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推荐文章1:【看文物学成语】刀枪剑戟

  小朋友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成语与古代士兵打仗用的兵器有关,它就是:


  【dāo qiāng jiàn jǐ】


  刀枪剑戟


  成语释义


  泛指兵器。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成语造句


  1.我也会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2.要想击败黑暗,您需要的不是刀枪剑戟,而是一支点亮的蜡烛。


  

  刀枪剑戟,泛指兵器,比如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8年)的错金铁短剑。该兵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曾在国家博物馆秦汉文明展展出。


  错金铁短剑的剑身两侧镶(xiāng)嵌(qiàn)金片花纹带,环首的部分镂(lòu)空,剑格上装饰着金片的兽面纹。


  战国晚期到西汉中期我国铸(zhù)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剑的质地和韧度有了很大的进步。剑在西汉时期,除了自卫功能外,更多的是一种装饰、象征佩戴者身份的饰物。


  小朋友们,今天的成语你学到了吗?


  学会了就在评论区造个句哦~


  想了解更多文博知识?


  欢迎收看央视少儿频道大型文博主题系列节目《赢在博物馆》


  错过首播怎么办?别担心,还可以在央视少儿APP收看节目回放哦~


  第一步


  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央视少儿”,下载央视少儿APP


  第二步


  点击首页右上赢在博物馆专区,就可以收看节目回放了~


  

  编辑:王子晨


  本文来自央视少儿,欢迎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推荐文章2:速写的“十八般兵器”(上篇)

  文/睡皮 编辑/燕子 图源/睡皮


  “刀枪剑戟 斧钺钩叉 镋棍槊棒 鞭锏锤抓 拐子流星”


  章回小说里形容武将们技艺高强往往便能精通这十八般兵刃,十八般兵器虽特点各异,但是本源上却有相同之处,当今速写画风变化多样,所用工具亦如十八般兵刃一般,原理是相同的,但不同的画材呈现出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结合现在比较流行的几类速写风格,讲一讲不同工具特点与最适合表现的画面风格,看一看妳(你)会中意哪一种画风。?


  一、铅笔和炭笔


  首先,要同大家了解的是最常见的速写工具——铅笔或者炭笔


  铅笔和炭笔画速写最大的好处,在于画面的颜色轻重变化很好控制,要浅一些用力就轻一些,要深一些用力就重一些,修改方便,与素描的技法完全同步,只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平时画画又比较注重整体效果,使用铅笔和炭笔画速写还是比较容易的;?


  铅笔速写上手难度低,但是要表现出极好的效果却很难。刻画人物若想出彩,便需将人体的结构与场景透视了解透彻,方能以极简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动态与场景的张力,寥寥数笔便显功力,就像十八般兵器里的长枪,门槛极低朴实无华,却被尊为百兵之王;?


  二、针管笔


  长剑列入十八般兵器之时早已不是实战兵刃,因此“杀气”最弱,主攻是华丽与装饰;


  针管笔也并不是纯粹的绘画工具,更不是专业的速写画材。但针管笔线条严谨细腻,画面效果装饰性极强,有那么一点木版画的韵味,针管笔画画速度极慢,这一点到是“有违”速写的初衷,对耐心是有一定要求的;


  三、马克笔


  兵器榜上戟的外形最是特殊,第一眼看着像戈,再一看觉着是矛,就是这种两不像的武器使用得当便能爆发惊人的威力;


  与戟对应的速写画材是马克笔,马克笔速写上色较多时有几分水彩笔的调调,上色少时即似炭笔又像针管笔,使用得当画面层次丰富,十分有趣,但是和戟一样马克笔速写是一种小技巧特别多的画法,在使用者本身素描与色彩基础不强的情况下,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所弥补;


  那么今天就先介绍这三种“兵刃”啦,如果妳(你)也对速写的这些小画法或者对我们今天的文章感兴趣,不妨在下方点个赞吧,点赞多的话提前更新速写的“十八般兵器(中篇)”。?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又画公众号和又画教育~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推荐文章3:十八般兵器都是啥?谁的杀伤力更大?看这个就知道了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刃儿的,带刺儿的,带峨眉针儿的,带锁链儿的~这是相声关于十八般兵器的一段贯口,但只是口头上过过嘴瘾,到了梨园行就能看到各路英雄好汉巾帼红颜们,拿着兵器打斗起来的飒爽英姿。在这些兵器中,有一类发展得格外壮大,那就是冷兵器——刀枪把子,使用这些兵器的人物,要么是高大威猛的如关羽一类;或是犀利的如孙悟空一类;也有滑稽可笑如贾化一类,这些兵器,在不同人物身上产生不同化学反应。


  

