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三帝顺口溜
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推荐文章1:十三韵新口诀
学习写作顺口溜,十三辙韵要学透,口决背熟是捷径,信手拈来像教授!人辰发花和油求,中东言前和怀来,灰堆江洋坡梭后,还有也斜和姑苏,遥条一七在后头!一个段子不换韵,然后里面加贯口,上下句子要流畅,创作水平才真牛。这是创作还不够,自编自练防咬口!今天说个绕口令,然后说几句顺口溜,哥挎瓜筐过坑口,跨过坑口过宽沟。光看宽沟瓜筐扣,瓜滚筐空哥怪沟,张王李赵遍地刘,走到哪里不用愁,哪儿也有好朋友,哪儿的朋友也管酒,喝完酒不让走,还要让我露一手,给大家说段顺口溜!铁不常用会生锈,水不常流会发臭。锣鼓不响它不响,钢琴常弹才出节奏!人不学习会落后,经常不用脑,思想会变得很守旧。所以说好的段子手,这些知识要学透!(十三韵浓缩一句话,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喜)
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推荐文章2:清朝十二帝都长什么样?真实画像暴露颜值,最帅的是谁?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
为了便于历史初学者快速了解清朝,笔者为大家梳理一下清朝十二帝的顺序、关系、基本情况、主要事迹等,并辅以真实画像。一口气读完,从此不再傻傻分不清楚。清朝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
基本情况:在位11年,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注:努尔哈赤的完整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本文均采用缩减版,下同。)
主要事迹:统一女真部落,创建后金政权。
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
基本情况:在位17年,庙号太宗,谥号文皇帝。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皇八子。
主要事迹:改国号为清,为清王朝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孝庄太后亲老公,宠幸海兰珠。
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基本情况:在位18年,年号顺治,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顺治帝是皇太极的皇九子。(注:清朝入关后,通常使用年号代指皇帝。)
主要事迹: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完成全国统一,宠幸董鄂妃。
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
基本情况:在位61年,创历史之最,年号康熙,庙号圣祖,谥号仁皇帝。康熙帝是顺治帝的皇三子。
主要事迹: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驱逐沙俄势力、平息蒙藏动乱,进一步强化了清王朝的稳定和统一,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清朝的第五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
基本情况:在位13年,年号雍正,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皇四子。
主要事迹:九子夺嫡的胜利者,秘密立储制度的创建者,清朝最勤勉的皇帝。
清朝的第六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
基本情况:在位60年,年号乾隆,庙号高宗,谥号纯皇帝。乾隆帝是雍正帝的皇四子。
主要事迹:中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89岁),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0年外加太上皇3年零四个月)
清朝的第七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年)
基本情况:在位25年,年号嘉庆,庙号仁宗,谥号睿皇帝。嘉庆帝是雍正帝的皇十五子。
主要事迹:扳倒和珅,清朝中衰的转折点。
清朝的第八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
基本情况:在位30年,年号道光,庙号宣宗,谥号成皇帝。道光帝是嘉庆帝的皇二子(嫡长子)。主要事迹:史上最节俭皇帝,在位期间爆发鸦片战争,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清朝的第九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
基本情况:在位11年,年号咸丰,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皇四子,慈禧太后的亲老公。
主要事迹:在位期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朝的第十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
基本情况:在位13年,年号同治,庙号穆宗,谥号毅皇帝。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次子悯郡王出生当日便夭折,未命名),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即我们通常说的慈禧太后。主要事迹:傀儡皇帝,实际掌权者为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兴办洋务运动,开创短暂的“同治中兴”。
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
基本情况:在位34年,年号光绪,庙号德宗,谥号景皇帝。同治帝绝嗣,光绪帝是同治帝的堂弟兼表弟,其父醇亲王奕譞是道光帝第七子。
主要事迹:傀儡皇帝,实际掌权者为慈禧太后,在位期间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后期推行“戊戌变法”失败,最终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死于砒霜中毒,慈禧太后是真凶最大嫌疑人。
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
基本情况:在位3年,年号宣统,亡国之君无庙号、无谥号。光绪帝绝嗣,溥仪是光绪帝的亲侄子,其父爱新觉罗·载沣是光绪皇帝的同父异母弟。
主要事迹:末代皇帝,颁布《清帝退位诏书》。
关于清朝皇帝的顺序,有一个顺口溜: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十二帝,宣统最后很悲伤。
参考资料:《清史稿》
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推荐文章3:远大前程十三太保顺口溜是什么? 十三太保是什么意思都是好人吗
[-海峡网]
远大前程十三太保顺口溜
《远大前程》中,十三太保顺口溜是:“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无敌手;乞丐教头纳三少,车夫师爷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无常龙虎豹!”
