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仍在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点名要见罗青长
前言
图 | 周恩来
1975年的冬天感觉比往年的冬天要更加寒冷,周恩来的生命之火也越来越弱。
进入到12月以后,周恩来已经没办法进食,持续昏迷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虽然不愿意相信这个沉痛的事实,但医疗小组的专家们不得不承认周恩来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长期追随,共事半生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罗青长就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多年来的共同奋斗,让罗青长与周恩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32年,罗青长凭借着一腔热血加入了革命大家庭,并积极参加革命工作。
罗青长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在参与学生和农民运动的同时一直坚持学习,直到长征前夕。
1934年,罗青长加入红军,次年他便告别故乡四川苍溪,跟随所在队伍开始长征。
在长征路上,长时间的高强度行军让罗青长疲惫不堪,经常走着走着就睡着了。
由于实在是太累了,在一次草地休息后,罗青长就迷迷糊糊出发了。等走了很长时间以后,他才发现枪忘记拿了。
罗青长顿时被吓出一身冷汗,正要赶回去去找,突然看到他的指导员傅崇碧帮他扛着枪。
马上傅崇碧走到罗青长身边,严肃而又亲切地对他说:“你这个当兵的,怎么能把枪给丢了呢?”
当时的罗青长是又感激又羞愧,就算是几十年后,他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是说:“这件事让他终生难忘!”
后来,这件事确实让罗青长记在了心里,不敢忘,也没有再出现这种马虎的问题了。
从1938年开始,罗青长正式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从事地下工作。
图 | 周恩来
从训练班毕业不久后,罗青长就打入敌人的内部,明面上成了国民党军官身边的工作人员,实际是我党的一名情工作人员。
罗青长主要负责我党在西安的情工作,时刻向中央汇西安的部队情况,为保卫党中央及毛主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工作。
虽然在敌后的工作总是充满着惊险,随时都要面临被捕的危险,但罗青长依然坚守在情战线上。
几年后,罗青长结束潜伏工作,回到延安。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情工作越来越重要。
罗青长勤于思考,再加上之前潜伏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敌人的情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那时,他被称作“活档案”,几乎每天都向周恩来汇敌人部队调动方面的情。谈起工作,罗青长对敌人的军官们的喜好,资料都十分了解,对我党的情系统更是了如指掌。
罗青长的优秀表现,让周恩来甚是欣赏。
1947年,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纵队离开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旅途。而罗青长就属于中央纵队中的一员。
图 | 罗青长和夫人
当时敌我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胡宗南的部队有着20多万人,而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带领的中央纵队仅有800人左右,而且其中仅有一半的人是警卫部队。
最终,面对多于己方几百倍敌人的围追堵截,这支不足千人的队伍还是安全地达到了陕北,这与罗青长为代表情工作是分不开的。
这期间,罗青长一直跟随在毛主席、周恩来的身边,时刻与他们讨论情工作。毛主席等中央领导非常肯定罗青长的作用,尤其是周恩来对罗青长更是高度赞扬。
就连徐向前也评价过罗青长,说:“罗青长是我国情侦察工作战线上的无名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罗青长依然选择奋斗在情战线上,多次立功,保卫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安全。
他先是侦破了凶险的湘江案,而后又参与破获了针对周恩来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几十年的奋斗,让罗青长亲身见证了情工作的发展壮大,也收获了周恩来的信任及友谊。
心系祖国统一,点名见罗青长1952年,罗青长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始参与对台工作,这又进一步拉近了周恩来与罗青长的关系。
后来,罗青长也成为很早知道周恩来病情的人,也成为周恩来生前见的最后一个中央部门的负责人。
图 | 周恩来与邓颖超
1972年5月,周恩来在一次身体常规的检查中发现患了癌症。
有次周恩来召集罗青长等人在人民大会堂开会时,罗青长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邓颖超打来了。
邓颖超说:“你不知道,总理的尿里有血,你们开会尽量不要太晚。这件事特请你保密,不要告诉别人。”
就这样,罗青长知道了周恩来得病的消息,让他心如刀绞,但为了让周恩来能早点休息,他只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努力把会开完。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特殊时期中数不清的磨难,让周恩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他不得不离开居住20多年的西花厅,进入医院治疗。
