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肉是哪里的菜推荐文章1:东坡肉其实是白水煮肉?名人菜大多无据可查

  吃了这么多年东坡肉,都吃“错”了?这两天,一则号称“东坡肉就是白水煮肉”的文章,让很多吃货诧异不已。近日笔者向发现《东坡全集》的三苏祠研究人员核实得知,文章所指并不准确。研究人员解释,苏东坡在描述如何煮肉时提到了火候,并没有提到调料,可这并不代表东坡肉一定就是白水煮的。那么,东坡肉到底是怎么来的?杭帮菜专家何宏介绍,东坡肉其实并不是由苏东坡创造,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后人附会而来。据了解,类似的“名人菜”还有很多,实际上大多数都无据可查。


  网传


  东坡肉原是白水煮肉?


  近日,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的三苏祠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整修。与此同时,一批明清古籍也被重新整理。一本《东坡全集》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其中不仅证明了苏东坡是个不折不扣的美食家,做肉、酿酒、煮粥样样在行,同时,研究人员还首次公开了苏东坡做肉的古法,成为舆论焦点。很快,一篇题为《东坡肉原是白水煮肉》的文章热传网络,文章中称,“古法所介绍的东坡肉比较清淡,仅用白水慢炖猪肉,不像现在色香味俱全。”这在网上立即引发轩然大波。“几十年爱吃东坡肉,居然一直吃‘错’了?”类似的评价成为网络评论的主流。


  核实


  东坡只写了火候,没说要用白水煮


  东坡肉原是白水煮肉?对此,三苏祠的研究人员并不完全认可。“苏东坡对猪肉的做法,出现在《东坡全集》的《猪肉颂》中。”三苏祠研究部负责人徐丽昨天向记者介绍道。


  《猪肉颂》中是这样描述的:“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喫,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除了一些通假字,刻本上的《猪肉颂》与现在流传的版本基本相同,”徐丽说,“《猪肉颂》中主要介绍了烹制猪肉的火候,以及烹制猪肉的感受,没有说明调料的使用,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白水煮的。”


  那么,苏轼最初创制的东坡肉究竟是怎么做的?徐丽表示,由于时间久远,这些都已经无法考证。历史上,苏轼曾经历任多地地方官,有一种说法是:“‘东坡肉’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而在东坡肉创制的过程中,其做法和口味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这些都没有详细记载。


  考证


  东坡在世时,其实没有“东坡肉”


  对于东坡肉的来由,一种普遍被认可的说法是,苏轼二任杭州知州时,因疏浚西湖有功。大家抬酒担肉给他拜年,苏轼便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东坡肉”美名由此慢慢从杭州传遍全国。


  不过,浙江省浙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何宏告诉现代快记者,这个故事并不完全准确。他曾专门对东坡肉的做过学术性考证,最后发现,苏东坡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东坡肉的说法,只有东坡鱼。最早在史书中出现东坡肉,是在明朝。何宏推测,因为苏东坡很受后世的欢迎,联想到他对美食的热爱,以及他曾写过《炖肉歌》《猪肉颂》等,于是老百姓便将特定的一个肉菜附会为了“东坡肉”。至今,并没有证据证明苏东坡曾经做过“东坡肉”,甚至没有证据证明他曾经自己做过肉,他的几首和肉有关的诗歌,也有可能只是对别人的记录。


  探访


  南京餐厅做东坡肉的少,红烧肉的多


  现代快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经营江浙菜、杭帮菜的各大餐厅,很少有做东坡肉的。不过,红烧肉却是这些餐厅里颇具人气的招牌菜。南京德基广场楼上一家杭帮菜餐厅的厨师王师傅说,现在餐厅不做东坡肉,但是“招牌红烧肉”很受欢迎。“东坡肉和红烧肉看起来差不多,做法却完全不一样。东坡肉做法更加考究,需要大火收汁,汤汁要熬得很稠,然后把汁浇在肉上。”王师傅说,南京的餐馆现在的确很少有做东坡肉的。相比东坡肉而言,红烧肉的做法要简单一些,口味也更受大众欢迎。


  在南京做东坡肉的少数餐馆中,小厨娘淮扬菜馆是其中之一。小厨娘餐厅总厨丁文介绍,“做东坡肉要用到很多调料做底料,使用小火焖制,这样才能使香气入味,做到入口即化。”丁文介绍,这些年,东坡肉的基本烹饪方法从来没有变过,只有在口味和外形上少许有些改良。


  另一家经营东坡肉的餐馆的老板也表示,他们做了十几年的东坡肉,从始至终都是按照师父教的老方法做,从来没有听说过“东坡肉原来是白水煮肉”。


  地道的东坡肉,应该怎么做呢?


  A做法


  精于制作传统杭帮菜的“知味观·味庄”行政总厨盛钟飞表示,他们的东坡肉做法很传统:选取皮薄肉厚的五花肉,在沸水汆一下;将肉定型后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形;在砂锅最底下垫上竹篾,上面垫小葱、生姜,然后将肉皮朝下排列好,加入白糖、酱油和绍兴黄酒,放水没过肉;大火烧开后改中小火加盖密封闷两小时,一小时后开盖把油撇掉,之后再撇一两次油;两小时后肉已八成熟,此时将肉翻个,皮朝上,小火煨30分钟左右离火。


  B做法


  然而,香港知名美食家蔡澜所提倡的做法,则和杭帮菜的餐厅不太一样。蔡澜主张将五花肉皮朝上排放在陶钵内,加入冰糖、绍酒和酱油,不加水,隔水炖3-5个钟头。起锅捞去上层猪油,入冰箱冷藏一晚。第二天待猪油凝结后去掉,再回锅蒸。


  杭州的和香港的,谁更正宗?


