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咒拼音版全文推荐文章1:同台飙“音”,“数”说未来!数字音乐领域大咖畅谈产业发展趋势→

  :【厦门日】


  9月12日至13日,在湖里区举办的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行业大咖带着各自的洞见与经验,带来一场又一场关于数字音乐的热烈讨论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音乐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AI对音乐创作存在哪些利弊?数字技术将如何改变音乐节形式?本记者采访了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产业专家,了解他们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见解。


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

  游戏像一场演出 音乐就像吉他手


  初见李佳骐,他像个典型的“I人”(泛指内向的人)——看到眼前的媒体和摄像机,不好意思地笑了又笑,半佝着背坐下后,又不太习惯地搓了搓手。但聊起他最爱的游戏和音乐,他却很快打开话匣子,变身“E人”(泛指外向的人),眼里充满光。


谈年龄对工作影响

  “年龄意味着积淀,我期待将20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放到未来的工作中”


  记者:您的工作室名字很有意思,为什么叫“8082”?


  李佳骐:我是1982年出生的,我的合伙人是1980年出生的,于是就给工作室取名“8082”。“40+”,大家可能普遍觉得在这个行业算大龄,但我得替我这个年龄的人说两句话。我认为有一些东西,比如经验、技术,对文化的理解,需要年龄才能沉淀。我很喜欢一款叫《塞尔达》的游戏,用非常卡通、轻松的方式呈现很有深度的内容,而他们的核心开发者平均年龄50岁。在8082Audio工作室或是《黑神话:悟空》项目组,核心团队不少成员年纪或许大些,但在我看来正合适。


  年轻有年轻的优势,年长也有年长的经验。我现在42岁,还期待着能把我之前将近20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下来,放到我未来的工作里面去,我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谈游戏与音乐关系

  “音乐与游戏是相互配合的,各自找准定位,把该做的做到做好”


  记者:很多人认为,游戏配乐只是游戏的一部分,大都不能独立存在。但《黑神话:悟空》不少曲子单独成为爆款。您怎么看待音乐在游戏中发挥的作用?


  李佳骐:音乐在影视和游戏作品里,大部分时候确实是辅助性的,但我经常说,游戏很像一场演出,而音乐像吉他手——我们不是主唱,但一场演出歌手不可能从头唱到尾,要有前奏、间奏,有歌手和乐手的互动。到间奏的时候,吉他手走到台前弹了一会儿,然后又退回来,歌手再上去唱,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黑神话:悟空》里有些音乐被大家感知到,是因为有时候“吉他手”走到前面去了,在聚光灯下被大家“看到”。音乐对游戏的作用,其实是相互配合的过程,各自找准定位,把该做的都做到、做好。


  重要的是,整个项目组要互相信任和配合。我和游戏制作人冯骥认识很久了,以前就是同事,后来也经常合作。在这个项目里,我感受到了彼此的信任,很有成就感。这个工作交给我做,别人基本上就不太会指手画脚。当然,带来的压力就是,如果我没做好会觉得愧对包括冯骥在内的这些老哥们的信任,所以要努力做好。


谈“音乐出海”

  “做音乐像当厨师 ,自己觉得好吃 ,听众才会买单”


  记者:游戏多首OST(原声音乐)上线两周内海外播放量超过百万,特别是《黄风起兮》结合了陕北说书弹唱,可以说红遍海外。您怎么看“音乐出海”这件事?


  李佳骐:我其实没有考虑过“出海”,只是认为传统民族乐器、陕北说书这些风格很适合这款游戏,能打动我们自己。如果你是厨师,做完菜肯定要先尝一口,自己都觉得不好,还期待别人夸奖你,就有点奢求了,做音乐也跟当厨师一样,自己觉得好吃,听众才会买单。


  我觉得像陕北说书这样的艺术形式是老祖宗留下的,只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太了解,我们把它加入游戏里,反而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代表性。话说回来,海外朋友很喜欢我们这种“最炫民族风”,我当然很开心啊!


谈AI赋能音乐

  “AI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灵感,希望未来能趋近完美”


  记者:您怎么看AI对音乐创和作品原创性的影响?


  李佳骐:我们现在的作品已经用到AI工具,比如大家戏称“赛博念经”的《往生咒》,里面的人声就是利用AI工具转换出来的。只不过,现在的AI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灵感,我希望未来它能越来越接近趋近完美。


  很多从业者可能对AI有些恐惧,但我不这么看。很多人可能认为我花了四五年去做《黑神话:悟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挺长一段时间了。游戏程序、美术、音频的AI产品发展起来后,我们可能两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多棒啊!


  说到底,AI只是一个工具,而作为从业者,应该有个觉悟——曾经用算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期待计算机的出现,不应该因为计算机出现了,才后悔说算盘白学了,是吧?


谈厦门印象

  “我每年都会来厦门几回,很喜欢在这里进行户外运动”


  记者:您对厦门的印象是怎样的?


