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推荐文章1:大年初一民俗知多少 欢天喜地拜大年
中国天气网讯 正月初一,是农历正月的第一天,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在这一天,拜年、拜神、放“开门炮仗”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1、拜年
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亲朋好友、邻里间互相祝贺新春,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大年初一早晨,晚辈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在家中给长辈拜完年后,再向左右邻居、亲朋好友相互登门拜年,说吉祥话。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视频拜年、电子红包拜年等。
2、放“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在劈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拜神
大年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人民这天会去庙里烧香祈福,祈求新的一年顺利平安。
4、不杀生、不扫除
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开始,因此,过年期间“禁忌”就特别多,俗称“年禁”。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也不能打碎家中用品,会有破财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岁(碎碎)平安”。
: 中国天气网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推荐文章2:初七是“人日”,这些有趣习俗你都知道吗?
:河南广播电视台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阴历正月初七也被称为“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为啥称为“人日”?
传说中,女娲在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正月初七是女娲创世神话的“人日”,也就是人类的诞辰日。
古代传统认为,正月初七作为人的生日,人应该好好待在家里,因此,人日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一家人在家团聚,而远方归家的游子要过了“人日”才能离家。
古代人的有趣习俗你都知道哪些?
占卜吉祥——根据气象判断吉凶,以卜人类的繁衍。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据《北齐书·魏收传》记载,南北朝时期,正月初七要把人像贴在帐子上,据说可保家人平安。
家长不能教训孩子——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年满16岁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
吃饺子——人日这天,临清、济南等地忌讳妇女做针线。单县早晨吃饺子,现包现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点灯,据说是让老鼠娶媳妇,不要危害百姓。淄川在这天吃小豆腐,象征吃老鼠脑。
顶八卦——在北方,小朋友们还可以头顶八卦来测试耐心,期盼吉祥。这不仅是游戏,更是一种祈求人丁兴旺的吉祥物哦!
戴人胜——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人日节时,汉族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
捞鱼生——在南方,人们有“捞鱼生”的习俗。大家围坐在一起,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挥动筷子捞动,嘴里还喊着“捞啊!捞啊!发啊!发啊!”,真是又热闹又吉祥!
摊煎饼——民间还会吃春饼卷“盒子菜”,并在庭院摊煎饼,真是又美味又有仪式感!
登高——正月初七的另外一个习俗就是登高,人日登高与重阳登高的消极避祸的观念不同,人日登高更具有积极祝颂祈福的内容。
土地庙送灯——人们还会去土地庙送灯,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无子的人家还可以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吃面条——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吃面条来庆祝。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让我们都长命百岁!
称体重——有的地方还会在这一天称体重,男女老少都要用镑称称量体重,关心一下我们的身体情况。看来,古人也是很注重健康的呢!
祀神保平安——古代的人们还会在这一天举办祀神保平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平安。
吃七宝羹——最后压轴的当然是“七宝羹”啦!用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寓意着来年大丰收!不同地方的蔬菜还不一样呢,真是又美味又有寓意!
