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推荐文章1:俗话说“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啥意思?现代适用吗
萝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就已经有记载关于萝卜栽培的方法。唐代宋代的医学著作中也都有对萝卜药用价值的描述,在革命战争时期,萝卜也曾作为口粮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自古以来,萝卜就很常见,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不少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一直广泛流传到现在,所以平时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俗语民谚,经过几千年的传颂,有些俗语在现代已经不再适用,但是有些对于我们的生活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今冬天到了,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关于萝卜也有不少民谚,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饿死不进萝卜园,穷死不耕丈人田”,乍一听,这前后两句好像没啥联系,为啥要放在一起说呢?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何引申含义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上半句——饿死不进萝卜园
首先我们来看字面意思,是说饿死了也不能进萝卜园,也就是说人在非常饥饿甚至快要饿死的时候不能吃萝卜。为什么呢?
首先这里边有着一层养生的意义,萝卜一直被看作为一种保健食物,在民间素有“小人参”的美称,常吃萝卜可以帮助开胃,促进消化。但是吃萝卜要讲究时间,萝卜性寒凉,如果人在非常饥饿的时候,肚子里没有其他食物,这时候如果生吃萝卜,那么很容易使肠胃受凉,甚至出现腹泻、气胀、肚子疼等不适症状,同时萝卜中带有辛辣的味道,直接生吃口感也并不好,而且容易烧心。因此说人在空腹的时候不适合生吃萝卜。怎么吃呢?吃萝卜之前先吃些主食,馒头米粥之类的垫一垫肚子再吃,而且萝卜性寒凉,最好熟吃,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都可以。
其实这句话还有一层引申含义,是说人要有骨气,即使要饿死了也不能偷别人家的东西,萝卜其实是一个泛指代词,可以是其他的很多东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盗窃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要遭到舆论的谴责,同时也要受到法律制裁。
所谓“贫者不受嗟来之食,”就更不能为了填饱肚子去偷了。在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去借,等到我们状况扭转,好起来的时候,加倍奉还。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也能使自己活得敞亮,坚持这样的信念,才能过得越来越好。
下半句——穷死不耕丈人田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就算是穷死了也不要去种老丈人家的农田,乍一看有些赌气的意思。
首先我们来还原历史背景,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非常注重男尊女卑,男子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中,都占据着绝对的地位,也就有了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说法。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如果丈夫因为穷困要到老丈人家讨生活,则会被人看不起,与上门女婿无异,我们都知道上门女婿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比较低的,这种境遇与当时男尊女卑的挂念正好是相悖的。
其次,上边有提到在古代讲究三从四德,其中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子出嫁以后,与娘家基本就没什么关系了,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家产上通常都是传男不传女,所以跟女儿也就没有半毛钱关系了。这时候如果女婿去耕丈人家的田地,那么收获的粮食也不会归自己,白白付出辛苦劳作,长此以往,将永无出头之日。
再者,丈人家人口众多,关系复杂,这时候如果去丈人家耕地,不仅被外人看不起,家里复杂的亲疏关系也会使其抬不起头。
那么这句话放到现代还适用吗?