  李佳骐:厦门城市很美,很安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特别适合跟朋友聊聊理想。对我来说,厦门是很适合创作的城市,安静的环境,帮助我们内容创进入心流状态。


  其实我跟厦门爱乐乐团合作过的,我在厦门也有不少好朋友,而且我的老师陈建平也在厦门,他创作了很多首闽南歌。


  我每年都会来厦门几回,很喜欢在这里进行户外运动。昨晚,我沿着酒店附近的五缘湾蓝丝带跑道夜跑——那条路很笔直,冲着海的方向,我就一直跑,一直跑。


人物名片

  张帆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迷笛音乐节创始人。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

  希望未来在厦门举办两岸音乐节


  不久前,张帆在采访中公开表达,音乐节市场要回归理性、健康,让年轻人消费得起。据说,在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时候,张帆大方邀请趴在墙头上看的民工师傅进来迷笛音乐学校看演出。


谈音乐节

  “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追星,更是追逐自己的生活”


  记者:大家都说音乐节的票价越来越贵,您怎么看?


  张帆:我觉得音乐节首先是个节日,音乐加节日。节日应该是最适合年轻人的,有能量、有热情,还有纯真和爱,迷笛音乐节这么多年就是为年轻人举办的。


  但我觉得现在很多音乐节有个问题,就是票价太贵了。也许是因为每年的音乐节制作成本在提升,演员、乐队、艺术家的演出费也在增加。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能不能不要拼着请“大牌”,控制一下音乐节的成本?因为我觉得,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追星,更是追逐自己的生活。


  记者:您觉得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怎样的音乐节环境?


  张帆:我觉得应该是非常辽阔巨大的,有绿草、有蓝天白云、有啤酒、有自由地走动,而不是说把大家关在十几个“格子”里。


  举个例子,我之前去过国外很多大型音乐节,没有空间区隔的“格子间”,也没有那么高的票价,年轻人一个月十分之一的工资就能买到套票。


  就像我们北京人小时候的春节庙会,音乐节也应该是给年轻人准备的一场大型线下社交活动,让他们放松,释放,或者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他们重新回到办公桌前、考场里,能因此变得更松弛了。


  就像去年南阳迷笛音乐节,河南省南阳市文旅局局长任永亮在舞台上说的,希望年轻人放下行囊、参加音乐节,背起行囊、投入火热的生活中,我觉得这是音乐节该做的。


谈数字赋能

  “足不出户参与音乐节,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记者:您怎么看待数字音乐和音乐节之间的关系?


  张帆:我觉得关系特别密切。


  举个例子,音乐节现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现场所有音乐的多轨录音可以上传到流媒体平台。再比如说,有了头戴VR眼镜,观众可以不去音乐节现场,坐在家里,戴上眼镜,就能身临其境。左边和右边都是他的乐迷朋友,他可以打招呼,还可以选择去不同的舞台观看。


  乐迷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比如日本、匈牙利或者是美国,中国乐迷亲切地跟他们介绍,“hi!这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还能为他们指路。戴着眼镜,就这么在家里闲逛,眼前却是巨大的场景、无数的乐迷,而你置身其中仿佛海洋里的一滴水——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参加音乐节,所以这就是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改变。


  重要的是,这不是奇幻的未来,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国内外不少科技企业都在开发类似的VR、AR技术,相信不远的将来,乐迷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在家里也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音乐节的狂欢中。


谈厦门印象

  “我到过曾厝垵、鼓浪屿和一些年轻人的社区、文创园,感觉很舒服”


  记者:我们可以期待迷笛音乐节来厦门吗?


  张帆:当然,我们努力!


  其实我来过厦门很多次了,到过曾厝垵、鼓浪屿,还有一些新的年轻人的社区、文创园,感觉很舒服。厦门什么都好,就是夏天有点热;如果我们要做音乐节,可能会选择在秋天,在海边,那时候户外体感肯定比较舒服。


  我觉得如果以后可以办两岸的音乐节,那厦门肯定是首选。厦门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地缘上,还是方言、文化上,厦门都是身处两岸交流交往的最前沿,希望未来能在厦门邀请两岸的音乐人一起举办一场音乐节。


嘉宾看AI

  AI赋能音乐


  也要有“爱”


  科大讯飞数字娱乐联席总经理、讯飞音乐高级合伙人胡浩:讯飞音乐有句口号:“音乐与AI同行”,这不仅是对AI技术的认知,也是对人文关怀的体现。AI不仅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也代表了拼音“爱”的发音。在过去一年多里,我们关注公益、民族原生态、国风非遗、历史名城、社会热点并以之为切入点,与优秀词曲、歌手、制作人联袂创制很多优质作品,取得很好的口碑和传播效果。今年我们启动了“筑梦计划”,通过与原创音乐人更深层地沟通,关注他们的创作、梦想,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从版权、宣发、线下演出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助力音乐人成就梦想。


  AI和人脑创作


  最终殊途同归


  资深音乐企划、知名乐评人、作词人、此刻潮声厂牌主理人流水纪:如果AI能够创造出更多真正精彩的音乐作品,让编曲制作技术变得更加精致、生产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聆听过程中能产生情感共鸣,我觉得其实AI和人脑创作最终是殊途同归的,因为音乐最终还是要传递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内心。