综合自网络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推荐文章3:多彩年俗闹新春 | 正月初一扭一扭 龙狮献瑞祈丰年
在古锣的伴奏下,龙狮同舞。尹忠 摄影
舞龙舞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是为了祈求降雨而进行的仪式。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尊贵和勇猛,是权力和富饶的象征。舞龙活动旨在驱散邪恶,带来好运和福气。狮子则被视为百兽之王,具有辟邪的作用,舞狮活动通常在节日和庆典中进行,带来喜庆和祝福。
如今,舞龙舞狮不仅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们承载着驱邪镇恶、祈求平安和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龙狮队伍首先到体育中心集中,举行接龙、祭龙、点睛、披红仪式。尹忠 摄影
热情的群众燃放鞭炮接龙,鞭炮放的越响,越多,龙也就舞的越欢。尹忠 摄影
舞龙是体力活,一般都是身强力壮的男人参入,但洪江的巾帼不让须眉,一条女龙舞了过来,群众纷纷围上去,钻龙,摸龙祈福。尹忠 摄影
板凳龙和蓝龙会师表演,精彩纷呈。尹忠 摄影
非遗草龙在洪江被尊为“正龙”,用糯米稻草扎成,一般由小孩舞动。尹忠 摄影
龙狮表演龙不离狮。尹忠 摄影
大家争先恐后地抚摸狮子祈福,一个娃娃骑在爸爸的头上举起两只手臂抚摸狮头。尹忠 摄影
女子们手拿中国结向市民拜年。尹忠 摄影
巡街完毕后,龙灯队走街串巷继续给市民拜年。尹忠 摄影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推荐文章4:【网络中国节·春节】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推荐文章5:春节年俗趣谈:正月初一是“鸡日”?为何要吃五辛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上官云)“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这是丰子恺在《过年》中,描述的一幅团圆景象。
“年初一”指的就是正月初一,也是如今的“春节”。这一天,晚辈们要给长辈拜年,准备茶点款待客人,迎接新年和春天。
资料图:春节将至,北京民众选购年画。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
历史悠久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重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了年三十,正月初一接踵而至。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春节”。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相当悠久,而且,旧日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开始,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才算结束,日子过得不紧不慢。
“由于出现的时间很早,春节相关庆祝活动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就有。”民俗学者王娟说,只不过最初活动时间不太固定,一直到汉代有了规范的历法,这个日期才确定下来。
在农耕社会,过年堪称一年中难得的团聚、休闲时光。过年或者说过春节更像一个持续的过程,在除夕、正月初一达到高潮。从初一开始到初七,每一天都有讲究以及相对应的一些习俗。
正月初一是“鸡日”
正月初一,在整个新年年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资料图:图为商铺挂满了带有浓浓年味的年货。 黄河 摄
传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女娲在前六天的时间造了鸡、狗、猪、羊、牛、马,在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也就是说,正月初一又为“鸡日”,古人特别重视鸡,称其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晓,是信德。
还有传说称“天鸡吃鬼”,在这一天,人们会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最早鸡的造型是刻在门上的,后来又衍生出剪纸、年画等形式:公鸡口中都叼着“五毒”,即蝎子、蜥蜴等,表示驱邪辟邪之意。
拜年敬长辈 准备茶点款待客人
吃过年夜饭,也接回了灶王爷,踩着一地鞭炮纸屑残渣,正月初一照例是要去给各家各户的亲戚长辈们“拜年”。人们穿起新衣,预备好茶点糖果,款待客人。
资料图:各种造型的“鼠”年花灯。 泱波 摄
这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说着祝愿身体健康一类的吉祥话。长辈呢,也要给晚辈发点压岁钱,皆大欢喜。
之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会互相登门拜年或聚会畅饮。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春节期间,熟识的人在路上遇见了,要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等等,或者简简单单来上一句“过年好”,话虽不多,却浸透了过年的喜庆劲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微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等。
为啥这一天不准“动扫帚”?
春节时,古代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明朝大画家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上面提到的“名刺”以及“名谒”,很有点后来“贺年卡”的意思,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时至今日仍然颇受欢迎。
另外,相传正月初一是扫帚的生日,所以这一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把好运统统扫光。假如非得扫地不可,得从外头往屋里扫,便不会“破财”。
同理,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人们便在大年夜把家里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再准备好一个大桶盛废水。
今天看来,那些禁忌自然带上了些许迷信色彩,但就实际生活而言,也有另外一种含义:希望人们少操劳、过年时多休息。
饺子之外,正月初一还有这些吃食
饺子是春节期间的必备美食。这之外,古代还讲究吃鸡蛋、五辛盘。晋?周处《风土记》云:“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炼形。又晨啖五辛菜,以助发五藏气。”
资料图:饺子摆出了一条鱼的造型。 王以照 摄
五辛盘所放的蔬菜,各地并不完全一样。一般含有葱、韭菜等五种味道辛辣的蔬菜,也有的地方会放香菜、春菜等,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寓意。但总的来说,“辛”谐音“新”,表示迎新之意。
从中医角度讲,吃点有辣味的菜,也是对身体的调节:整个冬天浊气都堆积在体内,古人认为,吃些辛辣的采药东西有利于释放那些浊气,而且新年伊始要吃“新”东西,呼应即将到来的春天。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意义。绵延至今,年俗早就成了一种无须解释的文化,融入人们的血脉。即便背井离乡多年,同样魂牵梦萦。(完)
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推荐搜索词:
1.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
2.正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它的风俗是什么
3.农历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本文标题:正月初一是什么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