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中成药
半夏厚朴汤中成药推荐文章1:
半夏厚朴汤中成药推荐文章2:痰+气=病!半夏厚朴汤,消痰、顺气,一张能治病的方子,请收藏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半夏厚朴汤治病的故事。
半夏厚朴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基本构成就是: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所有这些,水煎服。
它能干啥呢?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半夏厚朴汤的方歌也好听,就是“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聚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这个方子,到底是怎么治病的呢?它能治什么病?
现在,你啥都别想,先听我把下面这个故事讲完。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龄不大,才43岁。
这人怎么回事呢?就是最近这几天,只要身边人声嘈杂,或者家里关上门窗,他就受不了,感觉到心悸、胸闷、胸口发憋,咽喉部位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呼吸特别困难。
呼吸困难,他就想挣扎。这一挣扎,就不停喘促,喉咙里头有痰声,咕噜咕噜直响。患者随即就会昏迷。
你说这病,吓人不?
即便是不关门窗,身边没人,他也显得愁郁焦虑、十分惶恐,动不动就说自己要窒息了,胸闷气急,眩晕欲呕。他难受啊,就免不了呻吟。
这是怎么回事呢?几经辗转,家里人决定,请中医来诊。
刻诊,见患者躺在床上,愁容满面,目光中透着呆滞和疑虑。脉象沉滑,苔白腻。
医家就问,如今这个样子,到底是怎么搞的呀?
家里人就说,这个患者啊,本来就小心眼儿,心事重,凡事久久放不下。
发病之初,他因为琐事和人发生口角,暴怒不已,随后几天不吃不喝,沉默寡言,总说自己胸闷,痰特别多。就这样,毛病一点一点做成了。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心中有数了,就提笔写了一张方子。什么呢?就是前面提到的半夏厚朴汤,加上香附和郁金,枳实、远志。
结果如何?患者水煎服15剂以后,感觉到喉头异物感和胸闷憋胀感减轻,焦虑和愁苦似乎也缓解了不少,脸上表情看似有了一些平静和轻松。
接着,原方基本不变,又稍作加减,继续投用35剂。
最终,患者焦虑愁苦之感消失,不再喘促,也没有呼吸困难之感。但是,喉部还是有一点痰多,略微胸闷,睡眠稍差。这时候,原方改为六君子加上酸枣仁善后。
这里头是怎么一番道理呢?
我跟你讲,这个患者,属于痰凝和气滞两者合二为一,引发疾病。简单写成一个公式,就是“痰+气=病”。
怎么理解它呢?
你看,这个患者,脉象滑,苔白腻,这说明有痰湿,对吧?平时呢,他感觉到咽喉部位有异物感。病情严重的时候,痰声漉漉,喉头窒息憋闷。
这一看,还是有痰的,对吧?哪怕是它和人口角,发病最初,他也是以痰多为主要表现。
可见,这个患者的身体里,有大量的痰湿浊邪。
那么,这个痰,哪儿来的?这就得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这就是气滞。
你看,患者平时,就是一个心思细腻、心态不算宽阔的人。到后来,发病了,他渐渐感觉胸闷,心口发憋,呼吸困难。
这一看就知道,这是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所以他才有这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看他什么时候重度发作?
就是关上门窗和身边人多嘈杂的时候。这些,对别人来讲,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对患者来说,都会加剧其气机不畅的状态。因此,他在这些时候重度发作。
这个肝郁气滞,对痰浊的聚积,是有明显作用的。因为气的运行,是津液输布的动力。气机郁滞,则津液失布,故而形成痰浊。
当然,痰湿的存在,也会给气机的运行,带来障碍,进而加重气机的郁滞。
现在,我们彻底明白了,患者这个病,看似复杂,摸不着头绪,但实际上就是气滞和痰凝所致。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理气,同时化痰。痰和气,两者都得解决。
正因如此,医家才用到半夏厚朴汤,加上香附、郁金,以及枳实、远志。
这里头,香附和郁金,都有理气解郁之能。枳实,可以破气、散结。远志,善于开窍化痰。
接下来,我们就得认真研究,其中用到的半夏厚朴汤了。
半夏厚朴汤,前面我提到了,组成就是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这里头,半夏善于燥湿化痰,下气降逆。厚朴善于行气除满,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杜绝生痰之源。
生姜辛温散结,既能温阳化痰湿,还能制衡半夏的毒性。苏叶,可以行气宽胸散郁结。
你看,这么一来,全方紧紧抓住理气和化痰两个重点,可以说药少力专。
这个半夏厚朴汤,最初就是治疗痰阻气郁之症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每每因为情绪影响,而咽喉有异物,似乎有痰咳不出,伴随胸闷、胁肋胀痛、或咳或呕。
这个状态,你仔细品味,和上面医案里的患者,十分类似。只不过,程度稍微轻一点罢了。医案里的患者,也是病起于情绪影响,主要不适也是喉中异物,窒息憋闷。
这就意味着,我们完全可以用半夏厚朴汤。
怎么样?这就是用半夏厚朴汤治病的例子。它还是很生动的吧?
