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陕北老农为胡耀邦送回亲生儿子,胡耀邦: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胡耀邦家中有4个子女,却有3个姓氏,除了分别随父母姓胡、李的胡德平、胡德华和李恒,还有一个姓刘的孩子,名叫刘湖。据胡德华回忆,他们从小就知道,家里有一个“送了人”的二哥。
如果不是刘湖自己提出要去外面上学,他会一辈子以为自己就是个陕北娃;如果不是养父刘世昌自己说出来,刘湖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叫胡耀邦……
“困难时候你抱去,事后我决不再要!”自打刘湖开始记事起,他就知道自己的父亲刘世昌曾经是游击队长,抗战时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带领群众支援革命、支援抗战。不但受到过西北局的表彰奖励,还获得过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奖状。
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在操持家务方面却是一把好手,姐姐比自己大6岁,跟着母亲赛着疼自己。一家四口虽然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过得其乐融融。青海解放之后,刘世昌到了青海工作,一家人就搬到了青海。
1963年,17岁的刘湖眼看就要初中毕业。一天放学之后,刘湖蹦着高地来到父亲面前,说自己想去外地念高中,外地的教育质量会高一些。听完儿子的想法,刘世昌和妻子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图丨晚年刘湖
那天晚上,刘世昌夫妇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刘世昌知道妻子的心思,安慰妻子说孩子的想法是对的。妻子像审犯人似的问刘世昌:
“说吧!你要把娃送到哪?”
“北京,耀邦同志在那儿。”刘世昌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妻子担心远在北京的胡耀邦并没有让这个孩子回去的想法,刘世昌考虑虽然胡耀邦没说,但自己得为他考虑,毕竟胡耀邦夫妇才是刘湖的亲生父母。
听着妻子一声沉沉的叹息,刘世昌开导妻子说孩子现在大了,应该让他自己做选择,总是这么瞒着心里不安稳。黑暗中,刘世昌的妻子轻轻“嗯”了一声,便不再说什么。
第二天一早,刘世昌夫妇就和儿子亮了底,告诉他初中毕业之后就去北京念书,那里的教育质量一流。当时刘湖迷迷糊糊还没睁开惺忪的睡眼,随口问了一句:“可我要是想你们怎么办?”
图丨年轻时候的胡耀邦夫妇
“那里有你亲生的爹妈。”刘世昌说道。父亲的一句话,让刘湖瞬间清醒,向父亲又确认了一遍。刘世昌认真地说道:“就是胡耀邦,你在电影、画上看到的。”
刘湖顿时大哭起来,关起门来不吃饭,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刘世昌夫妇:“骗我!你们才是亲生的。不是亲生的,为甚新新的水笔叫我先使?为甚新尼龙袜我一个人先试?困难缺粮的时候,为甚我吃蒸馍,你们和姐姐吃杂面……”
听着刘湖一声声的“质问”,刘世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觉得自己心口绞得痛。过了好长时间,大家的情绪终于都平静了下来,刘世昌开始讲述起了刘湖的身世……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胡耀邦的妻子李昭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当时胡耀邦担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即将奔赴前线参加战斗。李昭执意要和胡耀邦上前线,又担心因为孩子拖累革命,便找丈夫商议对策。
图丨延安时期的胡耀邦
夫妻俩经过再三协商,决定将这个孩子生下来,送给别人抚养。胡耀邦找到同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刘世昌,请他帮忙找个陕北老乡,将来孩子出生之后就交给他。看着胡耀邦认真的表情,刘世昌知道胡耀邦没有开玩笑,当即坚定地说道:
“俺就一个囡,信得过,就给俺!”