电视剧《远大前程》再叙上海滩故事,20年代的上海滩,江湖风起云涌,其中十三太保个个都是传奇。
1921,军阀割据、声色犬马,每个人都想上位,每个人都要求生。陈思诚饰演的小人物洪三元与袁弘饰演的同乡兄弟齐林,为了远大前程来到上海。
可以说,过去许多上海滩剧的大上海,是一个戏剧的背景板,是“死”的。而《远大前程》特意选择时代变革的风云聚散的这个大上海,是“活”的。
以陈思诚为首的小人物,以杜志国为首的商界政要,以三大亨为首的黑道势力以及各路龙蛇,都在上海这片土地浴血奋战各出奇谋。
除了三大传奇大亨,上海滩还有诸多“三教九流”。
上海滩流传着一句话:“南小杜,北老九,十三太保无敌手;乞丐教头纳三少,车夫师爷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无常龙虎豹!”
远大前程十三太保是什么意思
上海十三太保是乞丐,教头,纳三少,车夫,师爷,小阿俏,瞎子,酒鬼,黑白无常,龙虎豹。
史上最好的三大亨演绎,倪大红的黄金荣让我想起解放后扫大街的那张照片,骨子里说不清道不明的义气;刘奕君的张啸林有点太外放,但是狂的自然;至于杜月笙简直就是本人穿越来的。前两集把世界观都铺开来了,主线还是小人物因为一件事情卷入大上海滩套路的抉择故事,只不过这回电影式故事搬到了电视剧,小人物闯入英法两租界的大佬博弈,三大亨搞事情是一条线,富大龙的严华又是一条线,十三太保设定也出来了。这部剧人设是致敬韦小宝的,表演是致敬周星驰的,效果是灾难性的,陈思诚演技还是太浮夸了,虽然的确有才。
洪三元,本是一个欢脱幽默的普通青年。由于家乡遭受劫难,他携母亲和好友齐林,来到上海投奔严华。然而看起来繁华迷人的上海滩,却四处充斥着危险。他曾多次身陷险境。好在他的机敏和果断,让自己一次次化险为夷。他和无数青年人一样,梦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也一直努力向远大前程奔跑着。
齐林,是洪三元的好友。与洪三元一起来到上海奋斗时,他充当了一个得力助手的角色。两个人并肩作战,共同面对艰难险阻。而最后在严华和共产党员李新力的带领下,他与洪三元一起加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坚定了共产党领导的道路才是远大前程。
严华是洪三元的好友。原本是上海一名本本分分的码头工人。在洪三元初到上海时,他曾尽心尽力的替好友安顿。而他本身是个不畏惧强权的正直之人。一次遇险后,他被共产党人李新力所救。后被共产党崇高的精神信仰所吸引,毅然加入组织。
最后洪三元更是为了护送他离开上海,放弃了辛苦奋斗而来的好生活。于梦竹是上海滩首富之女,出身名门。林依依外号“一爷”,是上海滩非著名社团扛把子。霍天洪、张万霖、陆昱晟等人,是分割上海滩势力的三大亨。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坚守,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推荐文章4:
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推荐文章5:唐朝皇帝速记歌诀----连分期都做好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近期,电视剧《唐朝诡事录》正在热播,让大唐这个朝代的热度再次上升。大唐在中国历史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盛世的代表作之一,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有唐一朝总共有多少皇帝呢?先后次序是怎样的呢?如果熟悉这些,当我们看历史剧时就会有更加清晰的时代背景概念。《唐朝诡事录》交代故事发生在“景云”年间,这就是唐睿宗第二次登基之后使用的年号,也就是间接说明故事发生在神龙革命光复大唐之后不久,唐睿宗第二次当皇帝的短短三年内。
唐朝是个伟大的朝代,我前期整理了宋、明、清三朝皇帝的记忆歌诀,也早就想整理唐朝皇帝记忆歌诀,然而琢磨了很久,没弄出什么头绪。反而是近期在关注文学史中的唐代分期时,获得了一些灵感。
唐朝,除了常常被忽略的少帝李重茂,一般认为共有23位皇帝。当然,这23位皇帝之中,也出现了其他朝代少有的一幕,就是中宗和睿宗两兄弟都曾经两次登基,所以此二人在23帝中各占了2个席位。唐朝的皇帝可以按照以下的六句四字歌诀来记忆,这样,区区24字就可以帮我们记下这伟大朝代的23位帝王及其次序:
祖宗高武,中睿玄肃。--初唐和盛唐代德顺宪,穆敬文武。--中唐宣懿僖昭,朱替哀柷。--晚唐上述歌诀之中,除了最后一个亡国之君李柷使用谥号“哀帝”(这也是末代皇帝常常被冠以的谥号)外,其他皇帝(武则天又是一个例外)都使用庙号,依旧遵从唐宋帝王一般以庙号称呼的习惯。
接下来,将对歌诀逐句进行一些解释,用以帮助记忆和理解。
