、弘扬正道、建功立业。
明德系立身之本,弘道乃处事之则。明德和弘道兼顾内在超越和外在求索,并通过以德近道、德合于道,实现道德与责任、理想与实践的统一。“明德弘道”须躬身力行,不断强化自身的内在修养,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尽职责、勇担当、有作为、知敬畏。
“厚德载物、明德弘道”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古人对自身道德修养及人与社会、自然普遍和谐的追求。“厚德载物、明德弘道”已积淀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并成为中华民族为人处世乃至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厚德载物、明德弘道”不仅关系个人的荣辱成败,更会形成整个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尺和思想基础,是经济社会行稳致远、持续发展的保障,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民族之魂,在中华文明所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显著特性中,“德”与“道”共同起到了日用而不觉的引导、鼓励、督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引述厚德载物、正心明道、怀德自重等典故,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用明德引领风尚”。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概括提炼和传承发展,也为推进“两个结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引和精神支撑,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精神、向上向善,锻造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勇气,涵养天下为公、大爱无疆的品德。
“厚德载物、明德弘道”塑造了中华文明宽厚博大、求真务实的精神风貌,故能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不断融合创新。自觉践行“厚德载物、明德弘道”,有助于培养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为塑造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个人事业成功与否,既取决于智力因素,也同样取决于德行等非智力因素。凡成大器者,皆有高度的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感恩心。欲立事,先立德,培养主体性人格不仅有益于完善自身德业,而且将引领自身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道路,即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把握德才辩证关系,是我们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党的二十大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其中,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才能在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顽强斗争;也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确实做到能力过硬、能干成事,才能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和弘扬“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文化传统,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形成社会良好风尚,我们必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明日》(2023年07月10日02版)
: 光明网-《光明日》
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
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明德”的四重价值意蕴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集中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思想元素中,其中就包括“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明德的现实重要性。
“明德”一词源远流长,从虞舜时的“舜重之以明德”“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历经夏朝“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商朝“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乃惟成汤……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到西周“丕显文武,克慎明德”“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时达到自觉,形成系统,逐渐具备了内涵丰富的价值意蕴。《尚书·君陈》云:“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意思是说,祭祀神的谷物不具有芳香,只有光明美好的德行才是真正的芳香。这说明,在西周时期,人们认为光明美好的道德本身具有崇高而重要的价值。而它的价值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司法活动、人格养成、人才教育等方面,有着充分的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闪耀着灿烂的价值光辉。
“勤用明德”的治世价值
《尚书·君陈》有言,“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就是说治世达到了最高的境界(“至治”),其浓郁的芬芳是会感动神灵的。而“至治”发出的能感动神灵的馨香源自何处呢?它并非源自祭神的黍稷,而是源自统治者的光明品德(“明德惟馨”)。《左传》描述周人的明德观云:“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这是对周时明德之治世价值的充分阐明和高度赞美。