“好!我胡耀邦说话算话,困难时候你抱去,事后我决不再要!”胡耀邦下定了决心,望向刘世昌的眼神中满是感激,随后向刘世昌提出了四个要求,除了让孩子将来读书、自由恋爱以外,还要求这个孩子必须姓刘。
胡耀邦这个亲爹能想到了这一步,刘世昌的心中顿时一酸,提出无论如何这个孩子得和亲爹沾点边,得叫“刘胡”。胡耀邦想了一想,觉得“胡”字不太好,提议改为“湖”,这样听起来像个名字。
两个父亲一拍即合,开心地笑了起来……
图丨胡耀邦全家照
1946年大年初三,胡耀邦给刘世昌打电话,说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儿子,赶快找个奶妈。刘世昌一听很是诧异,没想到胡耀邦真的要将孩子交给自己,赶快套车往胡耀邦家里赶。
一进窑洞,刘世昌就愣住了,看着胡耀邦夫妇搂着刚出生的孩子,顿时后悔答应了胡耀邦,自己实在不忍心拆散这一家人。李昭见刘世昌来了,慌忙下炕满屋子找值钱的东西,准备给孩子带走;又忙着给孩子喂奶,孩子吸不出来就用手用力挤……
看着胡耀邦夫妇乱作一团的样子,刘世昌的心乱如麻,坐立不安。那天拖得时间有些长,胡耀邦带着歉意对刘世昌说,李昭还有一个月的产假,让李昭再喂一个月,到时候他再来抱。
听完胡耀邦的话,刘世昌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赶快退出了窑洞。他在心里痛骂自己就不应该来,到时候哪还有勇气再过来。
一个月的时间中,刘世昌极力想要忘掉这件事。结果到了第33天,胡耀邦又打电话来了。迈着沉重的步伐,刘世昌将小刘湖抱了回来。没过多久,胡耀邦夫妇就带着部队去了张家口。
“送刘湖来京的想法不妥……”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刘湖也不再大哭大闹,一连几天都沉默寡言。他告诉刘世昌夫妇,自己就在青海,哪儿也不去了。
图丨解放后胡耀邦和三个儿女合影
孩子虽然这样说,但刘世昌夫妇不想耽误孩子的前途,还是给胡耀邦写了信,说明了情况。一家人就在纠结的情绪中,煎熬地等待着胡耀邦的回信,左等右等等不来,刘世昌一家感到有些奇怪。
其实奇怪的还不仅仅是这一件事情。在解放之初,兴起过一阵“寻娃风”,不少干部都到处托人,寻找自己在战争年代遗失或者寄养的孩子,甚至为此不择手段,想尽办法将孩子带走。
那一段时间陕北人都像掉了魂,带着娃东躲西藏,宛如当年躲战难一般。刘世昌的妻子那时也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孩子就被人上门带走了。
就这样等了一年,两年……没有人上门要孩子,十年八年过去了,刘世昌一家反而有些不忍心了。
1951年的时候,胡耀邦曾经给刘世昌写过一封信,但在信里却没有提过关于孩子的半个字。胡耀邦越是这样,刘世昌的心里就越不落忍,极力说服妻子同意让孩子去北京。
图丨毛主席、胡耀邦等人在北京
在等待的日子里,全家人都避免提那件事。刘湖仿佛在一夜之间长大了,放学之后也不到处跑着疯玩,整天待在家里,做完作业就帮着姐姐干家务,不时还反过来劝说刘世昌夫妇,说青海就挺好,自己不想去北京。
刘世昌的妻子则没事就找那些外地来的干部,询问北京的生活情况,回到家之后就翻箱倒柜,将积攒了好久的布证、棉证都拿出来,一宿一宿点着灯给刘湖做新衣服。
就这样等了好长时间,胡耀邦终于回信了。刘世昌颤抖着将信展开,一看内容却愣住了:“送刘湖来京的想法不妥,孩子离你太远,感情就会疏远……”
这样一个结果本应该让人高兴,刘世昌夫妇却掉了泪,下定决心要让刘湖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刘世昌一连又给胡耀邦写了几封信,胡耀邦拗不过,只好将户口迁移证邮了过来。
就像17年前一样,刘世昌的妻子将家里的好东西都拿了出来,似乎平时的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这一天。但不同的是,17年前是为了迎接小刘湖,这一次却是要将自己的“心头肉”送走……
图丨胡耀邦工作照
刘世昌交代妻子,说孩子走的时候不能哭,不能让孩子伤心地走。妻子答应了,更是拼了命地给刘湖做新衣服、做新鞋,却没让儿子看见过自己的一滴眼泪。临行的前一天,刘世昌的妻子一晚上都没睡,窗外只要有响动,她就起来张望,给孩子准备雨具和衣裳。
第二天一早,刘世昌的妻子早早起来准备早饭,还将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交给儿子带上。送儿子上了火车之后,刘世昌的妻子在车外硬挺着,当火车开动的那一刻,刘湖隔着车窗喊妈,刘世昌的妻子却背过了脸,早已经哭得说不出半句话……