  首先来聊聊刀,刀为单刃,分长短,短刀适宜近战,长柄大刀能够策马横挥。在大刀界,「青龙偃月」造型华丽,名声显赫,与关羽神形合一,不离不分。


  

  关羽手持「青龙偃月」▲


  三国时蜀汉名将姜维的「七星刀」也非常华丽,造型有型有款。


  

  戏曲人物姜维手持「七星刀」▲


  京剧《定军山》剧种黄忠用的是「象鼻刀」,表现出人物的衷心勇敢的气质。


  

  通体镏金的黄忠大刀(象鼻刀)▲


  枪是矛状利器,有单头的有双头的,看起来比大刀轻快了不少。「红缨枪」算是标配,在戏曲舞台上经常能够看见,但又有“个性化”的造型款式,譬如陆文龙的双头白缨定制款。


  

  项羽扁头黑缨霸王定制款▲


  

  张飞的扭曲定制款▲


  戟是一种看上去就很“厉害”的兵器,既是矛也是戈,前有尖,侧有刃,可钩可刺,杀伤力忒强,如戟的代言人——吕布。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属于短兵器,对马战上有利。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


  

  京剧《秦琼观阵》使用的就是锏▲


  棒属棍种。棒长约五尺,以坚韧白蜡木制之。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棒的种类较多,仅《武经》记载即有钩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杆棒、大棒、夹链棒七种。戏曲人物赵太祖的盘龙棍可谓非常有名。


  

  赵太祖的盘龙棍▲


  锤古称"椎",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有长柄单锤 、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练需要较大的力量。在战斗中用锤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如京剧《四平山》中李元霸使用的兵器就是锤。▲


  斧是一种武器或者伐木工具,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它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斧柄一般为木质(也有金属的)。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戏曲中,有头有脸的军中大佬,和散落江湖的绿林豪杰,选装备的风格是有差的,后者斧会多点。


  

  俗话说


  十八般兵器


  样样精通才是高手


  武戏里打一套把子


  往往要连着使好几波兵器


  您还知道戏曲舞台上有哪些兵器呢


  欢迎留言评论


  图文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


  如有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推荐文章4: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古代的十八般兵器长啥样,你知道吗?长兵器

  长兵器直到从远古时代到清末都相当活跃,在战场上,没有什么比如林的枪刺更能使敌人束手无策。中国古代的长兵器,除了枪、矛外,还有戟、叉、镋、钯、棍等等。


  △ 古罗马时代超长枪方阵


枪、矛:

  现代认为枪矛一体,但在古代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其中矛有刃,且矛尖较长,能刺也能砍,没有带缨,矛杆也往往是硬杆。而枪是在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一般仅用于刺,后部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红缨。


  △ 古代各种形状的矛和枪


  在长枪的基础上,增加不同形状的小枝,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特型兵器。


  △ 典型的矛和枪的区别


叉:

  叉在古代多为猎户所用,末端分两股或者三股。


  △常见的古代长兵器


戟:

  戟在南北朝以前是一种流行兵器,有长柄单戟和短柄双戟两类。长柄单戟又分两种:在末端置有左右两个月牙的,叫“方天戟”;仅有一侧有月牙的,叫“青龙戟”。


  △ 三国演义中吕布所持的就是方天戟


镋:

  镋属于形制如叉,末端正中有尖头,称为正锋,长约0.5米。正锋靠后处横一月牙,月牙朝外,月牙上嵌着一排利刃。镋长度可达2.5米,又重又大,只有身高力大者才能使用。


  △ 隋唐演义中天下第二好汉宇文成都(其兵器凤翅镏金镋过度夸张)


  到了明代,镗这种兵器被戚继光平定倭寇时复兴,在鸳鸯阵中和狼筅一起,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格挡和刺击作用。


钯:

  钯也是从农具演变而来的兵器,其末端装齿,齿锋利如钉。钯全长2.4米左右,重2.5公斤,可拍击,亦可防御,在明代抗倭战争中曾为军中利器(与使镗者合称镗钯手)。


  △ 鸳鸯阵中持长兵的最后两人即为镗钯手


棍棒、长斧和其他特种长兵器:

  清代典籍中记载的长兵还有棍棒、长斧、镖(类似于标枪)和梨花枪等与火器结合起来的兵器。梨花枪和火镰枪都是带有一定锋刃的灼烧性火器,实战效果除了纵火外差强人意。


  △ 棍棒、长斧和其他特种兵器


  常言道,大刀看刃,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刀是战场上最常见的武器之一,种类多样,有长有短,有粗犷的急就章,也有纹饰精美的艺术品。