  遵循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细节差异没有“对错之分”


  对于各地方不同的东坡肉烹饪法,蔡澜觉得并不奇怪,昨天他接受现代快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用拘泥最初的菜谱和做法,因为在流传中,各地衍生出了自己的做法,但追古溯源,还是源自苏东坡。”


  何宏也持相似的看法,他认为,在遵循基本标准的情况下,一些细节的差异,并没有“对错之分”。比如苏东坡待过的黄州、杭州、惠州等地,都有当地特色的东坡肉,但根据各地人的习惯,口味咸淡,各有不同。


  对于中国其他为数众多的“名人菜”,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些菜中的大部分,并不是名人创作,因此根本没有“原始菜谱”一说。还有一些和名人直接有关的菜品,因为年代久远,大多已经无法考证最初制法,只能由后人根据其精髓进行再创作。因此,做菜不用拘泥古法,在遵循古法精华的前提下,可以对菜品细节口味做出调整。


  找记者、求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料! 我要料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推荐文章2: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推荐文章3:天府旅游美食·舌尖上的非遗 | 东坡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7月20日,四川省“天府旅游美食”发布仪式上正式推出了100道全川最具代表性的省级天府旅游美食、10条“天府旅游美食线路”产品和809道市(州)级天府旅游美食。


  为此我们特推出【天府旅游美食·舌尖上的非遗】专栏,展示巴蜀饮食文化的无尽魅力和深厚内涵。


  六寸见方的肉块


  小火慢炖


  在时间的作用下


  用感情做出的东坡肉


  软糯而不腻


  咸鲜酱香,略带回甜


  唤醒了眉山人民儿时的记忆


  源起“回赠肉”


  出生在眉山,被贬至徐州


  抗洪筑堤保城池


  百姓感念苏轼的领导


  纷纷上府慰劳


  东坡特制“回馈肉”


  百姓齐称赞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 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高达二丈八尺,苏轼就是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欢欣鼓舞,他们感谢这位领导与徐州人民共命运,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脱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百姓。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


  色彩有诗意


  红得透亮


  色如玛瑙


  诗意盎然


  名副其实


  “东坡肉”又名红烧肉、滚肉、东坡焖肉,是四川眉山和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虽然各地做法各有不同,有的先煮后蒸,有的先煮后烧,有的干脆直接焖煮收汁,无论是哪种做法,最后烹调出来的成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红得透亮、色如玛瑙。


  东坡肉透亮的红色,和诗人苏东坡豪放的性格相呼应,只有这样的色彩才配得上诗人的性情,只有这样的色彩才能彰显诗人的品质,也只有这样的诗意才能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东坡肉”。


  色香味俱全


  东坡肉用猪肉炖制而成


  其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喜爱


  慢火,少水,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


  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


  入口香糯、肥而不腻


  色泽红亮、味醇汁浓


  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


  香浓料酒微醺了酱汁


  陶醉了苏东坡


  征服了各地人民


  人间有滋味


  东坡肉的原料:


  五花猪肉一方、葱、姜、花椒、盐、冰糖、菜油、绍酒、酱油。


  东坡肉的制作方法


  将猪肉刮洗干净,下沸水锅内煮约十分钟,除去血泡后捞起,晾干水汽。


  将冰糖炒成糖汁、姜拍散、葱切成段。


  用铝锅,下垫篾笆,将猪肉放入(猪皮向下),待猪皮烙成金黄色时取出。


  放酱油、葱姜、绍酒、花椒、盐、糖汁、冰糖,加汤(汤没过猪肉约二寸),在旺火上烧开,即改用微火。


  猪肉至七成熟时,翻面继续焖至耙烂,取出装入盘内;去掉锅内滋汁中的葱姜,收汁后淋在猪肉上即成。


  一刀下去,却不切透


  美好愿望蕴含其中


  家人天各一方


  但是心手相连


  眉山东坡肉


  甜味中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寓意着团团圆圆


  :浮生百事绘、观光客、十点觅食、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日食手册、佑易宣,部分资料网络,侵删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推荐文章4:老姜打卡杭帮菜丨东坡肉,全世界都急,只有它不急

  “老姜打卡杭帮菜”第二站,还是在杨公堤,知味观·味庄就在花木扶疏、林阴深处。这次的掌勺大厨是中国烹饪大师、味庄的行政总厨盛钟飞。东坡肉是一道“有酒有故事”的菜,它的名字来自杭州“老市长”苏东坡,用绍兴酒、土冰糖煨足两个小时。“火候足时他自美。”在这个全世界都催着你“快一点”的时代,它却教你“生活因为慢,而有了美感”。


  据说,每个大厨做东坡肉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盛钟飞喜欢放一把红枣,让肉香中带上果香。


  如果您也爱吃杭帮菜,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您对杭帮菜印象。同时进入潮新闻APP,在潮客频道,进入吃货圈,分享您的杭帮菜体验,我们还将从吃货圈分享读者中抽取8位,一起品尝这12道杭帮菜。


  :潮新闻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推荐文章5:舌尖上的浙菜——东坡肉

  东坡肉,又名滚肉、东坡焖肉,是眉山和江南地区特色传统名菜。东坡肉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且各地做法也有不同,有先煮后烧的,有先煮后蒸的,有直接焖煮收汁的。


  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东坡肉是哪里的菜推荐搜索词:

  

  1.苏东坡的东坡肉是哪里的菜

  

  2.东坡肉是哪儿的

  

  3.东坡肉怎么做好吃大全

  

本文标题:东坡肉是哪里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