通过这个小故事,希望你能了解“痰+气=病”的道理。以及,痰浊和气郁之间相互影响、滋生的关系。
明白这些,对我们养生防病,大有好处。如果你也是一个动不动就心情不快,因为一件小事儿能合计半天,同时胸闷痰多,呼吸不畅,频频欲呕,那我劝你,务必控制情绪,远离不良刺激,最好能到中医院及时调整。
另外,就半夏厚朴汤这个方子来说,也确实实用。
一般来说,现代中医临床常用它来改善咽喉易感症、焦虑症、抑郁症、甲状腺腺瘤、乳腺增生等疾病。当然,辨证,都属于痰凝气聚。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
半夏厚朴汤中成药推荐文章3:常年胃胀胃痛,中医几个调理汤药轻松缓解
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是现代上班族较常见的问题,由于其长期饮食偏向某一类食物,摄入不均衡,而且饮食不规律,往往会导致腹部、肠胃的疾病,腹胀腹痛是最常见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从中医角度来讲解一下,关于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办法。
一、脾胃素虚的人群出现腹胀腹痛腹胀,胀气早在《伤寒论》中就有记载说明,推荐方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其原方为:厚朴,生姜,半夏,炙甘草,人参。
这个方子主要是对于原来就有脾胃虚的问题的人群,不经意间发汗了,然后原发的脾胃问题加重,出现了肠胃上下气不通畅,引起腹胀腹痛。
二、压力大工作忙导致的胃胀消化不良很多上班族,早上吃的东西并不多,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吃早饭,但是到了中午还是觉得胃里满满的涨得不舒服,排气以后也不能缓解。
这一类朋友多有精神压力较大,作息不规律且体力活动偏少的共性,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差导致的。
《金匮要略》附方《外台》茯苓饮则可以治疗这种问题,原书原方:茯苓人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
此方针对的不是消食开胃,而是健脾宣散水饮,化湿消痰顺气,气机通畅,胃气得降,人自然就能不腹胀,吃的下。
除了经方,根据附子理中汤做成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也可以用,同时经方中有小建中汤,大建中汤,也是恢复脾胃功能的。
三、小儿脾胃功能未全,健脾开胃以治疗消化不良另外除了大人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不良,小朋友由于脾胃功能差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胃胀,可以用大山楂丸,味道酸酸甜甜,有消食化积的作用。
还有一个简单方法:橘皮、生姜煮水代茶饮;或者去药店买一些鸡内金研磨成细粉,掺在面粉中蒸制主食,或直接用温开水冲服,都可以帮助儿童提升脾胃功能。
以上为缓解脾胃问题,缓解胀痛的实用方子,建议大家根据自身的情况,咨询过专业的中医师确认病情后,再选择性服用,要有针对性的缓解治疗疾病,更好的保证健康。
#脾胃##中医##健康#
半夏厚朴汤中成药推荐文章4:
半夏厚朴汤中成药推荐文章5:医圣治咽第一方——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降逆,咽喉疾病一扫光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没事儿总是“吭吭吭”地清嗓子,时不时的总想找个地方吐痰,嗓子总有异物感不停的吞咽口水,张嘴说话嘴巴里总有很大的气味……
这些症状,是由于肝气郁结、肺胃失于宣降,导致体内津液不能梳布,凝聚在一起慢慢形成痰饮,最后随着上逆的肺胃之气,凝结于咽喉所致。
治疗的方法,就是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健脾燥湿、宣肺化痰。
医圣张仲景早在几千年前就参透了这个病机,发明了一个治咽喉病的专方,叫作半夏厚朴汤,并将其记录在他的医学巨著《金匮要略》中。
半夏厚朴汤组方: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就五种常见的中药。
方中方中半夏辛温入肺胃,宣肺化痰,和胃降逆。厚朴辛温入脾胃肝,行气开郁,下气除满,助半夏降逆化痰。茯苓甘淡入脾胃肺经,渗湿健脾,助半夏燥湿化痰;生姜辛温入脾胃肺,温胃散寒,且制半夏之毒;苏叶辛温入肝肺,疏肝利肺,助厚朴开郁散结。
厚朴、苏叶疏肝解郁,以使体内气机舒畅,气行痰自消,摆平气郁之根——肝脏,气机就无法瘀滞与痰饮结合作祟。
半夏和胃降逆,以使浊气下行,湿随气降痰难成;茯苓健脾燥湿以断体内生痰之源,湿去痰自消。如此一来,摆平生痰之源——脾胃,体内就没有多余的湿气来转化为痰饮。
半夏宣肺化痰,以使清气上行,化散留存于肺内之痰,摆平储痰之器——肺腑,痰饮就无法凝聚于肺内而为祸咽喉。
生姜温胃化湿,以使痰湿散、正气足,扶正以固本。温胃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将痰化为水排出体外;扶正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压制痰湿邪气。
全方环环相扣,辛苦之味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三个病因全部消灭,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另外还能扶正固本,提升免疫,如此结合,则诸症自除,疾病自愈。
像是咽喉异感症、癔病、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于气滞痰阻的病证,都适用此方。
但此方辛温苦燥,仅适合痰气互结而无热者。意思是舌苔白腻或白滑的患者适用此方,舌苔黄厚或黄腻患者并不适用此方。因此大家不要盲目用药,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用药调理。
临床使用该方给患者调理时,碰见气郁严重的患者,我会酌加郁金、香附;碰到胁肋疼痛严重的患者,我会酌加川楝子、延胡索;碰见痰郁化热、心烦失眠的患者,我会酌加栀子、黄芩、连翘。
我是中医陈玉龙,任何好用的经方,不经辨证乱用都是耍流氓,只有结合患者具体症状辨证使用才能有灵魂。
半夏厚朴汤中成药推荐搜索词:
1.半夏厚朴汤中成药叫什么名
2.半夏厚朴汤中成药药店有吗
3.半夏厚朴汤中成药名字
本文标题:半夏厚朴汤中成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