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周恩来十分清楚。正是因为清楚,他才会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忍心浪费时间。
图 | 周恩来
据有关资料显示,周恩来在医院大大小小的手术经历了14次,每一次都深受折磨。但他仍同中央有关领导谈话223次,会见外宾63次,开会47次。
周恩来只是想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尽自己的所能,让人民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
有人心疼地劝他暂时放下工作,好好治疗时,周恩来说:“人民既然把我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我就得努力去完成这个历史任务。”
病床上,病魔折磨着他的时候,他会虚弱地吟唱《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那庄严的旋律表现出的是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正是这坚定的信念,让他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
图 | 毛主席与周恩来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75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晚上,病重的周恩来离开医院前来参加会议。
深受病痛折磨的周恩来明显消瘦了,也更老了,但他的眼睛依然有神。他还是穿着灰色的中山装,佩戴着那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
在大家的掌声中,周恩来起身,有力地作《政府工作告》,这也是周恩来的生命中最后的一次政府工作告。
在这份告中,周恩来再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
周恩来提到,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构想: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向世界前列。
同时周恩来表示,国务院将根据这两步制定长远规划及近期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各部门还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这个工作中来,积极讨论,积极制定自己的计划,争取早日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随着周恩来的声音,人民大会堂的代表们以掌声及激动的心情来响应周恩来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号召。
实现四个现代化,让国家早日富强,人民早日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周恩来的心愿,更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在这次会议期间,周恩来还参加了天津代表团的小组讨论。期间他提到了自己的病情:“我已经得了癌症,工作的时间以后也不会太长了,这也是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在我在医院里同疾病作斗争,在可能的情况下,我还要继续和大家一起奋斗,共同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实现四个现代化,也是周恩来对全国人民最重要的嘱托。
图 | 周恩来开会
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是周恩来长期萦绕在心里的愿望。对于祖国的统一,他是很有信心的,他说:“如果我们这辈子看不到祖国的统一,我们的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总会看到的。”
1975年9月,病重之中的周恩来看到了一份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文件,他马上就做出了批示:
请罗青长、家栋对蔡省三的4篇评论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好找王昆仑、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两字模糊)。周恩来,九月四日,托、托、托、托。
这也是周恩来关于祖国统一问题批示的最后一份文件。文字末尾的4个“托”字,不仅是他想要实现祖国统一的殷切期盼,更是他对负责这方面工作人员的嘱托,对全国人民的嘱托。
在同月的这场大型手术中,医疗专家们发现周恩来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全身各处,无法医治了。
当时中央还是指示医疗小组要努力为周恩来医治,尽量为周恩来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在后面的几个月里,周恩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但是他的脑子却十分清楚,还在努力思考着、想着国家的大事,想着还有没有问题要交代。
1975年12月的一天,周恩来再一次从昏迷中醒来。医疗小组的人赶紧走到周恩来病床前,小声问:“总理,您想要喝水吗?”
周恩来摇摇头,没有说话。
工作人员继续问:“总理,您身体是有哪里不舒服吗?”
周恩来还是摇摇头,然后吃力地说:“我要见罗部长。”
工作人员问:“是罗青长同志吗?”