隆隆的汽笛声,拉散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却让另一个家庭更加红火。想到这些,刘世昌一路上都硬挺着没有哭,也不让儿子哭。
“老刘哇,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到了北京之后,胡耀邦亲自坐车到车站迎接。刘世昌本以为胡耀邦会和孩子好好亲热一番,没想到胡耀邦对刘世昌非常热情,却冷落了一旁的刘湖。刘世昌将躲在自己身后的儿子一把扯了出来,让他赶快叫“爸爸”,没想到胡耀邦却说“不要勉强”。
胡耀邦的如此态度,让刘世昌不禁感到有些奇怪,更为奇怪的是,孩子的亲生母亲自始至终就没有露面。在胡耀邦的安排下,刘世昌和刘湖住进了胡耀邦的办公处,没有住在胡耀邦家里。
图丨胡耀邦夫妇与女儿一家
来到北京的种种经历,让刘世昌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是胡耀邦给他一个重新考虑的机会,也是让刘湖在冷静的气氛下重新做一个选择。
吃饭的时候,胡耀邦可劲儿招呼刘世昌,吃那些西北没有的东西;闲下来的时候,胡耀邦就拉着刘世昌闲聊,询问陕北的一些变化。整整一周的时间,胡耀邦都没有和刘湖说过几句话。
亲生父亲的这种表现,让刘湖打起了退堂鼓。夜里躺在床上,刘湖问刘世昌,不知道妈妈和姐姐这段时间在做什么。刘世昌感受到孩子的这种情绪,但他不能退缩,他是来送孩子和亲生父母团聚的。
刘世昌明白,胡耀邦对刘湖这般“冷”是故意的。自从刘湖到了北京之后,胡耀邦总是“不经意”地望儿子一眼;夜里工作结束后,路过刘湖的房间,也总是悄悄推开门,透过门缝看一看儿子。
图丨胡耀邦全家福
一周之后,刘世昌和刘湖被接到了胡耀邦家里。胡耀邦见到刘世昌,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刘哇,你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刘世昌没想到胡耀邦会这样说。的确,他就要失去自己从小看大的孩子,孤零零一个人回青海,但他不后悔,他要让另一个家真正团圆。
又在北京待了两周之后,刘世昌要动身回青海了。临别前,刘世昌没有多说别的话,只对胡耀邦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刘湖从小在陕北长大,在北京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希望胡耀邦一家多担待。
刘世昌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三口,刘湖的离开带走了全家人的心。街上开始卖刘湖爱吃的冻梨,刘世昌习惯性地掏出钱,准备让儿子买着吃,却发现儿子早已经到了北京;煮了刘湖最喜欢吃的扁豆小米汤,盛出来却发现多盛了一碗。
刘世昌的妻子没事就坐在门前,看着天空念叨着“不知道北京这几天冷不冷”。
图丨胡耀邦夫妇与第三代
就这样一连过了几个月,突然有一天刘湖放寒假回来了,刘世昌一家又惊又喜。刘世昌问刘湖,放寒假怎么不守着他亲爹妈时,刘湖告诉刘世昌:
“我爸妈说,你们永远是我最亲的亲爹妈。入学填那些表,家庭成员一栏里,我都是这样填。”
刘世昌顿时两眼一酸,他没想到,胡耀邦把儿子又还给了自己。
自此每逢寒暑假,以及工作之后的探亲假,刘湖都要回到青海看望刘世昌一家。结婚的时候,刘湖选择了旅行结婚,在陕北整整住了一个月的窑洞,和刘世昌夫妇共享这一人生中的大喜事。
刘世昌特意给儿子、儿媳准备了四百元钱和一套家具,儿媳红着脸说不要,刘世昌着急得一跺脚说:“是我娃,就得要!”最后这四百元被刘湖夫妇压进了箱底,说“日后有用”。
图丨晚年胡耀邦
刘世昌退休之后住进了干休所,儿女有时间都会回来看望他,他想儿女们就跑去看他们。后来添了孙子辈,刘世昌的晚年生活更是增添了乐趣。胡耀邦有了刘世昌这么个陕北亲戚,也常来常往,一家人热热闹闹。
陕北、北京两个家庭,因为一个孩子的存在,合为一家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本文标题:1963年陕北老农为胡耀邦送回亲生儿子,胡耀邦:这是个错误的决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