  融合人性与技术


  进行音乐创作


  英国特色艺术家联盟FAC首席执行官David Martin:在数字音乐行业大会上,我认真听了其他演讲嘉宾的发言,中英两国对数字音乐市场的看法有相似性,今天的许多议题在英国也引起产业的关注。环球唱片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徐毅的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我相信,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创造力才是核心。音乐创作也是如此。粉丝和听众都希望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人性与技术的结合,我认为这种结合已经发生了。有趣的是,今天参会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微信工具来理解其他嘉宾的中文发言,翻译内容可以说相当准确,相信这是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有力见证。


  (何春钰、郑靖、郑菁玮、郭晓冰对本版采写亦有贡献)


  (文/厦门日记者 庄筱婧 陆晓凤 通讯员 陈瑜瑾 徐晓曦 图/湖里区委宣传部 提供(除署名外))


  本文来自【厦门日】,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往生咒拼音版全文推荐文章2:清明节气话养生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区号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清明时节,气候逐渐温暖,天清地明,风和日暖,草木茂盛,春意浓浓正如古人所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是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一个大好时节。


  那么,清明时节应该如何调理顺应节气特点进行养生呢,让我们听听专家怎么说。


  饮茶喝粥巧舒肝


  在清明之际自然界风比较大,而且时暖时冷,应该注意防风,同时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该特别注意养肝,如果肝气不舒,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清明时节应该防风养肝,那么有哪些具体措施呢,代金刚建议,可以通过喝茶、饮食、运动等几个面进行调节。


  “明前茶”是茶中的极品。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比较好。明前茶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具有较好的清肝柔肝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代金刚提醒大家,高血压、冠心病、一些呼吸道疾病在这个时节容易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少食海鱼、海虾、羊肉等食物。宜多吃一些养肝补血、温中益气、健脾除湿的食物,比如薏米粥、首乌粥、鸡肉等。


  那这个时节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


  代金刚引用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指出清明时节风大,适宜放风筝。放风筝作为清明习俗之一,流传已久。


  

  古时也把清明节称为“风筝节”。所以放风筝是比较合适的户外活动。


  清明还适合常练“嘘”字诀,“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等有一定疗效。


  嘘字诀操作方法:唇齿微张,嘴角后引,口唇微微用力拉“扁”,槽牙上下平对而中间留有空隙,舌尖放平,舌体微微后缩,舌两边与槽牙之间也留有空隙。


  唇齿微张,发拼音“x”的声音,这时的口型是嘘字诀的基本口型,然后在此口型的基础上,口角微微用力拉开,发“u”的声音。


  开弓射箭顺生机


  唐末宋初陈抟老祖陈希夷编创了24节气导引法,其中的清明导引如何做呢,清明导引法是开弓射箭式,上肢左右对拉,形如开弓射箭,而弓上之箭是开弓之势所产生的内劲,其内劲、内气如箭一般蓄势待发。


  此式两手分为弓手和箭手,且弓手为虎爪,箭手成掌,两掌一屈一伸、两臂一收一回,而与体内气机的开合相应。


  清明开弓射箭式是二十四节气导引术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导引”类功法。动作刚柔相济、左右对称、上下兼顾,屈伸、松紧、消耸、转侧,环环相扣、势势相连,借此以引导、调控、促进体内气血循经运行,使气血畅旺,从而达到疏肝利胆、调肝养肺的作用。


  可以显著调畅情志、疏解郁滞,而与自然界升发之气相应。其动作如下:


  

  采用坐姿(盘坐或坐在凳子上均可),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正身端坐,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以中指带动,两臂向左右伸展,抬至与肩相平,并向上伸展至头顶上方,两手手腕交叉,左手在前,右手在后,随之抬头看手。


  接上式,屈肘、落臂,收掌至胸前,同时两臂外旋,转掌心向内,头随之还原,目视前方。


  右手五指用力分开再屈曲成虎爪,向右侧水平拉伸;同时,左掌转掌心向下,由小指一侧带动向左侧水平推出,并逐渐转掌心向左、指尖向前,同时头颈水平左转,目视左掌,势如开弓射箭,动作略停。


  接上式,左臂外旋,左掌从小指开始,依次伸展,成掌心向前、指尖向左;同时,右手从小指开始,依次伸展,成掌心向内,指尖向左,双臂对拔、势如开弓射箭,指掌张开、力达指尖。


  右臂向下、向右侧伸,两臂成“一”字势,两掌心向前,然后头颈转正,目视前方。


  重复以上动作,左右方向相反,向右开弓射箭。共做三遍。然后屈肘、落臂,收掌至胸前,同时两臂外旋,转掌心向内,头随之还原,目视前方。


  两掌分开,两臂向左右45°侧伸,至与肩相平,掌心向下,目视前方。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下落还原,两手覆按两膝,目视前下方,呼吸自然,全身放松。


  往生咒拼音版全文推荐文章3:【儒释道文化】语言口语基础发音(二)——梵语及常见语简介

  #文化历史解析#


  本文资料收集整理不易,仅做知识交流普及使用,欢迎点赞、分享、转发等!谢绝直接搬运、洗稿!