中国古代对明德之治世价值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虞舜时代,但对明德价值的具体阐明,则是从西周初年才开始的。西周的政治家、思想家周公及其姬姓贵族中的执政者,总结了西周王朝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粗野到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治世经验,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重要思想,并把这些思想概括为“明德”观念,明确提出治世要“勤用明德”,认为这是周王朝治世的纲要,也是对虞舜、商汤等历史上明君治世智慧的继承和发展,要求西周的各级官员及贵族子弟传承这一治世智慧。被视为西周史诗的《诗经·大雅·皇矣》,叙述了周族祖先的开国史、壮大史,用“明德”赞颂古公亶父、王季、文王建国治世的功德。《尚书·周书》中《康诰》《梓材》《召诰》《多士》《君奭》《多方》《君陈》《文侯之命》诸篇都明确阐发了“明德”对于治世的重要意义。按照周公等人的阐发,“明德”治世观念的主要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敬天保民”,二是“修身律己”,三是“任贤使能”;“明德”治世的重要性在于“得天命”和“得民心”,其终极关怀就是享有天命、赢得民心、维持政权。
“明德慎罚”的司法价值
明德作为西周治世的核心,还包括一项具有独特性的价值内涵,就是“明德”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这集中体现在“明德慎罚”的观念中。
“明德慎罚”最早出自《尚书·周书》,见于《周书》中的《多方》和《康诰》。周公在三监之乱后,向各诸侯国发布诰令,首次阐明了“明德慎罚”观念。他表示,“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慎厥丽,乃劝;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意思是说,上天不把天命赐给众位诸侯,就是因为那时各国国君不能常常劝导人民,夏国的官员太不懂得保护和劝导人民,竟然都对人民施行暴虐,使得各项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因为各国邦君的选择,成汤代替夏桀做了君主,他慎施教令,是劝勉人;他惩罚罪人,也是劝勉人;从成汤到帝乙,没有人不宣明德教,慎施刑罚,也能够用来劝勉人;他们监禁、杀死重罪犯,也能够用来劝勉人;他们释放无罪的人,也能够用来劝勉人。在周公看来,从商汤以来的殷代明君,都是“明德慎罚”的奉行者,周人也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他要求各诸侯国的国君都要奉行“明德慎罚”的原则。
随后,当封康叔于卫时,周公对康叔发告诫之词,即《周书》中的《康诰》篇。其内容包括对殷商遗民的政策、对康叔的道德要求和治国的基本原则。特别突出地强调了“明德慎罚”。周公明确指出,“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意思是,伟大的先父文王,能够彰显仁德、慎用刑罚;不欺侮孤老、寡母,任用该任用的人,尊敬该尊敬的人,威慑该威慑的人,使百姓都明白他的德政,从而开始缔造了我们小小的华夏,扩大了我们原有的疆域以治理我们的西部领土。
虽然周公没有具体解释明德慎罚的含义,但从上引的两篇文告和《尚书·周书》所记西周的治国理念来看,所谓明德就是实行德政,关爱百姓生存;弘扬德教,引导百姓向善。所谓慎罚就是慎重使用刑罚,尽量减少刑罚,并把刑罚引导到劝人向善的宗旨上来。其实,“明德慎罚”就是通过把司法活动置于德治的范围之内,从而切实发挥明德对司法活动的指导意义。正如《左传》所解释的:“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明德,务崇之之谓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昭明德,而惩无礼也。”其后,儒家提出的“德主刑辅”“宽仁慎刑”等法理思想皆是对西周“明德慎罚”观念的发展。
“自昭明德”的人格价值
明德观念不但在治世、司法等政治领域有崇高的价值,而且对塑造理想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周易·晋卦·象传》对此有明确论述。晋卦的构成是上卦离,象征太阳、光明;下卦坤,象征大地。卦象是光明的太阳升到地面上。依据此卦象,《象辞》的阐发了其人格修养的意义:“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意思是光明出现在大地上,普照万物,所以称为晋卦。君子应该效法此卦之精神,使自己已有的光明德性,愈加显明。由此,“自昭明德”就成为君子修养的重要内容,君子人格的重要标志。
元初易学家俞琰说:“明德,君子固有之德也。自昭者,自有此德而自明之也。”他把“自昭”解释为“自明”,而把《象辞》中的“明德”释为“君子固有之德”,这其实是受了宋儒“人性本明”的影响。其实,《象辞》中这里说的“明德”,指的就是光明美好的品德。
《象辞》明德观念的新意在于,它指出了明德对于养成君子人格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对西周初年明德观念的重大发展。
“在明明德”的教育价值
对明德价值意蕴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就是《礼记·大学》篇。《大学》是战国时的一篇教育学著作。它通过总结概括“三纲领八条目”专门论述了如何教育培养人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把“明明德”作为首要纲领提出,要求在教育中弘扬、培养学生光明美好的品德。进而使学习者具有新的人格,达到至善完美的精神境界。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序论》云:“《大学》之道,明德以修己,新民以治人,人道备矣,而必申之曰‘止于至善’。不知止至善,则不定,不静,不安,而虑非所虑,未有能得者也。”
《大学》不但在首要纲领中提出了“明明德”,而且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中,把“平天下”的含义解释为“明明德于天下”。并在叙述中还引用了《尚书》中关于“明德”的论述:“《唐诰》曰:克明德”“《帝典》曰:克明峻德”。这就是说,所谓“平天下”,就是“明明德于天下”。由此,“明德”的意义就不仅如王夫之所云,是“修己”之事,而且还是“平天下”之事。
《大学》使明德观念进入教育领域,使西周初年的“明德”的价值意蕴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跃升。由于宋儒把《大学》从《礼记》中独立出来,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作为育人的基本教材,使“明德”和“明明德”观念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深入人心。宋以后流传的明德和明明德价值观念,主要是通过《大学》的普及化教育而形成的。今天我们知道明德、谈论明德也是受《大学》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历史演进和积淀,明德价值日渐向诸多社会领域辐射和渗透,被进一步文化化、精神化,逐步内化为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文化心理结构,至今仍能发挥强大的文化功能和精神动力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天发掘“明德”的价值意蕴、探索“明德”价值渊源的意义之所在。
(:赵馥洁,系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
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什么意思
2.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成语
3.明德惟馨什么意思打一个生肖
本文标题:明德惟馨什么意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