1.祖宗高武。祖--指高祖李渊(其他朝代一般以太祖称呼,而唐朝称高祖);宗--指太宗李世民;高--指高宗李治;武--此处指武则天,后续还会出现一次“武”字,因此要记住紧接着高宗的“武”指武则天,武则天是女皇,神龙革命李氏复位后,武则天以皇后终,故无庙号。
2.中睿玄肃。中--中宗李显,睿--睿宗李旦,玄--玄宗李隆基,肃--肃宗李亨。其实李显、李旦这亲哥俩在武则天登基之前都已经临朝,但时间都不长就都退位了,一个被废为王,一个被降为皇嗣,而且此一阶段二人即使在位期间,实权也是由武则天把持,因此在表述的时候,侧重于他们实际掌权的阶段,把中宗、睿宗放在武则天之后表述,不再赘述他俩在武后临朝之前当皇帝的经历,特别在此说明一下。而历史上常常被忽略的少帝李重茂就是发生在中宗、睿宗第二次登基的间隙之中,中宗被韦后毒死,韦后为控制政权,立中宗之子李重茂为帝,其堂兄李隆基旋即发动唐隆政变,李重茂让位给叔叔李旦,睿宗遂二次登极。
玄宗李隆基因为唐隆革命的高光时刻,不久就得到了睿宗禅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皇帝。他和杨贵妃的故事天下皆知,就不用多说了,开元盛世就是在他统治时期,可是盛极而衰,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期间,玄宗西逃,太子李亨被拥立上位,是为肃宗,玄宗退位变成太上皇。
1、2两句8位帝王刚好代表了文学史分期概念上的初唐和盛唐。
3.代德顺宪。代--代宗李豫(可别和南唐后主李煜搞混了);德--德宗李适;顺--顺宗李诵;宪--宪宗李纯。他们在位期间,藩镇格局成为尾大不掉的问题,中央和藩镇博弈,帝王削藩、军阀强藩的戏码不断上演。代宗、德宗统治期间,藩镇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常常作乱,而中央却无法平乱,为了赢得喘息空间,德宗甚至向藩镇做出了妥协。顺宗和宪宗在削藩方面都曾取得一些成就,使得国家的经济社会状况有所好转,但都是好景不长。顺宗推动了‘’永贞革新”,刘禹锡、柳宗元等人都参与其中,但最终这项改革宣告失败,身体和精神都不济的顺宗赶紧禅位给太子李纯。这就是宪宗李纯,这位可是号称“小太宗”的,在乏善可陈的中唐,实现了一段“元和”中兴,大诗人白居易诗文中经常出现的“元和某年”的字眼,他就是这个时代的光彩人物。
4.穆敬文武。穆--穆宗李恒,敬--敬宗李湛,文--文宗李昂,武--武宗李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初唐盛唐和中唐,除了武则天登基造成中、睿二宗是兄弟相继登乘大宝外,其他都是父子相继,代际传承很规律,但到了穆宗之后,宦官专权日盛,代际传承开始紊乱,敬、文、武三宗是同辈兄弟关系,而且是亲兄弟,相继被扶持上位,大多数都是太监从中把持朝政。三兄弟中,文宗在位时间相对较长,但作为并不多。此处是“武”字第二次出现,但这里表示武宗李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没什么人知晓,倒是佛教界人士对他印象会很深刻,因为对佛教构成毁灭性破坏的“三武一宗”之中,武宗李炎是其中一“武”。“会昌法难”就发生在他统治期间。
3、4两句8位帝王刚好代表了文学史分期概念上的中唐。之后,唐朝就进入垃圾时间了。
5.宣懿僖昭。宣--宣宗李忱,懿--懿宗李漼,僖--僖宗李儇(读xuan,1声),昭--昭宗李晔。敬、文、武三兄弟轮流坐庄后,又把皇位交到了叔叔辈的宣宗李忱手里,重新开始新一轮父死子继。黄巢之乱发生和平定都在僖宗在位期间,虽然最终平叛成功,但唐朝摇摇欲坠之势已经不可挽回。而僖宗、昭宗又是兄弟关系,往往一个王朝到了最后,继承人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所以呢,穆宗、宣宗是同辈,敬、文、武和懿宗又都是同辈,僖宗、昭宗也是同辈。
6.朱替哀柷。这句最简单,直接明了,还没耽误了押韵,朱温最终通过哀帝李柷完成了篡位。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就是哀帝,亡国之君,无人为他建庙,因此只有谥号没有庙号。朱温篡唐,杀了昭宗李晔,然后立他13岁的儿子李柷为傀儡皇帝,便于控制,4年后,李柷被迫禅位于朱温,后被朱温毒死。从此,朱温的后梁彻底埋葬了大唐。
5、6两句就是代表了晚唐,顺带交代了一下朱温代唐的结局,也是更加闭环完整的结尾。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推荐搜索词:
1.清朝十三帝顺口溜的背景和更多顺口溜
2.清朝十三帝顺口溜大全
3.清朝十三帝顺口溜慈喜
本文标题:清朝十三帝顺口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