周恩来点了点头,眼中也有了一些喜色。
图 | 周恩来与邓颖超
同时,在中南海的西花厅内,邓颖超接到了一通电话:“总理想见罗部长。”敏锐的邓颖超马上意识到周恩来一定有重要的事情想要对罗青长说。
北京的早上,天还没有完全亮,罗青长就收到了周恩来想要见他的消息,只是在等批准。
从周恩来住院后,罗青长就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周恩来。因为如果只是探视,是不会被批准的。
他非常担心周恩来的身体,但是心里还存在一丝的希望,他想着周恩来都能见人了,身体肯定就有所好转了。
邓小平得到周恩来想要见罗青长的告以后,果断地说:“总理都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想见谁就见谁。”
得到肯定的消息后,罗青长就抓紧前往医院见周恩来,路途中他的耳边一直想着邓颖超的叮嘱:“总理的病很严重,你一定要有思想准备,见了一定不要太难过了,一定要克制。”
邓颖超的叮嘱,打破了他心中的希望,只得接受周恩来身体状况非常严重的事实。
虽然罗青长有思想准备,但是在见到周恩来的那一刻,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罗青长看着周恩来那虚弱的面容,消瘦的身体,很是难受,赶紧走到病床前问候。
这时的周恩来正发着高烧,身体十分虚弱。看到罗青长来了以后,他先是紧紧握住了罗青长的手不放,而后强忍着病痛说:“青长同志,我没想到我这一病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今天能见到你······”
听到这里,罗青长很想哭,但是想到邓颖超的叮嘱,他还是忍着,连声说:“全国人民都关心您呢,希望您早日康复。”
周恩来点了点头,随后就和罗青长说起了关于祖国的统一大业。说着说着,周恩来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睛也睁不开了。
罗青长就劝周恩来休息,可是他还是努力睁开眼睛,喝了一点水,继续说,直到病魔彻底把他打败。
然而,他还是对罗青长说:“我休息十分钟,你先等等。”
听到这里,罗青长忍不住了,他背过脸去,泪如雨下······
图 | 周恩来
在这里,他想到了和周恩来在一起的很多往事,想到了当年一起奋战在地下工作中,想到了转战陕北,想到了他自从负责对台工作以来,周恩来的多次嘱托······然而,他记得最清楚也是周恩来说的最多次就是:“如果祖国将来统一了,一定不要忘记台湾那些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
为了周恩来能好好休息,罗青长只得在病床旁等着,直到周恩来再次醒来,却发现他的神志已经不是很清楚了。
为了不耽误周恩来的治疗,罗青长只得向周恩来告别。
只是他没想到,他这一离开,竟然成了永别。
图 | 周恩来
1976年1月5日,医疗小组的专家们给周恩来做了最后的手术。
这次手术后,周恩来陷入了长时间的昏迷,直到1月7日深夜,周恩来才醒过来。
他看了一眼吴阶平后,说自己没事,让他去照顾别人,随后他又陷入了昏迷。
1月8日凌晨,周恩来的脉搏越来越弱,医疗小组的人竭尽全力抢救。直到8日上午,周恩来的心电图波幅变小,逐渐变成了一条直线。
尽管如此,他们也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在继续努力抢救10多分钟后,才选择停止抢救。
这一刻发生在1月8日上午,时针指向9点57分。
不忘总理的嘱托,为祖国大业奔走这一天,罗青长收到了他最不愿意收到的消息,此后几天,罗青长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
后来,罗青长被任命为周恩来治丧办公室的副主任,他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努力去办好周恩来的丧事。
在特殊时期下,罗青长努力安排更多敬爱周恩来的人参加悼念。
图 | 悼念周恩来
1976年1月11日下午,灵车开过了十里长街,将周恩来的遗体送到了八宝山火化。罗青长也在其中,他说:“我要送总理最后一程。”
图 | 十里长街送总理
1月15日晚上,罗青长、周恩来的卫士等人坐上了中央安排的飞机,按照周恩来的遗愿,将骨灰洒向了祖国的河山。
据罗青长回忆,周恩来的骨灰撒放地点,很有象征意义。
第一个是长城上空,因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二个地点是北京密云水库,这是周恩来与人民一起参加劳动的地方。
第三个地点是海河,这是周恩来参与革命的发祥地。
第四个地点是黄河入海口,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她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最终又无私地汇聚到浩瀚的大海,而周恩来也跟随着黄河水走向了世界,走向了他所珍爱的人民,走向了他所牵挂的海岛······
罗青长一边哭泣,一边撒出骨灰。面对革命的腥风血雨,罗青长没有流泪,但是周恩来去世的那些天,却是他一生中流泪最多的日子。
图 | 晚年罗青长
罗青长没有忘记,也不敢忘记周恩来的嘱托。他知道,周恩来直到生命的最后,仍在挂念着祖国的统一大业。
他时刻关心着那些在海峡另一个岸上的朋友,关心他们的身体,也在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奔走······
本文标题:75年周恩来从昏迷中醒来,仍在关心祖国统一大业,点名要见罗青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