  导读:中国是世界上佛学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我国从语言角度将佛学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本文主要简述梵语(即巴利语)内容。梵语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拥有其独特的魅力。尽管我国以汉语系佛学为主,但在佛经咒语部分仍保留了梵语的发音。


  1.梵语天城书体罗马字母汉文意译对照表


  图见水印


  2.受梵文影响的中亚一些民族书面语


  图见水印


  3.常见的梵音与汉语音意译


  3.1梵音:Namo Amitābha


  汉音译:南无阿弥陀佛


  汉意译:皈依无量寿佛


  3.2梵音:Om Mani Padme Hum


  汉音译:唵嘛呢叭咪吽


  汉意译:如意宝呀!白莲花啊!


  3.3梵音: bodhisattva


  汉音译:菩提萨埵、菩萨


  汉意译:觉悟的众生


  3.4梵音:Potalaka


  汉音译:普陀、布达拉


  汉意译:光明


  3.5梵音:Sindhu


  汉音译:印度


  汉意译:天竺(2)


  图片于头条免费图库


  4.往生咒


  4.1梵音与汉语意译版


  namo-amitabha-ya(归命无量光佛)


  tathagata-ya(如来)


  tad-yatha(即说咒曰)


  amrtod-bhave(甘露主)


  amrta-siddhambhave(甘露成就者)


  amrta-vikrmte(甘露播洒者)


  gagana-kirti-kare(遍虚空宣扬者)


  svaha(成就圆满)


  此部分内容网络,为其中一种翻译,仅供各位参考。


  4.2现代汉语拼音注音版


  na-mo-a-mi-da-ba-ya


  da-ta-ga-da-ya


  da-d-ya-ta


  a-mi-li-dou-ba-wei


  a-mi-li-da-xi-dan-ba-wei


  a-mi-li-da-wei-ge-lan-di


  a-mi-li-da-wei-ge-lan-da-ga-mi-ni


  ga-ga-na-gei-di-ga-li


  si-wa-ha


  参考依据


  (1)梵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知识面.2023.4.19


  (2)有哪些中文词汇,是源自于梵文?.读书人冯学荣.2022.3.16


  (3)我国佛教的三大语系本文刊《中国宗教》2019年第3期


  (4)《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拓展阅读


  1.汉语系佛教在中国发展简介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魏晋南北朝,佛教得以发展,不过教义仍依附译典;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顶峰,创立出多种独立的思想体系(即多家宗派),基本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的佛教礼仪法规;宋朝时期,佛教各大宗派之间的差别逐步缩小。在上述期间,佛学与儒学、道学相互碰撞、相互调和,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2.巴利语系(南传佛教)简介


  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和中国云南地区的佛教属于南传佛教,因由印度向南传入,故得此名。南传佛教只使用巴利文佛经,注重原始佛教的精神和教义,注重教义的字面解释。(3)


  往生咒拼音版全文推荐文章4:行业大咖齐聚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畅谈产业发展趋势

  9月12日至13日,在厦门市湖里区举办的2024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行业大咖带着各自的洞见与经验,带来一场又一场关于数字音乐的热烈讨论和思想火花的碰撞。


  游戏《黑神话:悟空》音乐创作背后有哪些故事?AI对音乐创作存在哪些利弊?数字技术将如何改变音乐节形式?记者采访了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等来自不同领域的产业专家,了解他们对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见解。


  人物名片


  李佳骐 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音乐制作人、声音设计师,参与制作《王者荣耀》《魂斗罗·归来》《开心消消乐》《使命召唤手游》等游戏作品,负责游戏《黑神话:悟空》整体音频工作。


  8082Audio工作室创始人李佳骐:游戏像一场演出 音乐就像吉他手


  初见李佳骐,他像个典型的“I人”(泛指内向的人)——看到眼前的媒体和摄像机,不好意思地笑了又笑,半佝着背坐下后,又不太习惯地搓了搓手。但聊起他最爱的游戏和音乐,他却很快打开话匣子,变身“E人”(泛指外向的人),眼里充满光。


  谈年龄对工作影响


  “年龄意味着积淀,我期待将20年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放到未来的工作中”


  记者:您的工作室名字很有意思,为什么叫“8082”?


  李佳骐:我是1982年出生的,我的合伙人是1980年出生的,于是就给工作室取名“8082”。“40+”,大家可能普遍觉得在这个行业算大龄,但我得替我这个年龄的人说两句话。我认为有一些东西,比如经验、技术,对文化的理解,需要年龄才能沉淀。我很喜欢一款叫《塞尔达》的游戏,用非常卡通、轻松的方式呈现很有深度的内容,而他们的核心开发者平均年龄50岁。在8082Audio工作室或是《黑神话:悟空》项目组,核心团队不少成员年纪或许大些,但在我看来正合适。


  年轻有年轻的优势,年长也有年长的经验。我现在42岁,还期待着能把我之前将近20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下来,放到我未来的工作里面去,我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谈游戏与音乐关系


  “音乐与游戏是相互配合的,各自找准定位,把该做的做到做好”


  记者:很多人认为,游戏配乐只是游戏的一部分,大都不能独立存在。但《黑神话:悟空》不少曲子单独成为爆款。您怎么看待音乐在游戏中发挥的作用?