  △ 清代典籍中记载的基层士兵用刀


  单刀从秦汉时代起就已经淘汰了剑,持刀盾的跳荡兵往往是古代军队中训练有素的精锐。而陌刀等长柄大刀作为武将勇武的象征,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对敌人还是对己方的逃兵,威慑力都不容小觑。


  △ 抗战时的大刀队,其形制接清后期流行的牛尾刀


盾牌

  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后来还称作“牌”。一般而言古代根据用途的不同,盾牌往往由木质、藤编、牛皮或者各种材料混合而成。


  △ 清代盾牌


  作为盔甲以外,普通步兵最容易获得的战场防御,盾牌几乎从人类的开始发动战争起就出现了。古代盾牌根据材料、形状、用途的的不同,各有命名。聚众成阵以后,盾牌能够迅速在战场上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移动城墙。


  △ 影视作品中的盾阵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火器的发展,战被、滚被出现在战场上。这种防御器材本质上就是一床棉被,如同棉甲一样能够很好地防御早期穿透力不足的枪弹。


  滚被手在防御敌人火枪箭矢时,伸手张被抵挡,当敌人不再放箭或开枪时,则卷起滚被,持双刀入阵砍马腿。滚被双刀就像是将一把刀从中间剖开一样,能够合在一起,作战时打开就能使滚被手获得双持兵器。


  △ 滚被双刀


双持和破甲兵器

  在着甲率比较高的朝代,钝器类破甲兵器如锤、锏、鞭等大行其道。到了明清时期,着甲率随着火器的普及下降,而高级军官所着棉甲或棉铁甲对钝器的防御力又比较好,因此破甲兵器逐渐沦为仪仗。


  △ 清代典籍中记载的双持和破甲兵器


斧、钺:刑天舞干戚中的戚字,即指斧钺,两者基本类似,但斧刃一般较窄,而钺刃则比较宽大,呈新月状。锏、鞭:两者类似而锏必双用,鞭则则有单有双。从外形上看,鞭有节而锏无节,这是两者外形上足底啊的区别。连枷棒:起源于谷物脱粒的农具,类似于加长的双节棍,劈头打下可以获得比锏、鞭更大的速度,熟练的话能够绕过盾牌,清代即已重新回到农具的定位。

  △ 从农具到兵器:连枷


  △ 持鞭武士像


  关注我,与您分享有趣的历史知识~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推荐文章5:古代兵器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哪种武器的杀伤力最强?

  导论:古代兵器有很多,比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这中间哪种武器的杀伤力最强呢?通过实战论证得知,杀伤力最强的武器就只有一种,矛。在已知的冷兵器里,枪与矛(同一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比其他所有兵器杀死的人累加起来都不如矛来得多。


  矛作为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主要是有三个原因,一个是穿透力强。我们都知道自从魏武卒诞生以后,重装步兵开始登陆战场,这种重达70斤左右的盔甲防御力非常强,像刀剑这种武器很难砍开这种盔甲,大部分的士兵厮杀实际上都无法砍死对方的,而是累死对方,跟对方打到没力气了然后才能把对方按到地板上割断对方脖子,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时会有斩首才记功的方法,因为没有斩首就不太可能杀死对方(可以试着拿菜刀去砍硬币,看看能不能砍得动),这也证明了在战场上斩杀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矛就不同了,矛是可以直接刺穿盔甲杀死对手的兵器,在战争时候,士兵们往往会拿好几把矛,助跑投掷出去,这种飞矛是可以直接刺穿盔甲杀死敌人。在近战的时候士兵也是手持长矛冲刺上去用矛刺穿对手身体,然后才拔出短刀跟对手对打的。


  第二个原因,杀伤致死率高。在战场上,正常的伤亡比大约在五比一左右,也就是说,每受伤五个人才会有一个人致死。这个也很容易理解,被刀剑等兵器划伤砍伤往往都是皮外伤,不会有很致命的受伤,而如果被枪矛刺中的话一般是被刺中躯干,这种伤往往会贯穿内脏,在古代没有外科医疗的情况下肯定是很容易重伤致死了。


  第三个原因,矛的维护更容易。我们都知道刀只要跟刀对砍之后就会崩出缺口,砍个几下后就跟锯子差不多了,要是砍在铁质的盔甲上面很快也会卷刃了,也就是说刀在杀死第一个敌人之后往往就失去战斗力了。而长矛不是那么容易变钝,可以拔出来继续刺杀第二个人,这使得枪矛在战场上的使用频率比刀剑等多了四倍以上。


  优己 著


  优己原创编著,版权归优己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翻版!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推荐搜索词:

  

  1.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图片

  

  2.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顺口溜

  

  3.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图片大全

  

本文标题:刀枪剑戟斧钺钩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