首先来说,现代是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不是男士独领风骚,在各个领域,女性都撑起了半边天。在这样的社会前提下,如果丈夫因为一时的困境投靠丈人家,似乎从面子上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是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要有东山再起的气魄,如果是这样,那么在困难的也就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了。
另外重要的一点,在如今男女平等的时代,在继承权上也是平等的,所以女婿不必担心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
所以综上两点来看,“穷死不耕丈人田”在现代并不是很适用。当然父母养育儿女本身就已经很辛苦了,作为子女的我们理应独立自强,不应该再靠老人了,同时更应该尽好孝敬双方父母的义务。
【小茉莉有话说】
冬吃萝卜好处多,但是要注意不能在空腹的时候吃,也最好不要生吃,否则会对身体不利。人即使是在困境中也不能做违背社会道德甚至是违法的事。人的一生很长,难免会遇到困境,这时候要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同时更要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和行动。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关注和转发哦!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推荐文章2:土豆的回味
图片:视觉中国
土豆是我们家的救命菜,每年三五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老人称苦春头子,我们一家六口的肚腹便指望着地里的土豆快快长大。
母亲经常领我去地里摸土豆,摸摸看土豆大小,能吃不能吃?每次牵着母亲的衣襟蹒跚在土豆地里,母亲都连连叮嘱我要在垄沟里面走,小心小心再小心,千万别踩到垄台上的土豆秧。抠到小个儿土豆,母亲的脸上挂满惋惜无奈的表情;抠到大个儿土豆,母亲的脸上便露出喜悦满足的样子,就像土豆是她生下来的孩子似的。此时的母亲如获至宝般开心,我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在苦难的日子,我“结识”了土豆秧上结的果子——土豆铃。每次去地里抠土豆,我都偷偷摘几个土豆铃揣在兜里,拿回家背着母亲偷吃。有一次被母亲发现了,她告诉我土豆铃不能吃,现在吃是有毒的,要等打过了霜才能吃,我便唬弄母亲说我拿土豆铃当小皮球玩。土豆铃的毒始终没把我毒倒,我倒是把土豆铃吃得一个也不剩。
大哥去乡里中学读初中,家里买不起自行车,他就徒步上学。乡里中学距离我们家一个来回要二三十里路,大哥背着母亲连夜缝制的大书包,天不亮就往学校赶。那时候乡下学校条件差,没有食堂,学生都是自带粮饷。家庭富裕的孩子饭盒里带些油饼馒头啥的;而大哥饭盒里带的除了大碴子,就咸菜条和土豆。最好的是小米干饭鸡蛋酱,这几乎是一年到头绝无仅有那么一两次罢了。因为怕同学们笑话太寒酸,大哥就一个人躲在犄角旮旯偷偷吃。母亲叮嘱大哥:儿子,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穷要穷得有志气,人穷志不能短,贫者不吃嗟来之食。我们在学校不跟人家比吃,也不跟人家比穿,更不跟人家比有钱;我们要跟人家比学习成绩,好好学习天天努力才会有出息。一年到头,母亲都是早上天不亮目送大哥走出家门,晚上透过夕阳余晖把大哥迎接回家。大哥放学没回来,母亲就等在门口眺望,大哥不回来就不揭开锅吃饭。
家里的土豆从地里起回来,一部分做栽子,一部分做冬菜,剩下来的拿到生产队去换粉条子。一百多斤的土豆只能换十来斤的粉条子。我们家抠的土豆早,每年能换粉条子的土豆实在不多,赶上荒年,土豆栽子都剩不下,就只有赊借富裕人家土豆做栽子。所以,小时候对于吃顿炖粉条子有时候都是奢望。
大哥上大学的那一年,公社为照顾我们家,让父亲替二姥爷去兰溪放羊。放羊比在生产队挣公分收入多,并且放羊每月工资是现钱,这样供大哥上大学的费用就有着落了。父亲离开家的时候,母亲把烀好的土豆用纸包裹放进父亲的背包里,含泪嘱咐父亲路上吃。那一年,大哥考上了大学,三哥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为给哥哥们凑学费,我们家从地里起的土豆都卖了。
如今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四兄弟天南海北各居一方,回想父母生前为我们操劳的光景,每年从地里起土豆往地窖下储藏土豆的场景,心中如打碎五味瓶,热泪从苦涩的回忆中涌来,如江南雨簌簌落下。
孩子在肯德基津津有味地蘸番茄酱吃着薯条。土豆香甜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沁人心脾,随着呼吸在我生命中深深地回味着。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推荐文章3:看古人如何装逼,笑喷了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推荐文章4: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有骨气,有志气,有胆识,有魄力,有见识,
有想象力,
我这只占最后一点,第一点占一半
我该如何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推荐文章5:我喜欢的警句你喜欢吗?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君子不饭盗泉之水,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塞翁失马,安知非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勿以恶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穷且愈坚,不堕青云之志。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言重千斤。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贫者不食嗟来之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