  李佳骐:音乐在影视和游戏作品里,大部分时候确实是辅助性的,但我经常说,游戏很像一场演出,而音乐像吉他手——我们不是主唱,但一场演出歌手不可能从头唱到尾,要有前奏、间奏,有歌手和乐手的互动。到间奏的时候,吉他手走到台前弹了一会儿,然后又退回来,歌手再上去唱,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黑神话:悟空》里有些音乐被大家感知到,是因为有时候“吉他手”走到前面去了,在聚光灯下被大家“看到”。音乐对游戏的作用,其实是相互配合的过程,各自找准定位,把该做的都做到、做好。


  重要的是,整个项目组要互相信任和配合。我和游戏制作人冯骥认识很久了,以前就是同事,后来也经常合作。在这个项目里,我感受到了彼此的信任,很有成就感。这个工作交给我做,别人基本上就不太会指手画脚。当然,带来的压力就是,如果我没做好会觉得愧对包括冯骥在内的这些老哥们的信任,所以要努力做好。


  谈“音乐出海”


  “做音乐像当厨师,自己觉得好吃,听众才会买单”


  记者:游戏多首OST(原声音乐)上线两周内海外播放量超过百万,特别是《黄风起兮》结合了陕北说书弹唱,可以说红遍海外。您怎么看“音乐出海”这件事?


  李佳骐:我其实没有考虑过“出海”,只是认为传统民族乐器、陕北说书这些风格很适合这款游戏,能打动我们自己。如果你是厨师,做完菜肯定要先尝一口,自己都觉得不好,还期待别人夸奖你,就有点奢求了,做音乐也跟当厨师一样,自己觉得好吃,听众才会买单。


  我觉得像陕北说书这样的艺术形式是老祖宗留下的,只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太了解,我们把它加入游戏里,反而让我们的作品更有代表性。话说回来,海外朋友很喜欢我们这种“最炫民族风”,我当然很开心啊!


  谈AI赋能音乐


  “AI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灵感,希望未来能趋近完美”


  记者:您怎么看AI对音乐创和作品原创性的影响?


  李佳骐:我们现在的作品已经用到AI工具,比如大家戏称“赛博念经”的《往生咒》,里面的人声就是利用AI工具转换出来的。只不过,现在的AI技术还有发展空间,很多时候只能提供一些基础灵感,我希望未来它能越来越接近趋近完美。


  很多从业者可能对AI有些恐惧,但我不这么看。很多人可能认为我花了四五年去做《黑神话:悟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人生中挺长一段时间了。游戏程序、美术、音频的AI产品发展起来后,我们可能两年就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多棒啊!


  说到底,AI只是一个工具,而作为从业者,应该有个觉悟——曾经用算盘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期待计算机的出现,不应该因为计算机出现了,才后悔说算盘白学了,是吧?


  谈厦门印象


  “我每年都会来厦门几回,很喜欢在这里进行户外运动”


  记者:您对厦门的印象是怎样的?


  李佳骐:厦门城市很美,很安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特别适合跟朋友聊聊理想。对我来说,厦门是很适合创作的城市,安静的环境,帮助我们内容创进入心流状态。


  其实我跟厦门爱乐乐团合作过的,我在厦门也有不少好朋友,而且我的老师陈建平也在厦门,他创作了很多首闽南歌。


  我每年都会来厦门几回,很喜欢在这里进行户外运动。昨晚,我沿着酒店附近的五缘湾蓝丝带跑道夜跑——那条路很笔直,冲着海的方向,我就一直跑,一直跑。


  人物名片


  张帆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迷笛音乐节创始人。


  北京迷笛音乐学校创办人张帆:希望未来在厦门举办两岸音乐节


  不久前,张帆在采访中公开表达,音乐节市场要回归理性、健康,让年轻人消费得起。据说,在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时候,张帆大方邀请趴在墙头上看的民工师傅进来迷笛音乐学校看演出。


  谈音乐节


  “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追星,更是追逐自己的生活”


  记者:大家都说音乐节的票价越来越贵,您怎么看?


  张帆:我觉得音乐节首先是个节日,音乐加节日。节日应该是最适合年轻人的,有能量、有热情,还有纯真和爱,迷笛音乐节这么多年就是为年轻人举办的。


  但我觉得现在很多音乐节有个问题,就是票价太贵了。也许是因为每年的音乐节制作成本在提升,演员、乐队、艺术家的演出费也在增加。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能不能不要拼着请“大牌”,控制一下音乐节的成本?因为我觉得,年轻人需要的不只是追星,更是追逐自己的生活。


  记者:您觉得应该为年轻人提供怎样的音乐节环境?


  张帆:我觉得应该是非常辽阔巨大的,有绿草、有蓝天白云、有啤酒、有自由地走动,而不是说把大家关在十几个“格子”里。


  举个例子,我之前去过国外很多大型音乐节,没有空间区隔的“格子间”,也没有那么高的票价,年轻人一个月十分之一的工资就能买到套票。


  就像我们北京人小时候的春节庙会,音乐节也应该是给年轻人准备的一场大型线下社交活动,让他们放松,释放,或者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他们重新回到办公桌前、考场里,能因此变得更松弛了。


  就像去年南阳迷笛音乐节,河南省南阳市文旅局局长任永亮在舞台上说的,希望年轻人放下行囊、参加音乐节,背起行囊、投入火热的生活中,我觉得这是音乐节该做的。


  谈数字赋能


  “足不出户参与音乐节,是即将到来的现实”


  记者:您怎么看待数字音乐和音乐节之间的关系?


  张帆:我觉得关系特别密切。


  举个例子,音乐节现场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播,现场所有音乐的多轨录音可以上传到流媒体平台。再比如说,有了头戴VR眼镜,观众可以不去音乐节现场,坐在家里,戴上眼镜,就能身临其境。左边和右边都是他的乐迷朋友,他可以打招呼,还可以选择去不同的舞台观看。


  乐迷可能来自五湖四海,比如日本、匈牙利或者是美国,中国乐迷亲切地跟他们介绍,“hi!这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节,迷笛音乐节!”还能为他们指路。戴着眼镜,就这么在家里闲逛,眼前却是巨大的场景、无数的乐迷,而你置身其中仿佛海洋里的一滴水——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参加音乐节,所以这就是数字技术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改变。


  重要的是,这不是奇幻的未来,而是即将到来的现实——国内外不少科技企业都在开发类似的VR、AR技术,相信不远的将来,乐迷可以超越时间空间,在家里也能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音乐节的狂欢中。


  谈厦门印象


  “我到过曾厝垵、鼓浪屿和一些年轻人的社区、文创园,感觉很舒服”


  记者:我们可以期待迷笛音乐节来厦门吗?


  张帆:当然,我们努力!


  其实我来过厦门很多次了,到过曾厝垵、鼓浪屿,还有一些新的年轻人的社区、文创园,感觉很舒服。厦门什么都好,就是夏天有点热;如果我们要做音乐节,可能会选择在秋天,在海边,那时候户外体感肯定比较舒服。


  我觉得如果以后可以办两岸的音乐节,那厦门肯定是首选。厦门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地缘上,还是方言、文化上,厦门都是身处两岸交流交往的最前沿,希望未来能在厦门邀请两岸的音乐人一起举办一场音乐节。


  嘉宾看AI


  AI赋能音乐


  也要有“爱”


  科大讯飞数字娱乐联席总经理、讯飞音乐高级合伙人胡浩:讯飞音乐有句口号:“音乐与AI同行”,这不仅是对AI技术的认知,也是对人文关怀的体现。AI不仅是人工智能的英文缩写,也代表了拼音“爱”的发音。在过去一年多里,我们关注公益、民族原生态、国风非遗、历史名城、社会热点并以之为切入点,与优秀词曲、歌手、制作人联袂创制很多优质作品,取得很好的口碑和传播效果。今年我们启动了“筑梦计划”,通过与原创音乐人更深层地沟通,关注他们的创作、梦想,也关注他们的生活状态,从版权、宣发、线下演出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助力音乐人成就梦想。


  AI和人脑创作


  最终殊途同归


  资深音乐企划、知名乐评人、作词人、此刻潮声厂牌主理人流水纪:如果AI能够创造出更多真正精彩的音乐作品,让编曲制作技术变得更加精致、生产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聆听过程中能产生情感共鸣,我觉得其实AI和人脑创作最终是殊途同归的,因为音乐最终还是要传递到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内心。


  融合人性与技术


  进行音乐创作


  英国特色艺术家联盟FAC首席执行官David Martin:在数字音乐行业大会上,我认真听了其他演讲嘉宾的发言,中英两国对数字音乐市场的看法有相似性,今天的许多议题在英国也引起产业的关注。环球唱片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徐毅的很多观点与我不谋而合。


  我相信,无论技术如何发展,人类创造力才是核心。音乐创作也是如此。粉丝和听众都希望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人性与技术的结合,我认为这种结合已经发生了。有趣的是,今天参会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微信工具来理解其他嘉宾的中文发言,翻译内容可以说相当准确,相信这是中国数字技术发展的有力见证。(文/记者 庄筱婧 陆晓凤 通讯员 陈瑜瑾 徐晓曦 图/湖里区委宣传部提供 何春钰、郑靖、郑菁玮、郭晓冰对采写亦有贡献)


  往生咒拼音版全文推荐文章5:解密《黑神话:悟空》中梵音《往生咒》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题记:歌手戴荃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悟空》。其中有几句歌词是,我要这铁棒有何用,我有这变化又如何;还是不安,还是氐惆,金箍当头,欲说还休。我要这铁棒醉舞魔,我有这变化乱迷浊;踏碎灵霄,放肆桀骜,世恶道险,终究难逃。这一棒,叫你灰飞烟灭~ ~


  《黑神话:悟空》取材于《西游记》和《悟空传》,是一款最新的国产自制游戏,于 2024 年 8 月 20 日正式上线后,立即火爆,热出了游戏圈,乃至成为了当前中国文化的一个新标签。网友们更是高呼,文化输出的时刻到了!我虽然不玩这款游戏,但也觉得与有荣焉,心里默默不停点赞。


  然后,就看到了一些视频和评论,称赞说其中梵语《往生咒》说唱段落,“真是绝妙”、“真是上头”、“太高级了”、“太我佛了”、“血脉觉醒”、“弘扬正法”、“随喜赞叹”、“功德无量”、“通往高维的阶梯”、“这咒语让我骄傲”、“满满的中华文化输出”……


  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才想起来有句话叫做,天凉好个秋。这一群人在评论个什么呢。于是我就留言说了几句说这是梵语,不是华语,就这个梵语唱词而言,输出也是输出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其实并不大;若一定说有关系,那也是我们在被文化入侵。


  然后,一大堆喷子就喷我了,说什么,你懂什么;这是高级的东西,诸神的语言,梵天的语言,祖先的语言,云云。又说我狭隘,看不到海纳百川,没文化。又说我低端,竟然不屈膝叩首,不文明。更有甚者,说我是汉奸,不晓得自己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好,云云。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思考时间到……请仔细思考……


  扣心门、提三问


  嘿,原来我碰到了蠢货的窝子了,只得给他们从头捋一捋,说一说。


  一问:梵语是什么?梵天是什么?你说梵语高级、通往高维、乃是诸神的语言,是谁告诉你的呢?


  再问:文明是什么?文化是什么?你晓得文明与文化是有区分的,文化也有入侵和融合的区分吗?


  三问:真正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那部分,到底是什么,你能看得清、把得牢、搞得定、理得明吗?


  ……思考时间结束……你有答案了吗


  梵语


  梵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印度的古代标准语。被认为是现代印地语、孟加拉语、马拉蒂语、古吉拉特语、尼泊尔语、僧伽罗语等的始源语。一般指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古典梵语,有时也兼指《吠陀经》所用的语言。梵语接近消亡,但有时婆罗门教徒仍用来作为宗教语言。目前,梵语仍是印度22种官方用语之一,约有数万人日常交流使用。“梵语”“梵文”之于印度,粗略言之,大概相当于中国的“雅语”“文言”(就是上古、中古时期上层阶级的语言)。


  梵天


  梵天,译自梵语Brahmā。亦译“婆罗贺摩”。古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主神之一,即创造之神。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传说世界万物(包括神、人)皆由梵天创造,故称之为始祖。


  佛教吸收为护法神,为释迦牟尼右胁侍,又称色界初禅天王,称“大梵天王”,简称大梵天。佛教认为,大梵天虽然在天界有较高地位,但仍未脱离轮回之苦,其境界远低于佛陀和菩萨。


  //


  上述两词条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大辞海》。


  思辨时刻1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上头信众某甲:儒释道是中华传承,梵语是中国用,就类似中国的文言文,就是中国的,你懂了吗?


  =====


  这,还需要我解释吗?


  他这里有两个严重错误,第一,梵语不是佛家的语言,更非佛陀的语言,只不过部分佛教经典曾用梵语记录过,而且在记录过程中,可能已经被婆罗门教篡改污染过。佛陀使用传教主张用受众当地的方言,且要通俗易懂的俗语。他传教采用的就是某种方言摩揭陀语。


  第二,梵语并非中国在用,而是印度在用,也非中国的,而是印度的。详见上述关于梵语的词条解释。在中国,大约只有20多名研究学者,懂得梵语,其他人,包括唱《往生咒》或其他佛咒的,都是靠汉语辗转注音翻译,根本不懂梵语。


  思维拓展1


  往生、轮回,是婆罗门教的核心教义,不是佛教的、也非中国传统。佛教三个根本真谛,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既然无常,哪有固定轮回?既然无我,又是谁来往生?中国祭拜祖先,则是相信“祭神、如神在”,这里祖先若是往生、轮回了,那后辈还祭拜谁?实际上,大略言之,往生轮回是婆罗门教的教义污染了佛教教义,然后中国不明所以,一股脑给拿过来了。


  怪不得有印度人说,他们的婆罗门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吸纳本土佛教和民间宗教后形成印度教,算是一脉相承),影响控制了中国精神世界两千年,甚至奴役了很多中国民众,让他们给印度教贡献香火力量而不自知。他们说:嘿嘿,让他们继续自嗨去吧,我们享受他们的崇拜就好了!


  思辨时刻2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上头信众某乙:茄子,辣椒都是外来的,就连土豆都是外国的,但是不影响在我国发扬光大成为美食。高僧不毁道,高道不贬僧。修道者修心,你修一样贬低一样,何来的道心? 你根本不懂某某,诽谤某某要下地狱的!做好你自己!管好你自己!


  =====


  呜呼,哀哉!何至于此!我只是将一些关于梵语、梵天的基本事实,以及往生、轮回的源头出处,披露出来,并直言这个往生咒唱词,不是汉语,乃是梵语,也非中国文化,这个不算是“文化输出”。竟然就突然变为一个诽谤佛法、要下地狱的恶人了?


  这就不单纯是蠢了,这是恶意。


  首先,文明不分中外,文化区分你我。什么是文明?一切物质资源、科学技术,到哪里都一样可用的,支撑人类发展的,叫做文明。什么是文化?中国用汉语汉字、英国用英语英文;中国过中秋节、美国过感恩节;中国人以祖先圣贤、历史精神为信仰凝聚人心,西方人以耶稣基督、天国真神为信仰排序人伦,不同群体、不同信仰,各自保持自身“特色”,这叫文化。记住,文化区分你我。


  其次,道无外道,自然而然、无为而为。道大,当然容得下佛法,而且其他法,都可以,甚至可以反过来说,正是诸法合并、万法归一,才成了道。我们若是:不盲目崇拜,不迷信癫狂,不以为这是神妙无比的文化输出云云,能清醒的知其来去去处,能兼容的了其好处坏处,去魅得真,实事求是,自然是好的。


  只是某些人士,未必就是好路数,道家说真,破幻,重逻辑谈妙理,我说这些事,就是说这些事;我谈这些理,就是谈这些理;既不胡乱批评,也不盲目指摘,只是说事,说史,有何不可呢?再说,世尊在世时就主张随缘设教,用各地方言传教。在汉地当用汉语汉文,我的主张与世尊一致啊,有何问题?


  最后告知某乙,我说的“往生”之出处是历史,不是故事;我说的“梵语”之状况是事实,不是骗局。而且,我说的是区分,不是高低。你看到了高低,是你的修持,并非我的。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思维拓展2


  文化有交流,自然是好的,可以激发其族群的活力。但文化交流也有入侵和融合的区别。


  刚好,这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单纯说唱《往生咒》,并无不妥;但那些为之癫狂、为之上头、为之自得自傲的人群表现出来的样子,就是“这些汉人”的本族文化被入侵了。


  简单定义就是——这种非本族语言非本族文化的外来歌曲咒语,占据了本族人民心智、更让本族人民上头的过程,叫做文化入侵。反之,不迷信不上头,去魅得真,实事求是,通过文化交流,自身发展壮大,就叫文化融合。


  现在,能区分入侵和融合了吗?


  就像很多人以奥特曼为民族英雄,以大梵天为自家神祇,以耶稣天主为唯一信仰,这时候,这情况,对于本族文化而言,就是被入侵了。


  反之,借鉴奥特曼与大梵天之类,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让大圣归来,让悟空重生,让哪吒、杨戬、白蛇青蛇,乃至三国英雄、水浒草莽、红楼儿女轮番上台,这叫文化融合。


  再进一步,同样可以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市场的发展,积极探索,发展我们自身的文化事业,乃至融合宗教精神、吸纳古典习俗,推陈出新,应和市场,感动大众,成功传播到其他国度,这就叫文化输出了。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思辨时刻3


  上头信众某丙:科学,科技都是外国的,你是不是也被入侵了?你用的电脑手机,所有带电、用油的东西都是外国人发明的,你是不是也被入侵了?你吃的西药,学的数理化也都是外国人发明的,你是不是也被入侵了?我就是信上帝,怎么了?我不觉得自己被入侵了,我是在向先进文明靠拢,就像用手机、吃西药一样!


  图片来自《黑神话:悟空》官网


  我不知该怎么说,是悲哀,还是痛苦,是无语,还是愤怒,甚至都没有,我只是觉得,我好像面对了一个思想被浇灌了水泥又插入了钢筋的高傲的傻叉人士。


  你骄傲吧,你自豪吧。文明不分中外,文化区分你我。这对群体适用,对你我两个人,也适用。满嘴喷出的文字,都是已经中毒而不自知的样子,我又不是医生,不负责治病救人。现象让我看到,我就点明、剖析;某人攻击到我,我就笑着、回击。


  我点明这种梵语咒语文化入侵现象,基于三点,第一,它是梵语而非本族语言;第二它是硬套、不可理解而非消化,健康吸收;第三,有部分不明情况的人为此而骄傲而自豪而上头。


  我讥笑你这种莫名骄傲人士,若不理解这种区分,反而先是把“文化入侵”的概念扩大到文明的那部分,又再把它划回到信仰上帝这部分,逻辑混乱,思维糊涂,实在令我感到反胃。我反对你信仰上帝了吗?真是思维有泡、脑袋有坑、驴唇不对马嘴!


  =====


  插一句,上帝这个词,本来是昊天上帝,就是中国的老天爷的意思。是商周或更早时期延续下来的古老信仰,但是西方基督教传入后,借用了上帝这个词汇——实际上,他们信仰的应该翻译成真神、天主,或者音译成别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